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維能力的五個訓練法
思維,可有形象思維、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fā)散思維,提高思維能力的五個訓練法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小編整理提高思維能力的五個訓練法的資料,僅供參考。
提高思維能力的五個訓練法
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教育活動。對它的作用不可輕估。人的天生對思維能力具有影響力,但后天的教育與訓練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更大、更深。許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環(huán)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個新人。
思維能力的訓練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只要能實際訓練中把握住思維品質,進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順利地卓有成效地堅持下去。思維并非神秘之物,盡管看不見,摸不著,來無影,去無蹤,但它卻是實實在在,有特點、有品質的普遍心理現(xiàn)象。
(1) 推陳出新訓練法
當看到、聽到或者接觸到一件事情、一種事物時,應當盡可能賦予它們的新的本質,擺脫舊有方法束縛,運用新觀點、新方法、新結論,反映出獨創(chuàng)性,按照這個思路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訓練,往往能收到推陳出新的結果。
(2) 聚合抽象訓練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對象依據(jù)一定的標準“聚合”起來,顯示出它們的共性和本質,這能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這個訓練方法首先要對感知材料形成總體輪廓認識,從感覺上發(fā)現(xiàn)十分突出的特點;其次要從感覺到共同問題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進而抽象出本質特征;再次,要對抽象出來的事物本質進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理性成果。
(3) 循序漸進訓練法
這個訓練法對學生的思維很有裨益,能增強領導者的分析思維能力和預見能力,能夠保證領導者事先對某個設想進行嚴密的思考,在思維上借助于邏輯推理的形式,把結果推導出來。
(4) 生疑提問訓練法
此訓練法是對事物或過去一直被人認為是正確的東西或某種固定的思考模式敢于并且善于或提出新觀點和新建議,并能運用各種證據(jù),證明新結論的正確性。這也標志著一個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低。訓練方法是:首先,每當觀察到一件事物或現(xiàn)象時,無論是初次還是多次接觸,都要問“為什么”,并且養(yǎng)成習慣;其次,每當遇到工作中的問題時,盡可能地尋求自身運動的規(guī)律,或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變換觀察同一問題,以免被知覺假象所迷惑。
(5) 集思廣益訓練法
此訓練法是一個組織起來的團體中,借助思維大家彼此交流,集中眾多人的集體智慧,廣泛吸收有益意見,從而達到思維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形成,還具有潛在的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為,當一些富個*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起點、觀察問題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問題的水平的不同,產(chǎn)生種種不同觀點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比較、對照、切磋,這之間就會有意無意地學習到對方思考問題的方法,從而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改進。
如何提高思維能力
(一)把自己置身于問題之中
要使自己的思維積極活動起來,最有效的辦法是把自己置身于問題之中。當有了問題和需要解決問題時,思維才能活動起來,思維能力才可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
問題可以分為科研問題和學習問題兩類。
科研問題是為了解決社會需要的未知而提出的課題。例如,怎樣檢查癌癥?癌癥的原因是什么?怎樣預防癌癥?這些問題正是人類沒有解決或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也是人類急需解決的問題。
學習問題是為了解決個人未知而提出的課題。例如在地上滾動的小球,為什么越滾越慢?為什么水壺里會有水垢?為什么飯后不要從事激烈的活動?
可以這么說,由未知向已知的轉化,就意味著問題的解決??蒲袉栴}的解決意味著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到來;學習問題的解決意味著知識由社會向個人的轉移,即知識的繼承??梢?,真理的發(fā)現(xiàn)和繼承,是在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xiàn)。正是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導致了科研的進展和學習的深入。
正因為問題在學習和科研中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的學者都十分重視它。
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是問號,我們的大部分的偉大發(fā)現(xiàn)都應當歸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問個為什么。”愛因斯坦由于對人們經(jīng)常談論而從未推敲過的時間和空間提出了疑問,經(jīng)過不懈地努力,建立了相對論,用愛因斯坦的話說:“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華羅庚教授在青年時期,不迷信權威,經(jīng)過獨立思考,對蘇家駒教授的論文提出了疑問,寫了《蘇家駒之代數(shù)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震動了數(shù)學界。
可見,要想推動思維的發(fā)展,就要自覺地使自己進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去。如果認識到這個問題是社會或個人所急需解決的,即認識到問題的意義以后,會大大提高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怎樣才能把自己置身于問題之中呢?
