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网站免费,成年人黄色视频网站,熟妇高潮一区二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高潮呻吟AV

學習啦>論文大全>畢業(yè)論文>法學論文>行政法>

淺析行政法的“自然正義”原則論文

時間: 謝樺657 分享

  自然正義源于亞里士多德的正義分類。他認為自然正義是從人類固有的自然本性發(fā)展而來的,要求人類追求善,并成立各種社會制度,以實現(xiàn)社會福利。自然正義于人性未變時對人類普遍起支配作用,而在具體社會生活條件下,將衍生出適合該社會的共有的“善”,自然正義之具體要求,可因時因地而變化,惟自然正義本身有普遍的支配力,而其支配作用可產生具體內容。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行政法的“自然正義”原則相關論文。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淺析行政法的“自然正義”原則全文如下:

  摘 要:自然法始于希臘哲學,以理性主義為出發(fā)點。自然正義則是批判是否合乎公平正義的依據(jù)。自然法相信絕對價值的存在,追求普遍妥當?shù)姆稍瓌t或正義標準。故自然法已成為“實定法”之指導原則、批判標準與衡量內在正義之準則,是在法律秩序的合理性與公正性兩方面所需要的最低條件,并成為檢證“實定法”本身妥當性的基礎。本文就自然正義原則在行政法中的具體實現(xiàn)和運用進行闡述。

  關鍵詞: 自然法 自然正義英美法

  1自然法概述

  1.1自然法與正義

  在這里,我基本上是將正義與公平在同一層面上使用了。自然法與正義的關系問題應當是首先必須解決的。一般說來, 自然法理論是從用來區(qū)分合乎自然的人類的行為,所謂“自然” (Nature),可從“人性” (Nature of man)、“社會性質”(Nature of Society)甚至是事物本質(Nature of Things)而演澤出人類行為完善無缺的規(guī)范。H.Kelsen認為自然自然法論者所主張的“自然”因時代與地域的差異而有不同。有時是指神,有時則指人性、歷史、社會的法則,且都主張絕對的價值或正義存在于自然之中。

  自然法思想淵源久遠,自希臘哲學,經羅馬時代、中世紀、宗教革命,而至近世,每一時代的自然法論者均有其獨到見解。歸納其共同點,可認為人類社會生活所適用的行為規(guī)則,并不限于國家或政府制定的法律。在國家所制定的行為規(guī)則以外,存在有更普遍的行為規(guī)范,這種規(guī)范適用于任何人、任何時間與空間及不同社會之中。這種人類行為規(guī)范并非由任何人所創(chuàng)設,而是根據(jù)理性人的基本需要而存在,故可被人的理性認識。[②]這是一切個別行為規(guī)則之源泉;并構成批判一切人為規(guī)則內容的善惡與公平的準則。換言之,自然法學者均承認有一種較高或理想之“法”存在,并認為它是“實證法”(也可稱為“制定法”)的終極目標,且承認其絕對價值而追求絕對的正義。近代由于自然科學的勃興,經驗科學取代了理性運用,自然法思想因而趨于沒落,由法實證主義取而代之。然而,法實證主義的觀點卻狹窄而偏激,導致法律最終成為統(tǒng)治者的意志表現(xiàn),使元首的意志成了法律與正義的根據(jù),導致武斷與罪惡的法律產生。至“二戰(zhàn)”后,自然法思想卷土重來,自然法由追求絕對正義轉而尋求可適用于當前環(huán)境的理想標準,這種標準成為制定法的指導原則,甚至成為批判制定法的依據(jù)。

