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聾啞兒童教育的論文
有關聾啞兒童教育的論文
聾啞兒童在我國是一個重要的特殊群體。這一群體人數(shù)眾多,情況復雜。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有關聾啞兒童教育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聾啞兒童教育的論文篇一
《淺談如何進行聾啞兒童特殊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運用宣傳、教學、訓練、咨詢等手段,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認識世界,根據(jù)自身的條件建立起有益于個人與社會的生活目標,在學業(yè)、職業(yè)和人際關系等方面得以充分發(fā)展,從而獲得最佳的生活適應。聾啞學生各種素質(zhì)的形成與發(fā)展都與心理素質(zhì)的發(fā)展水平有密切的聯(lián)系。了解和掌握聾啞學生的心理,及時發(fā)現(xiàn)聾啞學生的心理異?,F(xiàn)象,并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我們有的放矢地對他們進行教育,從而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心理,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聾啞兒童;心理健康
聾啞兒童在我國是一個重要的特殊群體。這一群體人數(shù)眾多,情況復雜。按照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2005年末全國人口數(shù),推算出本次調(diào)查時點的我國總人口數(shù)為130948萬人,據(jù)此得到2006年4月1日我國殘疾人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6.34%。其中聽力殘疾2004萬人,占24.16%;言語殘疾127萬人,占1.53%。
根據(jù)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數(shù)推算,全國約有0~6歲殘疾兒童139.5萬,其中聽力殘疾的有15.8萬。
從殘疾狀況和致殘原因來看,先天性聾啞的兒童將比后天性聾啞的兒童數(shù)量多、比重大。造成先天聾啞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遺傳疾病、近親結婚、妊娠期疾病以及某些地方病等。
這些聾啞兒童先天的或在嬰幼兒時期便無法和周邊世界進行正常的交流,由于聽力和表達能力的降低,限制了他們與人交流機會,社交活動的減少、生理上的缺陷,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他的心理健康,易使他們產(chǎn)生自卑感。因此他們的心理狀況和健全的同齡兒童相比會有很大的差異。例如,聾啞學生孤獨傾向強于一般學生,便與他們的自身特點有關。
除了聾啞兒童自身的生理原因外,影響聾啞兒童心理健康的還有很多外在因素。
一、聾啞學生心理異常的主要表現(xiàn)
1.判斷是非的能力差,易上當受騙。由于聾生受到自身條件的限制,無法對語言文字進行深刻地理解,知識水平和理論水平的偏低,造成他們的道德觀念較為模糊,片面主觀地看待周圍發(fā)生的事情,無法正確地、深刻地判斷是非、好壞、善惡、美丑,易于受到社會上壞人的引誘,模仿了社會上不良的道德行為,并把其作為良好的道德行為來效仿。
2.意志力薄弱,易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在學校里,老師的批評,可能導致聾啞學生離校出走,甚至放棄學業(yè)。在家里,父母一兩句過重的話語,可能導致聾啞孩子離家出走,對父母不理不睬。在社會上,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觸,生怕別人嘲笑,對自己沒有信心。
3.依賴性強,不善于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當遇到困難時,不善于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坐等老師抄給他們標準答案或干脆抄襲他人的作業(yè),完成學習任務的自覺性不高。
4.自私自利,排斥他人。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他人的利益、處境、心理感受,與別人(包括家長、老師、同學、鄰居)關系疏遠,常發(fā)生沖突。
5.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所學知識容易遺忘。
二、聾啞學生心理異常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
1.遺傳因素的影響。調(diào)查表明,多數(shù)聾啞學生都是母親在懷孕的時候,身體多病,服用副作用較大的藥物造成的或是在出生后的嬰幼兒時期注射各種有損聽覺的針藥導致。生理上的耳聾,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如因聽覺受損,致使他們上課時容易視覺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
2.家庭教育的影響。一是無教育現(xiàn)象。大多殘疾兒童要么閑散于社會、整天無所事、到處閑逛、自生自滅,要么被鎖在家中,與外界隔離,更有少數(shù)殘疾少兒整天跟著父母出入廟宇,求神拜佛,聽信江湖郎中的信口雌黃,神丹妙藥,延誤學習的時機。二是教育不當。有的家長雖有心讓自己的殘疾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殘疾兒童的身心特點或無法與殘疾少兒正確交流,不能進行科學有效的教育;有的盲目追求,不能按正常兒童的標準去要求他們;有的方法簡單、粗暴,動輒拳腳相加;有的對孩子百般呵護,要什么給什么或者悲觀失望,對孩子不聞不問,放任自流。
