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的知識點總結
教育學的知識點總結大全
在教育碩士考研中,教育學原理考研的知識點占比是的,其分值占試卷總分的40%。因此對于這部分知識點的記憶顯得尤其重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學的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教育學的知識點總結
1、從起源上看,教育學均源于希臘語的“pedagogue”(教仆)一詞,意為照看、管理和教育兒童的方法。
2、在我國,“教育學”是一個譯名,應是從日文轉譯過來的,時間大約在本世紀初。
3、教育學獨立的標志的出現(xiàn)前后經(jīng)歷了約兩百多年的時間。因此,教育學的獨立是一個歷史過程,而非在一個瞬間完成的。
4、英國學者培根在《論科學的價值和發(fā)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提出。
5、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統(tǒng)的教育學著作《大教學論》(1632)。
6、英國哲學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話》(1693),提出了完整的“紳士教育”理論。
7、法國思想家盧梭出版了《愛彌爾》(1762),深刻地表達了資產(chǎn)階級教育思想。
8、德國哲學家康德在《康德論教育》(1803)一書中明確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須成為一種科學”和“教育實驗”的主張。
9、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寫作《林哈德和葛篤德》(1781~1787),提出“使人類教育心理學化”的主張。
10、德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被認為是“現(xiàn)代教育學之父”或“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學》(1806)被公認為第一本現(xiàn)代教育學著作。
11、形式教育論起源于古希臘,縱貫整個中世紀,形成于是17世紀,盛行于18~19世紀,衰落于20世紀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齊。
12、實質教育論起源于古希臘和古羅馬,在中世紀受壓制,形成于18世紀,興盛于19世紀,20世紀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爾巴特和斯賓塞。
13、形式教育論和實質教育論各有自己的哲學、心理學及社會基礎,因而各有合理與偏頗之處。
14、自然主義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形成于文藝復興時期,興盛于18世紀,延續(xù)至19世紀,對20世紀的人類教育思想也有影響。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特克、夸美紐斯、盧梭、裴斯泰洛齊等。
15、國家主義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臘的柏拉圖,伴隨著近代歐美民族國家的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在19世紀達到高潮。其代表人物為法國的孔多塞、愛爾維修,德國的費希特,美國的杰斐遜等人。
16、自然主義與國家主義教育思潮一起,從內(nèi)在和外在兩個方面推動了西方各國教育的現(xiàn)代化進程,確立了現(xiàn)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
17、20世紀是教育學活躍和發(fā)展的世紀,出現(xiàn)了眾多的流派,彼此之間相互批評、相互借鑒、推陳出新。主要有實驗教育學、文化教育學、實用主義教育學、制度教育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批判教育學。
18、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歐美一些國家興起的用自然科學的實驗法研究兒童發(fā)展及其與教育的關系的理論。其代表人物是德國的梅伊曼和拉伊。
19、文化教育學,又稱精神科學教育學,是19世紀末以來出現(xiàn)在德國的一種教育學說,代表人物有狄爾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
20、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杜威、克伯屈等人。
21、20世紀60年代誕生于法國的一種教育學說,代表人物是F·烏里、A·瓦斯凱、M·洛布羅等人
22、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包括兩部分內(nèi)容:一部分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對教育問題的論述;一部分是蘇聯(lián)和我國的教育學家們根據(jù)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對現(xiàn)代教育一系列問題的研究結果,代表人物有克魯普斯卡婭、加里寧、凱洛夫、楊賢江。
23、20世紀70年代后興起的一種教育思潮,也是當前在西方教育理論界占地位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美國的鮑爾斯、金蒂斯、阿普爾、吉魯,法國的布厄迪爾等。
24、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應是以“教育事實”為基礎,在教育價值觀引導下形成的“教育問題”,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動的規(guī)律性聯(lián)系,以服務于教育實踐。
25、教育學研究要有“問題意識”,防止“虛假問題”的出現(xiàn),不斷地深化問題。
26、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在教育學研究方法論中堅持事實與價值、邏輯與歷史、一元與多元的具體的、歷史的、辨證的統(tǒng)一。
27、教育學的科學性問題是困擾教育學發(fā)展的一個根本問題??档屡c赫爾巴特明確提出教育學的科學性問題,倡導理性主義的教育科學觀。
28、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者認為,教育學只有自覺地以馬克思義為指導,在教育研究中切實做到歷史與邏輯、事實與價值、一元與多元、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才能真正把教育學變成教育科學。
29、在教育學,赫爾巴特第一個提出建立“普遍妥當教育學”的理想。狄爾泰對他的這個理想進行了理論批判,提出了教育目的的“歷史性”問題。烏申斯基用大量的事實材料說明了教育和教育理論的“民族性”,提出各個民族應建立具有民族風格的,反映民族精神的教育學。
