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哲學》政治必考基礎知識點歸納
《生活與哲學》政治必考基礎知識點歸納
政治復習,考生每天要保持一定的練習量、閱讀量和背誦量;摸準各個知識點的“要害”,找出自己的盲點加以強化;關注熱點,知其來龍去脈,才不至于在高考中遇見時,感到突兀。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生活與哲學》政治必考基礎知識點歸納的相關資料,供您閱讀。
《生活與哲學》政治必考基礎知識點歸納
理解哲學與生活的關系 Ⅱ
哲學的智慧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一句話,哲學產(chǎn)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產(chǎn)生于人們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哲學并不神秘,它就在我們周圍的生活和實踐中。任何哲學智慧都不是從人們的主觀情緒中憑空產(chǎn)生的,都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活動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哲學與我們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它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學、工作和生活。哲學就是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哲學是現(xiàn)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靈魂”。哲學的任務是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說明哲學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Ⅱ
哲學指導人們的生活。真正的哲學自導人們正確的認識和改造世界,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理解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 Ⅱ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闡釋事物本身的性質和狀態(tài),即是什么,怎么樣?)。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闡釋人們對待事物的方法和態(tài)度,即怎么看,怎么做?)。
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沒有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沒有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一般來說,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xiàn)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
說明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 Ⅱ
⑴區(qū)別:
具體科學研究某一特定領域事物的性質和規(guī)律;而哲學研究的是整個世界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guī)律,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
如心理學、邏輯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等研究各自領域的運動變化的具體規(guī)律,而哲學則從這些具體規(guī)律中概括出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都是有規(guī)律的。
?、坡?lián)系:
①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并隨具體科學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認為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的觀點是錯誤的。
?、谡軐W對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具體科學的研究具有指導作用。——輕視哲學對科學的指導作用的看法是錯誤的。
注意以下三個錯誤觀點
?、僬軐W是科學的科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
②哲學是具體科學知識的總和。
③哲學與具體科學之間的關系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總結:哲學是什么——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tǒng)一,是具體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知道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兩方面的內容 Ⅰ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簡單地說,就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或者說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闡釋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Ⅲ
?、偎季S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都要解決一個共同的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谒季S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鬯灤┯谡軐W發(fā)展的始終,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明確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區(qū)分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 Ⅱ
(1)基本觀點: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現(xiàn)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基本歷史形態(tài):
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A、基本觀點: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本原,即物質 = 具體物質形態(tài)
B、進步性:否認世界是神創(chuàng)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有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C、局限性: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根據(jù);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復雜問題簡單化;它只是一種直觀的想象和觀測,缺乏科學依據(jù),并沒有真正揭示物質的本質;也很難解釋物質世界的無限多樣性。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經(jīng)典觀點:
五行說: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陰陽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
形神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王充)
氣理說:氣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說: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為始基:“水”是萬物的“始基”(泰勒斯)
?、诮味蠈W(機械)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原子,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唯心史觀)
A、基本觀點:認為原于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即物質 = 原子、分子
B、進步性:克服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樸素性和直觀性,以一定的自然科學為根據(jù)來解釋世界的物質性,是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發(fā)展和深化,豐富和發(fā)展了唯物主義。
C、局限性:第一,把特定歷史條件下關于物質結構的自然科學理論同哲學上的物質范疇混為一談。
第二,機械性,把一切運動形式都歸結為機械運動,否認物質運動的多樣性。
第三,形而上學性,即否認事物的聯(lián)系和發(fā)展,否認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
第四,不徹底性,即不能把唯物主義觀點貫徹社會歷史領域去,把人的思想和意志當作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從而在歷史觀上陷入了唯心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經(jīng)典觀點:
狄德羅:自然界由數(shù)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
培根: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
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物質 = 客觀實在)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哲學中最徹底、最科學的形態(tài),它不僅把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結合起來,而且在社會歷史領域堅持了唯物主義,做到了辯證唯物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tǒng)一。
