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與哲學論文(2)
人生與哲學論文篇二
一提起“哲學”,人們覺得似乎距我很遙遠,也難怪,五光十色的現實生活,真的令人眼花繚亂。攪得那顆原本質樸的真心,似真非真了,哲學家感到了困惑,而那些眾多的疑問似乎在說:“哲學嗎,不知何來之怪物?”。聽到這些,哲學家搖著腦袋捫心自問:難道哲學是海外來客嗎?搞了數千年的東西怎么成了怪物呢?迷茫和困惑似乎在告訴人們,哲學剛在混沌中誕生,哲學家就是那誕生的嬰兒。要想正本清源還“哲學”以本來面目 ,襁褓中的嬰兒似乎早熟了許多,他發(fā)現了 “哲學”就在我們生活之中,它以不可爭的的事實告訴每一個人如何去思,如何去做。不是這樣嗎?
其實我們思考問題,辦每件事,都想達到完美的結果,這個過程就是自覺不自覺的在運用哲學上的認知觀和方法論。
知道這些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將理論具體化、簡單化。毛澤東在這方面可稱得上是全能的大師。搞社會主義,前人研究了一百多年,只有馬克思才系統(tǒng)的總結了一套革命理論。拿到中國來完全對號入座,那是機械的教條主義。陳獨秀吃的就是這個虧。然毛澤東通曉中國歷史體察民情,在革命理論和革命實踐上,知國情、知自己、知國民黨、知民眾。這幾個“知”字,正好是兵法“知己知彼”的原則,針對中國革命的特殊性:半封建、半殖民地,敵強我弱,要將無產階級的理論變成現實,最重要的就是客觀的分析敵我雙方的客觀實際,用自己的長處克制敵人的短處,這樣革命才不至于空談。結合革命理論,具體化到現實生活中的各個細節(jié)上,那樣,理論也就成了具體的生活常識,誰都能看的懂,也會用,這樣勝利就有了起碼的保證了。
回想一下我們幾十歲的生涯,其實也是從生活到工作很多地方結合自我實際走過來的,只是在每個細節(jié)上,過多的認識了自己的優(yōu)點,忽略了或少看了他人的優(yōu)點,時間長了也就形成了一個認識上的誤區(qū):以為自己是一盞明燈,總想照亮他人,卻忘了我以外的東西閃光的地方很耀眼。這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只知自己,不知他人。我們雖然不是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中廝殺,但人生之路也到處充滿了火藥味,兵法上說,知自己,知對方,才能百戰(zhàn)不殆,聯系到我們的人生,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地步,正是不知己,也不知彼的結果。
社會是一個動態(tài)環(huán)境,其中每個人都在運動之中,所以我們的認識論最基本的要求應該是活的,行為的方法論也應該多樣化。拿著真理,最好不要視為“純金”的,因為我們面前的諸事、諸人都是在變化之中,今天你用“真理”對上號了,那么“真理”就有價值;明天對不上號了,那“真理”也就成了謬誤。戰(zhàn)爭的形式有兩種:一是,陣地戰(zhàn);一是,運動戰(zhàn)。在征戰(zhàn)中究竟用那種形式,最后的勝利者往往取決于根據客觀實際,采取最有效的策略。我們的人生大體也是如此:今天的成就,說明“知和行”統(tǒng)一在一條線上了,但不能預示明天的結果,明天是什么樣子,還要待以后去驗證。
很多時候,對諸事、諸人,常常用既有的“模式”套著來認識,這是常人的認識論。正如同你自己的一頂帽子,逢人便拿將出來,不去看人家腦袋的大小,楞往上戴,肯定合適的成分少,不合適的成分多,這叫什么?“唯心主義”嗎!認識問題總喜歡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忘了在我之外,還有許多和我一樣的人。戰(zhàn)爭中很多失敗者,往往不在裝備的好賴,不在兵少將寡,而在“發(fā)動戰(zhàn)爭的人”,是否充分的認識了所面臨的客觀實際,在于那些運作的人,如何把握時機,去爭取勝利。若無視客觀實際,用一種虛幻來指導行動,不打敗仗才怪呢?
我們學任何東西,不要“精益求精”,應該是“知其大略”即可,到了現在這個地步,我們已不可能成為專家,學者了,我們應該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很多瑣碎的生活小事纏繞自身,想超越自我,重心應放在客觀實際上來,在一言一行中能做到閃閃發(fā)光,實際也就是超越了自我。生活中的很多人,之所以不成功,恐怕都是那個“唯心主義”在做怪。有些時候,我們拿一種理論,一個知識去認識某一事物或某一個人,常常會發(fā)現那事物,那人很多地方不合于那個理論,那個常識,于是會得出:錯、錯、錯的結論,這個結論是不是表面化了。
黑格爾講,存在即為合理。也就是大千全世界,你存在我也存在,都有其合理之成分。這種既定的存在構成了大千世界的多彩性,若讓人家用你的模式去思維、去辦事,最關鍵的是,讓人家都用你的模式去生存必須有個先天的條件,你必須掌握他人的生命線,如果這個條件不具備,我就是我,你還是你。
這些不正是哲學在我們生活之中嗎?那深奧的理論一旦變成現實其光彩將照耀著人們前進。
看了“人生與哲學論文”的人還看了:
1.人生理想哲學論文
2.哲學與人生論文
3.哲學與人生的論文
4.人生哲學的論文
7.哲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