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類文章精選3篇
生而為人,都是苦樂交替,誰也不必看低誰。人生成熟,從忘記公平開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勵志類文章精選3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勵志類文章精選:今天的所有輕松安逸 都可能是未來的成本
提出“情商”概念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戈爾曼曾做過一個關于“推遲滿足”的實驗。
找來一批四歲孩子,給他們每人一塊糖,并告訴他們若能等主持人回來再吃這塊糖,則還能吃到第二塊糖。戈爾曼悄悄觀察,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只等了一會兒便不耐煩,迫不急待地把糖塞進了嘴里;而有的孩子則很有耐心,而且很有辦法,想出作游戲啦、講故事之類種種方式拖延時間,分散注意力,最終堅持到主持人回來,得到了第二塊糖。戈爾曼又對這批孩子14 歲時和進入工作崗位后的表現(xiàn)進行了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晚吃糖的孩子數(shù)學和語文成績比早吃糖的平均高出120分,而且意志堅強,經(jīng)得起困難和挫折,更容易取得成功。
據(jù)說,這個實驗說明的是,要取得大的成績就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為當前名利所誘惑,能按社會需要不怕挫折、堅持不懈奮斗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這樣的結論不知道被多少書引用,并且被反復重申??墒?,我看到的是另外一回事兒。“大多數(shù)孩子沒有等到主持人回來,已經(jīng)把糖吃掉了”這樣一個事實能夠完全證明的或者說明的也許只有兩件事兒:1) 希望自己的欲望馬上獲得滿足是大多數(shù)人的天性;2) 野心是永遠是少數(shù)人的天性。
至于“忍住欲望”究竟能不能決定成功,答案只能是“也許”——和其他所有的“也許”一樣,僅僅是零-壹之間(不含零和壹)的某一個數(shù)值。如果不是“也許”而是“必然”的話,那么,所有的苦行僧都應該必然成功。但是事實明顯并非如此——即便是苦行僧,也和其他任何一個群體一樣,成功的人永遠是少數(shù)。不禁想起來前段時間流行的戲謔:“要練神功,必先自宮——就算自宮,也未必成功!”
另外,要知道一個人有無自制能力和此人是否有才華,其實是完全不相干的。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多得去了。寫下“鐵馬云雕共絕塵,柳營高壓漢宮春。天清殺氣屯關右,夜半妖照渭濱。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象床寶帳無言語,從此周是老臣。”的溫庭筠就是大頭才華橫溢小頭從不爭氣的一個人。考了那么多年中不了進士就是因為考試作弊上癮。注意,以他的才華,他是從來不需要抄寫別人的。他是幫別人作弊上癮,并且死活管不住。一上考場,三下五除二就把自己的卷子答完,然后把周圍的人全幫上一遍——人送外號 “救救人”。還有,這哥們只要能弄到錢,就一定去春樓花到欠債為止。都到了六十歲,還和一幫人酗酒嫖娼,結果犯了宵禁的法令,被虞侯打得鼻青臉腫……
盡管大家都知道不是每個欲望都能被滿足,但是我們都有無窮無盡的欲望是個確定的事實。于是,哪怕用腳趾頭想想都能明白,不勞而獲是每個人心中所擁有的諸多夢想之一,甚至可能還是其中最大的夢想。如果不能做到不勞而獲的話,那就最好盡量少勞但是一定要盡量多得,并且多多益善。更進一步,大多數(shù)人看法驚人地類似甚至相同:如果有收獲的話,那最好要馬上有收獲;如果沒有收獲的話,那最好要馬上有結果。每個人都有這種欲望,只不過或者程度不同,或者在不同的方面表現(xiàn)得各不相同。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有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容易迷戀賭博。因為這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想要甚至需要馬上獲得結果。賭場里各種賭博形式中賭鬼們最喜愛的就是老虎機了。賭王是不玩老虎機的,因為他們在這種純粹的賭博中得不到樂趣的同時也不能保證收益。但是賭鬼們不一樣,盡管這些賭鬼和賭王一樣有著強烈的贏利欲望,但是,賭鬼潛意識里還有另外一個更需要滿足的欲望——那就是“馬上看到結果”。老虎機可以在這方面滿足這些賭鬼——它的操作極為簡單,拉一下手柄,五秒鐘之內就得到結果——結果是輸是贏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五秒鐘之內就得到結果”!