(1)要善于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
善于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很重要。從1978年發(fā)表的一份科研成果報告中可以看出,美國論文的數(shù)量占了第一,占世界論文總數(shù)的 41.91%。形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條是美國學校鼓勵學生獨立地提出問題,這對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起了很好的作用。據(jù)吳健雄教授講,在中國,家長往往這樣問孩子:“你今天得了幾個A(即5分)?”在美國,家長往往是問孩子:“你今天向老師提了幾個有意義的問題?”有一個中國留學生到了美國,參加了數(shù)學競賽,獲得了好成績,信心大增。在美國的課堂氣氛下,他講話大膽,喜歡指出老師講課中的問題,他一再指出老師的問題,老師不但不生氣,反而承認自己的錯誤,并表示感謝,還帶領全班同學一起鼓掌,因為老師認為培養(yǎng)出一個能創(chuàng)新的學生是他的光榮。
作為一個中學生,在學習的全過程中,都要通過思維給自己提出問題。就是在預習、上課、復習、作業(yè)、總結、課外活動時,甚至對考題的合理性,都要通過思考給自己提出問題,進行鉆研,這樣,學業(yè)才能大大長進。明代陳獻章說得好:“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
在學習過程中,只要肯動腦,有些問題會自然產(chǎn)生。例如,因為舊知識沒有掌握好而出現(xiàn)問題;因為突然出現(xiàn)一些新概念或現(xiàn)成的結論,使人容易產(chǎn)生問題;因為出現(xiàn)了相近的概念,混淆不清而出現(xiàn)問題;當舊知識不夠用時,會出現(xiàn)問題;當從另一個角度重新理解同一事物時,會出現(xiàn)問題;當老師講的或書上寫的與自已掌握的知識發(fā)生矛盾時,也會出現(xiàn)問題等等。
經(jīng)過思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經(jīng)過思維自己解決問題,這才是高級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會不會給自己提出問題,是學習有沒有進入高級階段的重要標志,正像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所說:“最重要的是自己會不會提出正確的問題。”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說:“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于解決了問題的大半。”愛因斯坦也有精辟的見解:“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shù)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可以這么說,學習上提不出問題,意味著學習的停止;科學上提不出問題,意味著科學的止步。
(2)上課要積極考慮老師提出的問題
一個善于啟發(fā)學生思考的老師,在課上總是引出頗有趣味的問題開展教學活動。有時從舊知識中引出新問題;有時從實驗現(xiàn)象中引出問題;有時從生活實踐中引出問題等等。面對老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景,不要身在教室,心在課外,也不要采取等待的態(tài)度,消極地去聽同學的解答或老師的說明,而要主動參與討論并力求想得迅速,想得正確。由于是上課,自己想得對或錯都可以及時得到老師的肯定或糾正,這對于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不少學生學習水平低,突出表現(xiàn)在課堂學習效率低,課外的負擔重。原因之一是上課時自己退出了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成為思維活動的旁觀者。
當然,有的學生也想回答問題,但缺乏信心,害怕答得不對讓同學笑話,其實大可不必,作為一個中學生,在學習中答錯問題本是正常現(xiàn)象。答得不對,引起爭論也有利于對問題的深入探討,再說在全班同學面前回答問題,正是培養(yǎng)自己口頭表達能力的難得機會,不應輕易放過。
(3)敢提問,會提問
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以后,經(jīng)過獨立思考,問題仍然得不到解決時怎么辦?只有請教別人,向老師、同學、家長請教,向一切在這個問題上比自己強的人請教。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明明有問題,卻不敢問人,原因是虛榮心在作怪。他們怕老師和同學看不起自己,這種現(xiàn)象在一些學習較好的學生中比較多。在他們看來,似乎在學習中從來不提問的人,才是好學生;就是下了決心問同學和老師時,也是別人一講就懂,其實并沒真懂,只是怕別人說自己腦筋反應太慢。當然他們也就不會深入地追問,更不敢與人辯論了。
其實,一個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會有一定的深度,在請教別人時,別人不僅不會看不起自己,反而會另眼相待。從老師角度來講,學生有問題不敢問,就不知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什么問題,因此,也很難給以針對性的幫助。
可以這么說:敢于提出問題,敢于暴露自己的問題,并能虛心向別人學習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學習上的強者。
什么叫會問呢?