它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guī)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無產(chǎn)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明確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區(qū)分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 Ⅱ
(1)基本觀點: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2)兩種基本形態(tài)
?、僦饔^唯心主義的觀點: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jīng)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是在,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世界以及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這里的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別人,如英雄、帝王等。
如:“智子疑鄰”中,丟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從主觀出發(fā)的錯誤,屬于主觀唯心主義世界觀。
?、诳陀^唯心主義的觀點:把客觀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xiàn)實的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xiàn)。
如: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宗教思想認為在客觀世界之外有一個萬能的主宰;封建迷信思想都認為有超現(xiàn)實的理念或上帝、神靈等主宰世界,這些都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種超自然的“客觀精神”。
知道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具有從屬的意義 Ⅰ
知道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Ⅰ
?、偃魏握軐W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精神生活的構成部分,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jīng)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谡嬲恼軐W之所以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的精華,就是因為它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jīng)驗和認識成果。
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產(chǎn)生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直接理論來源 Ⅰ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chǎn)生有著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
?、匐A級基礎:無產(chǎn)階級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從19世紀30年代起,無產(chǎn)階級反對資產(chǎn)階級的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無產(chǎn)階級迫切需要指導自己行動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應運而生。
?、谧匀豢茖W基礎: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19世紀最具代表性的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的三大發(fā)現(xiàn)和自然科學的其他巨大進步,使人們用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成為可能,因而,從哲學上概括自然科學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辯證性質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
?、劾碚搧碓矗旱聡诺湔軐W,其中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總結工人運動的豐富經(jīng)驗和自然科學最新成果的基礎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辯證法思想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創(chuàng)立了一種嶄新的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Ⅱ
(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物論與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高度統(tǒng)一的科學理論體系。
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
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在古代科學中曾有過自發(fā)的結合,在近代二者卻處在分離狀態(tài),唯物主義是形而上學的,而辯證法是唯心主義的。由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堅持從實際出發(fā)認識周圍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分離,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它的唯物主義是辯證的唯物主義,它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的辯證法。
?、谖ㄎ镛q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tǒng)一。
一切舊哲學在歷史觀上都是唯心主義的,舊唯物主義企圖用唯物主義解釋社會歷史,但它不理解勞動、實踐的歷史作用,因而最終陷入唯心史觀。馬克思主義哲學還從實踐出發(fā)認識人和社會,把社會生活的本質歸結為實踐,提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從而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到社會歷史領域,實現(xiàn)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tǒng)一。
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tǒng)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tǒng)一,使馬思主義哲學成為徹底嚴密完整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恩格斯曾把自己所創(chuàng)立的哲學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他們第一次旨學中引入并科學地論證了實踐的觀點,闡明了在實踐基礎上主觀與客觀、認識實踐的統(tǒng)一;強調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強調要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者實踐、指導實踐,變?yōu)闊o產(chǎn)階級和勞動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認識工具和武器。正是依賴于實踐,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夠摒棄一切舊哲學中唯物論與辯證法、嗪觀與歷史觀脫節(jié)和割裂的根本缺陷,使唯物論與辯證法、唯物主義的自然觀與防主義的歷史觀統(tǒng)一起來,從而實現(xiàn)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建立起由辯證唯物池和歷史唯物主義構成的嚴密完整的科學體系。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科學性與革命性是有機統(tǒng)一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征是實踐的科學的革命的學說。它的科學性,集中表現(xiàn)為“按照事物的真實面目及其產(chǎn)生情況來理解事物”;它的革命性,集中表現(xiàn)為“辯證法在對現(xiàn)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xiàn)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xiàn)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眭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顯示了它極大的創(chuàng)新功能和批判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和革命性都源自于它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每一原理、每一觀點,都是實踐的總結。同時又要接受實踐的檢驗,認為惟有來自實踐又經(jīng)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才是真正科學的理論;也只有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論,才能保持和發(fā)展自己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決定了它的革命性。實踐活動作為人類有目的有意識改造世界的物質活動,它是革命的、批判的。它以批判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為根本任務,以全人類的徹底解放為最終目標。馬克思主義哲學越是廣泛地掌握于無產(chǎn)階級和勞動群眾,越是化為廣大群眾的革命實踐,就越是呈現(xiàn)出它的徹底的革命性。正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性、科學性、革命性的高度統(tǒng)一,才充分顯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強大生命力。
