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网站免费,成年人黄色视频网站,熟妇高潮一区二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高潮呻吟AV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管理論文 > 大學生負面情緒管理研究論文

大學生負面情緒管理研究論文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大學生負面情緒管理研究論文

  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會受到學業(yè)壓力、家庭環(huán)境、人際關系的影響,產生焦慮、沮喪、郁悶等一些不積極的情緒。這些負面情緒的積累會影響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負面情緒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大學生負面情緒管理論文范文一:略論負面情緒的管理

  [摘 要]結合時事熱點話題,以轟動社會的復旦大學投毒案為案例,重點分析了案件發(fā)生的心理原因及案件所引發(fā)的負面情緒思考,指出了復旦投毒案為人格素養(yǎng)教育敲響了警鐘,也為大學生情緒管理教育提供了一個視角。

  [關鍵詞]復旦投毒案;負面情緒;底線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1.043

  2013年4月1日復旦大學醫(yī)學院研究生林森浩向室友黃洋的飲水機里投下劇毒化學品,4月16日黃洋搶救無效死亡。歷經11個月的審理,2014年2月18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復旦投毒案”依法公開一審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殺人罪被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本案中的嫌疑人林某出生在潮汕一個平民家庭,從小自律聽話,極少受到父母的指責?;A教育階段,勤奮刻苦,高考時以780多分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學,并順從父親的心愿選擇醫(yī)學專業(yè)。2012年,林某因成績優(yōu)異免試進入復旦大學醫(yī)學院攻讀研究生,并在中山醫(yī)院見習。復旦投毒案自發(fā)生之初,便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思考,并一度成為各大媒體競相報道的熱點內容。如今,隨著一審判決結果的公布,喧囂一時的復旦投毒案已塵埃落定。

  “復旦投毒案”盡管只是個例,不應無限放大,但就整個事件的發(fā)展過程,不僅給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敲響了警鐘,其引發(fā)的社會心理問題,更發(fā)人深省。出身名校,成績優(yōu)異,免試錄取,林某的這些光環(huán)在“投毒”“殺人”等字眼前,不僅蒼白無力,更令人心痛膽寒。一直處于象牙塔中27歲的林某,盡管學業(yè)一帆風順,但人格社會化尚未完成,心理發(fā)育仍不成熟。類似的家庭背景,相同的學習經歷,性格迥異的二人,卻因生活瑣事,以如此殘忍的手段戕害對方,造成兩個年輕鮮活的生命,戛然而止。庭審現場,林某依然沒有對自己的投毒行為做出明確解釋,他唯一承認的是,這僅僅是一個愚人節(jié)整人“游戲”。通過這無知的爭辯,察覺出青少年叛逆期延后或隱匿的些許特征。

  1 案情的分析

  大學階段正處于由生理成熟促進心理成熟的重要成長時期,其理發(fā)展水平正在迅速地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完全成熟。這種具有普遍特征的二重性特點造成了大學生心理傾向上既有積極又有消極雙重性。林某曾在日志中這樣總結自己“有時候,我斗志昂揚,走路像風,談吐滔滔不絕,喜形于色;有時候,我憂己及人,滿腹愁腸,盡顯多愁善感,宛如閨女;……”時而朝氣蓬勃,時而郁郁寡歡,正是搖擺難定的心理傾向使林某的心智充滿矛盾性和沖突性。單一的個人經歷、失衡的心智素質,加之生活經驗嚴重不足,林某在對自我認知和社會現象的洞察上具有一定的局限和障礙。

  林某背負家庭的希望,自律聽話,極少受到父母的指責。由于自卑心理被林更加小心翼翼地隱藏在與人交流的話題之外。村民眼中的“乖乖仔”,老師眼中的學霸,一心苦讀圣賢書的他,沒有頑皮成性的童年,沒有熱情奔放青春。林某一直成長在比較單純的校園中,他的生活范圍比較狹窄,交往對象相對單一,生活經驗比較少,心理發(fā)展相對緩慢。長期的自我封閉,社會交往溝通技能極為欠缺。林某自卑地不敢多看旁邊的女生一眼,對女性的不友好言語又難以平靜,過當地以污言穢語還擊。足見,一個表現得越強勢的人,內心可能會越脆弱;一個外在越有攻擊性的人,可能越不自信。

  無處不在的社會競爭和殘酷的就業(yè)壓力,復雜的人際關系,蹩腳的情感挫折,迎面襲來之際,林某倍感自卑、壓抑、絕望。繁重的科研壓力,造成林某的大腦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神經中樞得不到充分休息,情緒易暴躁。當一向努力上進的林某第一次與導師發(fā)生了摩擦,不是選擇溝通,反倒認為“遭到了壓榨”。沉默而耿直的他,莫名地產生一種挫敗感和強烈的自我否定,于是選擇逃避,放棄了繼續(xù)深造的博士考試機會,迫于無奈被就業(yè)。然而,對于步入社會,他同樣充滿恐懼。

