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网站免费,成年人黄色视频网站,熟妇高潮一区二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高潮呻吟AV

學習啦>實用范文>導游詞大全>湖南導游詞>

2019年5篇湖南炎帝陵的導游詞

時間: 光寧1217 分享

  炎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nóng)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譽。它坐落于株洲市炎陵縣城西17公里處的鹿原陂?,F(xiàn)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華全國歸國華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湖南十大文化遺產(chǎn)、新瀟湘人文八景、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湖南省最佳景區(qū)。炎帝陵祭典被列入了國家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和被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根親文化盛事。主要建筑有炎帝陵殿和神農(nóng)大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19年5篇湖南炎帝陵的導游詞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2019年5篇湖南炎帝陵的導游詞(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前來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是舉世聞名的始祖三陵之一,也是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祭祖朝圣、旅游觀光的勝地。

  炎帝神農(nóng)氏是中華農(nóng)耕文化的創(chuàng)始者,他為中華民族的始興和繁衍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偉大貢獻。

  各位游客,我們大家現(xiàn)在來到的是祭祀廣場,一般祭祖都是在這里舉行。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主體建筑——神農(nóng)大殿,神農(nóng)大殿是仿清古建筑,重檐歇山頂,看上去和北京故宮的建筑特色非常相似。

  好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炎帝神農(nóng)氏的八大功績圖,神農(nóng)氏的第一大功績:“治麻為布,制作衣裳”,這使人類社會向文明發(fā)展邁出了重大的一步;現(xiàn)在看到的是第二大功績:“日中為市,首辟市場”,神農(nóng)氏提倡交易,互通有無,以滿足人民生活和生產(chǎn)需要?!跋夷緸榛。吣緸槭浮?,這是指神農(nóng)氏創(chuàng)造的弓箭,改進了狩獵工具,提高了生產(chǎn)力;第四大功績是“始作耒耜,教民耕種”,為了方便種植,提高效率,神農(nóng)氏發(fā)明了早期農(nóng)具,并教大家耕種,從而解決了“民以食為天” 的大事;“遍嘗百草,發(fā)明醫(yī)學”是他的第五大功績,后人為了記住神農(nóng)氏的這一大功績,將我國醫(yī)藥史上的第一部醫(yī)藥書稱為《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這是“作陶為器,冶制斤斧”,他制造了最早的陶器,大大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這里看到的是第七大功績“削桐為琴,連絲為弦”,先民的物質(zhì)生活提高以后,對精神生活產(chǎn)生了強烈的追求,在勞動實踐中發(fā)明了五弦琴又稱為神農(nóng)琴;最后一大功績是“建屋造房,臺榭而居”,明堂的建造源于鳥兒窩,鳥兒白天飛出去覓食,晚上又能飛回窩里憩息,神農(nóng)氏想:如果人們也有這么一個固定的“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鉆洞穴,那多好呀。從這八大功績圖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炎帝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跟我們的生活都息息相關。

  好了,我們現(xiàn)在的看到的炎帝陵大殿共分五進,第一進是午門,穿過午門可以看到迎面豎立的這一塊高大漢白玉石碑,上面刻著“炎帝陵”三個大字,這是國家主席江澤民1993年9月4日為炎帝陵題的詞。在石碑的左邊臥著一只美麗溫馴的鹿,右邊則立著一只展翅欲飛的鷹,這就是傳說炎帝的另外兩位母親。第二進是行禮亭。行禮亭上方懸掛的那塊“民族始祖,光照人間”的橫匾,是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周培源所手書的。我們現(xiàn)在到達的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這兩根大石柱上懸掛著一幅楹聯(lián):“制耒耜奠農(nóng)工基礎,嘗百草開醫(yī)藥先河”,這幅對聯(lián)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績;大殿的門額上還懸掛著一塊橫匾:“炎黃子孫,不忘始祖”,這是陳云同志83歲高齡時題寫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你們看,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輝煌的圣壇上,慈眉善眼,滿臉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兩朵靈芝,兩腿之間放著一只竹筐,里面裝著的是他親手采回的藥草。這正是炎帝奠農(nóng)、工基礎,開醫(yī)藥先河的三大功績的體現(xiàn)?,F(xiàn)在我們到了第四進——墓碑亭。在這漢白玉石碑上面刻著“炎帝神農(nóng)氏之墓”七個大字。各位也許會問:炎帝為什么又稱神農(nóng)氏呢?因為炎帝始制耒耜,耒耜是一種原始農(nóng)具,他教民播種五谷而食之,所以稱之謂神農(nóng)氏,他是我國農(nóng)耕文化的開創(chuàng)者,被列人我國古代三皇五帝,稱為農(nóng)皇,幾千年來中國都是以農(nóng)業(yè)立國。這塊碑是當時任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于1985年5月15日為炎帝神農(nóng)氏題寫的。這后面是是炎帝神農(nóng)氏的陵墓,我們的老祖宗炎帝神農(nóng)氏就一直安息在這里,幾千年來這里一直香火不斷。好,接下來我們?nèi)タ纯从畧@,歷代皇帝每次祭祖完畢就會刻一塊御碑以作紀念。好了,今天我們的參觀就到這兒了,炎帝這種開拓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立足點,經(jīng)過無數(shù)先輩的繼承和發(fā)揚,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今天的中華民族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謝謝大家!

