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网站免费,成年人黄色视频网站,熟妇高潮一区二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高潮呻吟AV

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語文教案 >

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

時間: 新華0 分享

編寫教案有助于養(yǎng)成嚴謹?shù)墓ぷ髯黠L和辦事認真的習慣;可使備課充分,上起課來有條不紊。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篇1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閱讀使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的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對象分析:

本班級學生共有50名,其中男生23人,_27人,全部為住讀生。優(yōu)生約占10%,基礎較差的學生約占15%,中等生占大部分。從班級整學生的知識體情況看:他們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普遍較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核舟記》選自蘇教版教材,中學語文八年級下冊,它是一篇說明文,它生動地再現(xiàn)了宋代文壇上一個的掌故--大蘇泛赤壁;課文細致地描繪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現(xiàn)了核舟的“奇巧”,贊揚了雕刻家的高超藝術,也顯示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常見文言文常用實詞:貽詘屬等;積累常見文言文虛詞:之而等,初步認識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

2.了解我國古代藝人高超的雕刻技藝。

能力目標

1.學習掌握本文運用說明和描繪相結(jié)合的筆法。

2.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探明主體部分的說明順序。

德育目標

文章生動介紹了明末雕刻藝人王叔遠高超的雕刻技藝和獨特的才華,熱情頌揚了我國古代民間藝人的藝術成就。學習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增強對我國古代文化的了解從而提高民族自尊心。

教學策略:

1.讀想法。這是一篇實物說明文,要使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像核舟各個部分的樣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現(xiàn)它的完整形象,的方法是讓學生繪制示意圖。按照課文內(nèi)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簡單示意圖畫出來。這樣做,既熟悉了課文內(nèi)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種景物及人物的空間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寫作順序。

2.發(fā)現(xiàn)法、探究法。引導學生學習運用“發(fā)現(xiàn)法”閱讀,便于整體感知文意;在學生繪制核舟示意圖、理清文章寫作順序后,引導學生探究為什么寫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頭→中間→船尾”的順序?qū)懀前凑铡爸虚g→船頭→船尾”的順序。

3.點評法。文章除了說明外,不乏生動傳神的描寫。篩選文中寫人物情態(tài)的語句,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品味這些生動傳神的描寫。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簡潔、周密、生動的語言,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再現(xiàn)“核舟”的形象。

難點:完整了解雕刻藝術的構(gòu)思。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案導語入題,板書課題

1、語入題

我們中華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秀、最勤勞、最聰明靈巧的人民,他們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矚目的中華文明、中華文化。其中最令人嘖嘖稱奇、嘆為觀止的有那源遠流長、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藝術,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樹根經(jīng)三撥兩弄可以變成一只活靈活現(xiàn)、凌空欲飛的雄鷹,這是根雕;一塊似可廢棄的石頭經(jīng)三琢兩磨也可忽然化為山水木石、鳥魚蟲草,或可成為萬里長城的縮影,這是玉雕;不僅如此,一根頭發(fā)上可以雕刻下唐詩三百首的全部詩句,這是發(fā)雕;還有牙雕、竹雕等等等。今天我們學習的明末浙江魏學的《核舟記》就是遠在數(shù)百年前我國勞動人民、民間藝人精湛絕倫的雕刻技藝的一次輝煌的展示。

2、書課題

核舟記

二、新課學習

1、主學習

a、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

b、借助課_釋了解作者想關情況?

c、借助工具書和課_釋讀通文章把握文章內(nèi)容大意?

d、了解文章結(jié)構(gòu),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

e、閱讀課文劃出你認為好的語句并說明好的緣由?

F通過讀課文把握作者的寫作方法。

2、作學習

1)、同桌或小組討論解決疑難問題。

2)班級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3、交流反饋

1)、關于作者

▲學生自學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魏學伊魏學洢(約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現(xiàn)在浙江省嘉興市)人。其父親魏大在明熹宗時做“給事中”官,因上流指責權_魏忠賢結(jié)黨樹威,被逮捕下獄。魏學洢盡力營救其父,末成。其父被害死在獄中,學洢痛父冤枉,晨夕號泣,自己又受到閹黨_威逼,不久悲憤而死,只活了30歲。他一生沒做過官,生前好學善文,撰有《茅檐集》。

2)、詞語積累

播放課件:

罔()貽()有奇()黍()糝()髯()褶()膝()篆()狹()

▲學生觀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罔(wng)貽(yí)有奇(jī)黍(sh)糝(shn)髯(rán)褶(zhě)膝(xī)篆(zhuàn)狹(xiá)

3)、朗讀指導

播放課件:

明有奇巧人日王叔遠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珠歷歷可數(shù)也

▲學生觀后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明/有/奇巧人/日/王叔遠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虞山//叔遠甫/刻

珠/歷歷可數(shù)也

4)字詞把握

通假字

播放課件:

為字共三十有四有

詘右臂支船

左手依一衡木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學生觀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表示證書之外再加零數(shù)

詘右臂支船詘通曲:彎曲

左手依一衡木衡通橫:跟地面相平行的(跟豎直相對)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通揀挑選

5)詞的活用

播放課件: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箬篷覆之

石青糝之

居右者椎髻仰面

▲學生觀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名詞用作動詞,戴著高高的帽子。

箬篷覆之箬篷:名詞作狀語,用竹葉做成的船篷。

石青糝之石青:名詞作狀語,用石青。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詞用作動詞,梳著椎型發(fā)髻。

6)重點句子

播放課件:

①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③其人視端容寂。

④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

⑤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⑥技亦靈怪矣哉!

▲學生觀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①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都能順著原材料的格局來雕刻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胡須的是蘇東坡。

③其人視端容寂:那人正眼看著爐子,神色平靜。

④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筆劃像蚊子的腳一樣細,筆筆清楚,顏色是黑的。

⑤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是挑揀狹長的桃核刻成的。

⑥技亦靈怪矣哉:這種技藝,也真夠奇妙的了!

7)譯文:

▲學生自學課文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明朝有個特別手巧的人名叫王叔遠,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鳥獸、樹木、石頭,沒有不順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tài)。王叔遠曾經(jīng)贈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來刻的是蘇東坡坐船游覽赤壁。

船從頭到尾長大約八分多一點,高大約兩粒黍子左右。中間高起并開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篛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開著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有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涂在刻著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他的右邊,魯直在他的左邊。蘇東坡、黃魯直一起看一幅書畫橫幅。蘇東坡用右手拿著書畫橫幅的右端,用左手輕按魯直的脊背。魯直左手拿著橫幅的末端,右手指著書畫橫幅,好像在說什么話。蘇東坡露出右腳,黃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cè)著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個膝蓋,各自隱蔽在書畫橫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開胸襟露出兩乳,抬頭仰望,神態(tài)表情和蘇東坡、黃魯直不相關聯(lián)。佛印平放著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并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念珠靠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shù)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工。在右邊的人梳著椎形的發(fā)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肢趾頭,好像大聲呼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工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摸著爐子,爐子上面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叔遠甫刻”,(字跡)細小得像蚊子腳,一勾一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篆文圖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刻有窗戶八扇;刻有箬竹葉做的船篷,刻有船槳,刻有爐子;刻有茶壺,刻有書畫橫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對聯(lián)、題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個??墒怯嬎闼拈L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桃核中又長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藝也真靈巧奇妙啊。

8)理清說明的內(nèi)容及順序。播放課件:

▲學生學習課文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明確:本文結(jié)構(gòu)屬于總一分一總,開頭總寫,由評論引入所要說明的事物,結(jié)尾再總寫,在總述事物概貌的基礎上再作扼要的評論。

本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核舟作者的時代,姓名和其雕刻工藝的奇巧,提出核舟的由來及其主題。

第二部分(第二至第五自然段),詳細介紹核舟的形狀、結(jié)構(gòu),敘述各部位的人與物的神情狀貌。這是全文的主體。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總括核舟上的人,物種類和數(shù)字,贊美核舟雕刻者的精巧技藝。

8)總結(jié)內(nèi)容:作者同對核舟形狀和舟上的人物形象的細致描述,說明雕刻家構(gòu)思的巧妙,贊揚了他的高超技藝。也反映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偉大成就。

9)語言賞析

播放課件:

①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②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

③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學生觀后,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第一句寫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灑脫不群的神態(tài),放浪形骸超脫塵世之情呼之欲出與蘇黃形成宣明的對比。

