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网站免费,成年人黄色视频网站,熟妇高潮一区二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高潮呻吟AV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理學論文 > 農(nóng)林學類 >

高山茭白栽培技術(shù)

時間: 儲九云1 分享
  摘要介紹了高山茭白栽培技術(shù),主要包括選地整地、品種與種株選擇、育苗移栽、肥水管理、中耕除草、植株管理、病蟲害防治、及時采收等內(nèi)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guān)鍵詞高山茭白;品種選擇;育苗移栽;肥水管理
  茭白又叫茭筍,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在長江以南各地多利用淺水溝、低洼地廣泛種植。其食用部位是基部肥大的肉質(zhì)莖,肉質(zhì)整潔、白嫩,含有大量氨基酸,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可煮食或炒食,是我國特產(chǎn)的優(yōu)良水生蔬菜。高山茭白一般種植在海拔500m以上的高山上,利用7~9月平均氣溫比平原低3~6℃的有利的環(huán)境氣候條件,來填補市場此時的空白?,F(xiàn)將高山茭白栽培技術(shù)總結(jié)如下。
  
  1選地整地
  
  高山茭白是利用7~9月平均氣溫不超過30℃(為15~25℃)、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因此應(yīng)選擇在高海拔地區(qū),雙季茭應(yīng)選擇海拔在700m以上,單季茭應(yīng)選擇海拔在500m以上。茭白主要以鮮食為主,生產(chǎn)出來應(yīng)及時運往市場銷售,因此要求選擇交通便利、不受環(huán)境污染并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有冷水流動、通風條件好、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zhì)的田塊。茭白前茬作物出茬后,應(yīng)立即進行深翻,深約20cm,深翻曬后,冬季凍垡,使土壤熟化疏松。施基肥后再翻耕1次,把泥肥搗勻拌合,然后灌水耥平,做到田平泥爛。整地時在茭田四周鞏固田埂,防止漏水。
  
  2品種與種株選擇
  
  單季茭(一熟茭類)宜選擇耐肥、耐熱、成熟期較遲、體大、產(chǎn)量高的品種,如杭州一點紅、象芽茭、大苗茭及軟尾茭筍、美女茭等。雙季茭(二熟茭類)宜選擇產(chǎn)量高于單季茭,其中夏茭產(chǎn)量要高于秋茭的品種,該類品種對水肥條件要求較高,管理相對困難,如小蠟臺、中介茭、六月茭、早夏茭等。老種茭區(qū)每年應(yīng)嚴格優(yōu)選種株。選擇具有本品種特征,生長勢中等,生長整齊,分蘗密集成叢,節(jié)緊縮,結(jié)茭早,孕茭率高,茭形整齊,茭肉嫩而油光潔白,成熟期集中,茭白足后,包裹的葉鞘一邊稍有開裂,茭白眼呈乳白色,母株叢中沒有雄茭、灰茭的種株。選定株做上標記,在茭白采收結(jié)束后剪稈扦插,或分墩種植育苗,待翌年春天移栽[1,2]。
  
  3育苗移栽
  
  一般粗放型栽培不進行育苗,直接將老茭墩進行分墩栽植。11~12月割去地上部枯葉,保留薹管地面上部1~2個節(jié)間,挖走1/2茭墩用刀切成有1~3根薹管的育苗小墩,栽于育苗田里。育苗選擇排灌方便、土地平整、向陽通風、土層深厚的水田,排水烤干翻犁,施足基肥,整成1.5m寬的畦,將育苗小墩按行距15cm、株距10cm定植于畦上,以種墩根系入泥為度。育苗期間水深2~3cm,在冬季和早春低溫時水灌深一些,保溫防凍,用塑料薄膜覆蓋可安全越冬。長出幼苗后要追薄肥2~3次。翌年早春茭白苗高30cm左右時,將育苗小墩挖出,用刀縱劈,分成定植用小墩。每小墩均應(yīng)帶有老薹管,并且3~5個分蘗苗。2~3月氣候回升時,挖出秧苗小墩(或老墩)用利刀劈開分株,按每株3~5條健全的分蘗苗,每個分蘗苗有3~4張葉片的要求進行切分,不傷分蘗和新根。定植時應(yīng)隨起苗,隨定苗。采取大小行距栽培,小行距60~70cm,大行距80~90cm,株距50~60cm,栽植的深度一般以老根埋入土中10cm、老薹管齊地面為宜。過深不利于分蘗;過淺著土不牢,易被風吹動,使秧苗浮起,不利成活。
  