30、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則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學”問題,致力于教育學的本土化,以適應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發(fā)展的要求。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第子規(guī)讀后感?!彼囊馑际牵翰还芨改浮⒂H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币馑际牵盒值芘笥岩ハ嘧鹁?,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扣,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 現(xiàn)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盡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于別人怎么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jīng)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么才能做呢?學知識。怎么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guī)》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讀完《弟子規(guī)》,我以為當日的兒童最需要奠基的為人處世之本,敦厚純良之性,其原因有三:一是由于改革開放浪潮的涌入,人們不分青紅皂白地接受西方國家的思潮,造成國人的榮辱觀、善惡觀、自我意識判斷等觀念的混亂,一時之間,以任性為個性,以無情為瀟灑,以刁蠻為可愛,形成了一個不良的社會環(huán)境,不利于青少年兒童的文明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讀后感《第子規(guī)讀后感》。二是獨生子女現(xiàn)象導致家庭對兒童的期望過高、溺愛有加,幾乎達到“眾星拱月”的地步,這同樣不利于兒童文明習慣的形成。三是影視作品對文明禮儀缺失的漠視,鏡頭里充斥了兒童大呼小叫、哭鬧糾纏的情景,耳畔也充滿了成年男女臉紅脖子粗的罵街叫陣場面。我想,韓劇之所以在中國市場廣受青睞,大概也與其傳統(tǒng)文化有關吧。因為韓劇的情景畫面總是令人感到溫馨:鞠躬問候,彬彬有禮,進退有度,使人如沐春風。當今社會,倡導國民素質的提高,當從小處著眼,從小兒著手,《弟子規(guī)》不失為一本好教材。如果有人能根據(jù)時代的特點,對《弟子規(guī)》進行再版修訂,摒棄其中不合時宜的章節(jié),增加當時當代所應秉承的德行操守,其必功德無量也
算起來,真正意義上接觸傳統(tǒng)文化已經(jīng)有兩年的時間了。其實,這么算也不見得正確,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xù)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的一個歷史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xiàn)儒家文化的教養(yǎng)”。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xù)了幾千年,這里的'人民哪里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tǒng)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我的父母曾經(jīng)在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為人處世,以及一些禮儀都已經(jīng)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這么算來,我已經(jīng)有起碼十幾年接觸傳統(tǒng)文化
在我看來,《弟子規(guī)》包含了《孝經(jīng)》《禮》等傳統(tǒng)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guī)范。所謂弟子規(guī)的規(guī),也就是規(guī)范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jīng)》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xiàn)在學習這本經(jīng)典也是恰當?shù)?。特別是現(xiàn)在,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jīng)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chǎn)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guī)》,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chǎn)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guī)》,就是要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guī)》,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教育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上下樓時的安全意識。
2、提醒幼兒上下樓梯時要遵守一定的規(guī)范。
3、學習上下樓的正確方法。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導語:今天是小狗的生日,我們小朋友要到小狗的家里做客,可是小狗的家在二樓,它提醒小朋友要注意安全,小朋友你們知道應該怎樣正確、安全的上下樓嗎?
二、展開
1、請幼兒說一說平時是怎樣上下樓的?
2、老師小結幫助幼兒了解掌握。
小結:小朋友在上下樓梯的時候,不要害怕也不要著急,靠右邊走,眼睛看著前方,右手扶住欄桿,腳踩穩(wěn)臺階一級一級的向前走。
3、提問:人多的時候應該怎樣上下樓梯呢?(請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人多時要一個跟著一個上下樓,不擁擠,不搶先,上下樓時要考右邊走。
4、老師帶領幼兒練習上下樓,到小狗家送禮物。及時提醒、幫助動作不協(xié)調(diào)或有不安全行為的幼兒。
三、延伸
1、幼兒集體唱生日歌向小狗表示祝賀。請一名幼兒當“小狗”為大家表演一個節(jié)目,小狗與小朋友告別。
2、活動延伸:在平日的活動中隨時指導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