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网站免费,成年人黄色视频网站,熟妇高潮一区二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高潮呻吟AV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文學論文 > 現當代文學 > 比較文學論文范文精選

比較文學論文范文精選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比較文學論文范文精選

  比較文學是一門正處在發(fā)展中的新興學科,國內外學界至今都很難對其做出準確的定位。不過,由于跨越性是比較文學學科成立的核心屬性,國內學界傾向于根據其“跨越性”特征來界定比較文學。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比較文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比較文學論文范文一:瑤族文學植入比較文學教學思路

  [摘要]比較文學課程的教學,離不開豐富的跨文化、跨語言、跨區(qū)域的實例。將當代廣東瑤族文學植入比較文學的教學中,既能形成較有嶺南特色的少數民族比較文學教學,又能彰顯教學改革實踐中比較文學課程的民族文化資源整合特色。本文就此展開教學實例研究,以期實現比較文學特色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比較文學教學;瑤族文學;實例研究

  比較文學課程是當代高校中文系課程中較為重要的一環(huán)。比較文學相對其他分門別類的文學課程而言,其最鮮明的課程特色是跨文化、跨語言、跨國別、跨區(qū)域,這一課程特色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的通識指向,區(qū)域特色資源整合利用到比較文學的教學之中,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廣東高校的比較文學教學中,將瑤族文學植入比較文學的課程實踐,有著廣泛的學科基礎和地緣優(yōu)勢。從教學對象來看,學生中的少數民族學生群體,大多來自廣東省連南、乳源等瑤族自治縣的瑤族學生,其對民族文學加入教學內容的接受也更為清晰。因此在比較文學課程中,結合少數民族文學、尤其是當代瑤族文學與文化的內容,是可行而且必要的。本文試圖從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三個方面全方位展示比較文學教學與當代廣東瑤族文學相結合的教學實例研究。

  一、教學目標

  無論在以文學文科為主的高等院校,還是師范類高等院校,以及綜合類普通本科院校,比較文學課程的教學目的始終有著通識教育的帽子。因此教學目的并非功利,也并不明確具體。本人在教授比較文學的課程中,既經歷過作為選修課的比較文學教學,也經歷過作為必修課的比較文學教學。中文專業(yè)本科和中文師范專業(yè)本科的課程設置有所不同,雖然都有比較文學的課程,但前者是作為必修課程設置,而后者是作為選修課程設置,因此教學目標也因課程設置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本人曾經參考了部分高校比較文學教學的實例,力圖克服學生因教學目標不甚明確而產生的學習難題。比較文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反饋該如何看待這門學科的意見。不僅是教材五花八門,而且類似于古代文學教學綱要的材料也良莠不齊。由于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生的疑慮隨比較文學課程設置之初就存在。本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力求培養(yǎng)學生對于文學的比較意識,對于不同文化的寬容接受,以及在日后科研過程中較為敏感的思維方式。相對于集中講解枯燥理論和單純灌輸西方文化的單調性,本人發(fā)現,從區(qū)域特色出發(fā),加入少數民族文學文化的內容,顯然更能提高學生對于比較文學的興趣和學習的效率。在參考其他民族類院校比較文學的課程中,本人發(fā)現,以羅慶春教授為主導的西南民族大學的比較文學課程研究較有特色。西南民族大學在比較文學教學中,將“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置于全球化的文化語境中與外國文學進行比較研究,特別是與境外少數族裔文學如拉美文學、印第安文學、黑人文學、亞洲各國文學等的比較研究,致力于通過對民族文學作品和文學理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動中外文化的平等對話,促進世界少數族裔文學之間的交流和共同發(fā)展……加強中國各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已經成為全球文化發(fā)展的一種趨勢和中國民族文學學科建設自身的訴求”。[1]

