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組織管理系博士餐敘小記
大學組織管理系博士餐敘小記
思行 | 建構身份:康奈爾大學組織管理系博士餐敘小記
親愛的奶奶
《胡適談讀書》里面有句話,“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如果說來到美國訪學的初衷之一是在更大的時空和文化范疇內探尋真理,那么通過每日半小時的省身日記,記錄自己在美國一年的學術、生活、讀書、社會文化探索的所見所思所得,也是留下這“日進一步的歡喜”的極好方式 迄今為止已經寫了43篇日記,或長或短,偶爾摘錄一兩篇,在這里與你交流,如果你有時間寫點回應或一起探討,隨時歡迎。
這是第一篇訪學日記摘錄,主題是“建構身份”,build your own identity。不止學術,做人亦然。
#C-life&academic day9# Finally settled down. "Build your own identity".
中午國外導師 Wesley David Sine教授召集康奈爾大學商學院組織與管理系的五位在讀博士生,以及我這個訪問學者,參與到了與他的午餐學術餐敘中,在高檔的酒店管理學院的餐廳包間里,Sine跟我們分享了關于學術論文選題、博士未來就業(yè)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學術認知和構建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網(wǎng)絡,大家在分享的過程中,我得知六個人(包括我自己)中,有四個人都是曾經有過工作經驗的,在學術研究方面有明確的個人興趣,而且明顯看起來更為成熟,不是學究氣。
整個午餐交流期間,Sine 教授強調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Build your own identity”,也即,建立自己的身份。這里面主要說的是學者身份和特征,當然也包括個人的身份認同和個性,以及身份背后的讓人能夠記住、信賴以及愿意合作的故事,人們不會因為一個名字而記住一個人,但卻會因為一個很特別的故事或者一段經歷,或者一個很有趣很有意義的學術問題或者話題而記住一個人。如此一來,才能夠在自己所希望立足和取得建樹的圈子里快速建立自己的品牌,并被別人記住,在面試或者合作中脫穎而出,積累學術和職業(yè)生涯資本。
而且這個identity需要具備兩個特征,第一是清晰性,清晰性意味著要盡可能縮小學術研究范圍或者興趣范圍,聚焦在少數(shù)的關鍵特征上,便于對方第一次見面能夠快速清晰地對我們的身份和立足點有足夠而深刻的了解。第二是一致性,在初次交往、學術研究發(fā)表之后,需要不斷通過投資和積累來強化自己的個性以及身份特征,從而建立屬于自己的品牌,在所屬的社群中擁有個人聲譽資產,讓別人想到某一話題、某一難題或者某一領域的專家時,能夠第一時間聯(lián)想到你自己,或者是你所參與的研究課題、個人故事。
下午,在Annie和IT 辦公室的幫助下,我終于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一臺辦公電腦,和額外的一個擴展顯示屏。讓我想到了同門師兄趙闖根據(jù)商飛公司的管理實踐總結的案例“雙屏創(chuàng)新”知識管理模式。今后我可以用兩個屏幕同時工作,一邊跑數(shù)據(jù)讀paper,一邊寫paper了!
尹西明
2017年9月14日晚
于美國紐約伊薩卡
圖:紐約伊薩卡晚霞,攝于傍晚跑步途中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作者: 尹西明-爺爺
公眾號:爺爺奶奶讀書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爺爺奶奶讀書會”一個專注發(fā)布原創(chuàng)書評與生活隨筆的讀書共創(chuàng)平臺。
本文作者:尹西明,90后博士,爺爺奶奶讀書會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清華晨跑隊、冬泳協(xié)會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好讀書”獎獲得者,奔跑在“有行動力的理想主義者”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