  在亞里士多德之后,人們習慣于將正義區(qū)分為“平均主義”與“分配正義”。前者支配私人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契約當事人間的自然正義原則,后者被理解為全體(國家、集體)對個人尤其是國家與人民關系的原則。即平均正義要求在對等的兩人間尋求雙方共同適用的均衡點,分配正義則重在眾人財富或利益之分配。Cicero所稱的“使各得其所”,目的是使所有人得到公平的待遇,即對于相同事物享受同等對待,不同事物為不同對待。而Thomas Aquinas則在亞里士多德的兩種正義之外,再加上共同的“善的正義”,賦予正義追求善(Good)的功能。至JohnRawls以理性人為基礎,從社會契約的觀點批判功利主義,認為適用于社會基本結構的正義原則正是原初契約的目標,他提出了“正義即是公平” (JusticeasFairness)的概念。其內容包括:平等的基本自由權、自然事物的調整、機會平等、程序正義、產生自己與他人,良心自由、忠誠履約等[③].JohnRawls強調“正義即公平”,堅信正義首先就是公民享有自由權利的平等性和不可侵犯性。而公正和連續(xù)性為正義的起碼要求,也即形式正義(FormalJustice);而實質正義似應包括:分配上之差異補償、利益公平開放給所有社會成員,每個社會成員均可憑自己之能力及努力發(fā)展?jié)撃?、追求成就,形成社會階層重新分配的效果、新生人性尊嚴或人道精神[④].只有正義才是人類共通的善的秩序,在具體的社會生活條件下之具體現(xiàn)實化,而在社會進化中不斷演進。正義以平等為其核心,就其排除任意性而言應比單純之平等更重要,應包括合理性、客觀性、一致性、公平性、平等性與中立性等相關概念。

  1.2正義與法的關系

  在自然法概念下,正義為法的指導原則。其與法的關系依日本學者井上達夫的觀點包括以下幾點:第一、要求法律本身的正確適用。正義是法律內在的要求,若有欠缺則屬惡法。任何法律以其存在為限,以所賦予它一般準則之公平適用為正義價值成立之意義。第二、任何法秩序均標榜正義之具體表現(xiàn)。法律本身不正,即無強制人民遵守的效力??梢哉f事實之陳述須符合“真理要求” (Wahrheitsanspruch),同樣地法律須符合“政府要求”(Gerechtigkeitsanspruch)。第三、法律須符合正義要求。自由、平等及公共福利等,對現(xiàn)在法秩序的批判根據(jù)已有的種種價值與目的,故法律須追求自由、平等及公共福利,才符合正義的要求。[⑤]

  1.3自然法下的自然正義

  自然正義源于亞里士多德的正義分類。他認為自然正義是從人類固有的自然本性發(fā)展而來的,要求人類追求善,并成立各種社會制度,以實現(xiàn)社會福利。自然正義于人性未變時對人類普遍起支配作用,而在具體社會生活條件下,將衍生出適合該社會的共有的“善”,自然正義之具體要求,可因時因地而變化,惟自然正義本身有普遍的支配力,而其支配作用可產生具體內容。自然正義不論何時何地均具有支配人類社會生活的力量。

  在立法方面,自然正義是指導原則和依據(jù)。在司法方面,在追求法律安定性與妥當性上有相同的功能。自然正義對下列事項均可以發(fā)生作用:第一、法官造法(Judicial Law Making)。從權力分立觀點,司法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在創(chuàng)制法令,僅在闡時事物的真正內涵,在發(fā)生疑義時給予權威性解釋。這種見解與英國習慣法的傳統(tǒng)相符。然而在事實上,“習慣法的大部分為法官于社會所流行的情緒與民眾所接受的習俗,或慣例中發(fā)展出來”[⑥].第二、解釋法律。解釋之目的在于探索或闡釋法律宗旨,而法律最終目的則在于規(guī)范社會生活。然而規(guī)范本身并非終局目的,執(zhí)行法律規(guī)范常在于追求某些基本價值,而追求正義的實現(xiàn)。第三、形成法理。法理有補充法律解釋的功能,也有監(jiān)督法律或習慣妥當性的作用。而法學理論的基本功能既在補充法律及習慣之下,使執(zhí)法者自立于立法者的地位,尋求該案件應適用的法則,以實現(xiàn)公平與正義,調和社會生活各種對立的利益,法理應是指自法律精神演繹出的一般法理原則,與條理、自然法、法律通常之原理并無不同。然而,實定法必須遵循自然正義原則,以求符合正義理論。所以,自然正義實為法律的基本精神,而為法官造法提供制度上的保護,避免了多數(shù)人利用民主原則所發(fā)生的政治專斷。

