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人物的經典散文:臨朐空軍大校王農
學習啦:《臨朐空軍大校王農》是一篇描寫人物的散文,作者寫了臨朐空軍大校王農的生平經歷,向讀者展示了一個赤誠報國的英雄形象。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篇文章吧!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遇到了從北京歸來的空軍大校王農。王農是嵩山小學校友,軍隊干部,也是出彩嵩山人,以前僅知道他是從大山里飛出的“雄鷹”,一直無緣見面。今日一遇,意氣相合,帶著無比敬仰的心情,我在晚餐桌上采訪了他。
我與他坐在一起,邊吃邊聊。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和藹樸實,平易近人,豪爽健談,一點官架子沒有。他娓娓道來,如話家常,講述了那鮮為人知的“飛行”經歷,言談中流露出對家鄉(xiāng)的眷戀深情。
王農,1960年5月生于生于嵩山腳下的垛莊村,1970年7月十歲那年,父母把他送入垛莊小學讀書。垛莊小學創(chuàng)辦于1951年10月,是建國后我區(qū)早期的一所完全小學,又是鄉(xiāng)中心小學。入學那天,校長吳澤三在校門口歡迎,校門口兩旁貼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八字標語,這段毛主席語錄讓他激動了好長時間。在小學階段,他的啟蒙老師是徐來慶、劉汝云、劉業(yè)。在老師的嚴格要求和辛勤培育下,他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暖水河聯(lián)中。他說,童年那些美好的時光令人回味,課堂上讀書的情境,小溪里摸魚的樂趣,山上那美味無比的野果,一直刻錄在記憶深處。
在暖水河聯(lián)中讀書二年,他遇上了兩個班主任,一個是王克全,另一個是徐守華老師。有一次在主題班會上,徐老師問他,你長大了想干什么?王農說:“開飛機!”,頓時全班響起一陣掌聲。他小時候的志向是長大后當一名飛行員,他一直為實現(xiàn)夢想努力,努力學習,加強鍛煉,時時嚴格要求自己,爭做最優(yōu)學生。少年時代他就有了家國情懷,理想的種子已經在心里發(fā)芽。
1977年,是“”結束的第二年,學校撥亂反正,教育走進了春天,各項工作步入正規(guī)。至學期結束時,他以突出的成績考入嵩山中學。嵩山中學和暖水聯(lián)中在一處,分為東西兩院,期間有兩位老師給他當過班主任,是吳朝興和吳金枝。當年的暖水河聯(lián)中和嵩山中學幾經變遷,成為今天的嵩山小學。
巍巍嵩山賦予學子們凌云壯志,王農的人生目標是搏擊長空。
1979年6月,他迎來了人生的一次跨越,經過學業(yè)和綜合體能測試考上了飛行員,進入某航空預備學校學習訓練一年。當飛行員門檻是相當高的,對于飛行員的挑選可謂是萬里挑一,只有佼佼者才能入選,選到最后,每一個人都是最璀璨的“寶石”。這些飛行員不僅學業(yè)成績好,文化素質、身心素質都非常過硬,家庭出身還得好,須“根正苗紅”。
1980年12月,他進入第一飛行學院學習,1981年12月畢業(yè)。在學習期間,他白天學習理論,晚上整理筆記,睡前回憶所學知識,僅用一年時間,就學完了飛機系統(tǒng)原理、飛機電氣系統(tǒng)、機載電子設備、陸空對話,航空醫(yī)學等課程,各科成績都是優(yōu)秀。
畢業(yè)后,他被分配到航空兵某部當飛行員。
人們心目中的飛行員是飛翔的光鮮,可是現(xiàn)實中的飛行員需要面臨無數的挑戰(zhàn)。每周飛行時間不定,飛行訓練任務非常繁重,訓練再苦再累也不能叫苦。訓練的艱苦,對于王農來說是一種歷練,是一種樂趣,因為他熱愛飛行事業(yè),很享受這種高強度訓練,每天不知疲倦地學習、訓練。飛行是勇敢者的事業(yè),是對飛行員身心全方位的考驗,需要沉著,需要勇氣,需要信心,需要摒棄一切雜念,他憑著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科學的訓練,練就了一身本領。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11年,彈指一揮間。他在工作崗位上,出色的完成了各項飛行任務。由于成績卓越,1992年10月,組織決定把他調到北京航空兵某專機部隊工作。專機部隊屬于特殊的一支空軍隊伍,擔負著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專機任務。
他在這里工作精益求精,一干就是27年,從飛行員一直干到飛行大隊長,期間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13次。
工作之余,他經常想家,想念家中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想念家鄉(xiāng)的同學和老師,可是責任在肩,身不由己。他說,當兵40年來,共回家過5次,每次都是來去匆匆,有時甚至給父母倒杯水的機會都沒有,最短一次是1999年,在家待了20分鐘;最長的一次在家待了一個禮拜。原因是他工作太忙,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始終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王農感嘆說,自古忠孝難以兩全!
其實,每日繞父母膝下,固然能解父母之憂,可是從大局上講,這是一種低層次的進“孝”;唯有為國為民,才是“孝”的升華,是一種“大孝”。
最讓他不能釋懷的是 2013年9月30日,她的母親病重,接到家里的加急電話后,他急匆匆趕到家,把母親從益都中心醫(yī)院轉回臨朐縣醫(yī)院。第二天正值國慶節(jié),單位里特別忙,他辦完手續(xù)后就回京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