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立會(演練禮法)的解說
劍道立會(演練禮法)的解說
劍道是傳統(tǒng)的競技性 器械武術。刀劍在古代被視為武士的靈魂與精神象征,日本武士必須常年佩刀,刀不離身,故在所有的古武術門類中,劍術是武士必須掌握、流傳也最為普及的武藝技法之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劍道立會(演練禮法)的解說。
劍道立會(演練禮法)的解說
動作順序 說明及統(tǒng)一指導事項
1. 演練前之禮法
●演練之前將刀(1)(真刀、模擬刀或木刀 ) 提於右手。
(1)守方先持雙刀,其持法以右手拇指與食指持小刀,其馀叁指握持大刀,雙刀宜作平行持握。
●在下座(2)距離叁步相對以正坐(3)坐下。
(2)下座之位置雖無特別規(guī)定,但以中央為宜,對於攻方、守方之位置,不必限定攻方在面向上座(正面)之右邊。
(3)左足約退半步,以左膝、右膝之順序跪坐之。
●把刀放置右邊(4),使刀刃向內(nèi),刀鍔與膝蓋線齊。
(4)小刀宜置於大刀之內(nèi)側,為慎重起見可添付左手持放。
●放好后,互相行座禮
(5).行座禮時,雙手要同時著下。
●接著以右手(6)將刀之刀刃向上,刀柄在前而刀尖向后下方,下垂提著,
(6)在長官觀覽時,須先將刀柄置於后方,刀尖在前下垂,右手握栗形(系刀帶處)提著。
●向立會(7)(演練)位置前進,其相對位置之距離 約為九步。
(7) a.演練時放置小刀之位置,自守方站立位置之右(左)后方約五步之處,刃部向內(nèi)與演武者作平行放好。 b.跪靠下座一方之膝蓋放刀。 c.從座禮之位置走向立會(演練)位置時,攻方須邊觀察守方之動作,配合行進速度作加減之動作,使同時到演練之位置為宜。(演完回位時亦同)。
2. 演練時之禮法
●攻方、守方皆提刀作立禮后開始。進入演練位置后,先向上座(1)(正面)行禮,再作互相(2)之禮。
(1)上座行立禮,將上身約作30度之前傾。
(2)相互之立禮,將上身約作15度之前傾,面須注目對方。
●將刀鐺(3)插入腰帶,左手添付於鍔下方而把拇指(4)扣於刀鍔。
(3)拇指扣在刀鍔同時以左手持刀鐺(刀鞘尾端),將鐺送至腹部中間,再以左手弄開腰帶把刀插進去,左手順勢移至左帶邊,而以右手使刀鍔能在臍部前面插好(小刀亦同)。
(4)拇指扣住刀鍔之要領,是要推開刀鍔離開鯉口(鞘口)使易於拔刀,及不致使刀被對方所拔之心情,將左手拇指的指紋部輕輕扣押在刀鍔之上,此時拇指雖扣在鍔上但不切開「鯉口」。
●用木刀時,換持(5)左手同時,將拇指扣於刀鍔,將刀移置(6)左腰。
(5)大約在身體中央換持左手。
(6)持木刀、其柄須在自己之中心線。
●接下來,互相以右足踏出叁大步(7)邊作蹲踞(8)同時拔劍(9),使劍尖相接。
(7)攻方與守方其腳部之移動皆以擦地足之步法為之。
(8)將左足移至右足中間(腳盤不著地處)后蹲踞(右自然體)蹲踞之步法:
(9) A.不是蹲踞后才拔劍,而是邊蹲踞邊拔劍。 B.如作袈裟斬之要領拔劍,也不要極端地從頭上高舉而下。
●蹲踞時,右足略前成右自然體之程度,再起立(10)成互相中段(11)之架勢。
(10)起立時雙腳不必移動,只以左腳尖將腳踵外撥,就成為中段架式之站法。
(11)所謂中段架勢乃將右腳略向前踏出,左拳離臍部前面約一拳之隔,左拳之拇指第一指關節(jié)骨與臍部同高。劍尖的高度同咽喉,而其延長線指向對方之眉間(雙目之間)或左眼(小刀之中段也以此為準)。
●后把劍尖下移(12),互相從左足退五小步,回至原位持中段架勢,以備作下一招式之架勢。
(12)劍尖下移乃為解劍之動作(以下同),劍尖下移之要領,使劍尖自然地指向對方左膝蓋下方叁至六公分處,同持下段架式之程度而向右斜下方,此時之劍尖宜略為離開對方體側,而刀刃須向左下方為要。(小刀之解劍亦準此)。
●持小刀雖準與大刀同,但作架式時,拔出劍同時將左手(13)置於左腰,劍尖下垂解劍也同時將左手(14)放下
(13)左手放置左腰之要領,持真刀時(模擬刀亦同)并攏五指輕按刀鞘栗形部(系刀帶處),持木刀則拇指在后馀四指在前,成插腰姿勢。
(14)自然下垂於體側。
3. 演練結束之禮法
●最后之禮與最初之禮同。最后之禮,先互相行禮再向正面行禮后退場(1)
(1)正面行禮后回到最初之下座行座禮處,互相行座禮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