流傳蘇州的民間故事
流傳蘇州的民間故事
每個地方大概都會有一些關(guān)于當(dāng)?shù)氐拿耖g傳說,蘇州作為歷史悠久的江南小鎮(zhèn)也不例外,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流傳蘇州的民間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流傳蘇州的民間故事篇一
一座寺院里只能有一個當(dāng)家和尚,寒山和拾得兩位高僧在一座廟里,誰作主持好呢?兩位高僧都很客氣,推來推去,毫無結(jié)果。這座廟里只有他兩個和尚的時候,還不要緊,等到陸陸續(xù)續(xù)招了一批小和尚進來,就有問題了。小和尚問:“老和尚,今天念哪本經(jīng)呀,”寒山說:“應(yīng)該先問拾得師父。”小和尚就去問拾得,拾得說:“還是應(yīng)當(dāng)問寒山師父。”他們互相尊重,卻苦了小和尚,怎么招待香客呀,買多少香油,派誰去拾柴呀,等等。小和尚無所適從,有意見了,就難勉叭叭咕咕的。小和尚的話傳到寒山、拾得的耳朵里,兩個人又商量起來,推來推去,還是毫無結(jié)果。這時走來一個老農(nóng)婦,說:“兩位師父不要謙讓了,我來給你們出個主意吧。你們比比本事,本事大的做當(dāng)家和尚,這樣最公平。”寒山、拾得一聽,是個辦法,不過,比什么呢,農(nóng)婦指指廟前一條河,說,這條河上缺座橋,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來來往往靠渡河,又不方便又危險,請你們施展法術(shù),變座橋出來,哪個變得出來就是哪個本事大。出家人不打逛言,所以,不怕寒山拾得隱瞞法術(shù),果然拾得先施法術(shù),把身上的僧衣一脫,往河面一拋,變做了一個橋面,可惜,沒有橋架支撐,一陣,風(fēng)吹來,眼看就要把它刮塌。寒山急忙將手中的禪杖往河邊一插,運起法術(shù),禪杖頓時變成一棵樹,樹朝對岸一鋪,一座橋就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臥在了河面上。老農(nóng)婦一笑,說:“還是寒山本事大些。”說著把一塊手帕朝腳前一拋,手帕化做一朵蓮花,她踩著蓮花就升到了空中,寒山拾得抬頭一看,原來老農(nóng)婦是觀音變的。寒山只好做當(dāng)家和尚了,那座廟也就叫做“寒山寺”了。寒山那根禪杖,是用楓樹削成的,那座橋自然就被稱作“楓橋”了。
流傳蘇州的民間故事篇二
蘇州話把說話說成“講張”,原來是為了紀(jì)念張士誠,元朝時期在蘇州曾經(jīng)自稱為王,因為是鹽商出生,備受官僚的壓迫,于是一起和農(nóng)民起義,成功后剛開始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后來也法辦了。朱元璋對百姓很苛刻,于是人們經(jīng)常想到張,經(jīng)常要講到張,朱元璋看到百姓聚在一起就認為他們在講張,不許他們湊在一起講話,一次偶爾看到一些人又湊在一起,他就說你們又在講張了,于是就漸漸把說話說成講張了。
流傳蘇州的民間故事篇三
傳說乾隆第二次下江南的時候,有一天,來到蘇州城外,和一個親信太監(jiān),打扮成香客,到寺廟里去私訪。他們來到一座尼姑庵,燒完了香,磕完了頭,正在四下里張望的時候,忽見迎面走來一個尼姑,那容貌如花似玉,宛若碧宮仙子。乾隆兩眼直勾勾地望著她,魂兒都飛了出來。同去的太監(jiān)只得輕輕拉了下他的衣袖,他才“啊”了一聲,象從夢中醒了過來。
回到行宮后,乾隆立刻下了道圣旨,宣詔那尼姑進宮伴駕。傷腦筋的是:這個美人已削發(fā)為尼,公開選進宮去當(dāng)嬪妃有違佛門清規(guī)?;氐奖本┮院?,乾隆左思右想,最后想出了個辦法:在昆明湖的南邊,清水河西側(cè)的藍靛廠為她修建了一座半為行宮、半為廟宇的“泉宗廟”。那廟宇雄偉壯觀,僅石雕牌坊就有七座。又臨近清水河,河岸上桃花爭春,風(fēng)景十分幽美。乾隆每當(dāng)?shù)轿魃揭粠в瓮娴臅r候,泉宗廟就成了他的行宮;那個漂亮的尼姑就成了他的寵妃,盡情地討取他的高興。
有一年春天,乾隆到大覺寺降香歸來,鑾駕到泉宗廟,不見尼姑前來接駕。只見伴隨尼姑的宮女跪奏道:“美人身體不爽,不便接駕,望乞恕罪。”乾隆一驚,趕忙步入后宮寢殿。只見尼姑半躺榻上,淚眼愁容。乾隆俯下身子問道:“卿家所得何病?”尼姑道:“啟奏皇上,我乃蘇州人士,離鄉(xiāng)已有數(shù)載。我沒有別的病,只是想回家鄉(xiāng)看看。”乾隆一聽,哈哈大笑:“原來是思鄉(xiāng)病,卿家何不早說?好辦,好辦。半年之后,我同卿家一同去蘇州。”尼姑一聽,病立刻就好了許多。
半年之后,一天,乾隆來到泉宗廟。尼姑跪接后,乾隆握著她的手:“卿家快點上輦,我這就與你同上蘇州。”“真的?”尼姑半信半疑。“君無戲言,我能騙你?”于是,尼姑忙讓宮女趕緊打扮,上了輦,和乾隆的御駕一道,前呼后擁,浩浩蕩蕩,出了藍靛廠。行了不到半個時辰,突然停了下來。宮女打開簾子,對尼姑道:“啟稟美人,蘇州已經(jīng)到了。”尼姑心中疑惑:奇了!從北京到蘇州數(shù)月的路程,怎不到半個時辰就到了?她探出頭來往外一瞧,可不是蘇州嗎?你看:街中心,一條小河,流水潺潺,小船緩緩劃過;街兩旁是南貨和蘇州小吃;那來往的人和賣貨的人,全是地地道道的蘇州口音。一到這里,就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xiāng)。尼姑看了,心中大喜。
原來,乾隆為了討得尼姑的歡心,下了一道圣旨,在從藍靛廠到南海淀的大路上修起了一條買賣街,從蘇杭一帶遷來了商賈、店鋪,一時間把一個荒涼的地方變成了江南。從此以后,他就可以經(jīng)常攜帶那尼姑來此欣賞蘇杭風(fēng)光,以解尼姑思鄉(xiāng)之愁。這條街就叫蘇州街。
直到現(xiàn)在這里仍延用蘇州街舊名,泉宗廟早拆了。
流傳蘇州的民間故事相關(guān)文章:
2.蘇州民間故事
4.虎丘民間小故事
6.民間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