第二、三句描寫細致入微,惟妙惟肖,一個悠閑自得,一個神情專注,渲染了舟中輕快愉悅的氛圍。

9)寫作技巧

歸納本篇說明文的一些寫作技巧如下:1.以空間為順序,層次清楚、主次分明。2.語言簡練、準確、生動。本文中的數(shù)詞用法跟現(xiàn)代漢語里的不同,中間沒有量詞介入,直接修飾名詞。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評價:本節(jié)教學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實施三維對話,讓學生自主地讀,鼓勵學生交流學習,合作探究學習。教學評價恰到好處,再跟定的同時,融入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滲透,把評價與課文的情景預警聯(lián)系在一起。學生基于生活背景差異,對課文的印象,對重點詞句的把握、想法不盡相同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充分展示學生個人的學習所得,讓學生充分的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化見解,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生生、師生在互相欣賞,互相真誠傾聽中學習、發(fā)展。

總結(jié)反思:《核舟記》是古代說明文的精品,篇幅雖短,僅400余字,卻完美地展現(xiàn)了“核舟”的形象。文章緊扣核舟奇巧的特點,合理安排說明順序,先概括介紹,然后按船艙、船頭、船尾船背順序具體說明,最后歸納小結(jié)。就連雕刻家的藝術構(gòu)思都介紹的淋漓有致,確實令人驚嘆。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效果:一方面靠細致的觀察,深入地思考;另一方面靠具體的描繪和生動地說明。這給我們作文以極大的啟發(fā)。

四、布置作業(yè)

仿照本文的寫法,選取一工藝品,作簡要介紹,寫成一篇短小說明文。

五、板書設計

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篇2

教學目標:

1、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通過多種誦讀的形式,個性化解讀文本,把握文章內(nèi)容。

2、在誦讀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品味賞析文章語言,同時將個人審美情感融入其中,充分的展開想象,進行文學再創(chuàng)作。

3、培養(yǎng)學生研讀文章的能力,走進陶淵明的精神世界,同時形成自我的情感體驗——追求屬于自己的理想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通過誦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2、品味文章語言,發(fā)揮想象,運用現(xiàn)代散文語言進行文學再創(chuàng)作。

3、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結(jié)合個人生活體驗,達成情感共識,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教學形式:一讀一寫一研

教學過程:

一、貼近生活,導入課文:

引導學生談論“我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回顧陶淵明背景,了解他所選擇的生活。

今天學習《桃花源記》,感受他的向往和追求。有感情地齊讀全文。

二、檢查積累。

(目的在于引起學生對古文知識積累的重視。)

1、古今異義

2、四字成語

三、誦讀課文,把握內(nèi)容

(用一個問題將全文內(nèi)容串連起來,引發(fā)學生思考,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興趣,積極參與到個性解讀過程中,并加強了古文朗讀的份量,可謂一舉多得。)

設計問題:桃花源吸引你的是什么呢?從文中找出答案。

預設:1段自然風景美

2段鄉(xiāng)村生活美

3段人民情感美

4段社會環(huán)境美

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自由讀——展示讀——競賽讀——齊讀),讓學生讀出文字的美感,讀出對桃花源的向往之情。

老師適當點撥重點詞語,重點句子,指導讀法(輕重緩急高低等),同時做課文內(nèi)容歸結(jié):本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桃花源?

四、想象創(chuàng)作,感悟文本。

(由于考慮到課堂時間的問題,此項文學寫作已做為課前作業(yè)先行布置了下去,課上只做交流,賞析,評價。)

由唐代三位詩人對桃花源所做的詩歌切入,烘托課堂氣氛,引出問題:大家能用更生動、豐富的現(xiàn)代散文語言再現(xiàn)這美麗的桃花源嗎?

附:配樂配圖

形式:

小組交流——推選優(yōu)秀——朗誦展示——組內(nèi)自評——組組互評——老師總評。

學生可由古文中的一句話,一個段落,產(chǎn)生審美體驗,然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用多種文學技巧,豐富的語言進行再創(chuàng)作,深入展現(xiàn)桃花源的美!

老師的評價可從內(nèi)容、角度、技巧等方面入手,點到即指,不做深究。

此板塊的設計可以引導學生充分運用所學過的語言積累和有關技巧,進行寫作訓練,同時也完成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情感升華!

五、探討主題,小結(jié)全文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和“……欣然歸往。未果,尋病終”文章這樣安排結(jié)局有什么作用?

虛構(gòu)的理想社會,在現(xiàn)實中不可能存在。表現(xiàn)陶淵明所追求的理想社會,對殘酷的現(xiàn)實社會的不瞞和控訴。

增添神秘色彩,更使人向往追求,增強文章的藝術魅力。

六、聯(lián)系內(nèi)涵,拓展反思

“桃花源”,不僅在陶淵明的心里,在他的精神里。而更在每個人的心生根發(fā)芽,它是用心靈和精神釀造的一壇美酒,它是人們精神荒漠里的一種甘露,給人們心靈慰籍。

同學們,如果你在學習生活中感到困苦,在現(xiàn)實社會感到憤懣失望,那么學學陶淵明,拿起手中的筆寫下:“我心中的‘桃花源’”吧!

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篇3

教學目標:

1、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解老王的&39;苦&39;和&39;善&39;。

2、品味作者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3、學習通過幾個生活片斷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4、體會作者的平等意識與人道主義精神,引導學生關心普通人。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與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點語句的含義,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走近老王(投影畫像)

師:同學們請看屏幕,從畫像上看,你覺得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意在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的能力,對他人關注的習慣。)

剛才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說得也不錯。這幅畫中的主人公叫老王(板書課題作者),從題目看,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老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同學們剛剛對他的描述是不是和作家楊絳寫的相符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老王》去進一步了解這個人物。

2、簡介作者(多媒體展示)

二、認識老王:

生速讀課文

師:剛才看了老王,現(xiàn)在又讀了老王,老王在你的心中有沒有留下了新的印象?請用&39;老王是一個______的人,表現(xiàn)在_______。&39;的形式表達出來。

1、老王是苦人。學生迅速瀏覽課文,談談自己對老王的印象。(多媒體展示)

⑴生活艱苦。明確:課文前面四段,主要是介紹老王的基本情況。老王一輩子艱苦。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39;__&39;期間載客的三輪車被取締,他的生計就更加窘迫,只能湊合著打發(fā)日子。他打了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爛爛的,眼睛又不好。這些說明他的生活艱難。(板書:生活上--條件艱苦)

⑵精神凄苦。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了解到老王的處境艱難,有人說,生活苦不算苦,就怕心苦。老王的心境如何呢?(內(nèi)心的痛苦和孤獨)能結(jié)合課文具體談談嗎?

明確:失群落伍、單干戶、沒親人、不老實--被人瞧不起,沒人搭理……(板書:精神上--內(nèi)心凄苦)

2、老王是善人。從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艱難與辛苦,不只是反映在生活上,還體現(xiàn)在精神上??梢哉f,老王是個不折不扣的苦人--貧窮卑微,是社會中的弱者,他是不幸的,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逆境中依然保留純樸善良的品質(zhì)。

明確:老王的善良也有許多表現(xiàn),&39;愿意給我們帶送&39;冰塊,車費減半;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擔心人家看病錢不夠。老王的善良更表現(xiàn)在,受了人家的好處,總也不忘,總覺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還硬撐著拿了香油、雞蛋上門感謝。

小結(jié):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貧困線上苦苦掙扎,窮苦卑微,他的艱苦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對于這樣不幸的人,我們應當同情和關心。但老王又是可敬的,他善良純樸,關心人,講仁義,他需要錢,但他更重感情,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尊重的。。(板書:關愛尊重)

板書

生活——艱苦

苦關愛

老精神——凄苦

王善老實厚道尊重

(意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完成對文章內(nèi)容的個性化理解。)

三、品味老王:

師:文章中寫了老王很多事,有些事一帶而過,有些事卻要具體寫詳細寫。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詳寫”和“略寫”?那些最能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我們要詳寫。課文中也采用了這種方法。老王的哪件事寫得最詳細最感人?

