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經(jīng)典語錄
韓非子經(jīng)典語錄
1. 勝而不驕,敗而不怨。
2. 道私者亂,道法者治。
3. 欲成其事,先敗其事。
4. 舉世有道,計入有計出。
5. 自見之謂明。
6. 自勝謂之強。
7. 凡人之大體,取舍同者則相是也,取舍異者則相非也。
8. 人行事施予,以利之為心,則越人易和;以害之為心,則父子離且怨。
9. 華而不實,虛而無用。
10.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11. 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
12. 欲速則不達。
13. 不吹毛而求小疵。
14. 勢不足以化則除之。
15. 無私賢哲之臣,無私事能之士。
16. 君臣之利異,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滅。
17. 人臣挾大利以從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盡而不望。
18. 輿人成輿,則欲人之富貴;匠人成棺,則欲人之夭死也。
19. 千里之馬時一,其利緩;駑馬日售,其利。
20. 圣人之救危國也,以忠拂耳。
21.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22. 明主立可為之賞,設(shè)可避之罰。盲者處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靜而不陷險危。如此,則上下之恩結(jié)矣。
23.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為惠於法之內(nèi),動無非法。
24. 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事者,不可存也。
25. 民之性,饑而求食,勞而求快,苦則求樂,辱則求榮,生則計利,死則慮名。
26. 道私者亂,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27. 故視強,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識亂。
28. 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
29. 利莫長于簡,福莫久于安。
30. 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
31. 誘道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diào)于馬?
32. 私行勝,則少公功。
33. 遠聽而近視以審內(nèi)外之失,省同異之言以知朋黨之分。
34.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35. 倒言反事以嘗所疑。
36. 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
37. 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
38. 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
39. 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
40. 時有滿虛,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41. 因可勢,求易道。
42.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于法術(shù),托是非于賞罰。
43. 事有舉之而有敗,而賢其毋舉之者。
44. 故勢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45. 存亡在虛實,不在于眾寡。
46. 佯愛人,不得復憎也;佯憎人,不得復愛也。
47. 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
48. 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jié)之以成,遠者欲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
49.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
50. 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
51. 君無見其所欲。
52. 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
53. 法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
54. 慈母有敗子。
55.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56. 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57. 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
58.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59.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60.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61. 民之性,饑而求食,勞而求快,苦則求樂,辱則求榮,生則計利,死則慮名。
62. 非知之難也,處之則難也。
63. 說之以厚利,則陰用其言顯棄其身矣。
64. 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
65. 饕貪而無饜,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66. 行小忠,則大忠之賊也。
67. 以儉得之,以奢失之。
68. 濫于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
69. 散其黨,收其余,閉其門,奪其輔,國乃無虎。
70. 智術(shù)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
71. 臣得樹人,則主失黨。
72. 數(shù)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將不勝春風;不勝春風,枝將害心。
73. 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74. 使殺生之機,奪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75. 愛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
76. 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位高也。
77. 火形嚴,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
78. 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
79. 誘道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diào)于馬。
80. 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
81. 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
82.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
83. 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
84. 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強,先戰(zhàn)者勝。
85. 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
86.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
87. 行成于思,毀于隋。業(yè)精于勤,荒于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