  2019年5篇湖南炎帝陵的導游詞(二)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株洲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炎帝陵在湖南炎陵縣城西南15公里處的唐田鄉(xiāng)鹿原坡,又稱“天子墳”。炎帝陵即神農(nóng)氏,是傳說中遠古時代的部族領袖,姓姜。史稱他教民播種五谷,收獲糧食,故被稱為“神農(nóng)”。他又嘗百草,發(fā)明醫(yī)藥,故又是“醫(yī)藥神”。不僅如此,還傳說他利用火為人類造福,制造樂器,倡導物質(zhì)交換……總之,炎帝神農(nóng)氏在歷史傳說中是與農(nóng)、工、商、醫(yī)、文等各領域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分不開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歷朝歷代的炎黃子孫的無比敬仰和祭祀。最后因他品嘗劇毒的斷腸草,無藥可解而死去。晉皇甫謐著《帝王世紀》載,其死后葬于長沙。宋羅泌《路史》載:“崩葬長沙茶鄉(xiāng)之尾,是曰茶陵”(炎陵縣在南宋時由茶陵分置)炎帝陵的四周古木掩翳,水環(huán)繞其間。陵側有一“洗藥池”,傳說是炎帝洗涮草藥的處所,還有明清兩代的御祭石碑數(shù)座。

  炎帝陵景區(qū)包括炎帝陵、炎陵廟、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圣火臺等人文景觀,還有鹿原洞、龍垴石、龍爪石、洗花池等自然景觀,均是引人入勝的去處。

  炎帝陵陵區(qū)古稱”皇山”,面積2.4平方公里,陵區(qū)山巒迭翠,碧水環(huán)流,古樹參天,具有民族建筑風格的陵殿流光溢彩,面積3000平方米,公元960年,宋太祖登基,遍訪天下古陵,在“白鹿原覓見炎帝陵”,于乾德五年(967)建廟奉祀。公元一九五0年,炎帝陵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五四年因香客失火,主殿被燒毀。一九八六年六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并撥款正式重修炎帝陵主殿。重修后的陵殿共分五進:第一進為午門,門內(nèi)有丹墀、左右兩廊為碑房,豎歷代告祭文碑;第二進為行禮亭,這是一座八角形石基支柱亭,8根石柱支撐梁枋,亭上懸匾橫題"民族始祖光照人間",下有聯(lián)曰"德照千秋光盛業(yè);功垂萬世展宏猷",亭中擺香爐,供人行禮;第三進為正殿,24根石柱支撐殿頂,殿內(nèi)懸匾題"炎黃子孫不忘始祖",兩邊聯(lián)曰"制耒耜奠農(nóng)工基礎;嘗百草開醫(yī)藥先河",殿內(nèi)神龕內(nèi)供奉炎帝神農(nóng)氏像,炎帝像為金身,左手拿稻穗,右手拿靈芝,像前有一裝有五谷和藥材的竹簍。神龕上懸"齊天鼻祖"橫額,兩邊有聯(lián)為"名垂宇宙;恩澤神州",整個殿內(nèi)雄偉壯觀,氛圍肅穆;第四進為墓碑亭,豎有石刻墓碑:“炎帝神農(nóng)氏之墓”;第五進為炎帝陵寢。炎帝神農(nóng)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因而從古至今對炎帝陵的祭祀都極為莊重、盛大。據(jù)史載,在唐朝時開始祭祀炎帝陵,宋朝自宋太祖建廟后定例為三年一大祭,清朝進行的祭典更加頻繁,僅大祭就多達41次。