生:最讓我感動的是:老王臨死還要送雞蛋香油還人情這一情節(jié)。

師:有此同感的同學請舉手。既然大家都認為這一段感動人,那么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一片斷。

1、指名讀。(注意讀出感情)

2、學生聽讀,并思考: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作者在刻畫人物時主要運用了哪兩種手法?(外貌、行動)這兩種手法課文分別體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特點?請大家把它們找出來,

3、小組交流體會。

師: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獨到體會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A、對老王的形神描寫語句進行分析及“鑲嵌”、“強笑”“攥”“直僵僵”等主要字詞的理解;B、體現(xiàn)作者感情的字詞)

(意在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四、善待老王:

1、面對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表現(xiàn)如何?學生談談對&39;我們一家&39;的看法。

明確:照顧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車;老王再客氣,也付給他應得的報酬,老王送來香油雞蛋,不能讓他白送,也給了錢,關心老王生活,三輪改成平板三輪,生意不好做,作者關切地詢問他是否能維持生活。作者的女兒知道老王有夜盲癥,送給他大瓶魚肝油。說明&39;我們一家&39;也是善良的。(投影)

教師小結(jié):大家的理解都很好。作者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所以她才會用一顆善良關愛之心去對待老王這樣的普通人。我們常說,理解是相互的,善良也是相互的。你寬容、慈愛,你才能體會到別人的寬容和慈愛,才會用平等的、尊重的目光,去對待你周圍的人,哪怕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

2、師:善良老實的具有金子般心靈的老王就這么去了,在他生前經(jīng)常照顧他的楊絳有什么樣的感受?(愧怍)

理解&39;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39;

明確: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老王是一個不幸的人。而自己對老王的關愛不夠,所以感到&39;愧怍&39;。

五、關注&39;老王&39;:

師:老王生前,楊絳盡自己所能幫助他,但她仍感到自己對老王關愛不夠,深感愧怍。而我們的身邊也有許許多多的&39;老王&39;,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他們?(多媒體展示弱勢群體圖片)

說話訓練:任選一張照片準備兩分鐘發(fā)言,角度自選。

教師總結(jié):在這個世界,人只有身份不同,謀生方式不同,但每個人的人格是平等的,并且在一些普通人的身上,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yōu)秀品質(zhì)。因此人只有幸運者和不幸者之分,而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社會需要愛,社會呼喚愛,我們要盡可能關心周圍的人,特別是那些有不幸遭遇的人和處境艱難的人。我們應當用善良體察善良,用愛心澆灌世界。(多媒體展示)

六、欣賞歌曲《讓世界充滿愛》,感受生活。

七、課外練筆:請趕快拿起你的筆,把發(fā)生在你周圍的“愛”的故事真實的描述出來,讓“愛”的主題永駐人間,讓人們體會到人間的那一份真情吧!

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篇4

【教學文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賣炭翁》

【課堂類型】主題型群文教學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把握古體詩的特點,理解兩首詩歌內(nèi)容。

2.比讀詩歌,運用求同法讀懂詩歌,讀懂詩人,讀出自我。

【教學過程】

一、對詩熱身,導入新課:

唐代是古典詩歌的巔峰時期。唐詩中有四季變換的美好,有萬物歡騰的生機,有高山大川的壯麗,還有野草小花的頑強。我們今天學習的《唐詩二首》似乎與這些詩歌都不同。

【設計意圖:以兩位詩人格律詩中的名句導入,一方面是做課前熱身,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情境;另一方面,這些對仗的詩句為學生發(fā)現(xiàn)《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賣炭翁》形式上的特點作以參照;其三,也與課末的主題相呼應:詩歌可以描繪美、傳播美,還有更為重要的是關照民生,關注現(xiàn)實?!?/p>

二、初讀求同,讀懂詩歌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兩首詩歌,說說這兩首詩歌在形式上有哪些共同之處。可以從字句、押韻、平仄、表達方式等角度來說。

預設:

這兩首詩都很長,有很多句,不像格律詩一樣是四句或者八句。

這兩首詩押韻有變化,不固定。

這兩首詩每句中的字數(shù)也不相同。有二言,三言,七言,九言。

這兩首詩都沒有對仗、平仄的限制。

這兩首詩都是古體詩,敘事詩。

(屏顯,共讀)

與格律詩相比,古體詩句數(shù)沒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數(shù)也沒有嚴格限制;用韻靈活,可以押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中途可以換韻;不講究平仄、對仗等?!睹┪轂榍镲L所破歌》是古體詩中的歌行體,《賣炭翁》是樂府體。

2.結(jié)合課下注釋,快速了解詩意。

這兩首詩歌都是敘事詩,它們分別敘述了怎樣的故事?這兩個故事有哪些相同之處?

預設: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敘述了詩人所住的茅屋被肆虐的秋風吹破,茅草橫飛,屋漏遇雨,長夜難眠的經(jīng)歷。

《賣炭翁》敘述了在終南山伐薪燒炭的老人,辛辛苦苦燒成的千余斤碳被宮里的太監(jiān)掠奪而去的事。

過渡:《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所敘之事是詩人的親身經(jīng)歷,《賣炭翁》所敘之事是詩人的所見所聞。那么這兩個故事在內(nèi)容上有哪些相同之處?請大家再讀詩歌。

預設:

這兩個故事中人民生活都很悲慘。

兩個故事中都有一個可憐的老人。

兩個故事都揭露了現(xiàn)實的黑暗。

……

3.兩首詩中都有一位老人形象,結(jié)合兩詩中具體的詞句,說一說哪位老人的遭遇更悲苦?請你為老人代言,用朗誦表現(xiàn)出其生活的悲苦。

小組討論、交流。朗讀,展示。

預設:

杜甫的遭遇更悲苦。他生活貧窮,住的是茅草屋,蓋的被子很破舊。“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從“冷似鐵”“踏里裂”等細節(jié)描寫可以看出他生活窮苦。

杜甫的遭遇更悲苦。他的茅草屋被風吹破,又遇上冷冷秋雨,長夜難眠,一家人生活無所依憑。“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這一內(nèi)心獨白透露出國家戰(zhàn)亂,生活無依的悲苦?!伴L夜”不僅僅是指這一個晚上,還有以后那些悲苦的漫漫歲月。

杜甫的遭遇更悲苦。他處于戰(zhàn)亂當中,流離失所,在朋友的資助下好不容易蓋的茅屋又被吹破?!按差^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屋子破漏,秋雨不停不歇下得越來越大,屋里一定是又濕又冷。

賣炭翁更悲苦?!皾M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由外貌描寫可以看出賣炭老人伐薪燒炭生活又臟又累,燒炭時間長?!吧n蒼”與“黑”形成對比,寫出賣炭翁年事已高,但為生存下去,還要辛苦勞作。

賣炭翁更悲苦?!翱蓱z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這一矛盾心理更凸顯老人悲慘的生活境況。

賣炭翁更悲苦。“一車炭,千余斤”“半匹紅紗一丈綾”,他辛苦半年燒成的炭卻被宮里的宦官變相掠奪了。

【設計意圖:通過三次求同,引導學生逐步進入詩歌深層。第一次求同,意在發(fā)現(xiàn)兩首詩語言形式的特點,略處理;第二次求同,意在整體感知內(nèi)容,以橫向?qū)Ρ鹊姆绞郊ぐl(fā)學生探尋發(fā)現(xiàn)的興趣,略處理;第三次求同,聚焦人物刻畫,深入詩歌品讀詞句,這一環(huán)節(jié)需精研細磨。】

三、背景引入,讀懂社會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說群童“為盜賊”,《賣炭翁》中是否也有“盜賊”?造成兩位老人如此悲苦的原因是這些“盜賊”嗎?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杜甫做了左拾遺,后因直言上諫被貶。他親眼見到戰(zhàn)亂和不合理的兵役帶給人民極大的苦難,看到關中地區(qū)鬧饑荒,民不聊生。759年,他拋棄官職,攜帶家小逃荒輾轉(zhuǎn)到成都。在親友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一座草堂,過上暫時安定的生活。761年秋天,一場暴風雨襲擊他的茅屋,生活又陷入漂泊無著的狀態(tài)。

《賣炭翁》是為“苦宮市”而作?!翱鄬m市”,即人民以“宮市”為苦,“宮市”給人民帶來了苦難?!皩m市”是指皇宮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場上去購買。但是,中唐時期“不復行文書,置白望(采購的宦官)數(shù)十百人于兩市及要鬧坊曲,閱人所賣物,但稱宮市,則斂手付與,真?zhèn)尾粡涂杀妗视弥蛋馘X物買人值數(shù)千物……名為宮市,其實奪之?!?/p>

預設:戰(zhàn)亂、災荒讓百姓窮困潦倒,生活難以為繼,而統(tǒng)治階級的橫征暴斂、巧取豪奪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難。真正的盜賊是那些衣著光鮮的統(tǒng)治階級及其爪牙。

【設計意圖:在比較人物遭遇的基礎上,引入背景介紹,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詩歌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把握現(xiàn)實主義作品的寫實特點。】

四、對舉再讀,讀懂詩人

1.交替朗讀,比讀品悟。

師(低沉悲哀):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生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師(悲涼凄苦):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生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師: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生齊: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經(jīng)歷風雨,經(jīng)歷苦難的杜甫,他想到的是______

(屏顯)

女: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男: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女: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男: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女:一車炭,千余斤

男: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身為官位的白居易,他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

2.仔細觀察課本上《賣炭翁》的插圖,你覺得這個插圖符不符合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如果讓你給《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畫一幅插圖,你會怎樣畫?