  綜上所述,自然法始于希臘哲學,以理性主義為出發(fā)點。自然正義則是批判是否合乎公平正義的依據(jù)。自然法相信絕對價值的存在,追求普遍妥當?shù)姆稍瓌t或正義標準。[⑦]故自然法已成為“實定法”之指導原則、批判標準與衡量內在正義之準則,是在法律秩序的合理性與公正性兩方面所需要的最低條件,并成為檢證“實定法”本身妥當性的基礎。當實定法欠缺或不明時,必須以自然正義為法官造法,法規(guī)解釋及補充漏洞的法理準則。當實定法抵觸自然正義時,如果任意宣告實定法的無效,則與法的安定性抵觸自然正義時,如果任意宣告實定法的無效,則與法的安定性不符合。此時可參照考賴特布魯(Gustav Radbruch)的見解——原則上法的安定性優(yōu)于自然正義;若違反自然正義達到無法忍受的程度時,則應認為實定法無效。至于要到何種程度時,則應認為實定法無效。至于要到何種程度始為無法忍受?一般認為侵害人民基本權,違反平等原則、比例原則、或其他憲法之精神時,即應認為無法忍受,以自然正義原則為優(yōu)先。

  2行政法上的自然正義原則

  2.1概說

  自然正義原為英國法之支配(Rule of Law) (或譯為法治)的核心概念,是英國法官據(jù)以控制公行為(Public Behavior)及行政行為(Daministrative Action)之方法。這一概念植根于英國普通法,是由大憲章(The Great Charter:MagnaCharta)所衍生的基本原則[⑧].自然正義原則為英國法院用于監(jiān)督行政措施與決策及外國裁判與習慣的承認。內容包括: (1)習慣的合理標準為“是否公正、適當及合理的、誠實的、正常的人會采納他”,或者更直接與自然法相聯(lián)系,“是否與是非的基本原則相調和”。(2)用禁止命令或移送命令控制行政機關違反自然正義的行政行為或準司法決定。(3)在國際私法領域引用外國法或承認外國交易時,如違反自然正義原則(如公平審判、人身自由、行動自由等)將不被執(zhí)行。

  自然正義原則的重要特征表現(xiàn)在:任何意見均可公開表達,并公正地被聽取。在Byene v. Kinematograph Renters Society案中,Harman法官認為,(1)控訴人了解控訴的本質;(2)給予了陳述的機會;(3)法院誠實地作為,符合自然正義原則[⑨].關于自然正義原則與法律之關系,法院認為議會創(chuàng)制法律是為了使行政權依一定的公正程序原則來行為,因此認定制定中已經隱含了自然正義因素。法院在解釋及適用法律之時,也必須適用明示性的制定法程序,分別適用普通法與制定法,并以自然正義原則作為解釋法律和補法律漏洞的指導原則。

  2.2英國的自然正義原則

  學者們都認為英國的自然正義相當于美國的正當程序原則。包括“不得就自己的事件為自己的事件為裁判原則” (偏見排除原則),與“必須聽取雙方當事人意見” (聽證原則)等兩個普通法上原則。二者原本僅適用于司法判決,適用范圍極為狹小。然而到了20世紀初,逐漸發(fā)展成為一般法院監(jiān)督行政權超越法理的重要原則,并以其作為拘束具有司法性或準司法性的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這對于體現(xiàn)行政程序的正義非常重要。而英國的衡平法(Equity)本質上仍源于自然主義。從16世紀開始就將其稱為“衡平與良心的規(guī)則”,依自然正義、衡平觀念及良心的命令,適合于每個具體個案進行裁量時形成判決。