  環(huán)繞陵殿,筑有一丈多高的紅色圍墻。四周配建規(guī)模宏大的奉圣寺、胡真官祠、天使行臺、崇德坊、宰牲亭、時祭公館、詠豐臺等古建筑群,業(yè)有鹿原洞、霞橋、池(又名洗藥池)、黃楊山、龍爪石等勝跡。還有那令人憧憬的炎陵十景。即:花草叢生、氣味芬芳的味草凝芳(又稱味草亭);岸畔偃伏,狀若龍首,噴薄宛如鼓髻欲飛的石龍鼓髻;云煙縹緲、慘淡若秋雨的云秋雨霽;時有煙嵐施繞其間,若隱若現(xiàn),乍密乍疏的曉閣煙嵐;春來細草匝地,野花成叢,黃白紛披,紅紫爛漫,宛如錦茵在目的芳洲春錦;山問禽鹿隱見無常,間若寂然無聲,每逢祭祀,飛走和鳴,有笙簧迭奏的禽鹿和音(又名白鹿原):大樟橫亙,中空若洞,任人攜幾席坐觴詠其中的空樟洞明;鹿原古樹千本,詭異離奇,陵前一杉,雙干中分,大十余圍,不枝不葉,經(jīng)數(shù)百年潤澤若生,有蛟虬凌空之勢,人稱虬張靈木;陵北,潭深面清,游鱗百種,每于波平日暖,水光相映,夜則水月交融,清瑩可鑒,美名龍?zhí)遏~躍;京使致祭,一葉飛墜,滿殿皆香,其葉文理黝色,若縷繪之物,中藏異像,因建亭刻碑:異樹飛香(又名飛香亭)。

  莊嚴肅穆的炎帝陵宮殿,古香古色的巨大建筑群,同這里的自然風光相交融,更添炎陵十大名景相配襯,使整個炎帝陵區(qū)幽靜秀麗,蔚為壯觀。歷代帝王都視此為圣地,每年祭祀,舉行大典,欽派特使前來朝拜。時逢春秋仲月,各地會員禮生前來致祭者甚多。群民宰牲燒香恭拜者,則一年四季絡繹不絕。至于逢年過節(jié),可見數(shù)以千計的朝拜者列隊整齊,擺滿祭品,香火鐐繞,堪為奇景。

  2019年5篇湖南炎帝陵的導游詞(三)

  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偉大貢獻。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長于寶雞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視南方,體察民情,為民宣醫(yī)療疾,因誤食斷腸草而“崩葬于長沙茶鄉(xiāng)之尾”的炎陵縣鹿原陂。史載漢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干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夢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廟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歷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歷經(jīng)一千零三十幾年,經(jīng)過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節(jié)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禮亭全被焚毀。

  現(xiàn)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為全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進,第一進——午門,看到午門各位也許要問,北京有個午門,怎么炎帝陵也有個午門呢?因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宮建筑風格,整修時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保持了午門,所以就有午門。穿過午門可以看到迎面豎立一塊高大漢白玉石碑,上面刻著“炎帝陵”三個大字,這是___1993年9月斗日為炎帝陵題的詞。在石碑的左邊臥著一只美麗溫馴的鹿,右邊立著一只展翅欲飛的鷹,原來炎帝的母親叫女登,當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來餓得哇哇大器,哭聲被天上九玄女王聽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給炎帝喂奶,作為他的奶娘,神鷹給他遮陰,作為他的養(yǎng)母,這就是傳說炎帝的另外兩位母親。

  第二進——行禮亭。行禮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燒香祭祖禮拜的地方,中間一張石祭臺,行禮亭上方懸掛的那塊“民族始祖,光照人間”的橫匾,是全圉政協(xié)副主席周培源所手書;再看兩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塊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國原刻的記事碑。

  穿過行禮亭,后面這棟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門前回廊的兩根大石柱上懸掛一幅楹聯(lián):“制耒耜奠農(nóng)工基礎,嘗百草開醫(yī)藥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績;大殿門額上懸掛一塊橫匾:“炎黃子孫,不忘始祖”,這是陳云同志83歲高齡時題寫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輝煌的圣壇上,慈眉善眼,滿臉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兩朵靈芝,兩腿之間放著一只竹筐,里面裝滿他親手采回的藥草。這正是炎帝奠農(nóng)、工基礎,開醫(yī)藥先河的三大功績的體現(xiàn)。

  2019年5篇湖南炎帝陵的導游詞(四)

