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地球上的星星有感3篇
觀看地球上的星星有感1
周二看了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忽然一下子明白了一句話的真正含義:“世界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也許我們的態(tài)度會決定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
《地球上的星星》主人公——小男孩依夏是個滿腦子奇思異想的男孩,萬物在他眼里都是靈動的??墒窃诶蠋熝劾?,他是個淘氣包、麻煩精,三年級考試成績?nèi)区喌?。這對望子成龍的父母來說,怎能接受學校里關于自己孩子是智障兒的結論呢?無奈之下,父母只好將他轉到寄宿學校,而在新學校里,事態(tài)卻更嚴重。競爭是大家的共識,學校學習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到社會上競爭。依夏依然是以前的表現(xiàn),單詞不會拼寫,數(shù)學不會計算,美術老師的循規(guī)蹈矩和墨守陳規(guī)又使得他連最愛的畫畫都放棄了。所有的老師都嘲笑他,他苦惱、沮喪、哭泣、掙扎……最后他不說話了,只能用一雙充滿害怕的眼神看著這個世界。幸好歡快樂觀的美術老師來了,依夏讓他看到了年幼時的自己,一顆善良的心顫動了,于是決定幫助他。探尋之后,發(fā)現(xiàn)他原來有閱讀障礙,開始細心教導,把游戲和學習巧妙的結合到一起,原先充斥他大腦里亂七八糟跳動的字母音符都擺正了舞姿,依夏真的進步了。
“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也許有的星星生來不像其他伙伴那樣明亮璀璨,但你不能否認他們也有自己的光芒,在某個瞬間,他們所發(fā)射出的光芒反而更加耀眼。依夏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發(fā)現(xiàn)他光芒的老師,這位老師和依夏有著同樣的經(jīng)歷,他愿意走進依夏的心,并發(fā)現(xiàn)他的美。雖然我們越來越強調(diào)換位思考,鼓勵彼此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把孩子視做一個獨立的人,以平等的姿態(tài)去靠近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這正是片中小主人公伊夏父母所無法領悟的,父親一味的苛責,母親盲目的焦慮,他們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不懂如何發(fā)現(xiàn)他的心,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灌輸傳統(tǒng)理念,卻事與愿違地使伊夏在沉淪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我想,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美麗,并非同樣的教育方式都適合所有的孩子,永遠不要將教育格式化!也永遠不要將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更多時候,與其責罵和懲罰孩子,不如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如果我們無法發(fā)現(xiàn)他們潛在的能力,至少我們可以給他們更多的耐心、溫暖和更多的愛。另外,比起那些強調(diào)分數(shù)和強調(diào)紀律的世俗偏見來說,孩子們自身的健康(包括身體上的和心理上的)要重要得多!不要讓世俗的觀念摧殘了可愛的孩子們!
觀看地球上的星星有感2
印度影星阿米爾·汗的兩部作品《未知死亡》和《地球上的星星》的確帶給了我很多的感動,他挖掘出了很多在我們身邊往往又不容易感觸到的東西,尤其是《地球上的星星》的這部影片,通過他正確的引導,拯救了這個有讀寫障礙的孩子,他的課堂充滿了陽光和歡聲笑語,突破了邊邊框框的束縛,讓每一個孩子自己獨特的一面得到充分地展現(xiàn)。
看到畫面的那一刻,我感動的哭了......這確實是一部好作品,極富感染力,特別是我們這些做家長做老師的,真應該好好感觸一下。讓我們會更愛我們的孩子,孩子都會有缺點的,就像影片中那個臨時教師尼巴庫說的很多話都讓人反思。什么是有出息?就是取得高分數(shù)嗎?五個手指還不一樣長短又何況是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和夢想,都是他們的優(yōu)點,敏捷的思維,獨特的見解,豐富的想象力,甚至比我們成人還要強。但是,大人們的要求和期望,社會的條條框框限制,到處都充斥著激烈的競爭和挑戰(zhàn),讓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我們往往都自私地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埋滅了孩子的靈感,限制了孩子的天真,這一個一個地球上的星星們他們需要什么呢?是愛,是自由,是陽光,孩子有了這些就是閃著光芒的星星,有了這些才會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有了這些才有能力去贏得殘酷的競爭和挑戰(zhàn)。
