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閱讀心得體會3篇
教育孩子閱讀心得體會3篇
教育孩子珍惜勞動果實可以養(yǎng)成孩子勤儉、樸實、愛護公物、熱愛勞動等良好品質。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準備的教育孩子閱讀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教育孩子閱讀心得體會范文1
《幼兒教師最需要什么》
眾所周知,教育是一種無私而又博愛的職業(yè),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生教育的基礎。作為幼兒教師,更需要用愛心和耐心來溫暖呵護每一顆童稚的心靈,想要成為一名幼兒教師,尤其是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是非常的不容易的。這段時間里,我讀了《幼兒教師最需要什么》這本書,讓我有很大的感觸。書中提到說幼兒教師需要有什么樣的精神、需要有什么樣的專業(yè)素質、需要有什么樣的教育智慧、需要有什么樣的教育藝術。讓我了解了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需要具備的有哪些。
在《幼兒教師最需要什么》一書中,作者分別從“幼兒教師最需要什么樣的精神”,“幼兒教師最需要的專業(yè)素養(yǎng)”,“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育智慧”和“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學藝術”這四方面來闡述了怎樣做好一名幼兒教師。確實,要做好幼兒教師這份工作,單靠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充滿愛心、痛心、和真心的付出;同時還需要我們老師間的相互配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不光這樣,幼兒教師還應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終生學習的思想,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在孩子的心中,教師是圣神的、無所不能、完美無缺的,而孩子本身就有很強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們對于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觀察細微,感受強烈,而且還會不加選擇的模仿。因此,幼兒教師也應該從自身的言語、行動中使孩子的思想、道德、行為等方面都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這比起對孩子一本正經(jīng)的教育要有用得多。
我還了解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需要的東西很有很多。比如說,幼兒教師需要“幸福”。
幸福,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就是一種滿足感,餓的時候有的吃就是幸福,累的時候有的睡就是幸福,不高興時有人陪就是幸福……
幸福的定義很廣,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迷。有的人認為自己擁有財富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自己取得成功了就是幸福;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覺得幸福其實很簡單。就是每天早上聽著孩子們和你問早,晚上聽著孩子們和你說再見是一種幸福;看到孩子們在幼兒園里開開心心地生活、游戲是一種幸福;看著孩子們一天天地長高長胖是一種幸福……幼兒教師需要這樣的幸福。
幸福固然重要,一個好的心態(tài)也十分地重要。它能成就一個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幼兒教師也需要一個好的心態(tài)。我在書中看到過這么一個故事:在一個剛剛退潮的沙灘上,一個小男孩正俯身撿起一條被海潮涌來時帶到岸邊的小扔到了大海里。身邊的爸爸媽媽覺得很奇怪,問道:“這么多的小魚都被帶到岸邊,你什么時候能撿完呢?再說誰又在乎呢?”小男孩頭也沒抬地繼續(xù)撿起撿起一條小魚又扔進了大海,并且自言自語道:“這條小魚會在乎的。”又撿起一條說:“這條小魚也在乎”。是呀,每條小魚都會在乎,它們希望得到這個小男孩的救助,因為他撿起一條,就意味著這條小魚有生的希望了。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他們肯定也希望老師能夠關注自己、在乎自己、鼓勵自己,讓自己獲得更大的成功。
所以,既然我們選擇了幼兒教師這一職業(yè),就應該將自己的心態(tài)放平和一些,保持最初職業(yè)的熱情,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公平對待身邊的每一個孩子。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jié)都當作一件大事情來做,讓孩子能感受的到你對他的關心,在乎。讓他們覺得老師也是我的好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一起生活、學習、游戲。擺正了自己的心態(tài),你的每一天都會過的充實,快樂。
除了要有好的心態(tài),還需要智慧。通過自身不斷地努力,填充知識面,將知識教給孩子們。用正確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們,而不是孩子一做錯什么事就罵他、責備他。孩子是要靠老師去引導的。只有你用對了方法和孩子去溝通、接觸,孩子才會打心底崇拜你。
以上就是我看了《幼兒教師需要什么》這本書后的一些感觸。
教育孩子閱讀心得體會范文2
《陶行知論創(chuàng)造教育》
暑假里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論創(chuàng)造教育》,受益頗深,這本書匯集了陶行知先生一生教育理念的精髓,從“教學做合一”,“創(chuàng)造的教育”,“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先生教育理念的精華。對于我們教育工作者有積極地指導意義,特別是其中的一篇《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令我印象特別深刻。
本文中說道,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不是說教育可以創(chuàng)造兒童。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huán)境的影響,以培養(yǎng)加強發(fā)揮這創(chuàng)造力,使他長得更有力量,以貢獻于民族與人類。我們曉得特別是中國小孩,是在苦海中成長的。我們應該把兒童苦海創(chuàng)造成一個兒童樂園。讀到此處,不禁令人感同身受?,F(xiàn)在有許多學??繝奚⒆拥臅r間來換取所謂的“成績”,這就失去了讓兒童體驗學習樂趣的機會,養(yǎng)成無意創(chuàng)造的傾向,等這樣的孩子長成大人時,就不知創(chuàng)造為何物了。那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啊!
