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讀黨政讀書心得3篇
大學生讀黨政讀書心得3篇
《論語》是我國儒家思想的前年經典絕學,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大學生讀論語是很好的學習,下面是學習啦帶來的大學生讀論語心得,歡迎查看。
大學生讀論語心得一: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歷代的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統治中國近2000年?!墩撜Z》當然也就穩(wěn)坐了2000年的寶座。直至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論語》的地位才開始動搖?!啊睍r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進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對人們的束縛,《論語》從此埋沒人間。
《論語》究竟是什么內容?為什么他被古人視為經典,而后又成為所謂“封建統治者的工具”呢?懷著這些疑問,我漫步于《論語》的花園,嘗試著去感受其中的奧秘。
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和《毛主席語錄》沒什么差別??杉毤毱穪恚鬃蛹捌涞茏拥恼嗡枷?、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里行間?!墩撜Z》里最常見的詞匯,無非是中庸、君子、禮仁云云。
中庸卻是《論語》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難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采取不偏不倚、調和折衷的態(tài)度”。這種思想體現了當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對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終保持中立。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端,但過度的“忍”卻能使一個民族沉睡,古代中國的發(fā)展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中庸是儒家的為人之道,體現了儒家學派的軟弱性。
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從小就聽說什么“君子動口不動手”、“觀棋不語真君子”等,感覺君子就像個呆呆的人似的。事實上,君子就是孔子他們儒家學派的一種自稱,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斗”,都體現了君子的優(yōu)良品質。與君子相對的當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壞人,只是素質沒有君子高罷了?!墩撜Z》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質地位往往與小人相差甚遠。毛澤東說過:“小人累君子,君子當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見君子的物質生活是那么的悲慘!
禮,表現了孔子對當時社會的不滿??鬃由钤趧邮幉话驳拇呵飼r代,諸侯國不遵守“周禮”,鬧得一團烏煙瘴氣??鬃拥亩Y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鬃又铝τ诰S護三綱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當魯國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時,孔子憤怒地說:“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觀,這后來發(fā)展成為了他學生孟子的政治主張。孔子認為,“克己復禮為仁”??酥谱约?,遵循“禮”,這就便是“仁”了。“仁者愛人”,這里愛的“人”是指上層社會的王室貴族;尊重朝廷貴族,“不犯上”,也說明孔子對“禮”的尊重。此外,孔子還把“仁”當作“人”的標準:“仁者,人也。” 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說過:孔子“這種所謂仁道,很顯然的是順應著奴隸解放的潮流的。這也就是人的發(fā)現。”
縱然,《論語》經歷了兩千個春秋,并不能完全適合我們現在的思想,但是它畢竟是經典中的經典。經典永遠不會過期,我們要批判地繼承這些中華傳統文化,讓《論語》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總之,《論語》是我們必讀之經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大學生讀論語心得二:
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huán)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心價值取向。
平時,總喜歡看一些純文類的書籍、目的也是想凈化自己的心靈,蕩滌內心的浮躁,但這種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轉移較之于自內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從容實則“其遠差矣。”能將一部《論語》經典講得深入淺出,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國學造詣。在“君子之道”章節(jié),作者對君子進行了精辟講解。但書中有個觀點讓我費解,“君子的社會角色是變通的、與時俱進的。一個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為,而在于他所為背后的動機。他們是社會的良心。”用動機而不是用行為判斷人,這是早已被唾棄的謬論,讓人聯想起衛(wèi)道、道德殺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鐘情的君子身上所為何來 歷史上心懷悲憫手舉利刃和流著眼淚殺人的人著實不少,莫非他們也是君子 不知該敬佩還是同情作者,一位《論語》的信徒,卻無心快語道破了“君子”的偽善本質。
捫心自問,我沒有達到君子的境界,漫漫人生途中,我會用生命去體會,用行動去感知,用至高無上卻又簡單至純的精神去和千古的先賢圣人進行心靈的對話。 2....;《論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編錄的孔子的經典語錄,這部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于我們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還有什么實際意義嗎 今天還能啟發(fā)我們的心智嗎 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 最近讀了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觸頗多,于丹教授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yǎng),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fā)來解讀《論語》。
大學生讀論語心得三:
《論語》是我國儒家思想的前年經典絕學,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們的提問后所做的記錄;有一部分是回答諸侯國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問題;還有一部分沒有問題,只是記錄孔子的一些言論。因此,《論語》中記載的言論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對我們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例如在“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中,孔子告訴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已經學過的知識;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中,我們知道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空想而不讀書就必然會產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閱讀《論語》,除了那些我們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們還會找到一些能夠反映時代背景的語句。
例如:“自行束修以上,我未嘗無誨焉。”它的意思是:學生主動帶一束肉干來見我,我是不會不教他的。我認為,當今社會的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尊敬老師,老師愛護學生,這些都不需要物質來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個年代,學生要送禮才可以得到老師的賜教,這足以反映出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朽。
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意思是說,孔子上朝的時候,與下大夫說話,侃侃而談,從容不迫;與上大夫說話,態(tài)度和悅;君子在場時,說話局促不安。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級的人說話態(tài)度明顯不同,他的做法與當今以人為本、和諧社會是不相符的,充分說明孔子所處時代是一個等級分明的時代。
此外,從“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意思是說朋友送的禮物如果只有車馬,沒有祭肉,孔子也不會行拜禮)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當時的人們很重視祭祀祖先,即使別人送再多的東西,如果沒有祭肉,主人也不會高興等。
當然,雖然在《論語》中,我們看到了一些帶有明顯時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會的腐敗氣息的言論,但從整體上看,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則、治家治國道理,使我們受益匪淺。因此,它仍是一本好書,孔子也毫無疑問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