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題
九年級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題
文言文的學(xué)習(xí)是一個循序漸進(jìn)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同學(xué)們要準(zhǔn)備一些課外的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題來練習(xí),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guān)于九年級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題,希望會給大家?guī)韼椭?/p>
九年級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題:
一、緹縈救父
文帝四年中,人上書言意①,以刑罪當(dāng)傳②西之長安。
意有五女,隨而泣。意怒,罵曰:“生子不生男,緩急無可使者!”于是少女緹縈傷父之言,乃隨父西。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稱其廉平③,今坐法當(dāng)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復(fù)生,而刑者不可復(fù)續(xù)④,雖欲改過自新,其道莫由,終不可得。妾愿入身為官婢⑤,以贖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書聞,上悲其意,此歲亦除肉刑法。
(選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注釋】①意:即緹縈之父淳于意,名醫(yī)。淳于為復(fù)姓。②傳:押解。 ③廉平:廉潔、正直。④不可復(fù)續(xù):不可能再生。⑤官婢:官府的奴婢。
【導(dǎo)讀】這篇古文敘述了漢文帝四年中,淳于意的小女緹縈為了贖回父親的肉刑罪,大膽上書皇帝,自愿納身救父的感人故事,表現(xiàn)了緹縈的剛烈及對父親的真誠孝心。
1.指出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
(1)以刑罪當(dāng)傳西之長安__________
(2)于是少女緹縈傷父之言,乃隨父西__________
2.寫出下列加點的詞指代的內(nèi)容。
(1)齊中稱其廉平__________
(2)上悲其意__________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于是少女緹縈傷父之言()
(2)于是少女緹縈傷父之言()
(3)今坐法當(dāng)刑()
(4)雖欲改過自新()
4.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1)文帝四年中,人上書言意。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書聞,上悲其意。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文中可看出緹縈是怎樣的一個人?原文中最能體現(xiàn)緹縈孝心的一句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有負(fù)鹽負(fù)薪者
人有負(fù)鹽負(fù)薪者,同釋重?fù)?dān)息樹陰。二人將行,爭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茛谇矤幷叱觯欀菥V紀(jì)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④咸無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擊之,見少鹽屑,曰:“得其實⑥矣。”使?fàn)幷咭曋?,?fù)薪者乃伏而就罪。
(選自 《北史•李惠傳》)
【注釋】①藉背:藉是坐臥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經(jīng)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縣滿城一帶)人,北魏太武帝時任雍州刺史。③綱紀(jì):隨從人員。州綱紀(jì)指州府的主簿。④群下:部下,屬員。⑥實:事實,真相。
【導(dǎo)讀】的確,生活中存在著一些不美好的現(xiàn)象,這或許是人們的私心使然。不過,我們要相信這句話: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終有回報。也就是說,是你的就是你的,別人搶也搶不去,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你爭也爭不來。只要善于辨別,事情的真?zhèn)巫匀伙@現(xiàn),貪心者必將為他的貪念付出代價。所以,為人要誠實,不能太貪心。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2)顧州綱紀(jì)()
(3)咸無答者()
(4)得其實矣()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在文段中找出同樣句式的句子。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以杖擊之,見少鹽屑。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負(fù)薪者乃伏而就罪。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惠是一個怎樣的人?文中的哪些語句能體現(xiàn)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還讀過像李惠這樣智者的故事嗎?試講述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讀了這則故事,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請簡要說一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河間游僧
河間有游僧①,賣藥于市,以一銅佛置案上,而盤貯藥丸,佛作引手取物狀。有買者先禱②于佛,而捧盤進(jìn)之,病可治者,則丸躍入佛手。其難治者,則丸不躍。舉國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內(nèi),見其閉戶研鐵屑,乃悟其盤中之丸,必半有鐵屑,半無鐵屑,其佛手必磁石為之,而裝金于外,驗之信然,其術(shù)乃敗。
(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
【注釋】①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 ②禱:祈禱。
【導(dǎo)讀】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正如和尚用磁石吸引含鐵的藥丸來騙人一樣,看似非常神奇,好像是神仙顯靈,其實,只要仔細(xì)觀察,騙人的把戲終究會露出馬腳。生活中我們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多動腦子,勤于思考,以免自己上當(dāng)受騙。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1)佛作引手取物狀()
(2)舉國信之()
(3)見其閉戶研鐵屑()
