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課程參考論文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同時也是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大一思修課程參考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大一思修課程參考論文篇一
《試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和價值》
摘要:2006年初,以胡錦濤為的黨中央適時提出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經過六年多的時間,隨著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深入貫徹,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本文從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著手,分析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進而分析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
關鍵詞: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治;價值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分析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的黨中央,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出發(f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在充分合理借鑒了世界法治文明成果后,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之上的科學的法治理念。因此,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有著十分豐富的理論淵源。深入分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有助于我們更加透徹地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更好地貫徹實施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筆者認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主要有三個方面,即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西方資本主義法治思想以及中國傳統(tǒng)法治思想。
1.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這里所指的是廣義的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包括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法治思想、列寧的法治思想、毛澤東的法治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法治思想。馬克思和恩格斯重視法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法的最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權和自由。列寧則是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法治思想,他將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和蘇維埃俄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思想在實踐中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毛澤東的法治思想形成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主要包括完善司法制度、嚴格執(zhí)法制度、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法治思想包括鄧小平理論中的法治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法治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中的法治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法治思想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應用于治國理政的實踐,并在實踐中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的結晶,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的重要成果。[4]
2.西方資本主義法治思想。西方資本主義法治思想主要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權力制衡。權力制衡不僅包括眾所周知的三權分立即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的橫向分立制衡,還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縱向制衡。二是保障人權。隨著法治文明的不斷成長,人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并得到大多數(shù)國家的共識。
3.中國傳統(tǒng)法治思想。中國傳統(tǒng)法治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法家在中國傳統(tǒng)法治思想的形成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有言:“治民無常,唯以法治”[5]。這便是以法治國的雛形。清末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資本主義法治思想傳入中國,“君主立憲”“五權憲法”等法治思想應運而生。
(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
1.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概念。“法治應當優(yōu)于一人之治。”[6]此語出自古希臘著名思想家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是西方學說史上最早論述法治問題的學者。他認為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7]其后,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學者都對法治有過不同的論述。綜合各家之言,筆者認為可將法治作如下定義:法治是以保障人權為前提和目標,以嚴格執(zhí)法為核心,以制約權力為中心的社會管理機制和社會秩序狀態(tài)。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系統(tǒng)化的法治意識形態(tài),反映和指引著社會主義法治的性質、功能、目標方向、價值取向和是實現(xiàn)途徑,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在現(xiàn)代法治國家發(fā)展建設過程中,法治理念對法治發(fā)展具有強大的推動力,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和主導價值觀。在法治理念的指導下,法治建設將沿著正確的方向和科學的道路向更加廣度的空間深入推進,最終實現(xiàn)法治的終極目標。
2.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是依法治國、執(zhí)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相輔相成,體現(xiàn)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
(1)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指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xiàn)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8]黨的十五大明確了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一次重要飛躍。從以法治國到依法治國的轉變,不僅僅是一字的轉變,而是理念的轉變,是從“人治”到徹底法治的重大突破。
(2)執(zhí)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是指執(zhí)法活動必須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體現(xiàn)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要求,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正當權益。執(zhí)法為民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兩點:一是堅持以人為本,這也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要做到把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作為執(zhí)法工作的具體目標,把廣大人民群眾的評價作為評判執(zhí)法工作的重要標準。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是廣大人民群眾最迫切的要求,應為執(zhí)法工作的第一要務。
(3)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是指通過法治實踐,使合理訴求和正當權益平等地在法律中得到體現(xiàn),相對公平地得到法律的保障。要做到公平正義,首先要處理好法理與情理的關系,用法理為情理提供技術性支持,用情理強化法理的社會效果。其次要處理好公正與效率的關系,必須同時兼顧公正與效率。最后要處理好程序與實體的關系,程序公正是實體公正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保證,實體公正是程序公正的價值所在。
(4)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要使命,是指社會主義法治的各項事業(yè)都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都必須服從于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及社會發(fā)展的總體要求。要實現(xiàn)服務大局這一理念,必須高度重視法治實踐活動的社會效果。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大一思修課程參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