  關于炎帝神農(nóng)氏安葬地的記載,最早見于晉代皇甫謐撰寫的《帝王世紀》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長沙?!彼未_泌撰《路史》就記述得更具體:炎帝“崩葬長沙茶鄉(xiāng)之尾,是曰茶陵?!睋?jù)地方史《酃縣志》記載此地西漢時已有陵西漢末年綠林、赤眉軍興邑人擔心亂兵發(fā)掘,遂將陵墓夷為平地。

  唐代,佛教傳入,陵前建有佛寺,名曰“唐興寺”,然而陵前“時有奉祀”。

  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廟之后,迄今已有千余年歷史,隨著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炎帝廟也歷盡滄桑,屢毀屢建。

  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67—983年),朝廷將事官慮炎帝陵地僻路險,舟車不便,奏請將炎帝廟遷至茶陵縣城南,宋太宗詔許,即移鹿原陂炎帝廟于茶陵縣城南五里處。此后凡二百余年,朝廷官府祭祀炎帝神農(nóng)氏的活動,均在茶陵縣城南炎帝祠廟進行,鹿原陂炎帝廟幾近湮沒。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衡州守臣劉清之鑒于炎帝陵沒有炎帝廟,反而保留唐代的佛寺,有點不倫不類,于是奏請朝廷,廢陵前唐興寺而重建炎帝廟。

  宋寧宗嘉定四年(1211年),析茶陵軍之康樂、霞陽、常平三鄉(xiāng)置酃縣。此后,炎帝陵所在地鹿原陂即屬酃縣境地,隸屬衡州府管轄。

  宋理宗淳祜八年(公元1248年),湖南安撫使知潭州陳奏請朝廷為炎帝陵禁樵牧,設守陵戶,并對炎帝祠廟進行了一次大的修葺。

  宋代以后,元代近百年間,朝廷只有祭祀炎帝陵的活動,而未有詔修炎帝陵廟的記載。

  明代有關炎帝陵廟的修葺史書記載頗詳。較大規(guī)模的修葺有三次: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詔命遍修歷代帝王陵寢,“發(fā)者掩之,蔽者葺之”,由此炎帝陵廟也得到了一次全面修葺。翌年修葺竣工,旋遣國史院編修雷燧來炎帝陵告即位致祭。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由酃縣知縣易宗周主持。這次重修是在原廟舊址上拓寬興建。新廟的建筑格局為:主殿名“圣容殿”,殿內(nèi)塑炎帝神農(nóng)氏祀像,殿外建一高閣,寬敞如殿。閣下為陛道,中為丹墀,縱橫數(shù)丈。東西廡各三間,前列三門,四周建有垣墻。墻內(nèi)有大道繞閣,沿墻行可以直達殿后陵寢。整個殿宇陵寢連成一體,基本上改變了舊廟原貌。

  萬歷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此次修葺距前已有百余年歷史,炎帝陵廟久經(jīng)風雨剝蝕,日漸頹壞。酃縣縣令目睹廟宇日非,惻然傷感,于是派人于路旁募款,發(fā)起整修。新廟規(guī)模因循舊廟,但廟貌大為改觀。東閣學士吳道南撰有《重修炎帝陵廟碑》,記載了這次修葺盛舉。

  清代對炎帝陵廟的修葺有據(jù)可查的約有9次。

  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南明將領蓋遇時部進駐炎陵,屯兵廟側,炎帝陵廟慘遭破壞。是后,當?shù)毓倜袷考澕皶r進行了補葺,但由于戰(zhàn)爭頻仍,資金缺乏,修葺未能完善。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清圣祖玄燁遣太仆寺少卿王紳前來炎帝陵告災致祭。王見陵廟棟宇損壞嚴重,入告于朝,奏請修葺,圣祖準奏。由酃縣知縣龔佳蔚督工,整修一新,但是未能恢復前代規(guī)模。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知縣張浚奉文動用國帑,按清王朝公布頒行的古帝王陵殿統(tǒng)一格式重建,陵廟也統(tǒng)稱陵殿而正其名。這次修建奠定了炎帝陵殿的基本形制,形成了“前三門——行禮亭——正殿——陵寢”的四進格局。整座陵殿為仿皇宮建筑,氣勢恢宏,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建筑的傳統(tǒng)特色。

  清朝最大的一次修復是在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由知縣俞昌會主持、當?shù)厥考澃傩漳假Y捐款所進行的一次重修。重修工程自孟夏開始,年底竣工,費時8個月有余。這次重修后的炎帝陵殿,高大寬敞,金碧輝煌莊嚴肅穆,蔚為壯觀,各附屬建筑,依山傍水,錯落有致,與主殿相輝相映,形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也為炎陵山增添了無限秀色。