  在比較文學課程中融入多民族文學研究的內容也有其學科建設的基礎和依據。以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為例,其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專業(yè)下設有中國多民族文學比較研究、中外文學比較研究兩個研究方向。在中央民族大學的民族學碩士招生目錄中,有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意研究、中國民族社會與文化研究、宗教文化研究、中外文化比較研究等方向,恰恰相反,在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專業(yè)下,有中外比較文學、多民族比較文學、東方文學等研究方向。也就是說,比較文學與民族文學學科交融的情況在中國高校中普遍存在,有其合理性并且已經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就廣東省高校而言,比較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中顯然也包括少數民族文學和世界文學的比較研究,實質上,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當代廣東瑤族文學)是世界民族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社會語境下,瑤族作為廣東省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其當代文學(即當代瑤歌的創(chuàng)作)隸屬于廣東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當代瑤歌的發(fā)展和流變可以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廣東當代文學的流變特征,亦可為研究轉型期廣東社會文化的發(fā)展提供參照。將如此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學與文化加入比較文學教學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其自身所處社會環(huán)境的洞察力,從而使得比較文學教學遠離枯燥的理論,變得更加明晰,學生也更容易接受,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進一步說,在比較文學課程中結合對當代廣東瑤族文學的變遷研究,亦有助于透視轉型期中國社會少數民族文學的流變、集結和多聲部共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漢族文學書寫中,宏大敘事被逐漸解構,取而代之的是對個體價值的重視和書寫。在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中,主線則由對社會主義民族大家庭的歌唱轉向了對本民族的歌唱和書寫。世紀之交,在少數民族的文化生態(tài)被現代工業(yè)化社會的洪流沖擊愈加嚴重之時,文學創(chuàng)作者也幾乎在同時做出反應??趥魑膶W作為一種能夠表達少數族裔民眾情感的文學形式,既活躍在少數民族文學的大舞臺上,又成為當代文學中的一朵絢麗的奇葩?,幾逡彩侨绱?,瑤族的主要藝術表現形式的瑤歌,而瑤歌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歌唱內容,這一點完全貫穿到了比較文學教學過程中,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比較文學課程所具有的社會性。與此同時,為學生講述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瑤族歌謠,和比較文學教學相結合,能夠更加激起學生重視少數民族母語文化的保護,從而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去理解比較文學課程本身,是如何對世界少數族裔文學進行關照的。如何明晰比較文學的教學目標,區(qū)域特色的文學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教學內容

  在比較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將民族文學和比較文學相結合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學提綱劃分為幾個大類。眾所周知,比較文學中有兩大研究需要厘清:影響研究和平行研究。這兩大研究構成了比較文學研究的兩大支柱。比較文學既包括了超越國界的文學研究,又涵蓋了有關文學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的研究。美國學派更注重超越事實聯(lián)系的平行研究,而法國學者由于其固有的歐洲中心主義,和對歐洲文學的考據優(yōu)勢,強調考證和依靠事實憑據來解決問題的影響研究。因此,在中國高校的課堂上,對比較文學理論中影響研究和平行研究的講述缺一不可。其一,影響研究。首先,在講述淵源學的時候,課本上原本是以中國文字作品中的外來因素為例做詳細的考證,而本人加入了一場課堂討論,討論當代少數民族文學作品中的原型,以及少數民族文學文化中的原型問題。例如廣東的瑤族地區(qū)學生,在課堂討論中,會講述自身民族的淵源和神話傳說。本人在課堂討論中,一并補充和列舉瑤族的文學傳統(tǒng):瑤族是個古老的中國南方山地民族,起源于遠古時代,《山海經》中就提及盤瓠神話。瑤族將盤瓠奉為祖先,瑤族歌謠在整個民族的文化藝術中舉足輕重,其中以《盤王歌》為最,歌詞長達3000多行,歌名多至數十種。在講述淵源學中的口傳淵源一節(jié),本人又重新舉證,將《盤王歌》作為范例講述給學生聽,更加明晰了口傳淵源的特征和表現形式。在講述了口傳史詩之后的若干周,我又在影響研究中加入了新的討論內容,如何看待當代瑤族文學中的盤王形象。當代瑤族文學的創(chuàng)作中,神明和祖先、圖騰一起被重新建構、創(chuàng)作了。其余少數民族的作品也是如此。在指導學生寫畢業(yè)論文的時候,有個本科生寫的學位論文是關于一部黎族小說的。本人將課堂上所涉及的有關淵源學和影響研究的理論問題整合,加入對其的指導意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影響研究不僅僅體現在漢族文學和瑤族文學的交融上,另外,還涉及到瑤族有語言無文字所衍生出的創(chuàng)作問題?,幾遄髡叩膭?chuàng)作和記述一般以漢字漢語寫作為主,所以在比較文學的教學中,本人尤其強調非母語寫作的割裂與比較文學本身的聯(lián)系。然而在比較文學的教材中,很少涉及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不能不說是一個缺陷。有些民族的文學盡管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然而,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漢化過程中,文學創(chuàng)作往往漸漸以漢語為主了,而本民族的語言卻已博物館化地以經書的形式存在著,已不再為人們書寫所使用,這樣的例子有彝族。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特地把以漢語漢字為主要寫作記述工具的民族文學作為案例,和學生討論如何看待非母語敘事的問題。

