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歷史文化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歷史文化村鎮(zhèn)是我國各民族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歷史文化村鎮(zhèn)中保存的各種物質(zhì)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歷經(jīng)千百年演變?nèi)祟愇幕c自然環(huán)境最佳融合的體現(xiàn)。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文化碩士論文,供大家參考。
歷史文化碩士論文范文一:地方歷史文化融入古代文學論文
摘要:
總而言之,在成高的古代文學教學中,適當融入地方歷史文化內(nèi)容,并加強動手動口實踐環(huán)節(jié),是有效提升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值得同行推廣、采用。
關鍵詞:地方歷史文化;古代文學
一、地方歷史文化融入成高古代文學教學的思路
(一)編寫地方歷史文化讀本,作為古代文學教材的重要補充
不同地域有各自的歷史文化,不同地域的歷史文化有不同的特點和特色。齊魯大地,因為是先哲孔子和孟子的故鄉(xiāng),因他們而發(fā)軔的齊魯文化聞名中外;位居我國西北的三秦大地,因為有了半坡遺址、秦始皇陵、兵馬俑、昭陵、乾陵等古代遺跡而使三秦文化大放異彩;地處中原的洛陽、開封因有多朝立都而被國家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即便位處嶺南一隅的桂林,也因為古代文化遺址眾多、古代文人墨客來往者眾多而位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既然各地都有各具特色且豐富多彩的地方歷史文化,如能將其編寫成地方歷史文化讀本,作為古代文學教材的重要補充,不僅能極大地拓展古代文學的外延,而且能極大地豐富古代文學的教學內(nèi)容;同時,還會進一步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讓學習內(nèi)容在學生的心目中更加可親可近,從而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變以課堂教學為主為課堂教學與實地參觀并重
以前的成高教學很容易落入普高教育之俗套,即內(nèi)容上以文學史及理論學習為主,方法上以課堂教學為主,全然不顧學校特點和學生實際,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為了扭轉(zhuǎn)這樣的局面,成高教學應大力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變以課堂教學為主為課堂教學與實地參觀并重,著力加強教學的形象性、具體性,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果。以桂林為例,因為桂林擁有眾多的文化遺存遺址(如甑皮巖遺址、興安靈渠、獨秀峰下東晉顏延之讀書處、唐曹鄴南溪山石刻、宋城墻、明王城等)。這些遺存遺跡反映了古代桂林燦爛的文化。它們大多位于市內(nèi)或城郊,有的步行可達,有的騎自行車半小時可到,它們就在我們眼前或身邊。在進行古代文學教學時,我們不妨把更多的時間從課堂搬到具體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使教學從死板變活潑,從抽象到具象,使學生從昏昏入睡到興趣盎然。如當我們學習到先秦文化的時候,不妨帶學生到興安靈渠進行文化參觀,考察靈渠修建年代、修建的原理、修建的巨大歷史意義等;當我們學習到東晉陶淵明的時候,不妨帶學生參觀獨秀峰下顏延之讀書巖,讓學生了解當陶淵明“除荳麥苗稀”“戴月荷鋤歸”的時候,顏延之正在獨秀峰下挑燈夜讀的故事;當我們以愉快、輕松的心情欣賞李白的《朝辭白帝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時候,我們不妨在學期考試結束以后帶學生到漓江乘舟而下,體驗一下當時的心情;當我們學習元雜劇的時候,我們不妨了解一下古代的桂林(乃至廣西)有哪些戲曲形式,哪些已經(jīng)消亡,哪些還在流傳中,消亡了的“廣西文場”有什么特點,是否還可以挖掘、整理,使之復活?還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桂林彩調(diào)”與“京劇”“昆曲”有什么不同?是否可以找出桂林彩調(diào),如“黃三打鳥”或“三看親”進行排練?等等。其實,在古代文學教學中,只要我們能與地方歷史文化恰當結合起來,就能使課堂生動起來,形象起來,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深入實地考察,繪制地方古代文化文學地圖