  林某1月決定到廣州,參加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的面試。其微博上這樣記錄,“10進6,其中6博士4碩士,面試時剛好排在最后,與前面9位正裝出席者相比,我的橙色羊毛衫顯得我極其渺小,領導們都不瞧我。” 盡管醫(yī)院初步表達了錄用林的意向,面對激烈的就業(yè)競爭,林某妄自菲薄,極度自卑。考慮到新生活環(huán)境會剝奪原有的安全感,林某開始猶豫與恐懼。與此同時,林某在業(yè)余時間反復閱讀畢淑敏的《孝心無價》,仿佛在為回歸家鄉(xiāng)進行自我暗示。面對就業(yè)的挫折,林某心境變化大,苦悶地在多種選擇之間彷徨,這又是一種逃避。

  對自己奮斗多年的學業(yè)產生懷疑,讓他仿佛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他覺得影像檢查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并不能真正地幫到患者。他在微博上寫道:“有時候挺痛恨這個行業(yè)的,名義上叫作醫(yī)生,但是面對病人,尤其面對那些急切想從這里解決困惑的病人,幫忙總不能幫到底……而且,離開了機器,就沒辦法為病人解決一丁點問題。”對職業(yè)的否定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潛意識否定。林某情感豐富但心理活動較不穩(wěn)定,易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情緒起伏大,易怒敏感。面臨學習與就業(yè)壓力,職業(yè)角色轉變沒有得到解決,人生發(fā)展方向沒有定位,在大是大非面前,缺乏理性判斷。讓人費解的是,在黃某住院期間,林某有多次機會坦白自首,挽救黃某生命。然而林某卻選擇了沉默,更確切地說是一種慣性的逃避,如同上文所述,面對學業(yè),面對就業(yè),他均選擇了逃避。正如林某在讀研的第二個學期末,在日志中寫道,“我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不喜言辭,不善言辭……我想,我是個有點悲觀傾向的人。這種悲觀傾向會在不恰當的時刻提醒我事情的不確定性,讓我動搖、害怕、繼而放棄。”

  封閉的成長環(huán)境和單一的程式化生活塑造了林某異常敏感而固執(zhí)的性格。內向且不自信的性格,使得他在人際交往中顯得較為吃力,瑣碎的宿舍生活成為矛盾的集中點。在他看來,黃洋聰明,勤奮好學,很優(yōu)秀,但有點自以為是??上攵?,性格迥異的兩人在日常生活瑣事上,不善言辭的林某常在有口舌之利的黃某面前處于劣勢。如黃某多次以開玩笑的方式直接評價林某的生活細節(jié)。甚或黃假借林的名義批評葛生活邋遢,這種言過其實甚或無中生有,挑撥離間的方式讓林某心存不滿。飲水機事件更是在林某心中埋下隱患,成為案發(fā)事件的定時炸彈。   法庭上,說及投毒緣起,林某供述,黃洋曾戲稱欲在即將到來的愚人節(jié)“整人”,便產生整黃洋的念頭,并由此實施投毒行為。長期壓抑自我,消極情緒無法排解,導致林某心胸狹窄,睚眥必報,彷徨于形形色色的處世法則之間,最終采取了“有來無往非君子”過激防御行為。愚人節(jié)游戲只是提供了一個契機,成為案發(fā)事件的導火索。正是因為沒能有效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病態(tài)的心理和行為日積月累不斷發(fā)酵,造成悲劇的發(fā)生。

  2 情緒管理的途徑

  林某自身性格存在不足,比如性格過于內向,思維固執(zhí),易沖動。面對負面情緒會反復咀嚼,內心無限放大,最后根深蒂固。過多的負面情緒影響到林某正常的人際交往,使他不能以寬容、友善的態(tài)度對待黃某。在長期負面情緒的累積和驅使下,最終導致林某思維簡單,做事不計后果,漠視生命,釀成悲劇。復旦投毒案警醒我們要正視和管理好我們的負面情緒。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向青年期過渡的時期,生理發(fā)育趨向成熟,容易產生急劇的心理動蕩和變化,尤其反映在情緒上,他們追求情感滿足,強烈渴望得到外界的理解和尊重。大學生的情緒具有以下4個特點:①爆發(fā)性。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 G.S.Hall指出,青年期是“疾風怒濤”時期,處于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富于激情,其情緒情感表現紛呈、特點鮮明。②不穩(wěn)定性。大學生的情緒反應與成年人相比,仍具有明顯的波動性,情緒起伏較大。③沖動性。大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不成熟,對外界刺激比較敏感,抗挫折能力差,強調以自我為中心。④內隱性。處于青年期的大學生,他們會有意識掩飾、壓抑自己的真實感情,把自己的情感閉鎖在心里。