  這一點在比較文學中較為常見,例如用英文寫作的印度人、用法文寫作的加拿大人,用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寫作的拉丁美洲人等等,這樣的雜糅和交融產生了大量的燦若群星的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然后,我再給學生展示彝族和藏族用漢語寫作的詩歌的精煉與優(yōu)美,展示瑤族對歌手抄的用漢語寫就的底本等等。讓他們展開課堂討論,分析非母語寫作的文學品質。生態(tài)主義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文藝理論之一。交叉學科的研究剛好契合這一理論。很多山地民族都有著天然的保護自然的傳統(tǒng),而其文學作品和史詩中的顯現也很常見。在比較文學教學的過程中,將少數民族文學作品中有關生態(tài)主義的描寫、有關故鄉(xiāng)被現代文明和工業(yè)化社會所沖擊的焦慮展示出來,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對于文藝理論的接受和理解。瑤族是山地民族,瑤歌是一種主要的藝術形式,在瑤歌中,內容五花八門,從瑤歌出發(fā)可以管窺當代社會的種種變化。另外,瑤族是一個世界性的民族。作為一種跨界族群,主要分布在中國、泰國、越南、老撾、以及一些歐美國家。因此國外瑤族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不遜于國內,這樣,影響研究也可以部分提及國內外瑤族文學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正如比較文學教學中常提及的中日文學聯(lián)系,中印文學聯(lián)系等等。苗族和瑤族的文學的比較研究也可列入其中。比如,瑤學研究者較為關注的瑤族經書問題,就具有著比較文學的意味。如瑤族在長期的跨境遷徙的過程中,諸多瑤族經書隨著瑤族的海外遷徙流傳到了國外。美、法、荷、德等歐美國家的圖書館都有不少瑤族經書。2010年,學者郭武在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所訪問時,在伯德雷恩圖書館發(fā)現了近三十冊清代及民國時期流傳于云南、廣西以及東南亞地區(qū)鮮為人知的瑤族文獻手抄本,其中大部分是道教經卷。經過細致的甄別后,他對這些經書進行了分類,主要瑤族道教科儀、驅瘟除疾、超度亡魂與合和婚姻、治病除患等等。[2]瑤族經書在國外的流傳,在比較文學教學中可以作為流傳學的案例來探討。另外,在形象學的教學之中,本人會將瑤族文學中的漢族形象,漢族文學作品中的瑤族形象提取出來,并加以闡釋。瑤族歌謠作為最為常見的瑤族文學樣式,很容易作為教學素材,融入到比較文學的教學中去。以乳源瑤族自治縣為例,縣城位于廣東省北部,這一瑤族聚居地在瑤族的分支體系中屬“過山瑤”,其瑤歌屬勉語系。乳源過山瑤山歌可分為傳統(tǒng)原始體系、近代古典體系以及當代的生活散歌體系;按照內容形式可分為念歌、嘔歌兩種。[3]瑤歌圍繞《大歌書》(即《盤王歌》)的底本展開,但并非一成不變,隨著大的社會背景的變化,瑤歌的內容和歌者也有所變化。在這個流變之中,尤其是生活散歌,漢族人的形象通常會根據時代的變化而改變。

