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孩兒塔》教案
高中語文第三冊滬教版教材中,《孩兒塔》所刻畫的實為詩人殷夫守望孤獨和沖破孤獨的心理脈絡(luò),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臏贪娓咧姓Z文第三冊《孩兒塔》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孩兒塔》教案
教學目標:
1. 引起學生對魯迅作品的熱愛和重視,克服學習上的畏難心理。
2. 學會借助資料,理解課文,品味語言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關(guān)鍵語詞“惆悵“是怎樣統(tǒng)領(lǐng)全篇感情的。
2、體會作者熾熱、深沉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1. 印發(fā)《為了忘卻的記念》節(jié)選及關(guān)于白莽的背景資料。
2. 學生充分預(yù)習,利用印發(fā)的資料通讀課文,質(zhì)疑。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引起學生對魯迅作品的熱愛與重視。
今天我們學習魯迅為白莽的《孩兒塔》詩集作的一篇序,也是一篇著名的雜文。
一提到魯迅,心里不僅充滿崇敬,而且感到非常親切。大概自己也是紹興人的緣故,對魯迅筆下的茶館、酒肆、舊氈帽、烏船、紹興老太都非常熟悉。我還兩次去紹興親戚家過年,看今天的農(nóng)民怎樣祝福,怎樣在喜慶的日子里請了戲班子在村里唱“社戲”,我還在“咸亨酒店”溫二兩黃酒,要一碟茴香豆,體驗孔乙己的生活,當然我是坐著喝的?! ︳斞父械接H切還有第二個原因,魯迅也是教師,在他56年的生命中,竟有19年時間是做教師的,正式或兼職,我們 職業(yè)相同。
還有重要的原因,自己如同同學們這樣大的時候,正值書荒的年代,幸虧魯迅的書不缺,下放安徽時,行囊里除了毛選就是魯迅書,有空就翻,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竟然也能讀懂大概。并為魯文中深刻的思想,入木三分的批判所深深吸引。至今天,魯迅作品仍是我認識生活認識社會的一盞智慧之燈。
2. 從魯迅文章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特殊地位再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重視。確實魯迅不僅屬于過去,也屬于現(xiàn)在將來,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整個人類。正因此,作為一個中國人,讀書人不能不學魯迅; 也正因此,在我們的中學課文中選了大量魯迅的文章。
初中:《一件小事》《藤野先生》《故鄉(xiāng)》《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論雷峰塔的倒掉》(7篇)
高中:《白莽作<孩兒塔>序》《<吶喊>自序》《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記念劉和珍君》《范愛農(nóng)》《祝福》《藥》《阿Q正傳》《為了忘卻的記念》《拿來主義》(8、9篇)
古今中外,哪一位作家能有那樣的殊榮,可以有十幾篇文章被選入中學教材,足可以說明魯迅的偉大,我們非要學懂不可。
《白莽》是高中第一篇,有難度,為了降低難度,我們印發(fā)了一部分背景資料,交給同學們一把鑰匙,讓你自己嘗試著去打開魯迅的文章。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嘗試著借助資料,讀懂課文,并試著品味魯迅風格的語言。
二、學生交流在預(yù)習中借助資料所解決的問題
估計學生能解決以下問題:
1. 更加惆悵的原因 (是文眼。天氣、心境、悲憤、懷念、痛惜,看《為了忘卻的記念》四:“我沉痛地感到我失掉了……中國失掉……”)
2. 我一句也不說——因為我不能。
(不是不想說,是不能說,無奈的。見《為了忘卻的記念》四:“可是在中國,那時是確無寫處的,禁錮得比罐頭還嚴密。” 五:向子其的《思舊賦》)
3. 外貌描寫的作用
(《為了忘卻的記念》中也有,兩次寫,強調(diào),歌頌其樂觀、堅定等革命精神)
4. 蒙上了許多新鮮的血跡。(蒙:覆蓋,言其多)
(時代背景:白色恐怖嚴重,革命志士仁人不斷被殺,輕輕一點,揭批的力度很大。)
5.“一團火”之喻和急于“流布”之心。
(讀《別了哥哥》《血字》,可見白莽是一個追求真理的熱血青年,對革命懷一腔赤子之心,故為之。)
三、學生質(zhì)疑,在教師點撥下解疑
估計有以下問題:
1. 我簡直不懂詩。
(抓住“簡直”,理解并非真不懂,有不愿懂無聊文人詩之意;也是自謙,抑己揚人)
2. 終至于鬧開與和白莽沒有鬧開,也許是他死的太快。
(“也許”表示不肯定,可見不是死的快,從材料可見是志同道合所致。如此看,真和魯迅鬧開的都是志趣不投者。貌似自嘲,實則順乎一擊。)
3.“何需我的序文之類”卻又作序,為什么?
(作序?qū)︳斞付允欠輧?nèi)事,但是即使沒有序,白莽的詩照樣會流傳,因為他有許多前赴后繼的戰(zhàn)友,他們是永遠不會忘記他的。)
4.學生讀全文,思考整體感受到課文都寫了些什么——表達了作者對白莽的懷念、贊頌、評價。
四、分析華彩樂章——第四自然段:評詩集
1. 全生讀
2. 借助資料,運用比較的方法品味語言特色。
A. 與丁玲評白莽詩的語言比:同、異——更喜誰的,為什么? 同:都用形象的比喻充分贊揚其詩的戰(zhàn)斗性,從句式看都是整散結(jié)合,語勢充沛。異:丁玲的評價比較直接,而魯迅的文字因為運用了一串博喻,更含蓄,因而意蘊更深,語言是明顯的整句,文氣更酣暢,同時,這段文字還運用了比較的方法,因而戰(zhàn)斗性更強,被稱為詩與政論的結(jié)合。
B. 在替換詞語中比較:
( 東方的微光(曙光,陽光)——(聯(lián)系《為了忘卻的記念》中“鐵罐頭”,“禁錮”等文字,體會其語言的準確性)
( 林中的響箭(利箭)——(使視覺轉(zhuǎn)化為聽覺,使人驚心動魄)
( 進軍的第一步(號角)——(詩歌本身就是在戰(zhàn)斗) 此既是書序,要評人評詩,又是雜文,體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愛憎,遠見卓識及戰(zhàn)斗精神。
五、小結(jié)并布置作業(yè)
1. 同學們今天嘗試著借助資料來閱讀魯迅的文章,初步讀懂了文章,且品出了語言的妙處。但是本文值得咀嚼推敲的東西太多
了,課外要熟讀課文,進一步體會。
2. 作業(yè):范文評點(評一點)。
例:
A.讀兩三篇別人的書序,體會此序開頭特色。
B.分析本文文眼:惆悵,怎樣統(tǒng)領(lǐng)全篇思想感情。
C.從白莽外貌描寫看魯迅白描手法的運用。
D.評比喻修辭法的運用。
看了“滬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孩兒塔》教案”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