預設:

詩人站在茅屋門口,屋外是漫天的雨絲。遠處隱約有更多破敗的茅屋,還有百姓在戰(zhàn)亂中死傷倒地的圖景。

詩人站在大雨中飄搖破敗的茅屋里,眼前浮現(xiàn)出一座座高大堅固的房屋。

……

3.上海余黨緒老師曾評價杜甫的茅屋是“最神圣的茅屋”,可以做這幅畫的題目。如果讓你給《賣炭翁》的插圖擬題目,你會擬一個怎樣的題目?

預設:

最無恥的買賣

最卑鄙的掠奪

最職業(yè)的諷喻

最有力的控訴

……

(板書兩個標題,過渡到下個環(huán)節(jié))

4.瀏覽鏈接材料,杜甫和白居易的筆下相同的是什么?

安得務農(nóng)息戰(zhàn)斗,普天無吏橫索錢?!鸥Α稌儔簟?/p>

注釋:什么時候才能消除戰(zhàn)亂,讓老百姓安心種田,普天下再沒有虎狼之吏橫征暴斂,殘酷地向老百姓搜刮錢財呢?

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鸥Α断幢R》

注釋:怎能得到強壯有力之士挽下銀河,把甲胄、兵器全部清洗,永不再用!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溫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拙右住缎轮撇剪谩?/p>

心中為念農(nóng)???,耳里如聞饑凍聲?!拙右住缎轮凭c襖成感而有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拙右住队^刈麥》

誦讀。結(jié)合詩句簡析,思考兩位詩人關注的相同點。

小結(jié):那一句句“安得”中,飽含著詩人對天下太平、人民安寧的祈盼;那一腔惦念里,充滿著對民生的關注、對百姓的悲憫。不管是為官還是為民,不管是身受苦難,還是衣食無憂,他們飽覽人民疾苦,體察人間冷暖,他們用文字吶喊、用文字為民請命;他們心里有大愛,眼中有民生,筆端流露出的是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的責任和擔當。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未得天子知,甘受時人嗤?!拙右住都馁Z生》

結(jié)課:唐詩中不僅有四季美景,不僅有閑情雅趣,還有對現(xiàn)實生活的關照,對民生疾苦的呼吁。正如蔣勛所說:

文學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文學有另外一個職責是真正使人類的災難、苦難、孤獨和寂寞被人聽到。——蔣勛

同學們,請把目光投注到更廣闊的社會生活當中,看一看更多的人群,我們的身邊還有像農(nóng)民工、環(huán)衛(wèi)工、病弱衰老等生活艱難、悲苦的群體。希望你們心中有悲憫,筆下有民生,書寫有情懷的文字。

【設計意圖:課堂落點是詩人悲天憫人的情懷。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三個步驟推進:運用對舉的方法給詩歌插圖、擬題,引導學生理解詩人的關注點、著力點;通過分角色比讀,引領學生感受詩人的悲憫情懷;拓展朗讀兩位詩人其他詩句,加深學生的對詩人情懷的認知。】

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用積累的學習古文的方法全面掌握相關的文言知識。

2、了解陶淵明,并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感情。

3、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主要內(nèi)容,深度情感等寫作特色,并能學以致用。

教材分析:

這篇傳誦千古的文章,勾起了無數(shù)人的向往和追求,我們不僅要能夠在這個虛幻的桃花源里欣賞風景,更要在此提升學生的心靈境界。由于初三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文言功底,具有初步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的能力。只要課上老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做好領路人,讓學生如臨其境,就能和那些桃花源人一起感受幸福人生,也能走進陶淵明的內(nèi)心世界,理解他的社會理想。故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利用學文言文的方法積累常用文言知識。

2、使學生理解本文寫作的順序、詳略,體會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

3、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新課標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認為教師應教給學生學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采用了誦讀法、想像法、小組討論法等,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我準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營造美的意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桃花源,深入到文本的最深處,走進陶淵明的內(nèi)心去理解他寫作的意圖,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拓展延伸,讓學生也來創(chuàng)作,得到能力的提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茂盛的桃林中,走來一位詩人,滿懷愁緒、憤慨與無奈,曾經(jīng)滿懷豪情,胸懷天下,不料社會動亂,一片污濁。于是他獨善其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好不逍遙自在;于是他歸隱田園,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好不悠閑愜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用曠達的胸襟去包容命運的不信與悲哀。

今天,讓我們尋著這位詩人的足跡,走進桃花源,去聆聽詩人對理想的訴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生說,師補充)

三、出示學習目標(2課時的總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了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并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現(xiàn)象。

4、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學習文章曲折回環(huán),思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四、稍作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1、誦讀課文。

(1)自讀。要求: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語速適中,語句流利,音韻鏗鏘,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等。

(2)指名讀,點評。

2、了解文意。

借助工具書、結(jié)合文下注釋以及小組討論疏通文意,注意落實關鍵字詞的意思,將不懂的做上記號,自學結(jié)束后提出來全班討論。

質(zhì)疑求助——歸納整理

如:

(1)書中注釋及補充的重點字詞;

(2)古今異義字詞;

(3)通假字;

(4)一詞多義;

(5)同義詞;

(6)成語;

(7)句子翻譯;

(8)故事內(nèi)容等。

五、課堂提高,優(yōu)化練習

請在“桃源漫步”“桃源上學”“桃源放?!薄疤以醋骺汀薄疤以从螒颉钡冉嵌?,自選一個展開想像的翅膀進行描繪,不少于200字。

六、總結(jié)得失,練習背誦

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篇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句式。

2、了解我國古代藝人高超的雕刻技藝。

(二)能力目標。

1、學習掌握本文運用說明和描繪相結(jié)合的筆法。

2、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探明主體部分的說明順序。

(三)德育目標。

文章生動介紹了明末雕刻藝人王叔遠高超的雕刻技藝和獨特的才華,熱情頌揚了我國古代民間藝人的藝術成就。學習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

1、幫助學生樹立起關于核舟的空間概念,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

2、品味語言,真切感受本文觀察細致、描寫生動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探究課文主體部分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四、教學方法。

1、讀想法。

這是一篇實物說明文,要使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像核舟各個部分的樣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現(xiàn)它的完整形象,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繪制示意圖。按照課文內(nèi)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簡單示意圖畫出來。這樣做,既熟悉了課文內(nèi)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種景物及人物的空間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寫作順序。

2、發(fā)現(xiàn)法、探究法。

引導學生學習運用“發(fā)現(xiàn)法”閱讀,便于整體感知文意;在學生繪制核舟示意圖、理清文章寫作順序后,引導學生探究為什么寫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頭→中間→船尾”的順序?qū)懀前凑铡爸虚g→船頭→船尾”的順序。

3、點評法。

文章除了說明外,不乏生動傳神的描寫。篩選文中寫人物情態(tài)的語句,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品味這些生動傳神的描寫。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

六、課時安排。

3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弄清文章的寫作順序,并探究思考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揣摩語言,品味文中生動傳神的描寫;課堂訓練,強化文言知識積累和運用。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1:

稀世珍寶明代桃核舟“蘇東坡夜游赤壁”在寧波被發(fā)現(xiàn)的消息傳出后,成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聞。據(jù)專家鑒定,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世上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這一則新聞出現(xiàn)在1995年10月27日《文匯報》上)今天,我們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進魏學洢的《核舟記》開開眼界。(板書文題)

設計2:

同學們,我國古代流傳下來許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誰來講給我們聽聽呢……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遠的故事,他能把一個長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動再現(xiàn)了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故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核舟記》。(板書文題、作者)

(二)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課文,力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教師提示并領讀以下內(nèi)容(投影顯示):

(1)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罔(wǎnɡ)膝(xī)褶(zhě)髻(jì)倚(yǐ)戌(xū)篆(zhuàn)八分有(yu)

奇(jī)詘右臂支船(qū)

(2)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確讀法: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2、學生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3、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完成正確讀、準確譯的學習任務,學生互動共同研究解決閱讀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巡視各組,隨時答疑釋疑。

(三)整體感知文意,弄清作者的寫作順序。

1、疏通文意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以此為話題進行全班交流。

2、要求學生仔細研讀課文,繪制核舟示意圖,樹立起關于核舟的空間概念。

按照課文內(nèi)容,一步步繪制核舟的簡單示意圖,看誰畫得既準確又逼真。然后選畫得最好的同學出示自己繪制的示意圖,介紹示意圖,復述課文內(nèi)容。

3、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弄清作者的說明順序。

(1)教師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整體思路。

明確: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模式。開頭第1段總說,介紹王叔遠在雕刻技術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中間(2——5)詳細介紹“核舟”的結(jié)構(gòu)、舟上的人物和題名。最后(6段)總結(jié)全文,通計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數(shù)量和刻字的總數(shù),又以“計其長曾不盈寸”呼應開頭,然后用“嘻,技亦靈怪矣哉”作結(jié)。

(2)辨明說明順序。

提問:在課文的主體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核舟的?