同樣的道理,酗酒無度的、嫖娼樂此不彼的、吸毒不顧死活的、玩電游沒完沒了的,都是這種“希望自己的欲望馬上獲得滿足的天性”使然。要命的是,整個社會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刺激人們的這種天性并使其越來越強烈。電視廣告告訴你所有的減肥藥都有神奇的功效,當天開始見效。報紙上的醫(yī)療廣告告訴你無論你得了病都不要怕,找他——手到病除。各種培訓班告訴你不管學什么都要速成,因為人生苦短。有一種防身術學習班期期火爆,看看它的名稱就知道為什么這么火爆了——“一招制敵”!
也許最善于利用人類天性的商業(yè)機構就是銀行了。想住大房子?好!我給你辦貸款,慢慢還,不著急,三十年之內還清就好。想買新款轎車?行!我給你辦貸款,不用還得太快,三五年之內還清就可以。房子有了,車子有了,還想要什么?說,沒關系。不怕你沒有錢,我可以給你辦信用卡,透支么,給你10萬的信用額度,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吧!這是一個“享受在先”的時代!并且人人如此!當然了,關于銀行是如何對付那些最終欠債不還的人,它可從來不會在廣告上提及,也盡量不對外公開。
其實,承認“希望自己的欲望馬上獲得滿足”是自己的天性就好辦了。因為,平靜接受并且正確認識自己的天性是改變天性的第一步。就算有些時候天性難移,無法徹底改變,那么也起碼還可以稍加控制,略微改善。沒必要控制自己的方方面面,這不是很難做到,而是干脆不可能做到。尤其是對大腦格外活躍的人更是如此。所以,有的時候成為高手需要愚鈍,金庸小說里的郭靖成為一代宗師的根本原因更可能是因為他傻到一定程度,所以,很多人或事情對別人來講是誘惑,對他來講是干脆就是不存在的;于是,他可以用普通的智商長期只專注在一件最應該做的事情上,最終天下無敵。
控制這種天性正確的方法是,仔細審視一下自己都在哪方面這種天性尤為強烈?再一次拿出紙筆羅列。經(jīng)過幾天甚至幾個月的長期反復審視,你會發(fā)現(xiàn)那個列表變得越來越長。別怕,相信我,誰都是這樣的——至少99.9%的人是這樣的。然后從列表中挑出一個最重要的(如果你有野心的話,再挑出一個也很重要的),寫在隨時可以看到的地方,不停地提醒自己這方面一定要控制這種天性。
我個人覺得,在工作和學習上控制這種天性是最重要的。為了能在這一個方面控制住自己的天性,有的時候,在其他方面稍微放縱一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我,偶爾大醉一場沒什么不好。偶爾連續(xù)打上兩天兩夜的牌不僅有助于身心健康也是一種很好的社交活動。但是,在工作和學習上,堅決不要放縱。工作和學習都是艱苦的,路程都是漫長的,成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經(jīng)驗告訴我們,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當然需要技巧,但是,當場見效的技巧少之又少,而且,就算找到了,也只不過是兩種情況之一:1) 尋找這個技巧已經(jīng)花費了太多的時間;2) 這個技巧可能有后遺癥,只不過是現(xiàn)在還不知道而已。
事實上,“推遲滿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備的能力,也是需要掙扎和鍛煉才可以習得的能力。在生活中,只有極少數(shù)人最終掌握了這個能力,也因此使得他們與眾不同的同時又往往令他人迷惑地意味“我怎么看不出來他到底比我強在哪里呢?”其實,說穿了就很簡單,掌握了“推遲滿足感”之技巧的人早就有因此獲的極大的、只有少數(shù)人才會獲得的利益的經(jīng)歷。于是,他們最終表現(xiàn)為比絕大多數(shù)人“更有耐心”——甚至,驚人的耐心。這些耐心被用來不動聲色地承受更多的打擊和挫折,輕松坦然地面對更多的威逼和利誘;甚至,可能會僅僅因為他們驚人的耐心,那些打擊和挫折對他們來講不再稱得上是打擊或者挫折,那些威逼和利誘對他們來講根本并不存在……
