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典故ppt內(nèi)容素材
今天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推薦《滕王閣序》典故ppt內(nèi)容素材,希望大家從中能夠明白人生的道理,歡迎閱讀:
“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事見《后漢書·梁鴻傳》《后漢書·逸民列傳》。梁鴻,字伯鸞,東漢初扶風(fēng)平陵(今陜西咸陽西北)人,東漢文學(xué)家。梁鴻幼年喪父。東漢初年,梁鴻入太學(xué)受業(yè),雖然家境貧寒但學(xué)習(xí)刻苦,受業(yè)期間曾遍覽古今典籍,經(jīng)史子集無所不通。學(xué)成后梁鴻被分配到上林苑牧豬,雖然專業(yè)不對口,倒也樂得做他的“豬倌”。一天閑來無事,梁鴻和他的豬們在曬太陽,有兩只小豬在泥坑里打滾。梁鴻看見了,就對小豬說:“豬啊豬,其實我是很羨慕你們的。從前有一位莊周老伯伯說過,郊祭時用的犧牛,雖然平時用好養(yǎng)料喂養(yǎng),又披以紋繡,舒服是舒服,可一旦要把它送進太廟作祭品時,這條牛想作一頭小豬,這可能嗎?所以我不愿意做卿相,不愿意被國事羈絆,我寧愿作一個小豬在污水溝里游戲,這樣我的心志倒可以愉快。”一次,梁鴻誤遺火種,燒毀了人家部分財物,他便尋訪到那戶人家詳細地詢問了主家的損失,然后以豬作價抵償。那家主人為人刻薄,以為賠少了,梁鴻說我家貧沒什么財物,就讓我為你干幾年活吧。主人便讓他做護院,梁鴻克盡職守。幾位鄰居看不下去了,一起責備那家主人。主人便要將豬歸還給他,梁鴻拒辭不受,也不再當豬倌,徑回老家平陵去了。漢章帝時,梁鴻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經(jīng)過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一共五句詩,每句后面有一個“噫”字。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覽腳下的帝京城,宮室是多么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勞苦,卻遠遠地沒有盡頭。這首詩被章帝知道了,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鴻。梁鴻聞訊后改名換姓,攜妻兒逃到了渤海邊上居住。“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五百多年后,唐朝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對梁鴻被迫害的命運表達了深深的感慨。然而太平的日子并不長久,章帝的派出的人追到了齊魯,梁鴻見這里也待不下去了,只得攜妻子和一個兒子南逃。梁鴻夫婦逃至吳地(今蘇州一帶)后,在富商門下做雇工,全家三口總算有了個安身的棲所。白天梁鴻為人舂米,晚上每當他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家時,孟光已經(jīng)為他做好了香噴可口的飯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頭直視,就半曲身子將盛著飯菜的托盤舉至眉前端給丈夫吃。這就是著名的“舉案齊眉”典故的由來。有一次給主人看見了,驚嘆道:“能使妻子這樣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于是換了間大房子給梁鴻夫婦居住,自此梁鴻方得潛心學(xué)問,閉門著書十余篇。后代文人常引“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來抒發(fā)自己一生襟懷未曾開的抱怨。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前一個典故出自《晉書·吳隱之傳》。晉人吳隱之上任途中,經(jīng)過一處泉水,名叫貪泉,據(jù)說喝了這水人就變得貪心。他不信,就取水喝了,而且寫了一首詩,大意說不存貪心的人喝了這水不會變貪。他到任后,非常廉潔。“酌貪泉而覺爽”表達了廉潔的人絕不會受外界污濁的侵蝕,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也能保持純正。后一個典故出自《莊子·外物篇》。大意說莊周向監(jiān)河侯借糧食,監(jiān)河侯答應(yīng)等封邑地方的賦稅征收到手后借給他一大筆錢。莊周聽了生氣說,車轍中的鮒魚需要的是斗升之水,如果拖延時間去取西江之水,就等于將鮒魚置于枯魚之肆。后來形成了成語“涸轍之鮒”,用以比喻處在困境之中急待救助的人?!肚f子·大宗師》:“涸轍之鮒,相濡以沫,相煦以濕,不若相忘于江湖。”又有成語“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課文中引用這個典故意為處境艱難但能自得其樂。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成語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比喻開始有損失,后來終于得到勝利;年輕時荒廢了,年紀大后努力還不遲。出自《后漢書·馮異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