(4)其佛手必磁石為之()
2.翻譯下列句子。
(1)以一銅佛置案上。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驗之信然,其術(shù)乃敗。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點的“于”的用法與其他各項不同的一項是( )
A.賣藥于市
B.后有人于所寓寺內(nèi)
C.而裝金于外
D.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4.用一成語概括文中“其佛手必磁石為之,而裝金于外”一句話的含義,以比喻外表華美,里面一團(tuán)糟,這一成語是__________________。
5.請你結(jié)合所學(xué)物理知識,解釋一下和尚騙人的花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吳王欲伐荊
吳王欲伐荊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②有少孺子③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wù)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選自劉向《說苑•正諫》)
【注釋】①荊:楚國的別稱。②舍人:國王的侍從官。③少孺子:年輕人。④委身:彎曲著身體。
【導(dǎo)讀】勸諫本是對君王效忠的一種表現(xiàn),但專制時代,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勸諫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向吳王進(jìn)諫的年輕人自然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以一種很巧妙的方法進(jìn)諫:以螳螂捕蟬的故事,巧妙地說理,一則避開殺身之禍,二來又點明了伐楚的壞處,最終說服吳王放棄伐楚的念頭。此則故事啟示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后患。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1)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
(2)如是者三旦()
(3)螳螂委身曲附()
(4)黃雀延頸()
2.翻譯下列句子。
(1)子來,何苦沾衣如此!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三者皆務(wù)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孺子“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樣的勸諫方式,其好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結(jié)合故事,概括出一個成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螳螂捕蛇
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尋途登覘①,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柳,柳枝崩折。反側(cè)傾跌②之狀,似有物捉制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jù)頂上(1),以刺刀攫③其首(2),顛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3),已破裂云。
(選自蒲松齡《螳螂捕蛇》)
【注釋】①覘(chān):窺視;觀測。②傾跌:滾動跌打。③攫(jué):抓。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聞崖上有聲甚厲()
(2)漸近臨之()
(3)久之,蛇竟死()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然審視殊無所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
(2)以刺刀攫其首。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
3.張姓者是以怎樣的順序來觀察“螳螂捕蛇”的?(請從文中找出關(guān)鍵詞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螳螂是怎樣殺死大蛇的?(請用文中原話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具體分析文中畫線的三句話,說說螳螂置蛇于死命所運(yùn)用的方法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6.這篇小說,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造酒忘米
一人問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兩曲①,加二斗水,相摻和,釀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歸而用水二斗,曲一兩,相摻和,七日而嘗之,猶水也,乃往誚②酒家,謂不傳與真法。酒家曰:“爾第③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爾法,用二斗水,一兩曲。”酒家曰:“可有米乎?”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記下米。”
噫!并④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人學(xué)者,忘本逐末,而學(xué)不成,何異于是!
(明•江盈科)
【注釋】①曲:酒曲,釀酒所用的發(fā)酵劑。 ②誚(qiào):責(zé)備。 ③第:只是。 ④并:連。
【導(dǎo)讀】釀酒需要遵循釀造之法,最基本的原料必須要齊備,否則,猶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結(jié)果自然是不能釀制出酒來。本來由于自己健忘,導(dǎo)致把最基本的原料都遺忘未加,卻反過來找別人的麻煩,豈不可笑!學(xué)習(xí)知識也是如此,立志求學(xué)是好事,如果只是好高騖遠(yuǎn),不善于打好基礎(chǔ)、把握主要的東西,結(jié)果無異于空中樓閣,最終是難有所成的。
1.對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猶水也(尚且)
B.乃往誚酒家(去、到)
C.循我法耳(遵循、按照)
D.及于不得酒(到、等到)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謂不傳與真法。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爾第不循我法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異于是!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隱含的一個成語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結(jié)合原文解釋“世人學(xué)者,忘本逐末,而學(xué)不成”句中加點的“本”、“末”分別指代什么內(nèi)容?