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qū)別于其他哲學的本質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核心的、完整的、科學的理論體系。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科學的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建構原則,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內容。離開了實踐這個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就不可能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個思想體系,也不可能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實質。
知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Ⅰ
馬克思主義是發(fā)展的理論,它隨著社會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理解哲學的物質概念 Ⅱ
(1)含義: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2)客觀實在性是從萬事萬物中抽象出來的共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除了運動這一屬性以外,還有可知性、永恒性、無限性等許多屬性。這些屬性都是與物質不可分的。運動是物質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屬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物質具有“可知性”:物質雖然不依賴于人的意識,但人們能夠認識它。
說明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Ⅱ
原理:
?、僮匀唤缡俏镔|的;
?、谌祟惿鐣漠a(chǎn)生、存在、發(fā)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
?、廴说囊庾R也是在物質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沒有物質就沒有意識。因而,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方法論:它要求人們在實際工作中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理解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系 Ⅱ
?、傥镔|離不開運動。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中,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
?、谶\動離不開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著,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
?、垭x開運動談物質是唯心主義觀點,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形而上學觀點。
理解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辯證關系 Ⅱ
?、凫o止的含義:一是說事物在它發(fā)展的一定階段和一定時期,其根本性質沒有發(fā)生變化;二是說物體相對于某一參照系來說沒有發(fā)生某種運動,或者說物體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沒有進行某種特殊運動。
?、谶\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沒有不運動的物質;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和暫時的,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
?、畚镔|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
?、苤怀姓J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沒有不運動的物質,
了解規(guī)律的含義 Ⅰ
規(guī)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wěn)定的聯(lián)系。
明確規(guī)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懂得尊重規(guī)律、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才能造福人類 Ⅱ
原理:①規(guī)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chuàng)造,也不能被消滅。②規(guī)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fā)展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guī)律。沒有規(guī)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沒有規(guī)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
方法論:①規(guī)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guī)律,按照客觀規(guī)律辦事。②在客觀規(guī)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guī)律的基礎上,根據(jù)規(guī)律發(fā)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guī)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
了解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chǎn)物,是人腦的機能 Ⅰ
1、了解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chǎn)物 (從起源)
①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chǎn)物。自然界進化——人——才可能產(chǎn)生意識。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映特性是人類意識產(chǎn)生的物質基礎。生物的反應形式,是人類意識產(chǎn)生的生物學前提。
?、谝庾R一開始就是勞動的產(chǎn)物,是社會實踐的產(chǎn)物。有了人不能說就有了意識,如“狼孩”。
2、了解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從生理基礎)
①人腦是高度發(fā)達的物質系統(tǒng),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
?、谝庾R是人腦特有的機能。動物大腦和 “電腦”都不具備。電腦思維是一個純粹的邏輯過程,而且是人事先給定的,它同人類思維有本質的區(qū)別。人腦是產(chǎn)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只是人腦特有的機能。
理解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Ⅱ
從本質看,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要形成意識,不僅需要人腦還必須有被反映的客觀存在,而且只有經(jīng)過生活和社會實踐的環(huán)節(jié),客觀存在才能進入(作用于)人腦中,這時才產(chǎn)生了意識。
結論: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意識離不開客觀存在。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有正確的錯誤之分。正確的意識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意識,錯誤意識是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意識。但都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1)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人腦不能自己產(chǎn)生意識,意識的源泉是客觀世界。任何意識都有其客觀原型。意識不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二者的區(qū)別不在于是否對客觀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對客觀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質的反映。
(2)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表現(xiàn)為:①意識形式的主觀性;②個體意識之間的差別性;③意識的創(chuàng)造性。
(3)意識是主觀和客觀的統(tǒng)一。否認意識內容的客觀性,否認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這是唯心主義觀點;否認意識形式的主觀性,把意識解釋為“如同肝膽分泌的膽汁的物質的東西”是庸俗唯物主義觀點。
《生活與哲學》政治必考基礎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