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勵志的散文隨筆
行動是治愈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yǎng)恐懼,像這樣能勵志大學生的大學生勵志的散文隨筆都有哪些呢,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大學生勵志的散文隨筆吧。
大學生勵志的散文隨筆:輸在會得太多
我有一個朋友,非常優(yōu)秀,大學畢業(yè)找工作,卻四處碰壁。
面試了幾十次,都以失敗告終。朋友很不解,他成績好,特長多,是個全才,可就是沒有單位看上他。
屢戰(zhàn)屢敗的他想弄個明白,在一次面試后,他大膽地問考官為什么自己會被淘汰。
他得到的回答竟是:你會得太多。
會得太多,竟成了他失敗的原因。我想,你會得太多,恰好給人造成一種不安全感,他們擔心,你行行都行,必定不會安心。所以只好忍痛割愛,選個會得少點的,夠本單位用就可以了。
職場中往往有這樣的年輕人,在應(yīng)聘時,為了吸引用人單位的注意,在特長一行將什么都填上。這樣的做法導致的結(jié)果是,對方看了不是以為你太假,就是怕你會得太多不專心??傊淮笤敢庥媚懔?。
大家看《水滸傳》,里面的這些英雄好漢,他們都有獨到的一招。沒有哪個英雄將一百單八將的特長都具備了,如果有,你可能在梁山就待不下去了。為什么呢?老大不擔心你,兄弟們也戒備你吧。
有時,會得太多反而適得其反。比如歌唱比賽,你將歌唱到最好就行了。如果你還覺得不夠,非要將所有樂器都來一遍,將所有舞蹈都展示出來,那么贏得機會也許不大,因為你的其他才能可能掩蓋了你的唱功。
職場也一樣,將公司需要的那項本領(lǐng)發(fā)揮到極致就是成功,公司不需要的,再厲害的本領(lǐng)也沒多大用。記得一個同學,他的夢想是當一名自由職業(yè)者,于是將各種資格證都考了一遍,先是當了幾年編輯,又去某公司當會計,后來又跳槽到律師事務(wù)所當律師。換來換去,他雖是樂在其中,卻沒能將一項職業(yè)做好。因為他總想著自己還有更好的出路,反而忽視了當下的工作。
會得太多的人往往有一種錯覺,那就是覺得出路也多,所以不懂得安分。我有個侄子,在體育方面有天賦,父母就將他送到體育學校,他籃球打得好,游泳也厲害,長跑曾獲得過市里中學生比賽的冠軍??删褪且驗檫@樣,他舉棋不定,學了兩年籃球,又改游泳,接著又去學長跑,最后喜歡上足球,又改踢足球。折騰來折騰去,現(xiàn)在沒一項出眾了。最后只得打消了體育明星夢,回到父母身邊經(jīng)營起了小商店。
其實,成功往往很簡單。
在某一方面超過別人,就會有自己的一個位置,而別太貪婪,想要什么都會。
有時候,人生并未輸在會得少,反而輸在會得太多。
大學生勵志的散文隨筆:你的長處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以前做人,總是越“寬”越好。
那時我們總是竭盡所能的彌補自己短板。有很多人并沒有特別明顯的長處,卻可以四平八穩(wěn),這種人在社會上蠻受歡迎。
今后做人,卻是越“精”越好。
未來我們一定要充分的發(fā)揮自己長處。如果你依然是一個四平八穩(wěn)、八面玲瓏的人,很抱歉,你可能遭遇各種困境。
傳統(tǒng)年代太注重競爭了,這種競爭性讓組織、個人都被孤立起來,然后形成自己的內(nèi)循環(huán),這就迫使我們必須完善自身的系統(tǒng)。
很多人都知道“木桶定律”,即:一只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這也被稱為“短板效應(yīng)”。影射到一個組織,成員的能力都是優(yōu)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影射到一個人,身上的性格和能力總是參差不齊的,而最弱勢的部分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能力。這就提醒我們要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短處,并彌補上它。
但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更注重協(xié)作,在信息高效對接的幫助之下,人與人的協(xié)作效率越來越高,而合作的成本也越來越低。此時無論是人還是組織,都必須拋棄原來的“內(nèi)循環(huán)”,主動參與到互聯(lián)網(wǎng)構(gòu)建的“大循環(huán)”里來。
所以表面上,人與人的獨立性越來越高,甚至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經(jīng)濟體,但是由于這個“大循環(huán)”的存在,我們這個社會依然處于“大生產(chǎn)”狀態(tài)。
在這個“大生產(chǎn)”里,你貢獻的是你的長處,而你的短處可以隱藏起來。大家各盡其才、各取所需。
讓你的短處沒有用武之地,讓你的長處盡情展現(xiàn)光輝,這才是最理想的社會!互聯(lián)網(wǎng)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企業(yè),遵守的應(yīng)該是“長板原理”,即:當你把桶傾斜,你會發(fā)現(xiàn)一只桶能裝的水量決定于你的長板(核心競爭力)。
如今提倡的大眾創(chuàng)業(yè),公司成立的門檻越來越低。你只需要有一塊足夠長的長板,再配合一個管理者,就可以有立足之地。然后圍繞這塊長板展開布局,揚長避短、取長補短。通過合作、購買、共享、入股的方式,把合作者的長處變?yōu)槟愕拈L處。
隨著創(chuàng)業(yè)者越來越多,行業(yè)開始越來越細分,人的分工也越來越精細。我們只需專注自己擅長的某一領(lǐng)域,其它方面自然會有人來協(xié)助你!