明確: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先整體后局部。先寫核舟的正面,次寫它的背面。寫正面則整體介紹核舟的體積,接著寫舟的中間部分船艙,然后介紹船頭和船尾。

多媒體顯示主體部分的說明順序:

學生齊讀2——5段。

(3)探究思考。

提問: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頭→船艙→船尾”的順序?qū)?,而將船頭和船艙的順序顛倒,請?zhí)骄窟@樣寫的原因。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在此基礎上稍作點撥。

明確:原因大概有兩個:

一是核舟的中間部分是船艙,高起而寬敞,十分引人注目,艙邊的窗又可以關閉,這樣說可以引發(fā)讀者的興趣。

二是窗上又刻有蘇軾《赤壁賦》《后赤壁賦》中寫景的名句,可以使讀者通過想像感知蘇軾當年泛舟赤壁時的優(yōu)美環(huán)境。如果我們把核舟比作一幅圖畫的話,船艙無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說背景,不僅可以引人入勝,而且可以使讀者初步感受這個環(huán)境中的特殊氛圍。

4、學生齊讀課文,根據(jù)寫作思路提示,背誦2~4段,在頭腦中完善“大蘇泛赤壁”的故事。

第二課時

(四)品析語言,真切感受本文觀察細致、描寫生動的特點。

1、問題討論,引導學生注意作者的細致觀察。

提問:課文第一段介紹雕刻品核舟的主題是“蓋大蘇泛赤壁云”,課文哪些地方說明這次水上游覽者是蘇軾和他的兩位朋友,而不是別人呢?哪些地方說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說明是“泛赤壁”呢?

學生根據(jù)問題提示,讀課文,思考。教師可就第2個問題稍作點撥:至少有三個地方說明是“泛舟”。第一,從“蘇、黃共閱一手卷”可知船行并不快;第二,從“舟尾橫臥一楫”船漿放在甲板上,可知“泛舟”;第三,從“舟子”“居右者……若嘯呼狀。居左者……若聽茶聲然”可知“泛舟”。

教師總結(jié):我們學習《核舟記》,能如此具體而細致地感受一件主題鮮明的藝術珍品,一方面是有“奇巧人”王叔遠巧妙的藝術構(gòu)思和精堪的雕刻技藝,另一方面是借助作者細致的觀察??磥?,寫好說明文的前提和關鍵是細致觀察、精心構(gòu)思。

2、揣摩語言,品味文中生動傳神的描寫。

多媒體顯示:揣摩下列語句:

(1)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2)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

(4)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學生齊讀四句話。教師示范分析(2)句:寫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灑脫不群的神態(tài),放浪形骸、超脫塵世之情呼之欲出,讓人感到他在望著天空和兩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風明月中。

學生選例,師生一起評點:如(1)句描述蘇黃二人泛舟時的閑適心情,二人共閱一手卷,顯得那么情深意篤。他們在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卻了現(xiàn)實的煩惱,這是何等曠達的襟懷啊。如(3)(4)句描寫得細致入微,神韻畢具,惟妙惟肖,一個悠閑自在,一個神情專注,這樣來塑造舟子的形象,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題,也渲染了舟中輕快、愉悅的氣氛。

學生自選其他一些說明生動的語句,自主品評揣摩。

教師總結(jié):這些生動傳神的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作者在說明這件雕刻品時,不為原作所囿,在細節(jié)上又大膽想像,進行了藝術上的再創(chuàng)造,賦予雕刻品以新的生命活力,這啟發(fā)我們說明事物時不應是呆板平實的,而應該是能打動人的,給人以想像的。

3、教師請五位同學上臺表演:一為東坡,一為佛印,一為魯直,其余兩個為舟子,注意表現(xiàn)他們的位置、姿態(tài)、動作。

(五)課堂小結(jié)。

課文通過介紹王叔遠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藝,反映了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偉大成就。篇幅雖短,卻說明順序合理,就連雕刻家的藝術構(gòu)思都介紹得淋漓有致,確實令人驚嘆。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細致的觀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體的描繪和生動的說明。這無疑給我們以很多啟示。

(六)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顯示一題,完成一題):

1、解釋下列劃線詞的意思。

A、嘗貽余核舟一。

B、詘右臂支船。

C、右手倚一衡木。

D、其船背稍夷。

E、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F、神情與蘇、黃不屬。

G、八分有奇。

2、選出加粗詞詞性、含義不同于其他的一項。

(1)A、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B、為宮室。

C、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D、為字共三十有四。

(2)A、篛篷覆之。

B、左臂掛念珠倚之。

C、閉之。

D、能以徑寸之木。

(3)A、中軒敞者為艙。

B、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C、其兩膝相比者。

D、居右者椎髻仰面。

3、將下列各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力求簡潔。

(1)蘇、黃共閱一手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尾橫臥一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又用篆章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邊是課文第2段的現(xiàn)代漢語譯文,文字不夠簡潔,大約可刪去30字左右,請你修改。

這只船從頭到尾的長度大約是八分還多一點,高大概是兩個黃米粒上下那么高。船的中間高大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船艙的上面蓋著一張竹箬做成的船篷。船艙的旁邊開著小小的窗戶,左右兩邊的窗戶都是四扇,一共有八扇。打開窗戶一看,可以看見左右兩邊雕刻著花紋的欄桿正好相對,把窗戶關上以后,只可以看見右邊窗戶上面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個字,左邊的窗戶上面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八個字,每個字都用石青給它上了色。

選幾位同學逐題回答,明確:

1、A、贈送。

B、“詘”同“屈”,彎曲。

C、“衡”同“橫”。

D、平。

E、挑選。

F、相類似。

G、“有”同“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捌妗?,零數(shù)。

2、(1)A。(A解釋為“是”,B、C、D均為“做”“雕刻”)

(2)D。(A代詞,指代船艙;B代詞,指代左膝;C代詞,指代窗。D“之”為結(jié)構(gòu)助詞,“的”)

(3)C。

3、(1)譯文:蘇軾和黃魯直一同觀賞一幅書畫卷子。

(2)譯文:船尾橫放著一支槳。

(3)譯文:總計這條船上刻了五個人、八扇小窗。

(4)譯文:原來是挑了一個長而狹的桃核刻成的。

(5)還有一顆篆文圖章。

提醒學生注意兩點:

(1)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數(shù)量詞的不同點在于:大多數(shù)文言文有數(shù)詞無量詞,現(xiàn)代文則數(shù)詞、量詞同用。文言文的數(shù)詞可放在名詞前或后,現(xiàn)代文的數(shù)詞習慣于放在名詞前。

(2)“桃核修狹者”“兩膝相比者”屬于定語后置句,翻譯時應提前,譯為“長而狹的桃核”“互相靠近的兩膝”。

4、修改后的譯文為:這條小船從頭到尾大約有八分多長,兩粒黃米那么高。中間高敞明朗的地方是船艙,上面蓋著刻出來的箬篷,旁邊開著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打開窗來看,雕花的欄桿兩邊相對。關上窗子,可以看見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對聯(lián),這些字都是用石青涂染上色的。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2——4段。

2、研討與練習第四題。

板書設計:

核舟記

魏學洢

總說:奇巧

分說:船尾——船頂

總結(jié):通計照應開頭

第三課時

(一)語文實踐活動設計。

請同學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提示,用橡皮泥試著捏一個“核舟”,把課堂學到的知識內(nèi)化為能力。

(二)口語表達活動設計。

按空間順序口頭介紹一件你所喜歡的工藝品。

注意:讓學生廣開思路,在如實摹寫實物的前提下,也可以加進合理的想像,最好是預先準備發(fā)言稿??陬^介紹可以先分小組進行,誰介紹得好,再說給全班同學聽。

(三)設想自己是舟上五人中的一個,不改變他們的位置、動作,以篇一人稱,展開想像,描述其余四人的動作、語言、心理。

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篇7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

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安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開朗屋舍儼然阡陌交通

黃發(fā)垂髫便要還家

劉子驥詣太守

2、熟讀課文,查字典,參考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正課

(一)導語:

同學們,還記得有一次語文課上,老師給大家出了一道題:中國的別稱有哪些?誰還記得?(中華、神州、四海、九州……)今天,老題想再問問大家:咱們土生土長的巫溪,有直插云宵的山峰,有回環(huán)迂回的河流,有善良淳樸的人們;那么,有誰知道咱們巫溪又有哪些別稱呢?(桃源、峽郡……)那么,有誰知道為什么把巫溪稱作桃源、峽郡嗎?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很多關于戰(zhàn)爭的課文,這些課文提醒著我們,現(xiàn)代世界里仍然存在著殘酷的戰(zhàn)爭,很多人因此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生活在困苦之中。

我國東晉末年,封建國家分裂,政權交替,戰(zhàn)爭頻繁。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zhàn),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梢哉f,當時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元代詩人張養(yǎng)浩在《潼關懷古》一詩中發(fā)出了這樣的慨嘆: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以說,和平,是每一個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個成語就是這一社會理想的集中體現(xiàn),它就是——世外桃源!