首先,要在獨立鉆研的基礎上發(fā)問。敢問不等于依賴。有一位優(yōu)秀生給自己規(guī)定了“五不問”:已學過的基礎知識未經(jīng)復習不問,教科書或主要的參考書沒有看過不問,老師留的問題未經(jīng)深入思考不問,找不到自己問題的關鍵不問,提不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不問。
有時,有的學生去找老師請教問題,剛一問,就被老師“頂”了回來。原因很簡單,老師從他提出的問題就可以迅速地做出判斷:他一沒有認真看書,二沒有認真思考。因此老師先不回答,而是讓他自己先看書,自己去思考??梢哉f,沒有經(jīng)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是沒有資格提問的。
其次,在提問過程中,也要堅持獨立思考,自己提問只是要求別人稍加啟發(fā),或點撥一下。盧嘉錫說:“學習中總難免有些問題自己搞不懂,就要請教別人,有什么疑難大家一起討論,各抒己見,互相啟發(fā),也是一件樂事。不過還要提倡獨立思考。請教時不要把問題問透,請人在關鍵的地方點一下,然后自己思考,這樣費力些但收獲會大得多。”懂得了上述的道理,當再請教老師,老師沒有直接告訴你答案,卻讓你回去看書的某一部分內容時,你就不會反感或自卑了。直接告訴現(xiàn)成答案的老師,不見得是高明的老師,而能給你指出門路,讓你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求得答案的老師才是高明的。
第三,要認真分析自己發(fā)生問題的原因,分析自己不能獨立解決問題的原因,還要分析別人在解決這個問題時的高明之處。這樣做,可以使自己學習的自覺性逐步提高,使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加強,從而使得以后提出的問題越來越有深度,有價值。
(二)要堅持獨立思考
有人談到學習的獨立性時說,小學階段是老師扶著走,中學階段是老師牽著走,大學階段是老師領著走。
這個看法說明了一點,在校學習期間,學習的獨立性是逐步加強的。畢業(yè)后,走上工作崗位,學習和工作就基本上要靠“自己走了”,也就是要靠自己獨立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分析問題,獨立地去解決問題了。因此,在校學習期間,特別要注意克服依賴性,堅持獨立思考,要在老師的引導下,經(jīng)過獨立思考,經(jīng)過自己付出的腦力勞動,獲得真知;也只有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能力才能迅速地發(fā)展起來。在學校學習期間,有老師的指導,同學的幫助,更應當大膽地進行獨立思考,因為想得不對的話,也比較容易得到及時糾正,如果長期依賴別人,只能使自己的思維能力一天天退化。
堅持獨立思考,才可以使思維能力發(fā)展到創(chuàng)造的水平。所謂創(chuàng)造或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指的是提供新的、首創(chuàng)的、具有社會意義的產(chǎn)物??茖W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地創(chuàng)造而發(fā)展起來的,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就是前人的創(chuàng)造。