當然這需要很強的合作精神,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商業(yè)邏輯就是一項如何協(xié)作的藝術(shù),這一點跟傳統(tǒng)商業(yè)截然不同,因為傳統(tǒng)商業(yè)強調(diào)的是如何競爭。
偉大的公司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它們把什么都做好了,而是把某一方面做到了極致。今后的時代,如果你想做到處處到位,無異于緣木求魚。
當大家都拿出了自己的長處,那么你的長處決定了你在大眾中的層次,它也代表了你的事業(yè)高度。
而如果你的長處越不明顯,你就只能找到同一個層次的合作者。
今后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中,最好的能力策略是:'一專多能零缺陷','一專'指讓自己有一項專長非常非常強直至才干;'多能'指有可能多儲備幾項能力可以輔助使用;'零缺陷'指通過自身努力和對外合作,讓自己的弱勢變得及格即可。
而我們最需要避免的情況是“性情大于才情、情商大于智商。”即:你雖然有些小長處,但是更善于逢迎和偽裝,那么與你合作的成本太大,沒有人愿意付出這種代價。
也可以這樣理解:傳統(tǒng)年代“情商”更重要,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智商”更重要。
所以,今后我們只需要做好我們自己就可以了,經(jīng)營好自己就是對世界最好的負責。
千萬不要再隨波逐流了。
竭力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吧!
彌補自己短處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很多人忙碌一生依然沒有活出個所以然來。
只有長處才能代表一個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尋找長處,應(yīng)該從興趣開始找起。衡量的標準就是看你是否開心。
發(fā)揮自己的長處,不僅自己會感到快樂,創(chuàng)造的社會價值也會更大。
所以,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以前我們活的太匆忙,根本沒有機會去問自己內(nèi)心:你做的事究竟是不是你的興趣所在?而有的人即使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興趣,但是迫于現(xiàn)實壓力,依然還得埋頭苦干。
而今后興趣才是你能量的源泉,它決定了你的職場定位。
那么短處存在的價值是什么?短處可以給我們帶來自知之明,讓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浮躁是這個時代對人們最大的考驗,它讓你迷失了自己。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當你發(fā)現(xiàn)一個人做什么事都行時,其實是他做什么都不行!
當你發(fā)現(xiàn)一個人做什么事都不行時,總有一方面讓任何人都比不上他!
只是你還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
大學生勵志的散文隨筆:意志是一種獨特的智慧
“善念發(fā)而知之,而充之;惡念發(fā)而知之,而遏之。知與充與遏者,志也,天聰明也。圣人只有此,學者當存此。”
——《傳習錄》
“當好的念頭產(chǎn)生時,一定要及時予以肯定,讓它擴充開來。而當不好的念頭產(chǎn)生時,即將誘惑自己偏離正軌時,則要當機立斷,堅決予以制止。這種能對好念頭予以肯定并擴充、對不好的念頭予以制止的能力,叫做意志,是上天賦予人的獨一無二的智慧和能力。那些成為圣賢的人就是靠這個意志,不斷修養(yǎng)心性,才成為圣賢的,而普通人要提升自己,也應(yīng)當存養(yǎng)意志,否則就很難進步。”
在很多時候,意志表現(xiàn)為一種能夠堅定不移地去做一件事的精神??梢哉f,在人生的道路上,機遇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差不多的。關(guān)鍵就看誰的意志力強,誰的功夫下得到家。
如果一個有志于成就一番大業(yè)的人,能下苦功磨練意志力,將會突破自己的弱點,進入一個從未經(jīng)歷過的境界,讓心靈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從而把潛藏于體內(nèi)的智能、天賦和能力挖掘出來。
明朝儒學大師陳獻章,自幼聰慧過人,讀書過目不忘,但參加兩次科舉考試都落第了,二十七歲時,他開始發(fā)憤學習,拜當時名重一時的大儒吳與弼先生為師。
陳獻章雖然很有才氣,但不夠勤奮,早晨常常貪睡不起。
吳與弼先生治學嚴謹,對學生要求也相當嚴格,這時就會在門外大叫:“讀書人!你現(xiàn)在假如因為懶惰的話,什么時候才能學到前輩大師的精髓,將他們的思想發(fā)揚光大呢?!”