這個成語出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它描述的是一個與世隔絕、沒有戰(zhàn)亂,安樂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偉大詩人。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jié)先生。

他所作的詩文,內(nèi)容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nóng)民來往和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zhì)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xiàn)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jīng)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和農(nóng)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開朗屋舍儼然阡陌交通

黃發(fā)垂髫便要還家

劉子驥詣太守

三、課文分析

1、朗讀課文。(或聽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后齊讀課文)

2、多種形式讀通課文。

3、逐段疏通文意。

第一段。

為業(yè):以……為生。緣:順著。夾岸:夾著溪流兩岸。雜:別的。

鮮美:鮮艷美麗。異:名詞作動詞,詫異。窮:窮盡。

第二段。

林盡水源:桃林的盡頭是溪水的源頭。舍:舍棄,放棄。平曠:平坦開闊。

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屬:類。悉:全。怡然自樂:安閑快樂。

第三段:

所從來:從哪兒來。具:詳細。咸:都。問訊:打聽消息。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兒女。邑人:同鄉(xiāng)人。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焉:于之,從這里。間隔:斷絕了往來。皆:都。嘆惋:感嘆,惋惜。

延:請。語云:告訴(他)說。不足:不值得。

第四段:

既出:出來后,既:已經(jīng)。志:做記號。詣:拜見。如此:像這樣。

第五段:高尚士也:志向高潔的隱士。遣:派。欣然:高興地。

4、小結(jié)

(1)古今異義詞: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芳草鮮美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阡陌交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來此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魏晉

今義:不管(連詞)

不足:古義:不值得。例:不足掛齒;不足為奇。

今義:缺點。

緣古義:沿緣溪行

今義:緣故,緣分

延古義: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今義:延長、延伸

津古義:渡口這里問津指探訪。后遂無問津者

今義:口液

(2)一詞多義

舍:舍棄便舍船尋:尋找尋向所志

房子屋舍儼然不久尋病終

志:做標記處處志之向:以前尋向所志

標記尋向所志對著眈眈相向

(3)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南陽的劉子驥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四、復述故事。

第二課時

一、合作探究。

導語: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很多文言文,誰來說說文言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簡潔、典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體味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語言簡潔典雅的特點。

(1)完成p168三題第1小題。

問:大家看看,這句話中,省略的詞語都有什么特點?(指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在不妨礙理解的情況下,省略指稱使行文簡潔,流暢。)

(2)第2小題。

(村人問:今是何世?

漁人回答:今是晉。

村人又接著問:秦之后即晉乎?

漁人再答:否,秦之后尚有漢魏,魏之后方為晉。)

師:大家看,作者沒有正面描寫漁人的回答,卻用桃源中人的反應“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來加以暗示,作者精巧的剪裁所體現(xiàn)出的簡練的語言風格,令人叫絕。

(3)第3小題。

“詣太守,說如此”這句話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內(nèi)容?(包括前文所說的所有內(nèi)容。具體可歸納為三個方面:A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經(jīng)過;B村里人的生活狀況;C歸途中所做的標記。)

(用指代語,避免重復前文內(nèi)容,使語言更簡潔。)

(4)由此看來,同學們自己在寫作時可以受到什么啟發(fā)?

二、拓展延伸。

1、提問:“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乃”字表達了什么樣的效果?推想一下,漁人對桃源人說了些什么?桃源人為什么嘆惋?

(“乃”是竟然的意思。表現(xiàn)桃源人對外面改朝換代的時事感到吃驚。漁人向桃源人介紹了自秦以來的歷史。桃源人因世間社會動亂和百姓生活痛苦而嘆惋。)

2、提問: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gòu)的。)

3、提問:作者借這篇文章寄托了怎樣的社會理想?這種理想在當時的條件下能不能變成現(xiàn)實?我們今天應當怎么評價作者的這種理想?

(A作者虛構(gòu)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B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C陶淵明生活在戰(zhàn)亂頻繁的環(huán)境中,因而想象出了他心中的理想的社會,這既是對當時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又反映出人民大眾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帶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當時的社地,這只能是一種空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4、請歸納出源自本文的成語。你能用這些成語造句嗎?

世外桃源豁然開朗怡然自樂與世隔絕無人問津

三、指導背誦。

指名讀背誦的方法,后指導背誦。

緣溪行→逢桃花林→林盡水源→山有小口→舍船從口入→豁然開朗→見漁人→自云先世→問今是何世→停數(shù)日,辭去→既出→及郡下→尋向所志→不復得路→南陽→未果→無問津者

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篇8

教學目標

1、把握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的內(nèi)容,進一步掌握消息文體特點。

2、了解倫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貢獻,體會諾貝爾寬廣胸懷。

3、理清新聞的內(nèi)容、要素、結(jié)構(gòu),體會語言的真實準確。

重點難點

重點:把握新聞的特點,重點把握新聞的結(jié)構(gòu),了解導語的作用。

難點:補敘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2015年,中國醫(yī)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成為第二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什么是諾貝爾獎?首屆諾貝爾獎得主都是誰?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學習《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這則消息。

一提到諾貝爾,我們馬上想到代表榮譽的諾貝爾獎,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課文,了解首屆諾貝爾獎設置、頒發(fā)的過程,感觸諾貝爾激勵后來科學研究的高尚品德。

二、文學常識。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fā)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chǎn)(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chuàng)立的,于1901年首次頒發(fā)。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yī)學、文學及和平五個獎項,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這些領域?qū)θ祟愖龀鲋卮筘暙I的人,于1901年首次頒發(fā)。

三、字詞積累

1、生字

頒發(fā)()挪威()

遺囑()滲透()

炸藥()仲裁()

卓有成就()

2、詞語

【遺囑】

【滲透】

【建樹】

【仲裁】

【卓有成就】

四、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把握消息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時間:1901年12月10日;

地點: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人物: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

事件:首次頒發(fā)諾貝爾獎。

2.導語都講了哪些內(nèi)容?主體部分講了哪些內(nèi)容?

導語部分講了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和諾貝爾的遺囑。

主體部分講了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及其貢獻,諾貝爾獎頒發(fā)的機構(gòu)、時間及地點,諾貝爾獎的獎金來源及評審權等消息背景。

3.你認為這則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刪去嗎?

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諾貝爾獎資金的來源以及諾貝爾獎評議權歸屬,可以顯示諾貝爾獎評審的公平公正。

五、品讀課文

1.反復研讀諾貝爾遺囑,體會諾貝爾的偉大襟懷。

諾貝爾的遺囑里面說:“諾貝爾獎發(fā)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y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yè)方面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敝Z貝爾把獎金頒發(fā)給在人類發(fā)展歷有廣泛影響的五大領域,特別是設定文學獎及和平獎,表現(xiàn)諾貝爾對人類發(fā)展及人類和平的美好愿望,展現(xiàn)了諾貝爾作為一代科學巨匠的偉大襟懷——愛科學,愛人類,愛和平。

2.首屆諾貝爾獎得主都有那些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內(nèi)做出怎樣的貢獻?你認為他們配得上諾貝爾獎嗎?

我覺得完全配得上,比如倫琴,他發(fā)現(xiàn)了X射線,不僅在物理學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在醫(yī)學上也有廣泛應用,促進了醫(yī)學的發(fā)展,解除了成千上萬人的病痛,至今醫(yī)院里的透視、拍片還在使用X射線。

3.作者為什么要補充諾貝爾獎基金管理和評議權歸屬等內(nèi)容?