創(chuàng)造或創(chuàng)造性活動主要依靠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這種思維的特點是新穎性和獨創(chuàng)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只有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才能形成。而接受人家思考的成果只能叫學習或模仿。思維達不到創(chuàng)造的水平,那就只能永遠跟在人家后頭跑。
中學生將來要肩負起把祖國建設成為世界強國的重擔,因此必須從小堅持獨立思考,將來才有可能從事創(chuàng)造或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
獨立思考在學習中的表現(xiàn)應當是:善于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獨立地分析問題,獨立地解決問題,還能獨立地檢查判斷學習結果的正誤。
如果能獨立地解決人家已經(jīng)解決了的問題,雖然對社會沒有什么創(chuàng)造性的意義,但這本身卻孕育著創(chuàng)造思維的才能,這種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可能促使真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實現(xiàn)。
獨立思考在學習中的另一種表現(xiàn)應當是不盲從、不輕信、不依賴,凡事都問個為什么,都經(jīng)過自己頭腦思考明白以后再接受。在自己沒有獨立想通之前,決不輕易死記死套現(xiàn)成的結果。愛因斯坦的老師海因里希·韋貝爾對愛因斯坦說:“你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小伙子,可是你有一個毛病,就是你什么都不愿讓任何人告訴。”在這里海因里希·韋貝爾老師說的“毛病”,正是愛因斯坦可貴的優(yōu)點--獨立思考,正是這個優(yōu)點,才使得愛因斯坦取得了劃時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不少學生上課時懶于思考,只等著老師講解,自己抄抄現(xiàn)成的結論;看書時,不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有時即使發(fā)現(xiàn)了問題,也不愿意經(jīng)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去解決,而喜歡依賴別人的幫助;做作業(yè)時,遇困難就問同學,甚至抄同學的作業(yè)成果。這種缺乏獨立思考的學習態(tài)度,使他們陷入了學習落后的境地。
數(shù)學家趙訪熊教授說,有些學生學習效率所以不高,主要原因是缺乏思考。古語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我們看書時要養(yǎng)成邊看書邊思考的習慣,有時用來思考的時間往往比看的時間還要長些。譬如說,書上常常是先有定理,然后再從頭推演出來。我們看的時候,就應當?shù)惯^來想一想:為了得出定理,先需要解決哪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又需要解決哪個問題?依此類推,步步追根,最后引出證明這個定理的方法,這樣就能更好地理解定理的關鍵所在。
堅持獨立思考,一旦學習上獲得了成功,就會進一步增強獨立思考的信心,使思維能力發(fā)展到一個新高度。
(三)要學點思維科學
人類在長期的實踐中,通過成功的經(jīng)驗和失敗的教訓,對思維形式、規(guī)律和方法已經(jīng)有了一些科學的總結,由于思維的復雜性,這種總結盡管還只是初步的,但它是人類社會極其寶貴的財富。繼承下這份財富,就可以使自己的思維早日納入科學的軌道,這會使中學生的學習發(fā)生質的飛躍,進入一個更高的境界。
應當學習哪些內容呢?
