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睿重建晉朝的典故講了什么
司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東晉開國皇帝(318年—323年在位)。那么司馬睿是如何重建晉朝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司馬睿重建晉朝的典故講了什么
公元四世紀初,在內(nèi)亂外患的雙重打擊下,西晉王朝的統(tǒng)治搖搖欲墜,都城一度由洛陽遷到了長安。但遷都并不能挽救它滅亡的命運。公元316年,匈奴人劉聰率兵攻下長安,晉愍帝司馬鄴被俘,西晉宣告滅亡。
西晉雖然滅亡了,但一些晉朝的舊臣并不甘心亡國的命運,況且南方還在晉朝官員手里,于是他們就在各地積極活動,準備恢復晉朝的統(tǒng)治。公元317年,瑯琊王司馬睿在流亡大臣與江南氏族的擁護下,在建康稱帝,建立東晉,這就是晉元帝。
司馬睿在西晉皇族中的地位和名望并不高,他所以能夠稱帝,完全是靠著他的幕僚王導和其堂兄王敦的扶持。事情還得從司馬睿被派到建康作鎮(zhèn)守講起。那時,王導是他的府中參軍,因為為人靈活機警、足智多謀,深得司馬睿的信任,司馬睿把他當作知心朋友。
他們一同來到了建康。原以為到這里會受到隆重的歡迎,可沒想到江南有名望的大士族嫌司馬睿地位低,根本沒把他放在眼里,一個也不來拜見他。司馬睿心里很不高興,要王導想辦法。王導也知道要在江南站住腳,沒有這些大士族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堂兄王敦當時在揚州做刺史,很有點勢力。王導就把王敦請到了建康,兩人商量了半天,總算想出了個主意。
這年的三月初三,按照當?shù)氐娘L俗,百姓和官員都要到江邊去求福消災。這一天,王導讓司馬睿坐上華麗的轎子,高擎著瑯琊王的旗號,并布置有儀仗隊鳴鑼開道,王導、王敦侍立兩旁,北方來的大官、名士,也一個個騎著高頭大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隊伍。浩浩蕩蕩開往江邊,迤邐有一里多長。
司馬睿、王導他們故意繞道走建康城里最繁華的街道,這一天,在建康城里看熱鬧的人本來就多,大家看到這種從來沒見過的大排場,都轟動了,紛紛圍觀,人聲鼎沸。江南有名的士族地主顧榮等聽到這個消息,從門縫里偷偷張望。他們一看這個陣勢,都被鎮(zhèn)住了,又見王導、王敦這些有聲望的人對司馬睿畢恭畢敬,大吃一驚,怕自己怠慢了司馬睿,都紛紛出來迎接,拜見司馬睿。
這一鬧,司馬睿在江南土族中的威望大大提高了。王導接著又勸司馬睿說:“顧榮、賀循是這一帶的名士。只要把這兩人拉攏過來,就不愁別人不緊跟我們。”
司馬睿馬上派王導上門請顧榮、賀循出來做官,兩個人都很高興地接受了官職,并開始在江南士族中大力推崇司馬睿。打這以后,江南大族紛紛擁護司馬睿,司馬睿在建康也就站穩(wěn)了腳跟。
北方大亂以后,北方的士族紛紛逃到江南避難。王導又勸說司馬睿要及時救濟他們,并把他們中間有名望的人都吸收到王府來。司馬睿聽從了他的建議,前前后后吸收了大量的北方士族,深得他們的歡心。就這樣,司馬??恐鯇У陌才牛壤瓟n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他的地位更加鞏固了。他非常感激王導,感慨地對王導說:“你就是我的蕭何啊!”
公元317年,羽翼已豐的司馬睿在建康即位,重建晉朝,史稱東晉。登基那天,王導和文武官員都進宮來朝見。司馬??吹酵鯇бo自己行大禮,趕忙從御座上站起,走下殿來一把拉住王導,要他一起到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這個意外的舉動,使王導和眾大臣都大為吃驚。因為在封建時代,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哪有臣下與皇上同座的道理。
王導急忙推辭道:“這怎么行。只有太陽高高在上,萬物才能得到它的煦照。如果太陽跟一般的生物在一起,生物還能得到它的照耀嗎?”
王導的這一番吹捧,使司馬睿聽得十分高興,他也就不再勉強,接受了大臣們的朝拜。
司馬睿登基以后,為了感謝王導、王敦兄弟的大力扶持,對他們特別尊重。他封王導為尚書,掌管朝內(nèi)的大權(quán);又讓王敦總管軍事。王家的子弟親信一時布滿朝中。當時,民間流傳這樣著一句話,叫做“王與馬,共天下”。意思是說東晉的江山是王氏與司馬氏共同擁有的。
關(guān)于司馬睿的其他軼事典故
曹魏時期,有一本流傳很廣的讖書叫《玄石圖》,上面記有“牛繼馬后”的預言,司馬懿又請星象家管輅占卜子孫運勢,管輅占卜的結(jié)果與《玄石圖》不差毫厘。司馬懿不解何意。后來他位居太傅之職,權(quán)傾天下。他手下有個將領(lǐng)叫牛金的,為他出生入死,立下殊勛。司馬懿忽有所觸,想起“牛繼馬后”的預言,心里十分忌諱,怕牛金將來會對子孫不利,就派人請他赴宴,酒中下毒,牛金為人坦蕩,沒有提防之心,“飲之即斃”,就這樣稀里糊涂地送了命。
司馬懿自此以為,牛金已死,子孫便可高枕無憂坐享福貴了,殊不知世事難以預料。司馬懿的孫子司馬覲襲封瑯琊王后,其妻夏侯氏被封為妃子。夏侯氏人很風流,沒多久就與王府也叫牛金的一個小吏勾搭成奸,后生下了司馬睿。
此即史書所言,司馬睿并非皇族血脈,而是瑯琊王府小吏牛金的兒子。只是因為有“牛繼馬后”的傳言,導致了戰(zhàn)將牛金被冤殺。后人遂戲謔地稱司馬睿為牛睿,比如明朝思想家李贄,就直稱東晉為“南朝晉牛氏”,而不稱司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