  4肥水管理
  
  高山茭白追肥宜早不宜遲,以促苗早發(fā),早孕茭。茭白生長期長,植株高大,需肥量也大,除施足基肥外,必須適時追肥??墒└煊袡C肥如豬糞、雞糞、鴨糞等22.5t/hm2或人糞尿37.5t/hm2以上,栽前用氮磷鉀三元復合肥750kg/hm2或茭白專用肥或配方肥900~1 200kg/hm2,充分犁耙均勻拉平后待插茭白苗。春季移栽后7~10d,提苗肥施尿素150kg/hm2或碳銨225kg/hm2,在分蘗前期雙季茭白移栽后20~25d追施分蘗肥,施尿素300~375kg/hm2或碳銨750kg/hm2,以促進分蘗和生長,茭白大部分大分蘗進入孕茭期追施1次孕茭肥,施45%三元復合肥300~375kg/hm2、尿素150kg/hm2、鉀肥112.5kg/hm2或茭白專用肥或配方肥450~600kg/hm2。移栽成活后保持3~5cm的淺水,促進分蘗,分蘗前期保水6~7cm;后期至孕茭期加深水層至12~15cm,以控制無效分蘗;夏季高溫采取日灌夜排的方法,降溫防病,促進肉質(zhì)莖生長。孕茭期間保持水位20cm左右,避免茭白見光,保持茭肉色白細嫩,秋茭收后水深3~7cm,溫度高水位深,溫度低水位淺,地上部分枯死后休眠期保持1cm淺水,水位深會使薹管腐爛,影響翌年萌發(fā)。
  5中耕除草
  
  施肥后中耕,在茭白株行間用鐵齒耙或腳攪動,一般進行2~3次,第1次栽植后1周,植株返青時進行;第2次在第1次耕田后7~8d,在植株封行前進行第3次。封行后進田不便,一般不再耘田。耘田地遇草可踩入泥中作肥料,除耘田外,雜草控制還可用以下方法加以控制:一是茭田養(yǎng)鴨。此方法對茭田雜草控制可達到干凈徹底的程度,并且具有減輕病蟲害及施肥的作用。一般在6月上中旬將家養(yǎng)15d以上的鴨子以150~225只/hm2的密度放養(yǎng),鴨子品種以本地抗性強的水鴨為好,并做好疫病的防治,特別是傳染性漿膜炎的防治。二是茭田養(yǎng)魚。一般為草魚或甌江彩鯉,通常草魚750尾/hm2和彩鯉魚5 250尾/hm2。三是化學除草。除草劑選用對人畜低毒、對環(huán)境污染輕的種類,一般在雜草萌芽時,選用10%農(nóng)得時可濕性粉劑375g/hm2加5%乙草胺乳油1 500mL/hm2,對水525kg或拌肥,噴霧或撒施,用藥后注意保水2~3d。盡量避免化學除草劑的使用[3]。
  
  6植株管理
  
  7月下旬至8月上旬,拉剝下植株外圍的枯黃老葉,踏入田中,可作為肥料。剝黃葉一般進行2~3次,每隔10d進行1次,可以增加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的滋生。秋茭采收完后,于12月或翌年2月上旬,用刀齊泥割去田中的殘株老葉,除去薹管上面部分生長較差的分蘗芽和枯葉,保留土中生長健壯的分蘗芽。割枯葉有“三深三淺”的原則,分蘗力強的晚熟品種要深割;分蘗力弱的早熟品種要淺割;排灌良好的土壤要深割,常年積水的土壤要淺割;長勢好、薹勢好、薹管多、芽多的要深割,反之要淺割。
  
