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在醫(yī)學上有什么應用
五行在醫(yī)學上有什么應用
五行的養(yǎng)生和治療在醫(yī)學上的應用也是相當廣泛的,你知道都有在哪些方面的應用嗎?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五行醫(yī)學應用,供大家學習借鑒,希望對你有幫助!
五行用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1)在疾病診斷上的運用
從本臟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本臟病。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見弦象,可以診斷為肝病;面見赤色,口味苦,脈象洪,可以診斷為心火亢盛。脾虛的病人,面見青色,為木來乘土;心臟病人,面見黑色,為水來乘火,等等。
從它臟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五臟疾病的傳變情況。如脾虛病人,面見青色,脈現(xiàn)弦象,為肝病傳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見紅色,脈現(xiàn)洪象,為心病傳肺(火乘金)。五臟中任何一臟有病,都可以傳及其他四臟,用五行學說來分析,存在著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種傳變關系。
從色與脈之間的生克關系來判斷疾病的預后。如肝病面色青,見弦脈,為色脈相符。如果不見弦脈,反見浮脈,則屬相勝之脈,則克色之脈(金克木),為逆,主預后不良;若見沉脈,則屬相生之脈,即生色之脈(水生木),為順,主預后良好。
(2)在疾病治療上的運用
?、倏刂莆迮K疾病的傳變。如肝病能傳脾(木乘土),預先予以補脾,防其傳變。“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于脾,故先實其脾氣”。
?、诖_定治療原則。概括為“補母瀉子”法,即“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補母,是針對具有母子關系的虛證而治療的,如肝虛補腎,因為腎為肝之母,所以補腎水可以生肝木。瀉子,是針對具有母子關系的實證而治療的,如肝實瀉心,因為心為肝之子,所以瀉心火有助于瀉肝木。
根據(jù)相克關系來確定治療原則,可以概括為“抑強膚弱”法,即瀉其克者之強,補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過而乘脾土,肝木太過為強,必須瀉之,脾土為弱,必須補之。
?、壑贫ㄖ委煼椒?。 藥物治療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補腎陰以涵養(yǎng)肝陰的方法,適用于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的病證。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適用于脾失健運而肺氣虛弱的病證。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藥治療肝旺脾虛的一種方法。
此外,在針灸和精神療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來選穴和調(diào)節(jié)情志。如悲可以勝怒,是因為悲為肺志屬金,怒為肝志屬木的緣故。
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陰陽五行學說,常常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陰陽五行學說的結合,不僅可以說明事物矛盾雙方的一般關系,而且可以說明事物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較為具體和復雜的關系,從而有利于解釋復雜的生命現(xiàn)象和病理過程。
五)五行生克中對應需補的臟腑和部位
木: 肝與膽互為臟腑表里, 又屬筋骨和四肢.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肝, 膽,頭, 頸, 四肢, 關節(jié), 筋脈, 眼, 神經(jīng)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臟與小腸互為臟腑表里, 又屬血脈及整個循環(huán)系統(tǒng).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小腸, 心臟, 肩, 血液, 經(jīng)血, 臉部, 牙齒,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與胃互為臟腑表里, 又屬腸及整個消化系統(tǒng).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與大腸互為臟腑表里, 又屬氣管及整個呼吸系統(tǒng).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大腸, 肺, 臍, 咳痰, 肝, 皮膚, 痔瘡, 鼻氣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腎與膀胱互為臟腑表里, 又屬腦與泌尿系統(tǒng).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腎,膀胱, 脛, 足, 頭, 肝, 泌尿, 陰部, 腰部, 耳, 子宮, 疝氣等方面的疾病.
五行的臨床應用
祖國醫(yī)學的五行學說,是將人體各部分歸屬成木、火、土、金、水五大類。同類事物之間發(fā)生縱的聯(lián)系:例如屬于木的,有肝、膽、目、筋、怒、青、酸、風等,其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是“肝開竅于目”,“肝主筋”,“怒傷肝”,肝病易生“肝風”等;望診時,青色多屬肝風,赤色多屬心火,黃色多屬脾濕,白色多屬肺寒,黑色多屬腎虛;
用藥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腎等。各類事物之間發(fā)生橫的聯(lián)系:即運用生克、乘侮等變化來說明五臟之間在生理和病理情況下的相互聯(lián)系。例如某一臟有病,既可以因生克關系由另一臟傳來,也可以通過生克關系傳到另一臟。“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等就是這個理論的具體應用。
看了"五行在醫(yī)學上有什么應用"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