  中國社會的轉型、廣東社會生活文化的轉型皆可從這一側面管窺一二。這也正是比較文學的附屬作用之一。其二,平行研究。按照美國學派的定義,平行研究就是對各民族文學所作的比較研究,其研究對象被允許彼此之間并無直接影響和聯(lián)系,平行研究是二戰(zhàn)后由美國學者首先提出的,也符合新批評學派直接切入文本的要求。這一定義,不僅強調了對并無相互影響或聯(lián)系的各民族文學的比較研究,也提出了比較文學還包括對文學與其他交叉學科的關系研究。那么,對于比較文學和少數民族文學結合而言,“各民族文學”的平行研究十分契合。本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會引入瑤族和世界其他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平行研究。另外,跨學科研究也是如此,將比較文學課程引出人類學、民俗學以及田野調查的部分研究方法,能夠豐富此門課程的內容。本人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將瑤族文學作為比較文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講述,還將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人類學博士生關于瑤族的田野調查、語言研究文化傳播研究等納入到課程中來。在教學過程中,本人會將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和世界文學(尤其是第三世界文學)作品來進行比較。在少數民族歌者、詩人或者小說家創(chuàng)作的初期,其中大多數人都曾閱讀或模仿過國外的現代主義文學作品,或者受其影響。以比較文學教學中所講述的詩歌為例,在加漢•拉馬賈尼在其《混血的繆斯———英語后殖民詩學》一書中,認為“詩歌是一個充滿矛盾和復合象征、反諷和隱喻的文體———很適合傳達和記錄分裂的文化經驗和沖突”。[4]他對第三世界用英語寫作的詩人作出了詳盡的分析,包括語言的混雜、隱喻的使用、詩歌形式的民俗化等等。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中國的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在創(chuàng)作中所經歷的雙語經驗的雜糅性和第三世界的英語詩人是極為相近的———因為他們同樣書寫了傳統(tǒng)的消失、母語的困境以及對“原鄉(xiāng)”的守望。另外,在比較文學課程中,現當代文學、少數民族文學以及相關的分支研究都被納入課堂教學分析中來。如打工文學的發(fā)展在中國現當代文學領域不容忽視,當代少數民族打工文學的發(fā)展也如火如荼。這個新近出現的文學現象雖然并未大張旗鼓進入現當代文學研究的視野,然而在比較文學層面,卻別有一番意義。首先,少數民族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以工人的身份離開故鄉(xiāng),他們進入城市,具有雙重身份,少數民族身份和鄉(xiāng)村打工者身份。與此同時,他們又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在打工之余寫作,這樣的作品頗有離散的意味,和拉馬賈尼所言的斷裂與疼痛頗為相似。在教學中,本人會引用一些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作品來說明這一點。原鄉(xiāng)在工業(yè)化社會中的消失殆盡,加之作為外來務工人員在城市化的夾縫中生存的困境,都會體現在他們雜糅的作品中。假若從比較文學視野看乳源瑤族瑤歌的變遷,不難發(fā)現,政府將居住在山上的瑤族村民,遷移到平地或者城鎮(zhèn),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產生了變化,對歌的樣式不變,但是歌謠的內容卻變化了。本人和學生在課堂上討論這種變化發(fā)生的原因,并從社會學和人類學的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能產生良好的互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學方法

  在以上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中提到,本人之所以踐行了在比較文學教學中加入民族文學研究的內容,是因為在全球化語境下,研究者和學習者無法僅僅滿足于就外國文學來認識比較文學,而比較文學的視野又能夠契合于民族文學研究。過去的民族文學研究則多在某一民族的范圍內進行和展開,而在比較文學視閾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是在不同民族文學之間進行的比較性質的文學研究。從另一個側面來說,文學人類學也是比較文學的一個分支。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北京大學樂黛云教授就曾指出,文學人類學研究改變了原有的學科格局和文論體系,它將代表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一個方向。[5]因此,我們將少數民族研究方法也融入到比較文學的教學方法中去,也是一種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這種創(chuàng)新不僅僅是錦上添花,而且可以稱之為雪中送炭。在比較文學教學中,常常有“文學史化”的傾向,“比較文學研究的理論化與空洞化,是近30年來中國比較文學學科建設的一種明顯走向,無論是在比較文學教材建設還是比較文學研究工作中,基本上都是如此。”[6]也就是說,將比較文學課程作為“比較文學”學科史來講述、把外國文學史改頭換面來充當比較文學的課程素材,是一種常態(tài)。因此,在我們的高等院校比較文學教學中,急需個案和素材,來充實這樣一門學科教學,使其系統(tǒng)化并且生動化。另外,在不提及“少數民族”概念的時候,歌德所言的“世界文學”是跨民族和跨國界的,那么,僅僅談國別文學并不能代表比較文學的全部,如果將少數民族納入到比較文學的研究中,民族和國家這兩個概念在某種程度上有交叉,在特定的時空下某一國家可能包括有多個民族,某一民族卻分布在多個國家,這在比較文學的課程中,都是較為有意義的議題。例如,在比較文學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延伸到,就一個民族而言,也可以分布在各個區(qū)域。例如湖南、貴州、廣西以及廣東瑤歌的不同之處,在瑤族的文學傳統(tǒng)中,《大歌書》是最為重要的底本,然而,瑤歌的流變卻因時代、環(huán)境的變化而沿著各自不同的脈絡進行著。在以乳源瑤族自治縣為例進行考察的時候,趙天銀編著的《乳源瑤山歌謠》就十分耐人尋味。他本人在注釋中如是說:“瑤歌歌詞聯(lián)系物質實際、聯(lián)系國情文化……歌書內容豐富,有古老歌為基礎,有新時代的歌詞,親見見歷了我們乳源一些重大的歷史變遷……唱歌形成了一種自樂自娛的風俗活動。與歌謠書本是融入了客家文字的元素,仍然頑強的保留著自己民族文化向前發(fā)展”。[7]