  情緒是本人的信念、價值和規(guī)條系統(tǒng)的產物,而不是外界的人、事、物所決定的。情緒有正面和負面之分,本身無優(yōu)劣之分。心理學上把焦急、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和不滿等情緒統(tǒng)稱為負性情緒,有時又稱為負面情緒。相對快樂、喜悅等正面情緒而言,它更多地被人們忽視和回避。負面情緒的長期積累會影響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容易使人沉浸在悲觀、抑郁的狀態(tài)中難以自拔。負面情緒人人會有,時時會有,但非不可控的。只要我們能夠善于及時發(fā)現,并正確地對待它,就能很好地引導、控制情緒,進而找到更恰當的應對方法,從而建立和維護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

  2.1 負面情緒的預防

  一個人的負面情緒都有一個潛伏醞釀和被感知的過程。實際上,如果充分重視這一過程,很多負面的情緒是可以減緩和避免的。面對諸多的各種壓力,有時困擾我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看待問題時的思維方式。切勿對焦躁與抑郁視而不見,或認為不可思議,而是要理智客觀地分析問題,明確自己的信念和目的。采用積極的心理暗示的辦法,調整個人的心態(tài)和情緒,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危機和挫折。

  面對他人的言行的冒犯或無意傷害,心中不滿情緒就會積累,人們更想做的是懲罰和責備對方,讓對方感到內疚或難堪;甚至采取陰謀算計、打擊報復對方以解心頭之氣。這種做法不具有建設性,只能起到南轅北轍的效果。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只要以積極、向上的心理暗示,提高自我覺知能力,增加人際交往的彈性,注重培養(yǎng)宜人性品質,和諧相處,才能徹底預防消極情緒的困擾,最終形成并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

  2.2 負面情緒的應對

  面對消極情緒,首先是宜疏不宜堵。一味地克制情緒,壓抑情緒,使負面情緒不斷累積,最終會適得其反引爆心理安全機制。此時,應善于認識負性情緒并竭力調試和疏導負面情緒。面對煩躁、焦慮的情緒時,調整狀態(tài),學習適當控制和有效調節(jié)自身情緒。如采用傾訴、轉移注意力等方法或各種生理和心理服務,及時獲得心理援助。積極學習情緒管理技巧,把人生中遇到的每一次挫折都視作提高自身情緒管理的能力教育,順利度過人生關鍵期。

  其次,宜解不宜結。負面情緒一旦爆發(fā),容易使人的行為失控、沖動,有可能會在某一時刻做出過激反應。因此,找到情緒的刺激來源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面對問題,不要浮躁,不要畏難,針對性地調整自我行為,并制定一套改善措施,避免情緒的過度失調,降低負面情緒的不良效應。此外,用正面語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釋放情緒既是對自我的緩沖也是一種積極應對。適當地發(fā)泄,有利于舒緩壓力,使其脫離危險的反應傾向,防止過激行為,促進問題的解決。

  3 案例反思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認為,“復旦投毒案”是兩個生命的悲劇警示,“學會寬容,學會分享,在相處中學會妥協,現在不少年輕人缺少這一課。”案發(fā)后,林某在一次采訪中,進行了關鍵的自我剖析“不計后果,就是傷害別人身體這種行為,在我這里不是我的一個底線……”當人整個被負面情緒所吞噬時,容易讓人失去理智,喪失做人的基本原則,甚至不惜傷害他人身體乃至生命。沒有底線,缺乏是非觀念,的確是本案一個非常重要的犯罪誘因。我們不僅要學習尊重別人的情緒,讀懂他人的情緒,更要了解自己的情緒,善于控制和對待自己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具有巨大的消極妨礙和阻滯作用,還可以起到保護和提醒作用。負性情緒并非會一直纏繞左右,無法擺脫,令人窒息而死。相反,負性情緒的存在,讓人生五彩紛呈更完整,讓人更加珍惜生命。因此,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和寬厚豁達的處世方式,必須堅持一以貫之、久久為功,從而最大限度地守住情緒的底線,為心理健康成長提供保證。

  參考文獻:

  [1]李姍姍,張碩.從管理角度談大學生負面情緒的應對[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3,17(2).

  [2]劉健.從復旦投毒事件看大學倫理教育[J].社會視點,2013,3(419).