一個地方具有如此豐富的古代文化文學資源,如何讓它們更具象更有效地保留在我們的記憶中呢?通過實地考察,繪制一個地方古代文化文學地圖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桂林既然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文學遺跡遺存眾多,我們不妨在給學生布置作業(yè)時進行大膽的改革,把過去那種以分析作家作品為主,變?yōu)樽寣W生利用課余時間下到實地,分門別類地對文化文學遺跡或遺存登記或拍照,然后根據(jù)登記或拍照的情況,繪制一幅當?shù)匚幕膶W的實景地圖,這樣更能提高學生印象,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
(四)舉辦各種沙龍,讓地方歷史文化在我們的手中不斷得到傳揚與傳承
在傳統(tǒng)的成高教學中,舉辦沙龍真是少之又少的。這往往囿于一種觀念:沙龍多數(shù)是普高才采用的一種學習與交流的方式,成高沒有必要搞。其實不然,不管哪一類學校,都是可以搞沙龍的。作為成高來說,圍繞地方歷史文化,搞幾次沙龍,不僅必要而且可行。再以桂林為例,地方歷史文化如此豐富、厚重,不妨舉辦以“桂林石刻”“桂林古代狀元”“臨桂詞派”等為內(nèi)容的沙龍,讓學生搜集、研究這些文化現(xiàn)象的形式、內(nèi)容、特點以及來龍去脈,從而加強學生對地方歷史文化的認知,加強對地方歷史文化的自豪感,加強傳承地方歷史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地方當代文化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結語
總而言之,在成高的古代文學教學中,適當融入地方歷史文化內(nèi)容,并加強動手動口實踐環(huán)節(jié),是有效提升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值得同行推廣、采用。
參考文獻
1.從文物保護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概念的擴大與保護方法的多樣化趙中樞城市規(guī)劃2001-10-09
2.文化景觀研究的歷史和發(fā)展趨向湯茂林,金其銘人文地理1998-06-25
歷史文化碩士論文范文二:歷史文化城市雕塑論文
摘要:雕塑的出現(xiàn),在點綴了城市的同時,更突出了城市的文化與歷史,向人們展現(xiàn)了不一樣的淮安,更提升了市民的自豪感與榮譽感,讓人們更加切實地體會到城市的歷史與底蘊。
關鍵詞:歷史文化;城市雕塑
1城市雕塑詳情研究
1.1清河區(qū)境內(nèi)代表性雕塑
水門橋群雕。雕塑選擇了四個時間節(jié)點,反映當時人們的生活,見證城市的演變。作品由淮陰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華龍寶、顧衛(wèi)國教授設計創(chuàng)作。地點分布于水門橋四個橋頭。雕塑為寫實圓雕,大于真人,共四組,計十九尊雕塑,材質(zhì)為青銅。第一組群雕人物的生活年代設定為清代,主要反映當時人們打水用水、進出水門的場景,有擔水的漢子,洗衣的婆婆、少婦與孩子及教書先生等;第二組群雕描繪的是20世紀50年代的人們的生活場景,展現(xiàn)了干部下基層、搞運動,支援蘇北建設的歷史形象,淮安紡織廠的女工以及推著獨輪車交公糧的農(nóng)民形象;第三組是以20世紀80年代中期改革開放為背景,有農(nóng)民帶著草帽、推著自行車進城賣大米的形象,也有指揮吊塔施工的建筑工人和城市清潔工等;第四組為現(xiàn)代場景的群雕人物造型,有斜背著挎包、邊走邊打手機的青年白領,有旅游途中自拍的驢友,還有扛著攝像機拍攝城市風光的新聞工作者等,真實反映了當下淮安人的生活,也見證了城市的演變?!渡裢蕖枫~像。作品為標志性雕塑,目的在于宣傳酒店,位于神旺大酒店門前。雕塑前面臨水,后靠神旺大酒店,左右各有一排綠植??偢?.5米,鑄銅材質(zhì),為寫實圓雕。雕塑形象為四肢張開、喜笑顏開、金光閃閃的小娃娃,十分符合神旺大酒店的主題,像是站在神旺大酒店門前熱情歡迎人們的光臨。以歡樂的神旺娃作為神旺大酒店的標志,人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使人印象頗深。南北分界線景觀球。雕塑主題是標志南北分界線。由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設計。雕塑位于橋梁正中央,主體是半徑約3米的球形,鋼架結構。球體由南往北按暖冷色調(diào)過渡,橋面也由此分為紅藍兩色,寓意地球上的南北氣候特征。游人可從球中穿過,感受跨越南北氣候帶的感觀變化。