  2.2.1內容

  自然正義的第一個原則為排除偏見原則,當對法院審判公正性有懷疑時,法官就不得作出任何有效的判決。這一原則對行政法院或行政許可機關這類行政組織有拘束力?;虿痪哔Y格者參與了決定則該決定無效。對此原則有兩個固定的限制:第一、若法官因偏見而回避,但當事人的代理者不能從事法律性的行為時除外。第二、行政機會首長從公益立場支持某項政策時,不得以行政首長有偏見起訴。此在美國稱為“制度性決定”(the institutional decision)。自然正義的第二個原則為雙方聽證原則(也可直接稱為聽證原則),乃要求公正聽取雙方意見的權利。[⑩]在這個意見上,其與美國“正當程序”條款完全相同。美國憲法規(guī)定的正當程序條款規(guī)定為憲法基本權利。正當程序的文字意義為公平程序,保證國家給予個人基本的公平待遇。如沒有聽證(沒有給予辯護機會),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財產。聽證原適用于司法程序中,后用于立法程序中。行政機關行使的權力也具有強制性,如行政立法與行政司法,所以,當行政行關行使職權而剝奪或限制人身自由權利時,即應進行聽證。

  簡單說來,英國自然正義原則適用于作出不利益處分時,保障適當?shù)母嬷c聽證程序。但值得注意的是,自然正義原則為普通法上的原則。在法律授予行政機關作出不利益處分的權限時,即使法律就有關正當程序沒有規(guī)定,法院仍可以權限濫用之類型——逾越權限之法理而判決無效。

  2.2.2自然正義原則在行政法相關案例中的運用

  自然正義原則在具體案例中的運用,英國表現(xiàn)得比較多。如Ridge V. Baldwin(1996.A.C.40)一案,表現(xiàn)在公務員的免職處分方面。具體案件是:1957年10月Baldwin市警察署長Bridge,因涉嫌受賄被捕并受免職處分,其后以證據(jù)不充分被判決無罪。Ridge以該處分欠缺事前告知程序和聽證程序而請求廢除該處分。第三審以上訴人的免職處分完全欠缺告知程序和聽證程序,違背自然正義原則而認為前述處分行為無效。以前的法院都未曾就公務員免職程序是否適用自然正義原則表示意見,該判決以該主管行政機關之行為具有準司法性,而適用自然正義原則。[11]

  在University of Ceylon v. Fernando(1990 LAII.E.R.631)一案中,關于大學生的懲戒處分問題。若對重要證人沒有給予反對詢問的機會時,是否違反自然正義原則。法院認為已經違反了自然正義原則,但本案實際情況是并未完全剝奪其反對詢問的機會,所以,法院最后以本案原告未申請反對詢問而判決原告敗訴。[12]

  關于行政程序是否適用自然正義原則,在Erringtom v.Minister of Health(1935 IK.b.249)一案中,由于貧民區(qū)(slum)清除處分案的主管承認遲誤有關事項之公告且異議人未出席公聽會,而復審采用了未經聽證程序的新證據(jù),因此該處分有程序上的瑕疵,該處分案因此被認為違法,法院明確適用自然正義原則判決行政程序違法。[13]故在行政程序方面,英國以自然正義原則保障聽證權利,并排除偏見介入。并且依照越權原則(ultra vires)的法理對行政行為進行司法審查。而行政機關的行為屬準司法性質者可適用自然正義原則。即法院對受到行政機關直接侵害的權利或利益,適用自然正義原則規(guī)范行政機關公權的行使,故認為自然正義原則在此難以適用。因此,英國法似偏向于程序法則的公平,而忽略了實體問題。然而判例法的發(fā)展,逐步建立了合理的法則及自然正義原則,提供法院驗證不法程序或欠缺實體妥當性的標準,使自然正義原則更趨于成熟。