再次,這是個依賴經(jīng)驗才能真正體會并理解的道理——乃至于很多人一生都無法獲得這種經(jīng)驗,無法理解這種道理。前面的這段文字,再次盡管啰唆但值得反復認真閱讀——盡量運用你的心智能力去思考,去體會,去憑空演練,而后,掌握個中道理以及技巧。再次體會運用心智獲得解放的快樂。
真正擁有耐心,甚至驚人的耐心的你,生活就會從此開始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你會發(fā)現(xiàn),你對追逐新潮的電子商品失去了興趣——那可是過去你為之不停地浪費時間和金錢的主要渠道之一。你會很自然地等待到下一個新產(chǎn)品的推出之前,用相對很低的價格買下它,然后,在避免了所有兼容性麻煩的情況下,讓那個曾經(jīng)時髦的產(chǎn)品在你的手中變成實用的產(chǎn)品。
維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阿尼塔.克雷頓博士甚至通過設計精巧而嚴密的實驗,用其統(tǒng)計結果來說明所有的丈夫都應該通過練習學會“推遲滿足感”的技巧,即,通過有意減少性交次數(shù),和延長性交之前的交談愛撫時間大大提高性生活的質量。按照阿尼塔.克雷頓的觀點,性壓抑和性欲得不到滿足,直接與各種我們常見的精神疾病緊密相關。她表示她非常驚訝,搞不明白人們?yōu)槭裁磿H僅通過運用心智就可以無成本地解決的簡單問題,卻要么逆來順受一輩子,要么花上大價錢購買昂貴的藥物或者去約見心理醫(yī)生——往往到最后只不過是不了了之?
耐心有著神奇的力量。當每個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腳亂的時候,你的生活卻非常從容。因為你從一開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輕松安逸,都可能是未來的成本;所以,你早就把一些輕松安逸安排到未來的某個時段,而心平氣和地每天完成相應的工作。于是,你不僅從容,而且快樂。你會變成一個守時的人,一個生活規(guī)律的人,一個身邊的朋友都信賴的人。你會定時去健身房,從不為自己瘦得太慢而煩惱的同時,竟然用節(jié)食甚至吞食瀉藥的方法去減肥,因為,在那些人因為無奈而抱怨的人面臨絕望的時候,你早已經(jīng)是持續(xù)鍛煉了許多年的健康的人。
勵志類文章精選:我害怕閱讀的人
這是臺灣奧美廣告公司早年為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5周年慶活動創(chuàng)作的文案,獲業(yè)界著名的創(chuàng)意大獎。天下文化是臺灣的一家綜合性出版社,以“讀一流書、做一流人”作為期許。長文案貌談“害怕”,實為敬佩、鼓勵,影響更多人成為閱讀的人。同時,這篇美文也暴露了廣告業(yè)的一個底層秘密——與其兜售價值,不如兜售恐懼。
一起來欣賞這篇深度好文:我害怕閱讀的人
不知何時開始,我害怕閱讀的人。就像我們不知道冬天從哪天開始,只會感覺夜的黑越來越漫長。
我害怕閱讀的人。一跟他們談話,我就像一個透明的人,蒼白的腦袋無法隱藏。我所擁有的內涵是什么?不就是人人能脫口而出,游蕩在空氣中最通俗的認知嗎?像心臟在身體的左邊。春天之后是夏天。美國總統(tǒng)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但閱讀的人在知識里遨游,能從食譜論及管理學,八卦周刊講到社會趨勢,甚至空中躍下的貓,都能讓他們對建筑防震理論侃侃而談。相較之下,我只是一臺在MP3世代的錄音機;過氣、無法調整。我最引以為傲的論述,恐怕只是他多年前書架上某本書里的某段文字,而且,還是不被熒光筆畫線注記的那一段。