將陳獻章從舒服的床上叫起來后,吳與弼并不急于給他講授各種學問,而是通過各種雜事來磨練他,讓他去挖地,簸谷,割禾,種菜,編扎籬笆,自己寫字的時候,就讓他研墨,或者客人來時,則令他接待沏茶。這樣過了幾個月,就讓他回去了。
剛開始時,陳獻章對這種獨特的教學法感到失望,覺得在老師那里,除了學會干一些農(nóng)活雜事之外,什么也沒學到?;剜l(xiāng)之后,他靜靜地思索在老師那里求學的經(jīng)歷,想起了這樣一件事:一天在田里割禾時,老師不小心被鐮刀割傷了手指,十指連心,自然非常疼痛,老師卻說:“人怎么能夠被外物所勝呢?”竟然面不變色、若無其事地繼續(xù)割禾。
陳獻章終于恍然大悟,體會到了吳與弼先生的良苦用心,原來老師這是在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教育學生要有過于常人的人格和意志,不要匍伏在任何外物之下。自己平時自恃聰明過人,不愿痛下苦功,這不正是自己最大的弱點嗎?而老師早已洞察到了自己的這個毛病,對癥下藥,從各種小事入手來提升自己的意志力。
從此之后,陳獻章開始了真正的勤奮治學,他閉門讀書,足不出戶一年有余,精益求精地窮研古今典籍,有時鉆研一個問題到了關(guān)鍵時刻,徹夜不寢,實在困倦了則用涼水浸泡雙足,以刺激自己清醒起來。他還自筑陽春臺,整日靜坐其中,潛心學習思考,他用功到如此地步,以致家人只能從墻壁挖一個洞把食物遞進去。
陳獻章以過人的意志力,一心修身治學,就這樣堅持數(shù)年,終于有悟,成為了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詩人及書法家,桃李滿天下,更開啟了明朝一代的心學新風。
后人評價說:“先生(陳獻章)之學,激勵奮發(fā)之功多得之康齋(吳與弼)。”陳獻章盡管聰明多才,智商高,記憶力好,但聰明的人往往容易去找捷徑,不肯下苦功去做學問。如果沒有吳與弼先生用各種農(nóng)活雜役來磨練他的意志,使他從此痛改前非、發(fā)憤努力的話,他能否成就那么大的學問還是個問題。
在這種堅持不懈的探索中,陳獻章通過親身實踐,終于悟到了掌握自己意志的奧秘。他說:“古之善學者,常令此心在無物處,便運用得轉(zhuǎn)耳。”這就是說,在修身治學、磨煉意志的過程中,最關(guān)鍵的一點是:要善于把真我置于虛無處,學習不認同你的頭腦。
舉個例子說,當你在讀書時,突然生起一個念頭要去看足球賽,這就是頭腦在引誘你。只要你發(fā)現(xiàn)自己這個念頭,就馬上明確地告訴自己:“這是頭腦的想法,與我無關(guān)。”然后靜靜地觀察你的思想,不要去分析、思考你頭腦中的想法,更不要與它對抗,只是和平地與它共處,把握住自己的真心不動。
這時的心境,就如鄭板橋?qū)戇^的一首詩:“流水澹然去,孤舟隨意還。”當一個人的心靈無牽無掛時,任由河水澹然流淌,載著一葉孤舟適意而歸,他只是閑靜地觀照這一切,優(yōu)游自如,無滯無礙。
此刻心靈的鎖已完全打開,融入了整個宇宙,而獲得生命的安頓。此時我心就是萬物之心,萬物之心就是我心,意志與大自然相通,又有什么東西能阻擋大自然的力量?
這個時候,那些頭腦中的想法沒有你的認同,便會失去力量,而你的意志力就會變得更為強大了。
由于每個人都具有人性的弱點,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外界環(huán)境時,稍不注意,就會屈從于外界的環(huán)境,或向自身的弱點投降了,得過且過,一事無成。只有磨練出頑強意志的人,才能自由地主宰自己的行動,使自己所有的行動和精力都集中到一個點上,把有限的生命能量用來做那些有價值的事,從而創(chuàng)造出奇跡來。
看了“大學生勵志的散文隨筆”的人還看了:
5.大學生活隨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