1.2淮陰區(qū)境內(nèi)代表性雕塑
《吳鞠通》銅像。地點位于淮安市淮陰區(qū)淮陰醫(yī)院門前廣場西草坪。雕塑是中醫(yī)名家吳鞠通的形象。作者是著名雕塑家吳為山教授。雕塑位于小型廣場上,大理石鋪地,四周綠植環(huán)繞。底座1.2米,總高4.5米。主體鑄銅,寫實圓雕。吳鞠通是中國醫(yī)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建設性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通過粗獷的雕塑線條塑造了吳鞠通老先生的形象,以此紀念吳鞠通先生的偉大貢獻。吳鞠通雕像的落成是對吳老先生誕辰250周年的一個紀念,他行醫(yī)做人的高尚品德是淮陰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吳鞠通雕像成為淮陰的又一處人文藝術景觀。《漂母與韓信》石雕像。雕塑主題表現(xiàn)母愛。作者是華龍寶教授。地點位于母愛公園愛心塔內(nèi)。雕塑高2.2米。漢白玉材質(zhì),寫實圓雕。司馬遷在《史記》里記敘韓信時,曾提到漂母,淮陰也是漂母的家鄉(xiāng),漂母是中國古代三大杰出母親之一。據(jù)《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漂母是秦漢之際淮河邊上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以漂洗絲絮為業(yè),在韓信少年困苦時給予了慈母般的關懷,慷慨分食與他,并激勵韓信奮發(fā)圖強。漂母賜粥,一飯千金。據(jù)說韓信建立功業(yè)返鄉(xiāng)報恩,漂母已逝,韓信號令三軍一人取一捧土,遂筑成高大的漂母墓,如今墓地尚存,聳立在淮陰故城今淮陰區(qū)碼頭鎮(zhèn)境內(nèi),封土堆壯觀、莊嚴,被稱之為“東方母愛金字塔”。愛心塔內(nèi)這座雕塑,漂母手持飯碗,關切地注視著坐在地上的少年韓信,韓信回過頭,面露訝異神色,也正為漂母的言行所打動,二人的眼神與形體處于交流狀態(tài),形象地表現(xiàn)了漂母與韓信的故事,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寫實的場景,給人直觀的感受,讓人真切的體會到漂母慈母般的溫暖。《漂母》漢白玉石雕。作者為雕塑大家吳為山教授。位于母愛公園廣場花壇上,古長廊前方。底座高度1.5米,總高5米。石材,寫實圓雕。雕塑通過細膩的雕刻塑造出漂母溫柔賢淑的形象,一手提著籃子一手按著衣擺,仿佛正要去給韓信遞飯食。此雕塑宣傳母性的偉大,體現(xiàn)母親的呵護與溫暖,觸發(fā)人們對漂母的深深感激與敬佩。母愛公園群雕之《水鄉(xiāng)母親》。雕塑主題是宣揚母愛。位于母愛公園內(nèi)的草坪上。雕塑總高3米,底座0.6米。鑄銅材質(zhì),表面呈現(xiàn)古銅色。運用圓雕的藝術手法。雕塑形象為一位母親在船中懷抱著嬰兒,并在哺育懷中的嬰兒,面容慈祥而欣慰,讓人聯(lián)想到母親對自己成長的無盡付出。母愛公園群雕之《游子吟》銅像。作品位于母愛公園西側(cè)緩坡草坪上,底座1.2米,總高2.5米,雕塑主體鑄銅,底座為磚、水泥、大理石砌成,呈古銅色。作者肖琳和耿廷民,運用寫實的手法,刻畫了面容無盡蒼老的一位母親,她雙手彎曲變形,臉龐布滿皺紋,雖然已經(jīng)年邁,老眼昏花,卻依然專注縫衣,牽掛著孩子的寒暖饑飽,眼眸和嘴角泛著微笑,那是聽到孩子的成就而得到的寬慰。母愛公園群雕之《1986對話2010》。雕塑位于母愛公園西草坪,底座高分別為0.3米和0.6米,雕塑總高為2.5米,主體材質(zhì)為不銹鋼,底座為磚石砌成,主體顏色為白色,底座為黑色,運用了透雕的藝術手法,展示了寶寶的天真可愛,媽媽的關懷備至,作者張平衛(wèi)。
1.3清浦區(qū)境內(nèi)代表性雕塑