  [3]曹繼軍,顏維琦.“復旦投毒案”宣判:兩個生命的悲劇警示[N].光明日報,2014-02-19.

  大學生負面情緒管理論文范文二:淺論大學生憤怒情緒的管理

  摘 要: 憤怒情緒是人類的基本情緒之一。大學生正處于青少年階段,年輕氣盛,有憤怒情緒是普遍而正常的。合理地評估憤怒、理解憤怒和建設性地表達憤怒是大學生管理憤怒情緒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 憤怒情緒 管理 原因 責任

  如今報紙、網站,時有報道社會新聞。大學校園中,不僅同學間會有沖突,學生對學校乃至老師也會不滿甚至憤憤不平。

  人們被某種情緒俘虜之后,思維中都幾乎沒有理智的空間,尤其是憤怒。一個理性的大學生陷入憤怒時,會變得毫不寬容,甚至不可理喻。失控的憤怒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易出現的“情緒問題”,必須引起學校、社會和大學生的高度重視。

  一、什么是憤怒

  憤怒是當愿望不能實現或為達到目的的行動受到挫折時引起的一種緊張而不愉快的情緒。憤怒被看做一種原始的情緒,它在動物身上是與求生、爭奪食物和配偶等行為聯系的。

  容易發(fā)怒是大學生中常見的消極情緒,它是遇到與愿望相違背的事情,或愿望不能實現并一再受到挫折,致使緊張狀態(tài)逐漸積累而產生的敵意情緒。有的大學生因一句不順耳的話、一件不順心的事,就激動得暴跳如雷,或出口傷人,或拳腳相加。盛怒過后,卻后悔不迭。發(fā)怒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有明顯的不良影響。通常當人發(fā)怒時,出現心跳加速、心律失常,嚴重時可導致心臟停搏甚至猝死。由于發(fā)怒導致心悸、失眠、高血壓、胃潰瘍甚至心臟病的不在少數。此外,發(fā)怒會使人喪失理智、阻塞思維,導致損物、傷人,甚至犯罪等失去理智的行為。大學生中一些違法亂紀的事件,大多是在憤怒的情緒下發(fā)生的。

  二、引發(fā)大學生憤怒失控的主要原因

  首先,從心理上說,大學生更多的負面情緒沒有發(fā)泄出來。

  易怒的大學生一是由于性格因素所致,如膽汁質的大學生更具有沖動、易怒的情緒特征。二是由于許多錯誤認識所致,如:發(fā)怒可以威懾他人,可以推卸責任,可以換回面子,可以滿足愿望等。然而事實上,易怒者總是事與愿違,所得到的不是尊嚴、威信,而是他人的厭惡,更嚴重的后果是自己心緒更加不寧。三是自我評價偏高的大學生容易發(fā)怒。

  事實上,大學生更多的憤怒沒有合理發(fā)泄出來,通常是表面平靜,內里壓抑。

  社會永遠贊賞自我控制——任由自己引人注目、不懂得隱藏自己的憤怒是可恥的,所有不合時宜的情感表達尤其是憤怒都是心理脆弱的表現,尤其在大學。

  美國心理學家蓋瑞·查普曼說:“如果說爆發(fā)的憤怒影響人際關系,向內壓抑的憤怒,旁人就不那么容易察覺了。”因此,內壓的憤怒可能會演變成消極攻擊,比如同學間的冷戰(zhàn);也可能會轉嫁,比如受老師的批評后訓斥同寢室的同學,卻不能消除憤怒;還可能不斷回想,憤怒就向怨恨發(fā)展,可能出現情感崩潰、抑郁、自殺;還有大學生在絕望情緒重壓下爆發(fā),用暴力手段實施報復。

  其次,從大學生的認知水平看,缺乏對憤怒情緒的正確認識。

  一個人越否認自己的情緒,它的控制力就越強。一些被壓抑的情緒會以另一種情緒表現出來,隱藏自己。這些針對情緒的自我防御機制讓我們身心俱疲,而真實的情緒總會抓住我們不放,以各種形式重新出現,比如抑郁癥和各種情緒誘發(fā)病,它使我們易怒、焦慮、郁郁寡歡,甚至讓人喪失人性。但是,憤怒情緒本身并不邪惡。人們的情緒反應其實是與生俱來的一筆財富——它是自然給人們配備的自動評估體系,當一個人感到危險時以最快速度對環(huán)境進行評估和反應,更好地生存下去??墒牵斠粋€人對環(huán)境評估出現錯誤時,情緒有時也會表現欠妥;所以如果大學生誤解了情緒信號,就會以不恰當的方式應對外部世界;如果大學生對情緒本身感到恐懼,把情緒當做問題鎮(zhèn)壓,就忽略了情緒本身傳遞的信號——那才是其面臨的真正問題。