本:___________末: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我們應(yīng)該如何把這個道理應(yīng)用到學(xué)習(xí)中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驚弓之鳥
異日者①,更羸②與魏王處京臺③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為魏王引弓虛發(fā)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fā)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④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fù)匆?鳴悲者,久失雁群也。故瘡未息,而心驚未去。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⑤也。”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卷十七•楚策四》)
【注釋】①異日者:昔日,從前。②更羸:戰(zhàn)國時的名射手。③京臺:高臺。④孽:指幼鳥。⑤故瘡:舊傷。⑤隕:墜落。
【導(dǎo)讀】這則寓言故事告訴人們,不論做什么事情,都要仔細(xì)觀察、善于分析,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時又告誡人們,如果失敗了,應(yīng)盡快擺脫余悸,找出對策,以避免再次受害。
1.解釋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更羸與魏王處京臺之下()
2.翻譯下列句子。
(1)飛徐者,故瘡?fù)匆?鳴悲者,久失雁群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更羸是根據(jù)什么判斷這是一只受傷未愈的雁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我們常用“驚弓之鳥”形容什么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們知道,生活教人學(xué)會反思。讀了這則寓言,從大雁身上我們應(yīng)該吸取怎樣的教訓(xù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級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題答案:
一、1.(1)名詞用作狀語,向西
(2)名詞用作動詞,西行、往西走
2.(1)淳于意 (2)緹縈
3.(1)就在這個時候(2)小女兒(3) 因……定罪(4)即使
4.(1)漢文帝四年,有人上書誣告淳于意。(2)緹縈的上書被皇帝看到了,皇帝同情她內(nèi)心的痛苦。
5.是一個孝順、勇敢、有膽識、有獻(xiàn)身精神的好女兒。“妾愿入身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譯文】漢文帝四年中,有人給漢文帝上書告發(fā)淳于意。因為當(dāng)時實行肉刑罪,所以就用驛站的車馬將淳于意向西解送到長安處置。
淳于意有五個女兒,(解送淳于意時,她們都)跟在他后面哭泣。淳于意大怒而罵道:“生孩子沒有生男孩,遇到了緊急的事情沒有能用得上的人!”這時,淳于意的小女兒緹縈為父親的話感到悲傷,于是跟著父親向西到長安。緹縈給漢文帝上書說:“我的父親在齊國(封地)做官,齊國的人都稱贊他廉潔公平,如今因觸犯法律而承受肉刑罪。我深切地哀傷死的人不可以再生,斷了肢體的人不可能再接上,即使想悔過自新,卻無法走上這條路,最終不能得到改過的機(jī)會。因此,我自愿納身作官府的奴婢,以此來贖回父親的肉刑罪,使父親能悔改前非,重新做人。”
緹縈的上書被漢文帝知道后,漢文帝為她的誠意感到悲傷,在這一年廢除了肉刑的法律。
二、1.(1)用 (2)回頭看 (3)都 (4)事實、真相
2.狀語后置句同釋重?fù)?dān)息樹陰
3.(1)用手杖(棍子)敲打羊皮,看見有少量的鹽屑(掉下來)。 (2)背柴火的人才低頭承認(rèn)了過錯。
4.李惠是一個聰明機(jī)智、生活常識豐富、經(jīng)驗很多的人。(意思對即可)
語句: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擊之,見少鹽屑,曰:“得其實矣。”
5.如: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狄仁杰審案等等。
6.提示:做人要誠實,不能見利忘義;遇事要善于動腦筋。
【譯文】有一個背鹽的和一個背柴的,兩個人同時放下重?fù)?dān)在樹陰下休息。要走的時候,爭一張羊皮,都說是自己坐臥和披背用的東西。李惠讓他們出去,回過頭對主簿說:“拷問這張羊皮能夠查出它的主人嗎?”部下都沒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見到有一些鹽末,就說:“得到實情了!”再讓爭吵的雙方進(jìn)來看,背柴的人才承認(rèn)了過錯。
三、1.(1)伸手 (2)全城 (3)研磨 (4)做
2.(1)把一尊銅佛放置在桌子上。(2)經(jīng)過檢驗,確實是這樣,那和尚的騙術(shù)也就敗露了。
3.D 4.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5.略。(利用磁鐵和鐵相吸原理來解釋即可)
【譯文】河間縣有一個四處游走的和尚,在集市上賣藥。(他)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銅佛,旁邊盤子里盛著藥丸,那銅佛伸手像是要拿東西的樣子。來買藥的,先要向銅佛祈禱,然后用雙手捧著藥盤靠近銅佛。如果病可治,盤中藥丸就會跳到銅佛的手里;如果病難治好,盤中藥丸就不動。全城的人都非常相信他。后有人在和尚住宿的廟里看見他關(guān)上房門偷偷地研磨鐵屑,這才明白和尚的盤子里的藥丸一定有一半混有鐵屑,有一半沒有混鐵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過在外面鍍一層金(以掩人耳目)。經(jīng)過檢驗,確實是這樣,那和尚騙人的花招也就敗露了。
四、1.(1)懷揣(2)這樣,代“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3)同“跗”,腳背骨(4)伸長
2.(1)你來,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濕到這個地步!