巨型雕塑《南船北馬》。雕塑以運河文化作為主題,由上海大學雕塑公司設計制作。位于高速公路南出口處,四周草坪環(huán)繞。雕塑底座高2.5米,總高20米。采用不銹鋼混合青銅材質(zhì),表現(xiàn)手法為寫實圓雕。雕塑造型呈三片鋼架結構的白色船帆高聳入云,一群青銅鑄造的駿馬穿越其間,底座上篆書八個大字:“南船北馬,九省通衢”,氣勢恢宏?;窗驳靥幓春优c大運河的交匯之地,在中國古代漕運和交通史上,被視為襟喉要地。明清兩代負責運輸?shù)匿钸\總督署和負責河防要務的河道總督署都曾設置于此。南方的物資、商客船運至此改由車馬轉(zhuǎn)向北方,故有“南船北馬”之稱。作品將淮安在歷史上“九省通衢”的交通要沖地位以立體的面貌凸顯于世。《仁慈天使》石雕像,位于淮安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內(nèi)廣場,用寫實圓雕的手法表現(xiàn)了一位手捧鮮花的女護士形象。作者華龍寶教授。此雕塑的落成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護士們的親切服務態(tài)度和溫和笑容,提升了二院整體形象,成為第二人民醫(yī)院的標志性構筑物。《周恩來》浮雕像。該作品為淺浮雕,位于淮海南路大學城路口處。浮雕墻左右各3棵灌木,草坪圍繞四周,后面為綠化區(qū)。總高為6米,長10米,底座高2.5米,通體石材質(zhì)。主題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整塊的石質(zhì)墻面上雕刻著以山川大地為背景的周恩來形象及其語錄,與周邊兩座華表相互呼應,屹立在路口處,莊嚴雄偉?;窗彩侵芏鱽淼墓枢l(xiāng),周從小就有著宏大的人生理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同志先后擔任政務院、國務院長達26年,為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兢兢業(yè)業(yè),殫精竭慮。該浮雕重現(xiàn)了周恩來的形象以及周恩來的話語,提醒著新一代的青年們發(fā)奮努力,盡一己之力回報國家。《孔子》銅像。雕塑主題取自儒家文化、仁義禮智信。作品位于淮安市文廟大殿前廣場。雕塑背對大成殿,正對文廟大門,四周綠植遍布??偢?.7米,底座高為0.27米。鑄銅材質(zhì),寫實圓雕??鬃拥男蜗蠛苋菀鬃屓寺?lián)想到儒家文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影響深遠,倡導仁義,寬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鬃用嫒菹楹蜕駪B(tài)怡然,體態(tài)輕逸閑適。此作品將孔老夫子宣揚仁義禮智信的偉大智者的形象和一代圣賢的親切又崇高的形象塑造出來,莊重典雅。
1.4清河新區(qū)及開發(fā)區(qū)境內(nèi)代表性雕塑
《紅娘》銅像。位于清河新區(qū)紅娘廣場一側(cè),正對長榮大劇院,左右為廣場上栽植的綠化帶。雕塑總高8米,鑄銅材質(zhì),寫實圓雕。“紅娘”原是《西廂記》中崔鶯鶯的貼身丫鬟,為崔鶯鶯與張君瑞牽線搭橋,傳書送話,最終促成了一樁神仙美眷。后借其名指為男女雙方穿針引線、牽線搭橋,促其相識、相戀的人,是媒人的代名詞。紅娘形象深入人心,該雕塑紅娘衣襟飄逸,纖纖之手舉在兩側(cè),身后一條紅紅的絲帶代表著紅娘為世人連接著一份份良緣。《老子》銅像。雕塑塑造老子灑脫形象,宣揚老子崇高思想,作者為吳為山教授。作品位于缽池山公園內(nèi),總高16米,青銅材質(zhì),寫實寫意結合,圓雕。該座老子雕塑面部和善而充滿神秘,長發(fā)披肩,極富神韻。人物身體中空,內(nèi)部篆刻《道德經(jīng)》,展示老子的滿腹經(jīng)綸,同時具有虛懷若谷、包羅萬象之意,該作品借助書法線條、銅鼎造型,創(chuàng)新性地運用現(xiàn)代藝術創(chuàng)作思維,體現(xiàn)了哲學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高度統(tǒng)一,具有強烈的視覺震撼和文化穿透力。它所宣揚的思想是“空”。“空”是宇宙乾坤之象,是大境界,它吐故納新,包羅萬象。
2結語
雕塑的出現(xiàn),在點綴了城市的同時,更突出了城市的文化與歷史,向人們展現(xiàn)了不一樣的淮安,更提升了市民的自豪感與榮譽感,讓人們更加切實地體會到城市的歷史與底蘊。在新的未來,我相信淮安城市雕塑將會更好地融入人們生活,提升市民的主人翁意識,在豐富城市裝扮的同時能更好地體現(xiàn)自己獨特的文化與魅力。
參考文獻
1、論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層次王景慧規(guī)劃師2002-07-15
2、深求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區(qū)的小規(guī)模改造與整治──走“有機更新”之路張杰城市規(guī)劃1996-07-09
歷史文化碩士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