  此后,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各朝,均未見史書有修葺的記載,但同治十二年版《酃縣志》所載炎帝陵殿形制圖,又與道光年間所建之陵殿有異,其間很有可能作過修葺而未入志。

  民國年間炎帝陵殿的修葺活動,據(jù)有關文字記載有4次。

  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酃縣知事瞿燮捐資百元連同炎帝陵修葺費14元交人籌措修復,土木將興,旋因湘軍駐陵側,以至無法施工而作罷。

  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因連年兵禍,陵廟傾圯在即,酃縣政府再次呈文請修,湖南省政府撥款500元,令縣長歐陽枚鳩工修葺。

  1936年。酃縣縣長夏禮鑒于“炎陵殿宇年久失修,多已損壞”于年初組建了修復炎陵籌備委員會。但是半途而廢修復計劃未能實施。

  1940年第九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主持的一次大修。1940年日軍犯西南,為防患于未然,薛岳擬將省政府遷酃縣炎陵山。是年春,撥??钣谘琢晟叫藿ㄊ≌畽C關辦公用房和員工宿舍,修筑了茶陵至酃縣炎陵山的簡易公路,同時對炎陵殿宇進行了全面修葺。

  新中國成立后,炎帝陵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4年除夕之夜,因香客祭祀焚香燭,引燃殿內(nèi)彩旗,不慎失火,致使炎帝陵正殿和行禮亭被焚?!拔幕锩逼陂g,陵殿及其附屬建筑又重遭破壞,除陵墓外,全部夷為平地。

  炎帝陵殿被焚以后,重新修復炎帝陵殿已成為廣大炎黃子孫的強烈愿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修復條件日趨成熟。1986年6月28日,由酃縣人民政府主持,陵殿修復工程正式破土動工,到1988年10月勝利竣工。重修后的炎帝陵殿,規(guī)模較前稍有擴大,整個建筑占地面積3836平方米。分為五進:第一進為午門,第二進為行禮亭,第三進為主殿,第四進為墓碑亭,第五進為墓冢。殿外修復了詠豐臺、天使館、鹿原亭等附屬建筑。整個建筑金碧輝煌,重檐翹角,氣勢恢宏,富有民族傳統(tǒng)風格。

  2019年5篇湖南炎帝陵的導游詞(五)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為舉世聞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縣城西鹿原陂,陵區(qū)面積5平方千米,是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祭祖朝圣、旅游觀光的勝地。

  炎帝神農(nóng)氏是中華農(nóng)耕文化的創(chuàng)始者,為中華民族的始興和繁衍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偉大貢獻。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長于寶雞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視南方,體察民情,為民宣醫(yī)療疾,因誤食斷腸草而“崩葬于長沙茶鄉(xiāng)之尾”的炎陵縣鹿原陂。史載漢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夢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廟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歷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歷經(jīng)一千零三十幾年,經(jīng)過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節(jié)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禮亭全被焚毀。

  現(xiàn)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為全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5篇湖南炎帝陵的導游詞

炎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nóng)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譽。它坐落于株洲市炎陵縣城西17公里處的鹿原陂。現(xiàn)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華全國歸國華僑愛國主義教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2019年5篇湖南黃石寨的導游詞
    2019年5篇湖南黃石寨的導游詞

    黃石寨是武陵源風景名勝區(qū)5條精品游覽線之一;相傳漢朝留候張良看破紅塵、辭官不做,追隨赤松子,隱匿江湖,云游張家界,被官兵圍困,后得師父黃石

  • 2019年5篇湖南桃花源的導游詞
    2019年5篇湖南桃花源的導游詞

    桃花源風景名勝區(qū)位于湖南省桃源縣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桃花源風景名勝區(qū)留有新石器時期大溪文化遺存,是《辭?!贰对~源》中《桃

  • 2019年5篇湖南韶山的導游詞
    2019年5篇湖南韶山的導游詞

    韶山市,隸屬于湖南省,位于湖南省中部偏東湘中丘陵區(qū)。韶山地處于處于湘潭市市區(qū)以西,北、東與寧鄉(xiāng)市麻山鄉(xiāng)、朱石橋鄉(xiāng)、三仙坳鄉(xiāng)毗連,東南與湘

  • 2019年5篇湖南天子山的導游詞
    2019年5篇湖南天子山的導游詞

    天子山位于金三角的最高處,素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的美譽。天子山海拔最高1262.5米(昆侖峰),最低534米(獅蘭峪)。景區(qū)總面積67平方公里,環(huán)山游覽

3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