作者這樣寫,意在表明諾貝爾獎評審的公平公正,表達作者對諾貝爾的敬意,期待諾貝爾獎在人類進步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六、精讀課文

(一)、層次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簡單概括了新聞所報道的主要內(nèi)容及諾貝爾獎的由來。

第一部分:第2-4自然段報道了當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以及有關諾貝爾獎的知識。

(二)、分析第一部分

1、“路透社斯德哥爾摩1901年12月10日電”屬于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這是新聞的電頭,交代了通訊社名稱、發(fā)電地點、時間,表明消息材料真實可靠,報道及時。

2.文章開頭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題運用導語作用分析法。首句為新聞的導語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幾個要素:人物、時間、事件,總括了新聞的內(nèi)容,簡潔明了,讓讀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聞所報道的具體內(nèi)容。第二句交代了諾貝爾獎的來歷及其具體分類和獲獎條件,為讀者普及了相關知識,便于讀者更有效地讀懂和了解新聞內(nèi)容。

(三)、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自然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語段中一一列舉了當年諾貝爾獎的各個門類的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得的獎項以及他們所做出的貢獻,這些都充分體現(xiàn)了新聞內(nèi)容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2.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語段明確了諾貝爾獎的頒獎機構(gòu)、頒獎時間和頒獎地點,使所報道的內(nèi)容簡潔明了,便于讀者了解和掌握。

(四)研讀探究

【手法探究】本文結(jié)尾部分是補敘,這樣寫法有什么好處?

【答案】語段交代了新聞背景,進一步介紹了諾貝爾獎獎金的來源,補充說明資金管理權與獎項評議權的分離,更有利于讀者了解和認識諾貝爾獎,從而增強了新聞內(nèi)容的真實性。

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篇9

教學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其中揣摩含義豐富的語句。

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承擔責任的情感。

(教材分析:《散步》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主題為親情,所選的課文都是圍繞著有關親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體現(xiàn)著濃濃親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zhì),對生活缺少體驗,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

教學重點:

品味揣摩含義豐富的語句,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感悟親情美。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話的象征意義(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法: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語言。教師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擴大教學的容量,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形象、直觀,有利于調(diào)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學法: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圈點勾畫,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在學習時,我認為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情境導入(約3分鐘)

幻燈片出示一組圖片,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師述:有一種水,能讓人喝醉,這種水叫做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做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們年紀大了,孱弱的雙肩已經(jīng)不堪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板書課題)散步

二、檢查預習情況:(約3分鐘)

(幻燈片)1、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熬()nèn()芽咕咕()叫

分歧()shà()時水波línlín()

2、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隨意:任由自己的心意。這里表現(xiàn)初春的田野充滿生機和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分歧:意見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所,位置。

粼粼:形容水的明凈。

三、整體感知(約10分鐘)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聽讀。

2聽讀課文,你感受到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家庭?

3、讓我們把自己融入這個和諧的家庭用喜歡的方式自由的朗讀課文,想象一家散步的過程,然后搶答下面的問題。多媒體顯示搶答題

a、散步的時間?(初春)

b、散步的地點?(田野)

c、課文中共寫了幾個人?主要人物是誰?

(我妻子母親兒子;我)

d、在散步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結(jié)果如何?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散步分歧產(chǎn)生分歧解決

4、用一句話概括上面的內(nèi)容

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發(fā)生了分歧,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關愛中消除了。

四研讀入境(約10分鐘)

1、分歧是怎么產(chǎn)生的?怎么解決的?在解決分歧中,文中的幾個人物誰的權力?究竟聽誰的,是由人決定的嗎?(讓愛作主)(教師提醒邊看書邊劃書,并做旁批)

老師: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權利是沒有大小的,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現(xiàn)出尊老愛幼,互相關愛的濃濃親情,推而廣之,人類的延續(xù),社會的推進何嘗不是這種愛的傳遞呢?

2活動探究:

(1)請用一句話或詞語概括一家四口的性格特點。

我:(孝順有責任心強)我的母親:(寬容體諒)

我的妻子:(賢良孝順)兒子;(活潑可愛)

(2)鮮花獻給可敬的人。(分組討論進行)

(多媒體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麗的鮮花,請你把它獻給文中的某個人物,你將獻給誰?請選讀課文,結(jié)合文中描寫人物的言行和心里活動的句子,說說你鮮花給他(她)的理由。

五、重點研讀(約6分鐘)

齊讀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含義。

提示: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合作,最終挖掘文章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啟發(fā),盡可能的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師總結(jié):

“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透露著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希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最后一句話表現(xiàn)出作為中年人的重大責任感,他們既要好好承擔老人的幸福,贍養(yǎng)老人,還要好好照顧孩子的生活,撫養(yǎng)下一代,絕不能有什么閃失,這正是他們應該承擔的歷史使命。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何嘗不是如此呢?)

六、親情行動(約10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有沒有和父母發(fā)生過分歧?當時是如何做的?學習這篇課文之后應該怎么做呢?(讓學生們自己發(fā)表觀點)

2、出示圖片說說自己的感受,以后應該怎樣做?(圖片中顯示小時候父母為我們穿衣喂飯,長大后我們牽著父母的手慢慢走)

七、課堂小結(jié)(約2分鐘)

親情不僅是聲情并茂的述說,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應是兒女無言的回報;親情不單是今天課堂上的片刻領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感悟,去實踐。就讓我們的小家永遠親情洋溢,讓我們的“大家”永遠愛意無限,讓我們的心靈之舟在“家”這片海域里有所歸依。

八、作業(yè)布置(約1分鐘)

課下在筆記本里寫一寫你為父母分擔過的事(300字)

板書設計:

總起:初春、一家四口

散原因:母親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

分歧“我”的態(tài)度:委屈兒子

母親態(tài)度:依從孫子

熱愛生活,尊老愛幼,承擔責任。

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篇10

一、教學重點:

1.掌握文中實詞以及虛詞“以”“其”等詞的不同含義,疏通文意。

2.學會按照游覽的先后順序描寫景物;理解第二段寫“魚”與寫“水”的關系。

二、教學難點:

文中所表現(xiàn)的“樂”與“凄”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

1.生字詞(請學生上黑板注音)

篁huáng洌liè坻chí嶼yǔ嵁kān參差cī

佁yǐ俶chù翕xī悄qiǎo愴chuàng邃suì

2.了解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nèi)心的愁悶。他在永州發(fā)現(xiàn)了許多風景秀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非常有名的《永州八記》。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發(fā)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郁憂傷之情。他所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了解文體?!坝洝笔枪糯囊环N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目標展示】

1.掌握文中實詞以及虛詞“以”“其”等詞的不同含義,疏通文意。

2.學會按照游覽的先后順序描寫景物;理解文中所表現(xiàn)的“樂”與“凄”的關系。

【新知研習】

1.你能正確、流利地閱讀這篇文章嗎?

學生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注意語音、語調(diào)、停頓,讀出文言情感。

2.你能疏通全文嗎?

生自主學習,借助工具書,解釋文中的重點字詞。(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主完成字詞的解釋,最后由其中的一個小組展示成果,其他小組糾正和補充)

(1)重點詞語

西行心樂之全石以為底

卷石底以出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日光下徹俶爾斗折蛇行

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寂寥無人悄愴幽邃佁然不動

乃記之而去隸而從者

(2)特殊現(xiàn)象

①古今異義。

乃記之而去:古義(離開)今義(前往,到某處)

崔氏二小生古義(年輕人)今義(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②一詞多義。

全石以為底(介詞,用)

以卷石底以出(相當于“而”,表承接,不譯)

以其境過清(因為)

清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詞,清澈)

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冷清)

可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3)翻譯句子。

①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③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3.你能概括文章每一小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嗎?

明確:第1節(jié),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描繪小石潭的概貌。

第2節(jié),寫潭水和游魚。第3節(jié),寫潭水的來源。

第4節(jié),寫潭上四周景色給人的感覺。第5節(jié),記下同游者的姓名。

4.根據(jù)對課文內(nèi)容的概括,請問作者寫景的順序是什么?

明確:以作者的游覽行蹤為順序。

5.寫景過程哪些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師提示:可以從動詞的角度談,可以從修辭的角度談,可從顏色的角度談,可以從聲音的角度,也可以從寫形狀的角度談、從情與景的角度談,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斗折蛇行”,用兩個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溪蜿蜒彎曲的樣子。

6.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明確:小石潭的全貌是: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部分,有的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四周樹長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隨風飄搖;潭水很清,有魚兒游動。

7.文章第2段寫游魚與寫潭水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明確:正面寫魚,側(cè)面寫水,寫魚突出水之清澈,寫水是緊扣文章的標題的。

【歸納總結(jié)】

小石潭,人跡罕至,凄清幽靜。作者以簡練的文筆,按游覽觀察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生動細致地描寫了小石潭環(huán)境景物的幽美和靜寂。

【鞏固拓展】

想象描寫:

1.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預習指導】

在理解作者感情表達方面,你有什么疑惑?