  在這本瑤歌的集子里,既能看到《大歌書》的影子,又能看到轉型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生態(tài)的變化。這樣的案例運用到比較文學課程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從周圍的熟悉的地理環(huán)境出發(fā),從身邊熟知的民族文化特色出發(fā),去體會丹納在《藝術空間》中所言的時代、種族、環(huán)境對于文學藝術影響的分析。在講述影響研究的時候,瑤族的宗教儀式歌謠被本人當做教學案例植入到課程中。本人用多個國家關于《盤王歌》的記述來強調比較文學的跨地域性和跨國性的“地方性知識”。每年陰歷十月十六日是瑤族的盤王節(jié),這是瑤族人們祭祀祖先盤瓠的節(jié)日,在這個節(jié)日里,廣西、廣東、湖南等地的瑤族人都會舉行宗教儀式慶祝,稱為“拜盤王”。節(jié)日延續(xù)三天三夜,以祭祀、歌舞為主,其內容主要有請神、祈福、唱盤王歌。拜王儀式由瑤族師爺主持,儀程有請神、敬獻、調神、掛燈、拋兵等,所用禱詞、咒語奇特,和漢族的儺戲有相同之處。在祭祀的儀式結束后,瑤族民眾開始唱《盤王歌》,歌詞長達3000多行;舞蹈方面,每人手拿長約80厘米的長鼓群舞,一般為雙人或四人對舞。在盤才萬的《拜王歌堂》中,有著詳細的描述和宗教儀式祈禱詞。[8]這樣的儀式歌謠,被文本化并不僅僅是中國瑤族人的事業(yè),在其他國家的瑤族文化研究中也多有出現。這顯然算不上是國別文學,而是一個民族在多個國家的文學。其中美國趙春道的《盤古大王傜孫書歌牒》、日本白鳥茅郎編寫的《徭人文書》、法國雅克•勒穆瓦納編寫的《瑤人儀典繪畫》都從淵源學的角度證明了瑤族的歷史傳統(tǒng)和神話意象是如何跨國際傳播的。本人在列舉了相關文本以后,希望學生能夠從比較文學的方法論出發(fā),指出這些文本和國內盤王歌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學生分別以“十二姓瑤族人”、“廣東韶州府”等關鍵詞為例來分析他們的異同,取到了良好的效果。本人還在比較文學課堂上展示了中山大學人類學博士生深入瑤山進行田野調查的資料,瑤族人民對歌的視頻等等,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瑤族文化生態(tài),從而對比較文學課程特色有著更明確的認知??偠灾?,比較文學的課程教學有其多面性,如何在本科比較文學課程中注入少數民族文學(尤其是在地的少數民族)的內容,是關乎比較文學本科教學改革的一個創(chuàng)新議題,本文希望能得到其他比較文學本科教學與研究同行的重視和建議,進一步地探討其學理基礎與可行性。

  [參考文獻]

  [1]楊榮.比較文學視閾下的四川民族文學教學與研究[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9(11).