觀看地球上的星星有感3
下午欣賞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感覺不錯。尤其教師和已為人之父母的朋友不該錯過。為什么呢?因為這是探索孩子內(nèi)心世界的影片。 在心理學上,把有自閉癥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你只能看得見,卻觸摸不到真正的他們。就像星星一樣,遙不可及。
《地球上的星星》講述一個小男孩,他有著讀寫障礙癥,卻被認為弱智,因此差點崩潰,所幸被美術老師鼓勵,展現(xiàn)繪畫天賦,重拾自信。我看完這部電影,不由想起《放牛班的春天》,感覺兩部電影異曲同工,但《地球上的星星》相比《放牛班的春天》,鏡頭更加詩情畫意一點,主題更加開朗一些。
小男孩伊桑的長像很突出。大門牙、瘦弱、眼睛大大的。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愛充滿色彩,他喜歡天空、白云、飛鳥、河流、小魚,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視小水坑,欣賞它被人踩出的水紋和倒影。
只是小男孩讀寫字母非常困難,每個字母在他看來,都會跳舞似的,男孩為了掩飾自己在讀寫上的無力感,擺出不聽話的姿態(tài),結果被扣上懶惰、淘氣、弱智的帽子。事實,這一切真不是他的錯,可他還是被逐出教室,被逐出學校,不得不轉學。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在功利性教育中都是不幸的,都要經(jīng)歷這樣的心路——叛逆,痛苦,麻木或墮落。但電影里的男孩最后綻開自信又快樂的笑容,如同老師為他創(chuàng)作的肖像畫。顯然電影不想拍攝的過于陰暗悲觀,所以讓男孩遇上樂觀又高明的恩師——拉姆,使得故事抹上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散發(fā)出溫暖的理想主義光芒。
但在現(xiàn)實里,大部分孩子沒有這樣幸運,他們都是僵硬教育制度的犧牲品。老師逼著學生達到他的知識要求,家長逼著孩子承擔他們的野心。孩子的成長是不斷“適應”現(xiàn)有社會文化、制度、道德的過程,不是去創(chuàng)造未來世界。學校培養(yǎng)孩子的目標,就是要孩子長大之后,能和他人競爭時候脫穎而出。成人生活有著強烈的功利性目標,同時,他們又把這些功利性目標強加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延續(xù)自己無法完成的夢想。這是教育嗎?不是,這是悲劇——孩子的夢想被摧毀。正因為這樣的世界觀,男孩的父親反問老師:”繪畫有用嗎?能幫助他和別人競爭嗎?”
影片中的這個故事我覺得講的很好。“在所羅門群島的原住民如果想要開墾農(nóng)田,他們并不需要砍樹,他們是怎么做的呢?很簡單,一群人圍著一棵樹,開始大聲的謾罵、詛咒……沒過幾天,這棵樹就死了!
影片中以繪畫大賽結尾,我想,沒有其他什么能比畫更好的讓我們?nèi)ゴ蜷_孩子們的心扉了。然而真正打開伊桑心扉的卻是美術老師親手畫的一幅畫……(自己看,比別人講得更震撼。影片中還有一個小細節(jié),就是伊桑寄給媽媽的本自己畫的書,感人致深!我就不寫了。
最后,伊桑在這次大賽上展現(xiàn)了非凡的才華!當校長宣布伊桑獲得一等獎并做為學校年鑒的封面時,全場掌聲雷動,而我們的小伊桑,卻深深地把自己埋在人群之中,那躲閃的眼神,那膽怯的神態(tài),讓我心疼落淚。
我非常喜歡結尾的那一幕,即將回家的伊桑突然轉身奔向老師,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露著大板牙肆無忌憚地笑著奔向老師。老師把伊桑舉起,拋向空中的那一個定格畫面——伊桑在飛……
或許我們身邊就有這樣一群人,小腦袋里充滿了無數(shù)的奇思幻想,但是卻與這個“傳統(tǒng)社會”的潛規(guī)則有些格格不入,社會排斥他們,他們憤怒地掙扎,眼里一片無助,父母不理解,老師不關心,于是他們開始用叛逆?zhèn)窝b自己,漸漸墮入黑暗。在我們周圍,很多星星都隕落了……鉆石早已沒有了棱角,再也折射不出璀璨的光輝。但是,可能還有更多星星將要遭遇隕落,悲傷嗎?
星星,當它璀璨在天際時,多么美好,銀色的光芒傾瀉大地;一旦它落到地面上,便只是一塊黑糗糗的丑石頭罷了,欣賞與贊美也走到了終點?;蛟S有一天,它可以很幸運地碰到它的“伯樂”,成為另一匹“千里馬”,在天文史上繼續(xù)閃耀它別樣的光芒。
深深記得《阿甘正傳》里阿甘媽媽說的兩句:“Everyone is different。”“Don't let anyone tell you that you're different!”
細心體會《地球上的星星》,就會更好的體會這句話。
《地球上的星星》用它的內(nèi)涵,越過繁縟形式,觸動心靈。我們學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好的影視作品,同樣能洗滌人的靈魂!每位望子成龍的家長,我建議每一個肩負教育重任的老師,都應該認真的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