在說到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時,陶行知先生說到了三個方面:
(1)需要充分的營養(yǎng)。他說孩子的體力和心理都需要適當?shù)臓I養(yǎng),這個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條件。而這個都是要我們學校和家庭共同合力去努力的。(2)需要建立下層的良好習慣,以解放上層得性能,才能從事于高級的思慮追求。(3)需要因材施教。陶先生用的比喻特別貼切,易懂。
他說,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yǎng)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yǎng)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并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多么形象的比喻啊,我們的學生就是陶行知先生筆下的植物啊!只不過品種還要復雜,所以對于我們園丁來說工作的更加復雜,難度更加高,就更需要我們現(xiàn)代教師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以適應自己對各式各樣植物的培養(yǎng)需要。
陶行知還特別提出,我們從事兒童教育工作的人,要成為兒童中的一員,擁有一顆赤子之心,這樣才能真正認識到兒童的力量,尊重兒童。要不斷的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首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能,用陶行知的創(chuàng)新理念指導我們的實際教育工作,從本職工作做起,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課,以真正的創(chuàng)新理念去開拓教育的新天地。
教育孩子閱讀心得體會范文3
《教育應該不一樣》
《教育應該不一樣》是嚴長壽所寫的,在這本書中他分析了臺灣目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一針見血地道出臺灣目前的價值觀和迂腐的考試制度,而我們所有的人,都已經(jīng)在這個體制下經(jīng)營太久,早就忘了教育的最初目的。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臺灣快被摧毀的職教體系、急功近利的家長心態(tài)、媒體的可議之處、老師的教育心態(tài)及學歷通膨時代。他認為教改人士為了滿足家長期待而走錯方向;政策為了討好選民,做了錯誤的轉向。他建議年輕人如何從尋找自我到建立自我,建立必要的五大能力,走出自己的路。
看完這本書,雖然非常認同作者所說的話,卻也因更加了解實施教育改革的難度而感到無奈。就像書中提到的“是誰坐視問題惡化?是誰讓這氣球不斷的膨脹?是教育部?是教改人士?是學校老師?還是學生?還是為數(shù)眾多的家長?全部都是!” 讀了這段話,讓我心中起了共鳴,因為他所敘述的就是一個真真實實的教育現(xiàn)象,而身為老師的我,就是處在這個教育體制、這個環(huán)境下。在其中一篇《醒醒吧,家長》中,有一篇某成大教授兒子寫的絕交信?;蛟S,從中國人倫理的角度來說,這個兒子是不孝的,但是從現(xiàn)在的角度來看似乎不然。從他們的對話,可以看見臺灣傳統(tǒng)家庭的教育一味追求好成績好大學!但每個孩子不一定都適合這樣的模式,以小孩的角度來說,硬是將孩子塞入這樣的框架只會磨滅孩子對追求新知的熱忱,當然也扼殺了許多其他方面的天才。而大陸的教育方式和臺灣的教育是何其的相似。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熏陶下,學校、老師、家長就很重視“成績”,以分數(shù)為目標,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補習班、培訓班蓬勃發(fā)展,學生被訓練成了為考試而讀書的機器。這種“唯分數(shù)是問”的想法,不但是老師的錯,分數(shù)會受到膜拜,是所有人造成的。如果教師和家長只會以考試分數(shù)評斷學生的高下,有些學生便注定永遠是輸家。現(xiàn)在雖然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分數(shù)仍然是對孩子的主要標準。而自己平時在教學過程中,有時認識、定義學生的方式,往往只通過一張張考卷,忽略學生的個性、特長,往往把自己的時間放在作業(yè)和考卷中,忘記觀察學生、協(xié)助孩子探索自我,發(fā)掘他們的天賦。愛爾蘭葉芝說:“教育不是裝滿一壺水,而是點亮每個孩子心中的蠟燭,讓他發(fā)光、發(fā)亮。”而我現(xiàn)在在做的只是在裝滿一壺水,這需要我經(jīng)常進行自我反思。