  總之,英國是議會政治發(fā)源國,一直以“議會至上”為原則,認為國家事務的最終決定權歸屬國會,法院對立法行為的審查較為消極。拒絕承認國會有權違背自然正義原則,僅要求依自然正義來解釋國會立法。反之,英國法院在行政行為的審查方面則扮演較積極的角色。對于行政行為之違反自然正義原則,視為違反議會所定正當程序或屬權限濫用,依越權法理則認為該行為為無效。此外,違反自然正義原則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強制命令、宣未性裁判、中止命令等方式請求救濟。能以自然正義原則審查行政行為的包括準司法行為、行政聽證程序、公務員免職處分、對學生之懲戒處分、行政計劃程序等。其行政決定前后的各種程序,都必須排除偏見并聽取雙方當事人之意見,以符合公開、公正、公平之要求。綜上所述,英國根據(jù)具體個案,在行政法中山下而上建立了自然正義原則,落實法的支配(即法治)。

  2.3自然正義與正當程序

  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規(guī)范以普通法為主,盛行司法造法(即法官造法),法律常處于變動不定的狀態(tài)。因此,自然法的概念在普通法中發(fā)揮了很大影響力,而分別衍生出英國的自然正義原則與美國的正當程序原則。英國自然正義原則與美國正當程序原則均發(fā)源于英國昔通法與(英國大憲章》。其在行政法上的適用都依據(jù)控制行為程序的正當性與妥當性。當然二者也有以下不同點:第一、自然正義適用范圍超過正當程序。自然正義在英國適用不區(qū)分國家行為與私人行為,故包括公行為與各種私法人及工會活動。而正當程序在美國僅適用于“國家行為”。第二、在英國,基于自然正義原則對公布涉及人民自由權利的法規(guī)時,要求該行政機關對于影響人民利益的法規(guī)規(guī)條款負有協(xié)商義務(Duty of Consult)。但美國行政行為與行政規(guī)則的區(qū)分還不明確,“行政規(guī)則”既可一般適用也可特別適用。故二者不便從適用范圍的廣義和狹義上來區(qū)分,也難說“行政規(guī)則”的形式必須具有“立法形式”。[14]第三、對于程序的正當性,其核心有三點,即通知(Notice),評論期間(A Comment Priod)或聽證(Hearing),陳述理由(Statement of Reason)。英國自然正義的概念僅包括第二者,而忽略對事實理由的陳述,以避免行政決定程序而帶來的負效應??傊淖匀徽x原則與美國的正當程序原則二者概念相類似,適用的情形也屬相似,所以在同時承認兩者時難免發(fā)生疑義。然而如何區(qū)分而使兩者能分別適用以審查公法上行為,使其更臻完善,自有其必要性。一般說來,自然正義原則實為確保正當性與妥當性的最后一道防線。

  2.4自然正義原則的判斷標準

  自然正義必須適用于社會生活,因其本身具有的倫理性而無法避免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然而為避免該原則的濫用而妨害了行政目的與行政功能,故其適用應有客觀的判斷標準,如能維持法律適用的穩(wěn)定性,避免法官的主觀恣意??梢罁?jù)以下標準判斷是否違反自然正義原則:

  2.4.1法定程序

  所有法律都明文規(guī)定當實施涉及人民權益的行政行為時,必須嚴格按照一定的程序運行。這種程序包括通知、聽證、告知理由,等等,這樣才符合自然正義原則的要求。如果立法者沒有按照理智來判斷事物本質以及考慮其他充分理由,而規(guī)定應履行的程序,就屬于“恣意”(Willkur)行為。而立法者為避免不理智的立法后果,就必須斟酌各種待規(guī)范事務的本質及其他充分的理由,考慮到公益或立法政策,才能設立規(guī)范。這里的法定程序,是理智判斷后明確規(guī)定的法律程序,所以其為自然正義原則的首要判斷標準。