  再次,從大學生成長的角度看,自我尚未完全確定。

  今天的社會一方面要求人們以完美的情緒面具示人,但是另一方面電視、論壇、微博……信息像彈片一樣不斷飛來,引發(fā)情緒千變萬化,根本來不及妥善處理,導致積壓在內心的情緒越來越多。大學生作為網絡使用的主要人群,很多強烈情緒的產生,與其所處的這個充滿矛盾的現實世界不無關系。部分大學生的情緒特別強烈和富有激情。對任何事都比較敏感,有時一旦情緒爆發(fā),自己則難以控制,甚至表現為一定的盲目狂熱和沖動。在處理同學、師生矛盾時,在對待學業(yè)生活中的挫折時,常常易走極端,給自己及他人帶來傷害。

  最后,從社會的角度看,社會、經濟、政治結構越來越多元化。

  法國精神分析師塞爾日·提斯隆認為,在一個喪失了社會、文化、性別、專業(yè)等各種標記的時代,人們會執(zhí)勞動著于情緒,是因為人們試圖通過情緒確定真正的自我,賦予現實意義。

  社會、經濟、政治結構不再僵化,家庭單位與文化角色的宣言含糊籠統(tǒng),就連傳統(tǒng)的概念也不太明確。學校中的各種關系不再穩(wěn)定,不再讓人依賴,越來越把大學生帶離穩(wěn)定的社群基礎。當大學生活變得越來越富有競爭時,大學人際關系也沾染了競爭的特質。有些大學生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系,隨之而來的是內心的孤獨、空虛、焦慮、沮喪……杰洛·柯雷斯曼和郝爾·史卓斯在《愛你、想你、恨你——走進邊緣人格的世界》一書中這樣描述大學生:“大起大落的情緒,沖動,憤怒,人際關系不佳,受損、扭曲的自我認同。唯有如此,他們才能回應文化社會當中的緊張與沖突。某種程度而言,大多數人都有邊緣人格的特質。”

  三、如何幫助大學生管理憤怒情緒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說:“不了解自身真實感受的人必然淪為感覺的奴隸。情緒管理一定是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這要求大學生善待自己的情緒,即使它激烈、痛苦,也要溫柔地傾聽它的述說。

  (一)幫助大學生提高對自己憤怒情緒的覺察能力。

  情緒屬于一種自發(fā)性的反應,要用理智控制它的發(fā)生很難,因此大學生進行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在情緒來臨時,觀察并覺察自己到底處在什么情緒狀態(tài),并進一步分化辨識它,了解情緒發(fā)生的原因,恰當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而提高對自己情緒的覺察能力,首先是運用內省法,知道自己的感受即表面情緒,并分化辨識表面情緒背后真正的需求和情緒感受,然后平靜地接納它,并將它恰當地表達出來。

  (二)幫助大學生認識到自己有管理憤怒情緒的責任。

  情緒不易控制,但并不是不可控制的。幫助大學生意識到當代每個人面臨的來自情緒的挑戰(zhàn),可能是生活在相對簡單的舊時代的人們無法體會的。加拿大心理學家佩吉·麥科爾把憤怒情緒視作“毒藥”,因為它會改變我們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每當生活出了狀況、負面情緒油然而生時,人就立刻回到了煩惱多多的少年時期經歷過的那種身心交瘁、絕望的感覺。”因此,大部分人處理情緒的方式,都是小時候從父母或其他成年人那里學來的。采用這些方式往往傾向于兩個有害的極端:發(fā)泄或者壓抑——而他們沒有學習過如何應對今天的社會。大學生也不例外。大多數人需要在成年后學習如何管理情緒。總之,幫助大學生意識到情緒是自己的,每個人都對管理自己的情緒有無法推卸的責任。

  (三)幫助大學生掌握行之有效的管理情緒的方法。

  經常舉辦一些講座,在校園內組織團體心理輔導,介紹行之有效的管理情緒的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情商,從而增強自控能力,樹立豁達樂觀的心態(tài)。比如躲避刺激、轉移刺激、釋放緊張性能量和運用意識克制等方法。

  參考文獻:

  [1][美]祖卡夫/弗朗西斯著.阿光譯.靈魂之心:情緒的覺察.華文出版社,2010-09.

大學生負面情緒管理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1.1500字大學生情緒管理論文

2.大學生情商管理論文

3.學生情緒失控的事例

4.大學生情緒心理學論文

5.有關大學生情商論文

149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