為了考試,往往在講解作業(yè)和習題時用標準答案來規(guī)范學生。有了單一的標準,就很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題。書中寫到“教育工作者一味堅持標準答案,本身就是一種偏執(zhí),難怪學校會系統(tǒng)性、全面性地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意。”現(xiàn)在的教育制度成就了少數(shù)考試頂尖的精英,陪葬掉其它“不合規(guī)格”的孩子。而即便是合規(guī)格的好學生,也有創(chuàng)造力貧乏的問題。而創(chuàng)新卻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也不是考試考得出來的,重視標準答案的考試,也是扼殺學生創(chuàng)意的幫兇。正如賴聲川所說,創(chuàng)意就是一種“問問題的能力”。然而,當所有科目都有標準答案時,學生如何想問題?又如何學會問問題?所以中國人在知識競賽中能得到數(shù)一數(shù)二的成績,但在創(chuàng)新思維比賽中往往被其他國家所超越。
另外,有些家長向老師提出多布置些作業(yè),往往把重點放在孩子語文、數(shù)學的成績,忽略孩子的體育、音樂、美術,覺得學這些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幫助。這些話也讓很多教學熱忱的老師最后以不斷的測試來當做最終的方式。有時問孩子“你想要做什么?”孩子往往會說我要好好讀書,可再問孩子“讀書為了什么?有什么用?”孩子往往就說不出話,大部分的孩子或許無法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知道父母讓他們把成績考好。這樣的教育又如何讓孩子提供對學習的興趣。而對于很多孩子來說學習是什么?學習就是學好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讓孩子的思維越來越來陳腐,有些成為一個“考試優(yōu)秀生”,有些成為“考試差生”。
書中提到老師的關鍵是具備啟發(fā)式教學的理念和應用能力。因為從過去到現(xiàn)在,許多老師的教學態(tài)度,傾向權威、武斷,學生一旦試著說出各種突發(fā)奇想,往往就容易被視為搗蛋,或挑戰(zhàn)老師的地位。久了之后,學生不再想要問問題,因為他連問問題的能力,都早被連根拔除。而如何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除了對學生的理解和溝通,還要求老師在教學上運用不同的教學技巧。書中提到嚴長壽在去高中演講時,第一次演講到后半,有學生開始在臺下聊天,還要老師維持秩序,演講的效果不是很好。而第二次演講時,他開始檢討自己,思考如何激起學生的興趣。于是,在演講時首先從自己的著裝出發(fā),然后提到學生關注的明星,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此次演講完美收官。這件事讓他明白學生們不是不愿意學習,只是老師沒找到激起學生學習欲望的方法。這我思考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只關注課本和與孩子沒有興趣的課外事物,應該多尋找孩子的關注點和感興趣的事,一步步引導他們,讓他們在有興趣的狀態(tài)下學到知識。
在閱讀這本書時,往往想到過去所受的教育,如果在不同的階段學習不同的事,我或許有更多的發(fā)展和更多的可能。既然自己已經(jīng)嘗到現(xiàn)有教育體制的無奈,何必讓現(xiàn)在的孩子再受這種折磨呢?改變教育方式或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困難要讓時間去沖刷。但是隨著今年啟發(fā)式教育的提倡,我認為只要大家愿意站出來改變,必定能達成!
看了教育孩子閱讀心得體會的人還看了:
1.讀新教育心得體會
3.教育孩子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