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作文3篇
讀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作文3篇
讀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作文1
《送東陽馬生序》是選自宋濂的《宋學士文集》。文章先敘述作者青少年時求學的種種艱辛,然后聯(lián)系馬生求學的優(yōu)越條件,這樣,我們不難就可以得出其中之一道理:一個人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于自己的專心與否。
文章中提到宋濂自己小時候讀書的情況——“余幼時即嗜學。學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在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宋濂小時候讀書的環(huán)境是那么惡劣,家中無錢,問人借書,寒中抄錄,而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是勤奮好學,刻苦鉆研,專心求學。因此,他后來有名望有地位,詩文成就高。由此看來,一個人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于自己的專心與否。
其實,學有所成并一定要在順境中、逆境中、優(yōu)越的社會年度中、機遇中才能達到的,最重要的也是自己,自己的專心與否。
外國有這們一則故事:貝多芬小時候跟外國的老師學唱歌和彈鋼琴,由于貝多芬對彈琴方面有興趣,學得比較好(若跟其老師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老師看好他,并想把自己畢生精力傳授給他,但貝多芬的語言跟其老師的有所不同,導致他聽不懂、理解不了。因此,貝多芬在那時起,在練習彈琴之余,還要學老師的語言,他很認真——一天有20小時,他的眼睛是有光線射進去的?;侍觳回撚行娜?,2個月之后,他根本把該語言學到七七八八了。這樣一來,貝多芬就可以得到老師的指導,最終在世界上有名義;有地位,對于第六交響曲,我想人人都有聽過、聞過。
誠然,學有所成、成才不是三心兩意,亂來就可以達到、實現(xiàn)的。而是要努力、勤奮、艱苦、刻苦鉆研,再加上自己對學習的專心。
讀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作文2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人們在享受優(yōu)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yǎng)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學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里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硯臺都結(jié)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岷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群書最終成為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余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余年前相比發(fā)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師和顏悅色地為我們傳道授業(yè)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為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shù)木嚯x。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yè)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為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于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曾經(jīng)看過標題為《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這樣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于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fā)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著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煉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沖浪、冒險鍛煉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為發(fā)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天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下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磨煉其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xiàn)。
讀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作文3
宋濂自幼家境不好,沒有書可以看,但他既使是文別人借書看,依然做到了遍觀群書。相較之下我們的條件比他好多,好上千倍上百倍,竟不知珍惜,竟學成這樣,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么!
環(huán)境的優(yōu)越與否壓根不能構成學不好的理由。試想一下,同一個時代的人馬生不是也比宋濂的學習條件好么,不是也學的很好?宋濂的學習條件不好,甚至非常的惡劣,照樣學的很好。更說明了學習條件不是學習好壞的借口、理由。物質(zhì)生活好又怎樣,學不好也沒有用。
我認為只要努力了,認真了便可以學好!
宋濂的學習的那股勁頭也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我們有他一半的熱情,就不是現(xiàn)在這點可憐的分數(shù)。
還有一點,在現(xiàn)在的學生之中有一個很不好的通病――盲目地追求潮流和名牌,與別人攀比。而宋濂沒有注重穿著打扮。這是值得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效仿的。
古代書生的信條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為了“金榜題名天下知”,為了為百姓做點好事,為了前程……只有“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了,寒窗苦讀十年,再去考取功名?,F(xiàn)在已不像古代,但古人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宋濂求學的艱辛、酸澀并非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所能全部了解的。
我們考試、學習上遇到失敗、挫折的時候,總是找客觀理由,但我認為學的好與壞都在于自己,在于有沒有認真。宋濂有句話我非常欣賞“其業(yè)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學的好與壞都只是為了自己,我們應該為了學習而學習!
珍惜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學習環(huán)境,在后半學期的學習里奮起直追,學出自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