  2.4.2事物的本質

  事物的本質(Nature der Sache)原為法哲學上的概念。本質(Natur)本來就有“自然”之意,它是源于自然法的概念。所以事物本質為制定法之外的一種價值表現(xiàn),在于各種不同事物中尋求合乎自然法的正義。一般說來,事物本質可分為三部分:一為事理或法理,是事物當然之理;二為一般社會生活的事物本質,是作為評價對象的文化現(xiàn)象,山此尋找法律上的規(guī)范要素:三為事物本身的屬性,如男女之別,晝夜之分,事物的差異等自然現(xiàn)象。事物本質在H.Coing確定的法秩序中應有的位置。法律的目的在于讓正義在人間真正實現(xiàn),把事物本質作為實現(xiàn)正義的基礎,適合于事物本質的類型中,事物本質所含的倫理性要素是能避免立法者或法官的恣意。而具有倫理性因素的事物本質概念,則提供法律的當然內容[15].事物本質的運用須具有法律規(guī)范客體的性質,一方面要求其符合法規(guī)范的要求,同時不與社會生活脫節(jié)。另一方面,合乎事物本質者才能符合事理,而事理存在于社會生活關系之中,是正義的基本標準,等同于具體自然法或衡平法,是自然正義原則的判斷標準。

  2.4.3綜合憲法理念的判斷

  自然正義原則與公平正義的理念相貫通,同為價值判斷。而憲法也是充滿價值判斷的理念,而對立法者的權限產生拘束力。其基本精神為自然正義原則的判斷標準。如平等權為憲法所保障的權利,在實質平等的要求下,非絕對禁止差別處置,可斟酌具體案件事實上之差異及立法目的。也就是說,憲法明文規(guī)定的或憲法基本精神所推導出的價值,立法者可作出合憲性的判斷。而我國憲法在法治國及福利國理念下,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強調法的穩(wěn)定性、適當性,維護公益與私益的均衡,這是其基本精神。故自然正義原則的判斷標準應綜合上述各種憲法理念,根據(jù)具體個案事實來作出判斷。

  自然正義適用的對象是社會生活現(xiàn)實,故其判斷標準應求諸一般理性人的社會經驗或價值標準。而社會經驗價值標準,應根據(jù)行為當時的社會制度、社會結構、風俗習慣與社會變遷等具體情況,考慮具體個案的事實而依法定程序、事物本質及憲法精神宋判斷。

  總之,自然正義原則是從正義的理念發(fā)展而來的。在英國是從程序方面入手,而成為審查行政程序正當性不可或缺的原則,這與美國的正當程序原則一樣,其判斷標準,在形式上,以法定程序為判斷依據(jù);在實質上,則必須依照一般人的經驗、價值、事物的本質及憲法的理念參照個案的具體情況來進行綜合判斷;這樣才能確保行政的功能與目的,維持法律的正當性與妥當性,避免法官的恣意裁決行為。法治國家均強調分權原理和依法行政原則,認為國家行為須有可預測性,行政裁量不能濫用或越權裁量,必須注意比例、誠信、符合行政目的與公共利益等原則。就程序而言,不允許立法者借助專斷的程序侵害人民的自由財產,也不得借國家權力透過司法程序或行政程序對人民造成侵害。行為必須完全符合正當性的要求,排除行政的恣意性要素。[16]

  自然正義原則給具有利害關系的當事人以公正陳述意見的機會。在實體方面,禁止專斷性政治權力的行使,排除恣意性及產生專斷的可能性。此外,立法、行政與司法均須具有法治主義觀念與平等思想,才符合自然正義原則的要求。