(2)知了、螳螂、黃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卻不顧它們身后的禍患。
3.為了引起吳王注意,以便在吳王面前勸諫。
4.好處是既能把伐楚的壞處告訴給吳王,而又使自己不致被吳王處死。
5.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6.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后患。
【譯文】吳王闔閭準(zhǔn)備進(jìn)攻楚國,他警告身邊的大臣說:“有膽敢向我進(jìn)諫(勸阻我攻打楚國)的,就處死。”他的侍從官中有個年輕人,想向吳王闔閭進(jìn)諫,勸阻他不要進(jìn)攻楚國,但是又不敢,就懷揣著子彈拿著彈弓來到吳王闔閭的后園走來走去。露水浸濕了他的衣服,像這樣過了三個早晨。吳王闔閭說:“你來,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濕到這個地步!”那年輕的侍從官說:“園子里有棵樹,樹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處鳴叫,它吸著露水,卻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彎著身子,屈著前肢,想要逮住蟬,卻不知道有一只黃雀在它的旁邊;黃雀伸長了頭頸,想要啄螳螂,卻不知道拿著彈弓和子彈的人在它的下面。知了、螳螂、黃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卻不顧它們身后的禍患。”吳王闔閭聽了說:“對啊!”于是停止了攻打楚國的計劃。
五、1.(1)聽到(2)從上往下看(3)終于
2.(l)然而仔細(xì)看看,什么也沒有看到。(2)用鋒利如刀的腳去抓它的頭。
3.登覘、審視、漸近臨之
4.螳螂據(jù)頂上,以刺刀攫其首,顛不可去。
5.(1)占據(jù)有利位置;(2)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攻其短處;(3)抓住要害。
6.只要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就能克敵制勝,弱者也可以戰(zhàn)勝強(qiáng)者。(或:弱有所長,強(qiáng)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機(jī)而動,善于斗智,就能戰(zhàn)勝強(qiáng)敵)
【譯文】有個姓張的,偶然走到山谷的溪水邊,聽到山崖上發(fā)出很大的聲音。他尋找一條路徑爬上去看,只見一條大蛇,身圍像碗口那樣粗,在樹叢里搖晃著,伸著尾巴拍打著柳樹,柳條都折斷了。(看那)翻來覆去滾動跌打的情狀,好像有什么東西在捕捉制服它,但仔細(xì)察看,卻什么也沒有,他很是疑惑。慢慢地走近蛇俯視,只見一只螳螂盤據(jù)在蛇的頭部,用鋒利如刀的腳抓著它的頭,甩也甩不掉。長時間后,巨蛇竟然被弄死了??瓷叩念~頭,皮肉已被撕破了。
六、1.A
2.(1)說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釀酒之法。(2)你只是沒有按照我說的方法去做罷了。(3)和這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3.舍本逐末(忘本逐末)比喻做事不從根本上著手,而在枝節(jié)上用功夫
4.米酒曲、水
5.(1)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根本,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2)做事要細(xì)心,要多自省,少埋怨。(3)學(xué)習(xí)知識要把最基本的掌握牢靠,只有這樣才能學(xué)有所成。
【譯文】有一個人向一個做酒的人請教釀酒的方法。酒家告訴他:“一斗米,加上一兩酒曲(酒引子),再加上二斗水,相互摻和,這樣過了七天,就變成酒了。”然而這個人比較健忘,回家后用了二斗水,一兩酒引,就這樣摻和起來做酒了。過了七天后嘗一嘗,還跟水差不多,于是就跑過去責(zé)怪酒家,說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釀酒之法。酒家說:“你只是沒有按照我說的方法去做罷了。”這個人說:“我是按照你說的做的:用二斗水,一兩酒引子。”酒家問他:“米放了沒有?”他低下頭想了想說:“是我忘記放米了!”
唉,連釀酒最基本的原料都忘了放,想要釀酒,等到釀不出酒來,反而生氣怨恨教他方法的人不好。當(dāng)今世上的不少求學(xué)的人,忘記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細(xì)枝末節(jié)、次要的東西,因而學(xué)習(xí)不能成功,和這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七、1.停留。
2.(1)飛得緩慢,是舊傷疼痛;叫聲悲凄,是離群已久。(2)聽到弓弦的聲響,便拼命高飛,舊傷發(fā)作,因此跌落在地上。
3.飛徐者,故瘡?fù)匆病?/p>
4.受到過驚嚇或遭受過打擊,遇到一點動靜或事情就心有余悸的人。
5.遇到挫折或打擊后,不能從打擊和失敗的陰影中恢復(fù)過來,遇事仍心有余悸,將會遭受更慘重的失敗。
【譯文】昔日,魏臣更羸和魏王站在高臺之下,抬頭看見飛鳥。這時更羸對魏王說:“我只要虛撥一下弓弦,就可以把鳥射下來。”魏王說:“你的射技有如此之高嗎?”更羸說:“可以的。”
過了一會兒,有一只大雁從東邊飛來,更羸用空弦(而不帶箭)拉了幾下,(就)讓大雁跌落在地上。魏王說:“可是,射雁怎么可以達(dá)到這種(高明的)地步呢?”更羸說:“這是一只受傷的雁。”魏王說:“先生,你是憑什么知道這種情況的?”更羸回答說:“它飛得緩慢,是過去的傷口在作痛;叫聲悲哀,是失群的時間太長了。老傷口未長好,并且受傷驚嚇的心情未除去。聽到空弦的聲音后,掙扎著向高處飛,老傷發(fā)作,因此跌落在地上。”
看過九年級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題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