  7病蟲害防治
  
  茭白病蟲害主要有銹病、胡麻葉斑病、紋枯病及螟蟲、長綠飛虱、葉蟬等[4-11]。徹底清理病殘老葉,集中粉碎漚肥,焚燒田間雜草,減少田間菌源和蟲源。在誘病防治上,發(fā)病初期適時噴藥防治,可選用25%粉銹寧(三唑酮)乳油1 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400倍液,或80%代森鋅600~800倍液噴霧,7~10d噴1次,共噴2~3次,孕茭期要慎用粉銹寧(三唑酮)。在胡麻葉斑病防治上,發(fā)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20%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5 000倍液,或50%撲海因(異菌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10d噴1次,連噴3~4次。在紋枯病防治上,發(fā)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可選用6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菌核利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井岡霉素300~400倍液噴霧,重點防治葉鞘。在螟蟲防治上,可用15%銳勁特懸浮劑1 000~1 500倍液或25%殺蟲雙水劑300~500倍液噴霧。二化螟在蟻螟盛期、大螟在蟻螟盛孵期至2齡轉(zhuǎn)移前施藥。在長綠飛虱防治上,可用25%高效菊酯2 000倍液,或10%吡蟲啉1 000倍液,或25%撲虱靈1 000倍液等噴霧。在葉蟬防治上,可用1.8%愛福丁或10%吡蟲啉1 000倍液,或25%撲虱靈1 000倍液等噴霧。
  
  8及時采收
  
  采收標準:當肉質(zhì)茭明顯膨大,葉鞘抱合處分開,包茭的3片葉葉枕基部相齊,心葉短縮,葉鞘交接處明顯束成腰狀,葉鞘一側(cè)略有裂口,微露茭肉,露出部分不超過1.0~1.5cm。但夏茭因采收期溫度較高,成熟快,容易發(fā)青變老,所以不能出現(xiàn)裂口,只要見葉鞘中部茭肉膨大而出現(xiàn)皺痕時,就要及時采收。采收時要先將茭白與莖基部分開,齊薹管擰斷。不要損傷鄰近分蘗。
  
  9參考文獻
  
  [1] 林孟勇,王雨生.茭白雄茭、灰茭和正常葉片平行脈的觀察[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1988(3):143-145.
  [2] 江解增,張衛(wèi)萍,曹培生,等.茭白的正常茭及其雄茭的主要差異研究[J].江蘇農(nóng)學院學報,1998,19(2):77-80.
  [3] 柯衛(wèi)東,孔慶東,周國林.我國茭白生產(chǎn)及研究概況[J].長江蔬菜,1995(6):3-4.
  [4] 許瑞秋,孫作釗,鄭運喜,等.厄爾尼諾現(xiàn)象引起的農(nóng)業(yè)病蟲災(zāi)害[C]∥程登發(fā).植物保護21世紀展望.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5.
  [5] 金波.中國多年生蔬菜[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7.
  [6] 童賢明,朱南中,瞿青茶,等.茭白細菌性條斑病病原鑒定[J].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1997,9(4):189-192.
  [7] 習永和.茭白紋枯病的識別與防治[J].蔬菜,2000(9):23.
  [8] 丁錦華,楊蓮花,胡春林,等.長綠飛虱的初步觀察[J].南京農(nóng)業(yè)學報,1982(2):45-51.
  [9] 陸自強,朱建,胡進生,等.長綠飛虱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方法的研究[J].江蘇科學院學報,1984,5(2):35-38.
  [10] 徐允元.茭白病蟲害發(fā)生特點與防治[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1985(8):24-25.
  [11] 翁祖信,劇正理,錢洪.蔬茭248種病蟲害防病治技術(shù)[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5.
39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