(1)思維的基本形式
對于一個中學生來講,應當了解什么是概念,概念是怎么形成的,概念的外延和內涵指的是什么,怎樣區(qū)分相近的概念,怎樣給概念下定義,概念和語言、符號的關系是什么等等;還應當了解什么叫判斷,判斷的分類是什么,如何應用等等;還應當了解什么叫推理,什么叫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不同類別的推理之間有什么異同,怎樣使推理科學嚴密等等。
(2)思維的規(guī)律
所謂思維規(guī)律指的是思維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等。此外還有辯證邏輯及辯證邏輯的思維規(guī)律,如對立統(tǒng)一思維規(guī)律、量變質變思維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思維規(guī)律等。思維規(guī)律實質上是客觀規(guī)律在人腦中的反映,應當自覺地掌握它。
(3)思維的方法
主要指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分類、系統(tǒng)化、具體化、歸納、演繹等基本思維方法。
應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對于知識的掌握和知識的運用,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思維方法指導著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是思維方法在學習中的具體表現(xiàn)。
思維形式、思維規(guī)律、思維方法,都不是什么神秘的東西,一個人只要在思維著,就離不開一定的思維形式、規(guī)律和方法,只是自己沒有自覺地意識到而已。因此,學點思維科學是很有必要的。
(四)要研究具體的思維過程
思維的形式、規(guī)律和方法總是在具體的思維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因此,也只有在具體的思維活動中才能把握它,使它成為有血有肉的具體的東西,而不是幾條抽象的規(guī)律或定義。
研究思維過程的途徑有三條:
(1)通過學習科學史來研究前人的思維過程,從中汲取營養(yǎng),掌握思維的科學
在我們的課本中,前人尋找真理的曲折的思維過程被略去了,看到的只是通向成功的簡捷的思維過程,這對學習思維科學和發(fā)展思維能力有不利的一面,因為這不符合科學發(fā)展歷史的本來面貌。
通過科學史的學習來了解形成科學成果的思維過程,有三點好處:可以學習如何科學地思維,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學習科學家百折不撓地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精神。例如,學習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規(guī)律的過程,可以充分看到科學的思維方法在研究中的重大作用,也可以學到孟德爾堅持 8年搞豌豆雜交實驗的頑強精神。當然,由于時間有限,不可能研究課本上涉及的每一項科學成果的歷史,但要力求了解科學史上某些重大發(fā)現(xiàn)的探索過程,這對學習會有所幫助。
(2)通過上課研究思維的過程
上課時,要有意識地研究老師或同學的思維過程,具體分析他們的思維方法。
聽完課以后,可以回味一下老師是怎么提出問題的,怎么分析問題的,又是怎么解決問題的,復習課時,老師的比較表是怎樣設計的,又是怎么把知識整理成有內在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的??傊J真學習老師在課堂上成功的啟發(fā)、引導和講解,有助于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至于上課時同學回答問題,有的論證得頭頭是道,有的回答得非常簡捷,有的解題方法非常高明,有的反駁非常有力……面對這些科學思維的精彩之作,千萬不要輕易放過,要認真地回味一下,想想同學在思維過程中的高明之處在什么地方,從中學習思維科學。
(3)回憶自己的思維過程,從中尋找成功的經(jīng)驗和失敗的教訓
每個學生每天都在思維著。例如上課思考問題、討論發(fā)言、課后復習、解題、作文、考試答卷、考前復習、做實驗等等。但一般學生只滿足于完成學習任務,至于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的思維形式、規(guī)律和方法,往往很少顧及。
有的學生答題簡要、清楚、無懈可擊,老師表揚一下,給個好成績也就完了。如果自己不滿足這一點,再從思維的方法上分析一下自己的思維過程,也許會意識到這次答題成功的原因在于采用了嚴密的歸納推理或演繹推理,或是運用了比較的思維方法,經(jīng)過這樣認真地分析,使自己能夠更加自覺地運用邏輯知識。
(五)不斷豐富知識,提高所掌握知識的質量
知識和能力是互相促進的關系,豐富而深刻的知識,無疑會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人們常說,概念是思維的細胞。如果不掌握概念,不掌握原理,那么頭腦中就會因為缺少思維所必須的“原材料”而使思維無法進行下去。例如學習物理時,如果不掌握原理、公式、解題的思維活動,就無法進行。試想一個不掌握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知識的人,面對有關三角形全等的證明題,怎么能開展思維活動呢?不少學生思維能力低的原因就是基礎知識太差。澳大利亞有一位科學家說得好:“科學上成年人思維程度的發(fā)展只能達到青年時期所打基礎能夠支持的高度。”這里說的基礎,當然包括基礎知識在內。
但是也有這種情況,有的人知道的也不少,記憶力也不差,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卻很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頭腦中貯存的知識質量太差。所謂太差,一是不理解,二是不系統(tǒng)。因此在進行思維活動時,就無法“取用”,這必然會影響到思維能力的提高。
(六)要提高語言能力
當認識到一類事物的本質特性而形成概念時,用什么來確定和表示呢?用詞語來表示。而用詞語所表達的概念則是“思維的細胞”。詞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并表示一定的意思,就成了句子,句子再進一步組成句群、段落和文章。人們就是依靠語言文字將獲取的各類知識保存下來。而學生又是依靠語言文字把這些保存下來的知識繼承下來的,從而使社會知識轉化為個人知識。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經(jīng)驗也要依靠語言和文字,并且經(jīng)常借助它進行記憶、思維和想象,從而使智力活動成為可能。