我害怕閱讀的人。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在書后面。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舉手投足都是自在風采。讓我明了,閱讀不只是知識,更是魔力。他們是懂美學的牛頓。懂人類學的梵谷。懂孫子兵法的甘地。血液里充滿答案,越來越少的問題能讓他們恐懼。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習慣俯視一切。那自信從容,是這世上最好看的一張臉。
我害怕閱讀的人。因為他們很幸運;當眾人擁抱孤獨、或被寂寞擁抱時,他們的生命卻毫不封閉,不缺乏朋友的忠實、不缺少安慰者的溫柔,甚至連互相較勁的對手,都不至匱乏。他們一翻開書,有時會因心有靈犀,而大聲贊嘆,有時又會因立場不同而陷入激辨,有時會獲得勸導或慰藉。這一切毫無保留,又不帶條件,是帶親情的愛情,是熱戀中的友誼。一本一本的書,就像一節(jié)節(jié)的脊椎,穩(wěn)穩(wěn)的支持著閱讀的人。你看,書一打開,就成為一個擁抱的姿式。這一切,不正是我們畢生苦苦找尋的?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總是不知足。有人說,女人學會閱讀,世界上才冒出婦女問題,也因為她們開始有了問題,女人更加讀書。就連愛因斯坦;這個世界上智者中的最聰明者,臨終前都曾說:“我看我自己,就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找到一塊光滑的小石頭,就覺得開心。后來我才知道自己面對的,還有一片真理的大海,那沒有盡頭”。讀書人總是低頭看書,忙著澆灌自己的饑渴,他們讓自己是敞開的桶子,隨時準備裝入更多、更多、更多。而我呢?手中抓住小石頭,只為了無聊地打水漂而已。有個笑話這樣說:人每天早上起床,只要強迫自己吞一只蟾蜍,不管發(fā)生什么,都不再害怕。我想,我快知道蟾蜍的味道。
我害怕閱讀的人。我祈禱他們永遠不知道我的不安,免得他們會更輕易擊垮我,甚至連打敗我的意愿都沒有。我如此害怕閱讀的人,因為他們的榜樣是偉人,就算做不到,退一步也還是一個,我遠不及的成功者。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知道“無知”在小孩身上才可愛,而我已經(jīng)是一個成年的人。我害怕閱讀的人,因為大家都喜歡有智慧人。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能避免我要經(jīng)歷的失敗。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懂得生命太短,人總是聰明得太遲。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的一小時,就是我的一生。我害怕閱讀的人。
尤其是,還在閱讀的人。
勵志類文章精選:人生成熟,從忘記公平開始
公平,作為一種先驗真理,始終不曾存在。公平當然值得追求。但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在追求的過程中,對公平的感知往往會逐漸次要,直至渾然未覺。之于內心強大的修行,這或許是莫大的幸事。
這些天看知乎,兩個問題印象頗深。其中一個問,“你在知乎上見過的最不公平的事是什么?”
