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三年級文化以上可參加速讀訓練
從閱讀方式來比較。我們一般可以把閱讀分為兩大類:傳統(tǒng)閱讀和全腦閱讀,其中全腦閱讀的技巧及方法十分引人注意,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關于為什么說三年級文化以上可參加速讀訓練,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前來咨詢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的朋友都會問,多大年紀或是什么文化程度的人適合學習你們這個軟件呢?我們的回答都是:“小學三年級以上文化程度,想在學習、考試、工作、生活方面夢想成真的,均適合。”
為什么我們要求是三年級以上文化、而不是初一,也不是大四。為什么?因為通常在學生時期,三年級是從學習閱讀向閱讀中學習轉換的一年。沒有完成快速流利閱讀這一飛躍的學生此時開始落后,而且對他們中的大多數這種差距將繼續(xù)擴大。
眾所周知, 快速閱讀需要的是對文章整體的把握和理解,所以適當的識字識詞必然是快速閱讀訓練的基礎,因此具備一定的文字量是必須的。具體要求是中學生需要掌握一千五到二千五的字詞、小學生閱讀總量一般要求是一百五十萬左右,而我們精英特速讀的總的訓練閱讀量一般是有一千萬至二千萬之間。
因此,三年級構成了一個關鍵的轉型——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的社會學教授唐納德·埃爾南德斯稱之為“支點”。安妮E.卡西基金會發(fā)布的埃爾南德斯進行的一項研究發(fā)現,三年級時缺乏熟練閱讀能力的學生在高中階段輟學的可能性增加了四倍。
由于為學習而閱讀的模式成為教學的主導,經過小學三年級的吃力之后就開始了“小學四年級的低迷”。學生時期當具備較多技巧的同學通過理解上下文積累知識和學習新詞的時候,能力較弱的閱讀者可能開始為了避免失敗而不再讀下去。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學校的功課越來越多地需要背景知識和通曉“書面語”(文學的,抽象的和技術的術語)——自己通過閱讀獲得知識的能力。同時,科學課、社會學課、歷史課、甚至數學課都開始越來越多地依賴于文本分析,于是那些吃力的閱讀者開始在這些科目上也落后了。
這里起作用的是研究人員所說的“馬太效應”,源于《圣經》“馬太福音”中的詩句:“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換句話說,由于學習能力上細微的差別發(fā)展成為大的鴻溝,導致在學業(yè)上優(yōu)者愈優(yōu),差者愈差。
但馬太效應[注1]具有重要的好的一面:適時的干預可以改變其方向,把一個惡性循環(huán)變成良性循環(huán)。
認識到這個節(jié)點的重要性,美國一些州已經劃了一條硬杠杠:三年級學生閱讀不達標不能升入四年級。“強制性留級”法案已經在亞利桑那州、佛羅里達州、印第安納州和俄克拉何馬州獲得通過,科羅拉多州、愛荷華州、新墨西哥州和田納西州正在考慮中。
但是,留級并不是解決閱讀問題的辦法。理想的替代辦法是:教師和家長應該共同為每一個在閱讀方面需要幫助的三年級小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個性化的學習計劃——這個計劃可能涉及專門的指導、輔導或暑期學校。研究人員說,最重要的是采取行動,而不是假設閱讀問題會自然而然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