語言直接影響到知識的貯存、流傳和繼承,關系到思想的交流和思維的進行。語言和思維密切相關。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指出:“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xiàn)實。”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智力發(fā)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語言的。”上海復旦大學著名數(shù)學家蘇步青在上海舉行的語文教學研究會上講話時說:“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的話,我的意見是第一堂先考語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功課就不要考了。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這位著名數(shù)學家講的話很有道理。
當前值得重視的問題是不少中學生輕視語文,忽視語言能力的提高,聽說讀寫水平很低,這阻礙了中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例如審題時看錯題目,閱讀和聽講效率低,解答問題時表達不清,實驗報告表達不準,不能確切表達自己的思想等等。因此,努力提高語言能力不可忽視。
總之,要想積極發(fā)展思維能力,從思想上要認識到發(fā)展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從行動上要注意做到:把自己置身于問題之中,堅持獨立思考,要學點思維科學,注意研究具體的思維過程,不斷豐富知識,提高所掌握知識的質量,以及提高語言能力等等。思想上有了認識就能提高行動的自覺性,行動跟上了,提高思維能力的愿望才有可能變成現(xiàn)實。
怎樣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教育活動。對它的作用不可輕估。人的天性對思維能力具有影響力,但后天的教育與訓練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更大、更深。許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環(huán)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個新人。
思維能力的訓練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只要能實際訓練中把握住思維品質,進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順利地卓有成效地堅持下去。思維并非神秘之物,盡管看不見,摸不著,來無影,去無蹤,但它卻是實實在在,有特點、有品質的普遍心理現(xiàn)象。
(1) 推陳出新訓練法
當看到、聽到或者接觸到一件事情、一種事物時,應當盡可能賦予它們的新的性質,擺脫舊有方法束縛,運用新觀點、新方法、新結論,反映出獨創(chuàng)性,按照這個思路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訓練,往往能收到推陳出新的結果。
(2) 聚合抽象訓練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對象依據(jù)一定的標準“聚合”起來,顯示出它們的共性和本質,這能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這個訓練方法首先要對感知材料形成總體輪廓認識,從感覺上發(fā)現(xiàn)十分突出的特點;其次要從感覺到共性問題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進而抽象出本質特征;再次,要對抽象出來的事物本質進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理性成果。
(3) 循序漸進訓練法
這個訓練 法對學生的思維很有裨益,能增強領導者的分析思維能力和預見能力,能夠保證領導者事先對某個設想進行嚴密的思考,在思維上借助于邏輯推理的形式,把結果推導出來。
(4) 生疑提問訓練法
此訓練法是對事物或過去一直被人認為是正確的東西或某種固定的思考模式敢于并且善于或提出新觀點和新建議,并能運用各種證據(jù),證明新結論的正確性。這也標志著一個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低。訓練方法是:首先,每當觀察到一件事物或現(xiàn)象時,無論是初次還是多次接觸,都要問“為什么”,并且養(yǎng)成習慣;其次,每當遇到工作中的問題時,盡可能地尋求自身運動的規(guī)律性,或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變換觀察同一問題,以免被知覺假象所迷惑。
(5) 集思廣益訓練法
此訓練法是一個組織起來的團體中,借助思維大家彼此交流,集中眾多人的集體智慧,廣泛吸收有益意見,從而達到思維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形成,還具有潛在的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為,當一些富個性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起點、觀察問題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問題的水平的不同,產(chǎn)生種種不同觀點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比較、對照、切磋,這之間就會有意無意地學習到對方思考問題的方法,從而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改進。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