  結論:日本英美法學名家和田英夫教授認為英美法有四個重要特征:一是法之支配,二是判例法主義,三是陪審主義,四是普通法與衡平法。[17]這四個特征的精神與本質所在則是自然正義原則,強調法律重要性及其對人民自由權利的保護,是現(xiàn)代民主國家司法的要務。故民主國家司法的真正使命不僅僅是維持國家秩序(Aufrechterhaltung der Rechtsordnung),而是保障基本人權為核心的“法之支配” (Rule of law)。由此可知,應認為審判的目的在于“公平正義” (Justice)的實現(xiàn)。對自然正義原則可作出如下結論來:
(1)、自然正義原則原為制定法外的概念,是英國普通法與衡平法的基本精神,是法之支配的核心概念,是英國法官用以控制行政行為的方法。(2)、行政法上以自然正義原則為依據(jù)要求正當程序的進行,要求給與當事人辯解的機會,獲知決定的理由,以追求公開、公正、公平。(3)、法定程序是履行自然正義原則的重要方式,結合聽證的進行,要求給予當事人辯論的機會。(4)、自然正義原則在實體上要求對個案進行判斷時,必須依社會通用的價值標準,參考具體個案的差異,排除恣意,以符合事物的本質。 (5)、憲法價值的實現(xiàn),為自然正義追求的目標。借憲法理念的判斷,方可使自然正義原則達到追求法治國家的理想。(6)、自然正義原則在我國的法律地位,可為立法指導、法律解釋及適用的標準及判決的依據(jù)。其判斷可參考法定程序、事物本質、憲法精神來進行綜合評判。[18]

  自然正義原則是絕對正義及永恒價值的追求,為超越制定法的概念,是評斷制定法的正當性與妥當性的依據(jù)。因此,透過自然正義原則以檢驗國家行為是否符合事實,是否遵循正當法律程序,成為實現(xiàn)正義的最佳方法。而自然正義原則在“正義可無止境追求”的觀念下,不僅僅限于正當法律程序的形式正義實現(xiàn),更應積極追求個案的實質妥當性,才符合現(xiàn)代行政保護人民自由權利,維護人性尊嚴,維護行政公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姜明安:《行政訴訟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2] 王學輝:《比較行政訴訟法》,重慶出版杜2001年版。

  [3] 章劍生:《行政訴訟基本理論》,中國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

  [4] 胡建淼:《比較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5] 姜明安:《外國行政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6] 沈宗靈:《現(xiàn)代西方法律哲學》,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7] John Rawls(羅爾斯) :A Theory of justice(正義論)。

  [8] Dennis Lloyd,The ldea of Law,《法律的理念》,張茂柏譯,聯(lián)經,1984年5月初版。

  注釋:

  [①] 自然正義有兩個主要原則:a.任何人就自己之訴訟不得自任裁判官(Nemo Judex in Sua Causa);b.任何人之辯護必須被公平地聽取(Audi Alteram Partem)。

  [②] 姜明安編:《行政訴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134、135頁。

  [③] John Rawls(羅爾斯):A Theory of Justice(正義論)

  [④] [臺]張澤嚴:《從羅爾斯的正義論談成人終身教育的社會意義》,載《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3年第一期。

  [⑤] 章劍生:《行政訴訟基本理論》,中國人事出版社,第278、279頁。

  [⑥] Dennis Lloyd, The ldea of Law ,《法律的理念》,張茂柏譯,聯(lián)經,1984年5月初版,第234、250頁。

  [⑦] 姜明安主編:《外國行政法教程》,法律出版社,第150頁。

  [⑧] Paul R.Verkui:英美行政法的分流,法治斌譯,載《憲政時代》第13卷。

  [⑨] Z.W.Nedjati & J.E.rice:English and Continental Systems of Administrative Law,North-Holland,1978,P.108

  [⑩] 王學輝:《比較行政訴訟法》,重慶出版社2001年版,第411、412頁。

  [11] David Foulk,Administrative Law,London Butterworths,1986,6ed.,P.223

  [12] D.C.M.Yardley,supranote28,PP.110-111.

  [13] [日]山口幸男:《行政裁判——行政手續(xù)自然正義的原則》,載《英美判例百選》,有裴閣1946年,第24-25頁。

  [14] 胡建淼:《比較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77、378頁。

  [15] [臺]高文琦:《事物本質之概念及在法學上之地位》(臺大法研碩士論文,1979年6月,第5頁。)

  [16] 王學輝:《比較行政訴訟法》,重慶出版社2001年版,第414、415頁。

  [17] [日]和田英夫:《英美法概說》,有斐閣1990年版,第9頁下。

  [18] [[1 ]羅爾斯。 正義論[M] .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207頁

34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