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課堂教育公平的相關論文
論課堂教育公平的相關論文
教育公平不僅體現在宏觀領域,而且體現在課堂等微觀層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論課堂教育公平的相關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論課堂教育公平的相關論文篇一
《課堂教育公平失衡的因素分析》
[摘要]教育公平不僅體現在宏觀領域,而且體現在課堂等微觀層面。課堂教育公平受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的影響??陀^方面包括空間因素和時間因素,主觀方面包括師德、教師心理因素、教師教育思想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水平等因素。
[關鍵詞]課堂教育公平;失衡;教師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民主平等觀念深入人心,權利意識的覺醒,教育公平問題日益受到社會強烈關注。隨著國家教育投入的增加,社會辦學力量的補充,教育資源不斷增長,質量顯著提高,在宏觀層面上的教育公平正在不斷改善。但是教育公平能否真正實現和實現的程度在課堂,因為很多教育公平的問題是發(fā)生在教育的微觀層面。
課堂教育公平是指學生的平等權利和平等地位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具體地講,平等權利是指在教育這個特殊領域內、在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處在與他人平等的位置上,有權利獲得適合于自己個性特征的發(fā)展機會。然后研究課堂中各個要素之間的特征和關系,對影響課堂公平的因素進行多方面分析,以便于找到解決問題的措施。
一、客觀因素的局限性
1.空間因素
班級授課在擴大教育對象,實現教育公平上曾經發(fā)揮了最大的作用。但是,班級授課模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首先,班額過大。班額過大為教育公平的實現設置了障礙,教師的精力有限,無法照顧到全部學生。其次,學生插秧型排列,這是學校最普遍的座位排列方式。教師和學生在一個平面,在二維空間。按照場概念的物理學原理,場對周圍的影響強度大小取決于距離場源的遠近,那么前排和后排的學生接受教師影響(場源)的效果就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當然課堂中的實際情形和物理原理有區(qū)別,離場源近一般效果較好,但不是距離教師最近,效果就最好,坐在第一排的學生由于與教師和黑板的角度,教師的注意力很少會在第一排。學生視力會受到不良影響,還有一定程度的粉塵污染。這是課堂中普遍存在的客觀因素,現階段很難從根本上解決。但是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做彌補,經常對座位進行合理調整,有條件的可以將插秧形擺放成馬蹄形或半圓形;學生的位置是比較固定,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接近更多的學生。改變一言堂的授課方式,采取多種方式,使學生盡可能的參與到課堂中。
2.時間因素
學生發(fā)展是一個連續(xù)、漸進的過程,需要大量的積累,付出時間必不可少。學生投入到學習和教師分配到學生個體的時間與學生發(fā)展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現實的課堂中,單獨交流對學生發(fā)展非常有利,但是,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點對點的交流就無法做到時間分配上的平等。此外我們從課堂中更加微觀層面看,課堂時間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相同的,但是相同時間對每個學生成長的實際意義卻是不同的。從性質上劃分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正時間”,即處于生命力良好發(fā)展狀態(tài)的個體時間;“爆發(fā)時間”,即處于生命力急速爆發(fā)狀態(tài)的正時間;“零時間”,即生命力停滯狀態(tài)的個體時間;“負時間”,即處于生命力總體上消極、倒退方向惡化的個體時間。“零時間”“負時間”都是無時間,即人的無發(fā)展。由于每個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都各有特點,干擾學習狀態(tài)的因素難以控制,教師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導致保證學生在課堂中處于“正時間”“爆發(fā)時間”難以實現。
二、教師主觀因素的影響
1.扭曲的師德
羅素指出,“一個理想教師的必備品質是愛他的學生,而愛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覺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樣,感覺到學生是目的。”針對今日的情況,我要補充一句:更應該勝于愛金錢和名利。今日一些教師恰恰是以名利為唯一目的,明目張膽地把學生當作獲取名利的手段。究其原因,不外乎兩方面,一方面受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市場經濟中的價值觀念和原則正不斷影響著教師的思想觀念;另一方面,教師自身思想不堅定,將教師職業(yè)作為撈取名利的手段。由于某些教師的參與,本來難以避免的客觀的不公平現象更加惡化。筆者通過大量聽課,發(fā)現坐在二、三、四排的學生被教師關注、提問的機會要大大高于第一排、靠墻兩列及最后兩排的學生。一些學習成績好,家庭背景好或與教師有特殊關系的學生往往被安排在這樣的位置。這種現象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是班主任的主觀安排,優(yōu)先把一部分學生安排在優(yōu)勢位置上。在這種狀態(tài)下課堂教育資源發(fā)生嚴重傾斜,不僅導致教育資源分配上的不均等,而且對學生的心理、思想都會產生嚴重影響。
2.落后的教育思想
教師的教育思想會直接體現在教師教育活動當中,落后的教育思想,必然導致落后的教育。一些教師認為自己應是絕對的權威,學生必須服從教師。在課堂中,教師把自己當作是知識的掌握者,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威脅、強迫是普遍采用的方法,教學活動的開展不是師生之間平等的交流、友好的協商。一些教師對父母接受過較高教育、家庭條件優(yōu)越的學生另眼相看,而對父母接受教育較少、家庭條件差的學生,則產生輕視的想法。
3.教師心理因素
教師要具備健全的人格,更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只有這樣教師才具有親和力,容易被學生接受。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有些心理現象卻難以避免,如期待效應、暈輪效應、刻板效應、情緒效應等。
期待效應,也就是常常提到的“羅森塔爾效應”,簡而言之就是教師用自己的結論期待著事實的發(fā)生。教師往往對好學生給予正向期待,一般不做消極分析;而對那些笨學生、淘氣的學生給予反向期待,一般不做積極分析。這種期待效應在實踐中對一些學生是不公平的。
暈輪效應,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人身上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蓋了其他特征,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暈輪效應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在教學實踐中,“暈輪效應”常常影響著我們對學生的認知和評價。學生成績高,就是好學生;學生成績差,學生其他方面的閃光點也視而不見。這和“盲人摸象”以點代面沒有任何區(qū)別。
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們和學生交往過程中,沒有時間和精力對班級中的每一個成員都進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與其中的一部分成員交往,因此,我們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們所接觸到的部分,去推知這個群體的“全體”。所以,一些教師因為某個班級有幾個難纏的學生就對整個班級產生負面評價,否定其他學生的優(yōu)點。
4.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水平
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不僅包括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在課堂實踐中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往往是內隱的,不易測量的。教師必須具備處理班級內復雜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愿意學、樂于學。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經常因為對課堂突發(fā)事件束手無策,影響上課情緒,或者怒不可遏,大發(fā)脾氣與學生發(fā)生直接沖突。這樣,那些上課不守“規(guī)矩”,敢于和老師做“斗爭”的學生,因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這對學生也是不公平的。
參考文獻:
[1]李潤洲.課堂教學中公平問題的理性思考[J].山東教育科研,2002,(9).
[2]周國平.教育的七條箴言——寫在《中外教育名文100篇》出版之際[N].中山日報,2007.
[3]馬吉宏.論課堂師生互動的公平問題及其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