  [2]郭武.牛津大學圖書館藏瑤族道經考述[J].文獻.2012(4).

  [3]盤桂清.乳源瑤歌與瑤族歷史簡析.廣東省文化館官方網站,電子資料.

  [4]JahanRamazani.TheHybridMuse[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2001.

  [5]樂黛云.比較文學原理新編[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6]鄒建軍.論高校本科比較文學課程教學內容的文學史化[J].世界文學評論.2007(1).

  [7]趙天銀.乳源瑤山歌謠[M].未出版.[8]盤才萬,房先清.拜王歌堂[M].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

  比較文學論文范文二:比較文學出版物發(fā)展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移動閱讀時代比較文學出版物發(fā)展面臨的困境,結合移動閱讀時代的諸多特性,分析比較文學出版物的發(fā)展機遇,在此基礎上提出移動閱讀時代比較文學出版物的具體發(fā)展策略。

  【關鍵詞】移動閱讀;數字出版;比較文學

  移動閱讀即人們通過各種移動終端,隨時隨地閱讀互聯(lián)網上海量數字出版物的現象。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式閱讀終端的發(fā)展、普及,移動閱讀現象在現代社會變得愈加普遍,讀者的閱讀習慣也發(fā)生了改變,移動閱讀已經成為出版物未來發(fā)展方向。經濟的全球化促進了國際間的頻繁交流,加之互聯(lián)網技術日益進步和普及,國際間文學的交流在此背景下變得更具規(guī)模與深度。具有跨語言、跨民族、跨學科特點的比較文學,迎來了發(fā)展的黃金時代,且正在經歷著以日趨形成的中國學派學科理論為核心的理論發(fā)展新階段。那么,比較文學出版物的發(fā)展現狀如何,移動閱讀時代比較文學出版物面臨的挑戰(zhàn)與機遇以及未來的發(fā)展之路何在成為筆者探討的重點。

  一、比較文學出版物的發(fā)展困境

  “比較文學”一詞最早出現在1872年維爾曼在巴黎大學講學的內容中,法國學派的代表人物梵•第根認為“真正的比較文學的特質,是把盡可能多的來源不同的事實采納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個事實加以解釋;是擴大認識的基礎,以便找到盡可能多的種種結果的原因。”①在我國學者曹順慶看來,所謂“比較文學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懷從事不同國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學科之間的跨越式文學比較研究。”②“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來總結文學規(guī)律和文學審美特性,加強世界文學的相互了解與整合,推動世界文學的發(fā)展。”③因此,比較文學在某種意義上充當了世界文化間的“翻譯”,能夠幫助普通讀者增長見聞、了解多元文化、拓展國際文化視野。但是,在移動閱讀時代,比較文學出版物的發(fā)展正面臨著如下困境:

  1、內容專業(yè)化與出版全民化的矛盾

  比較文學出版物一般涉及比較文學理論研究、比較文學史、比較文學實踐等方面的專業(yè)化內容,帶有學科特性和精英色彩。內容的專業(yè)化使得一部優(yōu)秀的比較文學作品的誕生,需要耗費作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且從作品到出版物還要經過市場調研、策劃論證、編輯加工、校對、印刷等流程??墒牵谶@個追逐快節(jié)奏的時代,比起需要經過“一番寒徹骨”的比較文學出版物,耗時少、內容淺顯的段子、漫畫或是小說等休閑類讀物,更能符合移動閱讀時代人們的閱讀胃口。雖然比較文學出版物在國家為平衡人文學科發(fā)展與文化交流的政策背景的支撐下依舊能夠在出版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市場畢竟是需求與供給的產物,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比較文學出版物的生存空間、市場占有率勢必被進一步壓縮,除了部分受國家資助的作品可以被少量出版外,比較文學出版物面臨著“曲高和寡”的尷尬境地。

  2、精細閱讀要求與碎片化閱讀方式的矛盾

  比較文學屬于文學研究,它的“學院派”色彩和“貴族化”氣息,阻隔了與多數人的聯(lián)系。④其作品內容晦澀拗口,深奧艱深的特性需要讀者精讀、慢讀。而在移動閱讀時代,閱讀方式呈現碎片化特性,短、平、快是其基本特征,這與比較文學作品需要潛心鉆研、精細化閱讀的要求產生了嚴重矛盾。目前以圖書、雜志等印刷品為主的比較文學出版物,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都不能很好的滿足當前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以及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對其提出的要求。這也使得消費者的體驗感較差、觀賞意愿降低。

