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jié)氣處暑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節(jié)氣處暑是什么意思(一覽)
處暑節(jié)氣里,這個時候在中午的時候也是還會有著夏天的炎熱哦,對此處暑是什么意思,處暑代表什么到底如何?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二十四節(jié)氣處暑是什么意思,供大家參考。
二十四節(jié)氣處暑是什么意思
處暑的意思是:暑天到此處就結(jié)束了?!疤帯笔墙K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jié)束,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jié)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jié)氣。
處暑節(jié)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后中國長江以北地區(qū)氣溫逐漸下降。
此時太陽正運行到了獅子座的軒轅十四星近旁。夜晚觀北斗七星,彎彎的斗柄還是指向“申”(西南方向)。
處暑節(jié)氣相關記載
處暑
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鷹乃祭鳥,鷹,義禽也。秋令屬金,五行為義,金氣肅殺,鷹感其氣始捕擊諸鳥,然必先祭之,猶人飲食祭先代為之者也。不擊有胎之禽,故謂之義。
天地始肅秋者,陰之始,故曰天地始肅。
禾乃登。禾者。谷連藁秸之總名。又,稻秫菰粱之屬皆禾也。成熱曰登。
處暑,“處”是躲避之意,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處暑節(jié)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jīng)150°。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了,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shù)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中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逐漸下降。
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贝斯?jié)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nóng)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的到來,意味著我國許多地區(qū)將陸續(xù)開始了夏季向秋季的轉(zhuǎn)換。忍受了多日酷暑煎熬的人們,期盼著秋天的到來。許多地區(qū),特別是南方地區(qū),秋天總是讓人感到姍姍來遲,還會經(jīng)常有遭受“秋老虎”困擾。
處暑節(jié)氣風俗活動
開漁節(jié)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漁業(yè)收獲的時節(jié),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jié),決定在東海休漁結(jié)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_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jié),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fā)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潑水習俗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nèi),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處暑節(jié)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jié)”。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jù)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后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后以關鬼門結(jié)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此外,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jié)。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云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云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其間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jié);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p>
處暑意味著什么
陽氣熾熱而催熟萬物后自然退位,陰氣開始彌漫,才秋風漸肅,這就是中秋了。
恭敬為肅,處暑后,鷹感肅氣擊鳥而祭,萬物收成而祀,都是恭敬天地的表現(xiàn)。而秋之整肅又為冬之休養(yǎng),休養(yǎng)中才有更新萌生。自然之境神圣而莊嚴。
處暑三候
鷹乃祭鳥:處暑之日“鷹乃祭鳥”,說鷹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肅氣,冷酷地搏殺獵物。先獵之物要先陳列為祭,古人稱之“義舉”。
天地始肅:后五日“天地始肅”,這個“肅”是“肅清”,天氣因“肅”而清,因“肅”必“肅殺”,所以,肅清后必帶來蕭瑟之氣。
禾乃登:再五日“禾乃登”,禾是五谷各類,天氣肅殺后,莊稼才有收成,成熟曰“登”。
秋云
竹風醒晚醉,窗月伴秋吟;早起涼意爬上胳膊,夏衣臨曉薄,秋影入檐長。秋波正澄清,秋光輕淺,秋云委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天水秋云薄,天長杳無隔,秋意冉冉,一年中最美季節(jié)將至,想“決決溪泉到處聞,一家松火隔秋云”,“白石臥可枕,青蘿行可攀,意中如有得,盡日不欲還”的境界了。
秋水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鶩是野鴨。秋光清淺,秋明空曠,此時那水讓天濾成凈透,任何色彩都包含在它的清瀲之中,杜甫因此用“秋水為神玉為骨”,白居易用“秋水淅紅粒,朝煙烹白鱗”,皆意境深遠。
秋聲
歐陽修的《秋聲賦》,記得最清晰的竟是童子所答:“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薄叭f壑樹聲滿,千崖秋氣高”,這是老杜(注:杜甫)的句子。樹聲為悲,悲聲越滿,天越孤高,這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其實是李賀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