3.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一是有些家長不能正確對待孩子的現(xiàn)狀,不面對現(xiàn)實,帶著孩子東奔西跑,讓孩子一會兒上小學,一會兒上特殊教育學校,搞得學生身心疲勞、精神緊張;二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家長不顧孩子的生理條件,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孩子,總希望孩子能創(chuàng)造奇跡,能和健全人一樣生活,致使孩子的學習壓力加大。學生長期處于精神緊張狀態(tài),是引起心理異常的重要原因。
(二)學校方面
1.教師心理懲罰的影響。其主要表現(xiàn)在:一些教師責任心不強,或不負責任,或缺乏理智,或不懂得學生心理特點和思想教育方法,對學生,尤其是學習成績不好又常常違反紀律的聾啞學生,進行簡單、粗暴的訓斥、挖苦,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
2.教育成效的影響。有的教師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看得特別重,對自身所付出的勞動,希望能有較高的回報率,盼望個個學生取得好成績,由于一味地追求教學效率,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教師對批評和贊揚的度把握不好。如對常受到教師表揚的聾生,一旦受到教師的過重批評,他們就會在心理上造成創(chuàng)傷,心理承受不了這種壓力,有的甚至離校出走。
4.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高年級的聾啞學生的行為和各種習慣,直接影響著低年級的聾啞學生,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語言交往方式。如高年級的個別同學,因為某種原因受到老師的批評,于是就哭鬧、拒食甚至告訴老師:“我不想上學了,我要回家!”低年級的個別學生對這種行為就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盲目效從。
(三)社會方面
1.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聾啞學生雖然聽不見、說不出,但他們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同樣也受到商品經(jīng)濟條件下社會上出現(xiàn)的種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使一些聾啞學生對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確的理解。他們更易受到拜金主義浪潮的沖擊,盲目追求高水平的物質(zhì)享受,滋長自私自利、好逸惡勞等習氣。
2.受成人的影響。聾啞學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社會上一些成人的舉動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如成人抽煙、酗酒、賭博、染發(fā)等,他們也會效仿。
3.社會偏見與認識不足。社會上對殘疾少兒存在偏見,視殘疾人為“殘廢”人,對他們冷漠、疏遠,對殘疾人的教育、發(fā)展沒有正確認識,就連有的普校、幼兒園的教師都把殘疾少兒拒之門外,這些導致了聾啞少兒產(chǎn)生心理異常。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聾啞兒童心理健康的構建工作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工程,單靠哪一方的努力都是不夠得,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通力協(xié)作。
首先、需要優(yōu)化家庭教育環(huán)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庭是聾啞兒童除了學校接觸最多的外界環(huán)境。學校需要加大同家長的溝通,召開家長座談會、開展咨詢活動等方式幫助家長更新認識,轉(zhuǎn)變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教師與家長統(tǒng)一認識、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確保聾啞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其次、需要提高教師素質(zhì)、擺正育人觀念。對聾啞兒童來說,影響最直接、最明顯的就是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因此特殊教育學校應培養(yǎng)教師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提高自身修養(yǎng),學習掌握殘疾兒童心理學,針對每個聾啞兒童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使聾啞學生個性心理中的缺陷得以補償和矯正。同時,教會聾啞學生如何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理, 如何抵制和糾正錯誤心理、完善自己的人格形象。
最后,還要讓聾啞學生走向社會,融入社會。學校教給聾啞學生必備的生活技能,使其可以走上社會,了解社會,熟悉社會,正確的人事社會,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消除由于封閉而產(chǎn)生的心理誤區(qū),消除自卑感,積極健康的融入到社會生活中。
總之,針對聾啞兒童一定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xiàn)出全面地人文關懷精神。在聾啞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有承認并尊重不同學生差異,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工作。注意引導聾啞兒童去努力塑造完美、成功的自我,尊重每一個學生,不歧視、挖苦或漏掉一位學生,這對于身有殘疾的學生尤其重要。同時,也要讓學生經(jīng)受挫折和磨練,形成健全的人格,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遠大的理想。
↓↓↓↓↓下頁更多有關聾啞兒童教育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