  3、作品版權問題與盈利模式缺失制約移動閱讀發(fā)展

  移動閱讀市場產業(yè)鏈涉及內容創(chuàng)造者(作者)、出版商、電信、技術開發(fā)商、版權貿易等領域。當前移動出版物的銷售模式分別以內容提供商、電信運營商及移動終端制造商為核心進行,具體的發(fā)行模式有手機閱讀、專用終端閱讀。但目前移動閱讀存在版權不明、技術標準不統(tǒng)一等問題,使得內容創(chuàng)造者往往處于產業(yè)鏈的弱勢地位。如何在新形勢下協(xié)調產業(yè)鏈上游和下游之間的關系,建立合理的商業(yè)模式,實現多方合作共贏是整個移動閱讀產業(yè)需要面臨的共同問題。比較文學出版物想要在移動閱讀時代提升市場競爭力,對這一問題同樣無法回避。另一方面,網絡中的比較文學作品和其它出版物同樣是作為他人智力勞動成果而受著作權法的保護。書籍在網絡中的版權問題因其涉及整個出版行業(yè)的根基而尤為引人注目,如若無法妥善處理將會嚴重制約包括比較文學出版物在內的整個移動閱讀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二、移動閱讀時代比較文學出版物的發(fā)展新機遇

  1、無線互聯(lián)網為“世界文學”理想實現提供技術支撐

  無線互聯(lián)網絡為移動閱讀、全民出版創(chuàng)造了條件,也為比較文學作品實現“跨語言、跨民族的文學研究”的目標提供技術支撐,其擁有的海量信息與全球互動的特性為比較文學作品的繼續(xù)創(chuàng)作提供了廣闊的條件與空間。世界文學交流傳播多元、繁復,立體化、多維度的“世界文學場”在移動閱讀時代得以形成。不同民族文學間的封閉狀態(tài)被打破,他們通過互聯(lián)網技術,在彼此溝通,相互借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展、互動,無論是寫作、傳播還是閱讀行為的跨民族、跨文化性特征將會進一步加強,文學寫作的世界文學語境逐步形成,閱讀亦隨之成為對全世界文學、文化的認知與發(fā)現行為。另一方面,“網絡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表達自我的機會,使每一個才子都不會被埋沒,今后的偉大作家就將出現在這其中。”⑤作為一種新的信息通訊技術,移動閱讀的普及對于推進文學翻譯發(fā)展,拓展文學傳播、閱讀的多元渠道有著重要的意義。

  2、數字化互動平臺促進溝通移動閱讀所依托的數字化互動平臺

  令作者與讀者之間實現了無障礙的互動交流,“大眾傳媒要贏得受眾,就要加強被傳播的內容本身和受眾現實之間的聯(lián)系”。⑥要適應移動閱讀時代讀者閱讀方式的碎片化現狀,改善比較文學出版物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尷尬境遇,就必須實現作者與讀者的雙向交流。依托數字化互動平臺實現上述功能的同時,還可以通過書籍評分、長短書評、佳作推送等功能進一步的擴散作品,闡釋作品,進而實現出版物的營銷互動。面對數字化平臺帶來的機遇比較文學出版物通過培養(yǎng)具有特殊興趣的讀者群體,并在讀者和從業(yè)人員之間、讀者與讀者之間創(chuàng)造新的聯(lián)系,通過數字平臺進行讀者意見調查、分析讀者或潛在讀者群數據,進而鎖定讀者群,營造比較文學作品閱讀氛圍,實現此類出版物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多媒體技術為比較文學作品提供多元表達方式

  移動閱讀不僅是一種閱讀方式,其終端還是無線通信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綜合載體,它能夠突破傳統(tǒng)印刷文本靜態(tài)、單一的文字表現,將文字、圖像和音樂等超文本形式通過數字編碼、解碼呈現出多元的動態(tài)組合。例如,美國詩人E.E.卡明斯張揚、獨立的個性賦予其詩歌作品獨特風格。如何能夠將其極具個性的詩歌文本向中國讀者介紹,這給研究者、翻譯者和出版者都帶來了技術上的難題。今天,在多媒體技術與網絡工具的幫助下,我們能相對妥帖地處理其詩歌的表現形式,將原本晦澀、艱難的比較文學作品通過多媒體技術改造成為多維、立體的綜合藝術,將其以更加接近原貌的、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給讀者。