有高票答案這樣寫:“最大的不公就是靠曬照吸關注吸贊同。”話有所指,但答主略有些苛刻。
如果用心戮力地讀書、求職、打拼,是多數(shù)人的奮斗模式,擁有過人的容貌是天賦,精致地打扮、展示,也算不上捷徑。
不主流,未必不合理。關于他人的歡笑與痛苦,我們時常輕率地界定,并任由成見滋衍,到最后,也分不清是為厭惡而抨擊,還是為批評而嫌棄。
生而為人,都是苦樂交替,誰也不必看低誰。
另一個問題是更具體的經(jīng)歷,幾乎引發(fā)關于社會階層的爭論。題主說:
我1歲來到上海,在上海一直讀到初三,成績一直是年級前十,初三按我的成績進上海四大高中沒問題。然后因為戶籍問題,上海不讓我讀高中,于是我回到江蘇讀高中。由于上海和江蘇教育理念不太一樣,回去后直接變成年級倒數(shù)。
但是經(jīng)過我的努力,三年后考上了江蘇省的一所985大學。又過了四年,我即將畢業(yè),拿到了份10w年薪的offer,地點也在上海,我的父母都以我為榮,我也很自豪能改變家族的命運,從此不用被人嘲笑被人鄙視,不用像父母一樣每天凌晨5點起床去搶攤位糊口,不用忍受一家人擠在7平米的棚戶區(qū)。
但是昨天有初中同學把我拉進了我們的初中群,我才發(fā)現(xiàn)當初那些上海本地同學大都高中就出國了。一部分大學出國的,而留在國內的,父輩也大都給買了房,可以說,我算是我們班混的很差的一個。
和他們敘舊,我發(fā)現(xiàn)七年的時間早已拉開了我和中產(chǎn)階級家庭子女的差距。他們的談吐,氣質,視野都不是我能比的。當我在老家挑燈夜戰(zhàn)備戰(zhàn)高考時,我的同學早已在美利堅交換生家庭感受國際視野。 我本以為我已足夠優(yōu)秀,可沒想到,差距依舊如此之大。
為此,題主問:“努力了七年卻依舊被中產(chǎn)階級家庭子女完爆,我該如何調整心態(tài)?”
道理都好講:人生是場長跑,題主卻當成了沖刺。人生的意義在超越自己,題主卻始終關注他者。但和題主持同樣觀點的,想必不在少數(shù)。
不知不覺之間,“成功”已經(jīng)是四海皆同的人生指標,而打小的教育則不斷明示暗示:不夠成功,只因不夠努力。
可很多事情,個體再努力,能改變的也很少。拿題主的例子來說,出生地和教育政策,無力影響。階級導致的收入和眼界差距,更是難以企及。如此勤勉,卻終遭“完爆”,意難平也不難理解。很自然地,免不了要問一聲:為什么如此不公平?
其實,作為一種先驗真理的公平,始終不曾存在。而人告別幼稚的一大標志,就是放棄對此類公平的執(zhí)念。
為了具象的目標而奮斗,譬如學歷、職業(yè)、收入、地位,固然勵志,卻注定是遙調長路。若是加上沿途的左顧右盼,要在較量中尋找優(yōu)越感,就愈加荊棘密布。茫茫人海,有一席之地已如此艱辛,硬要一片出頭天,更是難上加難。
相應地,為自己的努力卻悠然很多。明白欲望、貪圖,也知曉瓶頸、短板,規(guī)劃方向、設定目標,便更切己、更從容。假使每個節(jié)點都少不了橫向比照,缺乏時間線上的規(guī)制與綢繆,必然因急躁而焦慮。
對這位提問的童鞋,調整心態(tài)的起點,是放寬考察的時段,將自身努力從與旁人的對標中解脫出來。
積極點說,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的本源,人生一世,最快樂的不就是既見容于社會,又忠于自己?而率性一點,聽王朔的,什么成功,不就是掙點錢,被傻X們知道。
說到底,在各自的跑道上,真正的公平是,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
與其為公平與否躊躇神傷,不如將目光投向未來。決定自己10年之后面貌的,并非客觀的物化條件,而是此時此地的格局。
很多文藝的人愛援引穆旦的《冥想》,其中一句“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簡直像為牢騷與憤懣度身定制。可這首詩有著更完整的版本:
把生命的突泉捧在我手里,
我只覺得它來得新鮮,
是濃烈的酒,清新的泡沫,
注入我的奔波、勞作、冒險。
仿佛前人從未經(jīng)臨的園地
就要展現(xiàn)在我的面前。
但如今,突然面對著墳墓,
我冷眼向過去稍稍回顧,
只見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亙古的荒漠,
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未見生命的突泉,就為生活的“普通”而傷懷,分明還年輕,便抱持回望人生的暮態(tài),未免折損了穆旦詩里的英雄與壯闊。而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這是羅曼·羅蘭說的。
公平當然值得追求。但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在追求的過程中,對公平的感知往往會逐漸次要,直至渾然未覺。之于內心強大的修行,這或許是莫大的幸事。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勵志類文章精選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了“勵志類文章精選”的人還看了:
2.勵志類的文章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