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師談:地理課堂上如何“教師教學生學”
地理教師談:地理課堂上如何“教師教學生學”
導語: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初中地理學科知識,希望您喜歡閱讀:
為初中地理教師,如何鉆研和領會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學大綱的精神?如何把握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的特點?怎樣改進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法?怎樣盡可能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都是必須認真思考和反復研究的問題。大凡一次教材的重大改革和變動,都必然伴隨出現(xiàn)一個教師如何逐步適應的過程。當前擺在初中地理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如何大膽進行教學、教法改革,縮短對九年義務教材的適應過程,盡快地使初中九年義務地理教學走上正軌。
一些教師在使用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材時,感到這套教材是“學生好學,教師難教”。這正好說明,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材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已由教師轉向了學生,由“教”轉向了“學”。因此,如何指導好學生自學已成為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材教法改革的核心問題。也就是說,要適應九義地理教材的變革,教師備課、上課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就不應再是考慮如何把教材內容“講”清楚,“講”生動,“講”透徹,而是應當考慮和研究如何使學生“學”懂、“學”會、會“學”,如何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從而讓學生達到增加、長智、練能的學習目標。
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從根本上講,就是要變“教師教,學生學”為“教師教學生學”。其主要途徑和措施是:
一、認真鉆研大綱教材,盡快轉變教學觀念
認真鉆研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學大綱和教材,就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與原大綱和統(tǒng)編教材和主要區(qū)別,一是三條教學目的更加清晰明確,條理分明,即使學生獲得地球和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三個方面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學會有關的地理基本技能,形成能力;使學生受到正確的思想、觀點教育。二是教學內容的安排有了重大的改革和突破,更符合公民素質教育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心智特征。三是教學內容和要求表格化,多層次,更加具體、明確、清晰,便于師生遵循。四是突出了人口、資源、環(huán)境觀點的教育和國情教育,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并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重點更加突出。五是技能訓練、能力培養(yǎng)要求更加落實,對教學、評價、考核等問題提出了較合理、明確的建議。六是簡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減輕了學生負擔。
大綱、教材的變革,不但首先要求教師去適應,而且要盡快地縮短這個適應的過程,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要適應,首要的問題是要盡快轉變教學觀念,要由教師講為主變成學生學為主,要充分利用九年義務教育教材,指導學生學懂,學會,直到會學。也就是說,要把“教師教,學生學”變?yōu)?ldquo;教師教學生學”。過去那種“教學教學,教師教,學生學”在某種意義上講,是教與學的分離,現(xiàn)在應提倡的是“教學教學,教師教學生學”,雖然只少了一個標點符呈,但它都意味著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教師的著力點已不再是“教”,而是“教學生學”,包括教會學生如何讀書、讀圖,勾畫要點;如何掌握和運用自學方法,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如何科學、準確、規(guī)范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技能,形成能力;如何順利通過相關的練習、訓練和檢測,檢驗學習的效果;等等。
二、重建課堂教學結構,著力指導學生活動
過去的地理課堂教學結構,多是圍繞“組織教學--復習提問--講授新課--總結鞏固--布置作業(yè)”的模式,即“組、復、新、鞏、布”而進行的。九年義務教育大綱教材的變革,當然地也給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重建課堂結構,才能與九年義務教育大綱教材的變革精神相適應。建立新的地理課堂教學結構,一是要考慮如何把教材中的文字、圖象、訓練三部分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適時、得當?shù)丶右蕴幚?二是研究如何恰當?shù)匕才藕蛯嵤?ldquo;綱、讀、動、講、練、評”幾個課堂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可以說,這幾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都是教與學相互結合的教學活動形式,其中的“綱、講、評”以教師的“教”為主,“讀、動、練”以學生的“學”為主。
“綱”是指教師根據(jù)大綱教材的要求和內容,精心設計的教學提綱、教學綱目,包括板書提綱、指導學生讀書的提綱等。應盡可能地反映出教材內容的知識系統(tǒng)、框架結構、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展示該課學生的學習目標,并做到簡潔明了,線索清晰,綱舉目張。
“讀”是指在教師的安排指導下,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書、讀圖,較準確地勾畫、標注出課文中的知識要點,圖象中的重要界線、范圍及注記等。教師應精心指導,盡可能地使學生讀書、讀圖的目的明確,勾畫、標注文圖的方法得當,逐步養(yǎng)成讀書、讀圖的良好而規(guī)范的習慣,掌握讀書、讀圖和自學的基本方法。
“動”是指學生在課堂上的各種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活動,包括上述的讀書、讀圖,勾書、勾圖,教材中的“想一想”、“讀一讀”、“做一做”,課堂上的答問、討論、填圖、作業(yè)練習訓練等。教師應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地恰當安排,有機地穿插在整個課堂教學的45分鐘之內,讓學生積極、充實、愉快、有趣,不致感到上課學習是一件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事情。可以說,缺乏學生活動的地理課,決非一堂好課。要讓學生“動”起來,“動”的核心是思維活動,是學得生動活潑,而不在于形式上的站起、坐下、齊聲答問次數(shù)的多少。
“講”是指教師對重難點、易混易錯知識的講解,對地理規(guī)律性的概括總結,對學習方法的指導等。學生通過讀書、讀圖、“想一想”、“讀一讀”、“做一做”等自學活動已經(jīng)懂得了、解決了的問題就不必再講了,教師“講”的著力點應在于“畫龍點晴”,在于釋疑解惑,在于精講講活。而面面俱到、平鋪直敘、半斤五兩、照本宣科滿堂灌式的“講”,學生是不感興趣的,不受歡迎的,教學效果也是極差的,這已經(jīng)是被無數(shù)實踐的事實所證明了的。
“練”是指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鞏固強化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啟發(fā)訓練思維,形成各種能力的訓練,包括答問、填圖、讀圖、“做一做”、完成作業(yè)等口頭的和書面的練習。這既是課堂學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獲取反饋信息的主要源泉。教師應精心設計、安排“練”的材料、“練”的時間,把“練”貫穿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講”和“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能否順利通過相關的練習,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因而也可以說,缺乏學生練習訓練的地理課,決非一堂好課。 “評”是指學生或教師對學生口答、筆答、訓練、操作等練習答案和結果的評析、評價、評講。評,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思維訓練,它不僅要讓學生明晰對與錯,而且還要懂得“為什么?”這是根據(jù)反饋信息,有針對性地及時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切不可掉以輕心,隨意放過。教師應抓住一切學生練習訓練的機會,引導學生對同學的答案進行評講或由教師對學生答案進行評析,以便及時彌補知識缺陷,使學生牢固地掌握那些易混易錯的重難點知識及規(guī)范化的答案,順利達成學習目標。
課堂上“讀、動、練、評”等學生的學習活動,不能是自發(fā)的、盲目的。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有計劃、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課堂學生活動的時段、形式、內容等精心加以設計安排,上課時再加以積極引導、指導和組織實施。無準備、不安排課堂學生活動不行,自流放任地讓其活動也不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本身就有不少學生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如“想一想”、“讀一讀”、讀圖、選作復習題等,教師一方面應當充分加以利用,適時進行安排處理,同時又要根據(jù)自己學生的實際,及時按排其他形式的學生學習活動。如果在每節(jié)地理課中,教師精心設計安排的、有效的學生學習活動時間平均能有1/2以上,那么,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就將得以體現(xiàn),教師教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的主動性也將得以發(fā)揮,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將不再是空話,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的變革精神及“教師教學生學”也將逐步得以貫徹、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