  三、比較文學出版物的發(fā)展策略

  1、彰顯比較文學特色,提升出版物質量

  彰顯比較文學出版物的文化特色,提升作品創(chuàng)作人的比較文學學科素養(yǎng)是關鍵。作為跨語言、跨民族的文學研究領域,比較文學研究具有極強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全球化語境下的比較文學需要培養(yǎng)從廣泛的跨文化聯(lián)系中考察和審視文學的研究意識。”⑦比較文學學者須具備世界性和開放性的眼光,“把自己的民族文學放在一個廣闊的世界文學大背景下進行檢驗和評價。”⑧只有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產品才能受到全世界的矚目和了解。同時,比較文學出版物作為提升讀者文化素養(yǎng)、拓展民眾國際視野的工具應當充分利用移動閱讀工具的多媒體功能,在保證其比較特色的基礎上,利用多種表達形式,實現專業(yè)學術作品的通俗化與普及。另一方面,對于當前盛行的全民出版,編輯人員也應堅守自己的職業(yè)操守,自覺抵制,努力使得提供給讀者的出版物真正能夠發(fā)揮陶冶情操、開拓視野、增長知識的作用。

  2、增強用戶體驗,提升市場占有率

  移動閱讀背景下比較文學出版物發(fā)行中除了要求提升比較文學出版物內容質量,還要在此基礎上加強移動閱讀終端使用者對比較文學出版物的用戶體驗。這要求比較文學發(fā)行商在前期宣傳和推廣時明確業(yè)務定位,再細分用戶群,將潛在用戶區(qū)分為瀏覽者、關注者、獵奇者、響應者、傳播者、關鍵人物等不同類型,以此作為向不同類型用戶提供區(qū)別化的用戶體驗的依據,并階段性的跟蹤客戶持續(xù)使用意愿,以提高粘性,進而使比較文學出版物閱讀成為用戶的持續(xù)使用行為。另一方面,挖掘用戶需求,選擇適合移動閱讀條件的比較文學作品進行呈現。為此,這就需要有專業(yè)的隊伍對于比較文學出版物進行內容資源的重建,盡量使比較文學出版物呈現的形式簡潔,從而更好的滿足目標讀者娛樂或者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需求,通過增強讀者的閱讀體驗感受提升市場占有率。

  3、整合產業(yè)鏈,構建比較文學出版物

  多方共贏的商業(yè)模式就整個移動閱讀產業(yè)來說,探尋適合的商業(yè)模式勢在必行,作為較為小眾的比較文學出版物更需要在發(fā)展中尋找出適合自身特點的盈利模式與產業(yè)鏈結構。比較文學出版物在移動閱讀時代,從紙質媒介傳播向多元媒介傳播的轉變,只有通過電信運營商、內容供應商與終端制造商的緊密協(xié)作,建立資源整合、競爭力要素整合、利益合理分配、核心競爭力超強的戰(zhàn)略聯(lián)盟,在合作中應立足于讀者的需要,提供自身所擁有的資源或技術,通過利潤分成的方式實現共贏,才能將比較文學出版產業(yè)發(fā)展帶入高速發(fā)展的健康軌道。

  參考文獻

 ?、勹?bull;第根著,戴望舒譯:《比較文學論》[M].商務書館,1937

 ?、冖鄄茼槕c主編:《比較文學概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5

 ?、芨咝駯|主編:《多元文化互動中的文學對話》[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392

 ?、萃跛罚骸毒W絡之星叢書》[M].花城出版社,2000

  ⑥陳衛(wèi)星:《傳播的觀念》[M].人民出版社,2004:287

 ?、撷帻堅?《全球化時代背景下比較文學的“再生”與發(fā)展》[J].《理論月刊》,2013(9)


比較文學論文范文精選相關文章:

1.關于比較文學論文

2.古典文學論文精選范文

3.質量管理論文范文

4.兒童文學論文精選范文

5.心理素質論文范文精選

966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