四、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柳宗元

發(fā)現(xiàn)小石潭

潭水和游魚

潭水的來源

潭邊的感受

記錄同游者

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篇11

《馬說》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疏通課文大意。

2.理解文中“伯樂”“千里馬”與“食馬者”的寓意,學習托物寓意的寫法。

3.朗讀文章,注重朗讀語氣的把握,體會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會摧殘和埋沒人才的黑暗現(xiàn)實。

一、導入新課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的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今天我們將學習的《馬說》,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系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檢驗預習,梳理文言字詞

1.走近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詩人,散文尤其,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謂“郡望(郡里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

2.背景資料。

《馬說》寫于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間。當時韓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經(jīng)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但結(jié)果是“待命”四十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盡管如此,韓愈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他依附于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武寧節(jié)度使張建封幕下,終未被采納。后來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jié)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視,郁郁不得志。

3.文體知識。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罢f”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說理透徹。通常采用以小見大的方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講究文采,跟現(xiàn)在的雜文大致相近。如《愛蓮說》《捕蛇者說》《師說》等。

目標導學二:朗讀課文,劃分文章層次

1.自讀課文,梳理字音。

邪(yé)駢死(pián)食馬者(sì)槽櫪(cáolì)外見(xiàn)

2.聽朗讀音頻。

3.反復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1)故/雖有名馬,袛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借助工具書,同桌之間合作,老師指導,疏通文章大意。

伯樂與千里馬的辯證關系,對你有什么啟發(fā)?文中的觀點不難理解,教師應啟發(fā)學生領悟:①機會總是降臨給有準備的人;②自然界的任何物質(zhì)都是相互依存的,得到賞識和重用也一樣,需要其他一些條件的滿足。

5.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

第一層(第1段):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第二層(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層(第3段):總結(jié)全文。表現(xiàn)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目標導學三:合作探究,體會文章情感

1.托物寓意

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寫法,文中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比喻什么人?

明確:千里馬:人才。伯樂:能發(fā)現(xiàn)、賞識、任用人才的人。食馬者: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tǒng)治者。

2.主旨情感

(1)在作者看來,伯樂與千里馬哪個更重要?為什么?

明確:作者認為伯樂更重要。因為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蛘撸阂驗闆]有伯樂,千里馬也就被埋沒了。

(2)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作者主張怎樣對待千里馬那樣的人才?

明確: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使有才之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和遭遇不幸的處境。重用人才,給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間和條件。

3.韓愈曾在《送孟東野序》中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意思是指受到委屈和壓迫就要發(fā)出不滿和反抗的呼聲。文本借千里馬不得伯樂,實際上是對人才流落不得賞識而鳴。因此,文中充滿了受到不公對待的委屈與憤怒。請仔細品讀下面五個“也”字句,對其所表達的語氣分別做出解說。

①不以千里稱也。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④安求其能千里也?⑤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明確:①表示陳述語氣,但流露出無限痛惜之情;②表示肯定語氣,肯定食馬者的無知;③表示句中停頓,提醒讀者注意食馬者的無知給千里馬帶來的嚴重危害;④表示反詰語氣,凝聚著作者的憤慨之情;⑤表示感嘆語氣,其間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對食馬者的辛辣嘲諷。

4.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個性表達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fā)現(xiàn),你該怎么做?

示例:①我要毛遂自薦,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②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③我要做到心態(tài)平和,相信是金子總會發(fā)光。

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篇12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品味語言情致。

2、理解作者理想,思考現(xiàn)代人生。

3、訓練語言思維,強化朗讀背誦。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感受桃源勝境,理解作者表達的社會理想。

教學方法

1、自主探究式學習。

2、導練結(jié)合,充分體現(xiàn)“練為主線”,培養(yǎng)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3、誦讀法。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展示目標

“記”是古代一種文體,本文原是《桃花源詩并序》中的“序”,“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就出自本文。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結(jié)合注釋,理解課文大致內(nèi)容,對學習中的疑問作出標記。

2、聽課文范讀,注意字音、斷句,理清課文思路,文章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了哪些情節(jié)?

3、你能用最簡潔的詞語概括桃花源在你心目中的整體印象嗎?

(美、樂、奇)

(解說: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從課文的整體入手,在導語的鋪墊和撩撥之下,學生帶著興趣進入課文,體現(xiàn)自主精神,教師可利用課件進行檢測,如字音、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幫助學生在自讀中理解大意,掃除障礙;通過范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對桃源作出初步評價。)

三、分步品味

(一)想象桃源之“美”

1、找出描寫桃源外部環(huán)境美和內(nèi)部環(huán)境美的句子,朗讀并背誦。

2、桃源風景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你能選一個景點用下面的句式描繪一下嗎?

句式:這里的------美,你看(聽)------

3、教師點拔,發(fā)現(xiàn)描述者對詞句理解不正確的地方予以指正,對有創(chuàng)造性的予以肯定,注意以下字詞:鮮美、開朗、交流

4、小結(jié):聽了大家的描繪,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風景秀麗,美在靜謐祥和,更美在民風淳樸。

(解說: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著眼于想象力、表達力和培養(yǎng)、訓練。入情入境,展開豐富的想象,繪聲繪色,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描繪,并在課文內(nèi)容的串聯(lián)下,點撥字詞。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深入探究課文的興趣,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二)理解桃源之“樂”

1、桃源是美麗的,也是充滿歡樂的,那么“樂”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2、自讀2、3段,以其中一類人的身份和口吻說說,那些人為什么樂?

3、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對桃源內(nèi)社會生活的描寫,并調(diào)動歷史知識,得出桃源之樂的根本原因。

4、學生小結(jié):桃花源樂在民主平等,樂在和平安定,樂在豐衣足食,樂在民風淳樸。

(解說: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在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受桃源之樂,并結(jié)合古代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理解桃源之樂的社會根由。力求突出“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特征,加深理解課文,進行思維訓練。)

(三)評讀桃源之“奇”

1、桃源的美麗歡樂令人神往,桃源的離奇神秘更是引人入勝。桃源廳在何處呢?

2、評說桃源之“奇”,指導朗讀。

評:桃林之奇

山洞之奇

人們之奇

結(jié)局之奇

讀:讀出驚奇語氣,讀出重音。

3、小結(jié):全文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虛虛實實,引人入勝。桃源似有而無,似真而幻。作者的描繪令人心馳神往。

(解說:這一環(huán)節(jié)放手讓學生發(fā)現(xiàn)和評論,將思維訓練、語言訓練和朗讀訓練繁密結(jié)合。由評讀桃源之奇到探索詩人引人入勝的寫作技巧。)

第二課時

四、理解評價作者的理想

1、作者生活在東晉末年,當時社會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繁,民不聊生。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說課文表達了怎樣的社會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2、歸納:毛澤東《登廬山》中的一句詩:“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背浞挚隙颂諟Y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面對中華大地的千年世態(tài)變,怎能不豪情滿懷?如今祖國各地不是桃源,勝似桃源,如果陶淵明地下有知,不知欣喜為如何?

(解說:本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習目標之一,主要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社會理想,也對學生進行理想主義的教育。)

五、課堂練習

(一)字詞

1、注音:豁然儼然阡陌垂髫邑人詣太守驥

2、解釋下面詞的古義和今義:交通妻子絕境無論鮮美

3、解釋多義詞:舍尋志為乃

(二)閱讀后做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4、填補文中橫線上的語句。

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的意思是(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都是一個樣式,很相象。

B、第一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渲染氣氛,為桃源的美好作烘托、鋪墊。

C、“豁然開朗”一詞寫出了漁人進入桃源后的感受。

D、第二段主要寫了桃源的美好環(huán)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6、“黃發(fā)垂髫”指,這里運用了的修辭方法。

(三)閱讀后做題: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離,()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7、將“漁人”“村人”這兩個詞語,準確填入文中的括號內(nèi)。

8、用原文回答下面問題:桃源人“皆嘆惋”的原因是什么?

9、翻譯“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六、拓展延伸

1、欣賞:影視歌曲《神奇的九寨》。

2、課外閱讀:《桃花源詩》(陶淵明)、《桃源行》(王維)、《桃源圖》(韓愈)、《桃源行》(王安石)、《桃花溪》(張旭)、《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總說:本教案力求體現(xiàn)“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結(jié)合課件,努力激發(fā)學生興趣,充分體現(xiàn)引導自學,體現(xiàn)了新課標精神。教學中以“美、樂、奇”為切口開始全文的學習,又緊扣“美、樂、奇”收束,課堂練習力求突出基礎知識的訓練和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課后延伸,開闊視野,提高理解、鑒賞水平,了解陶淵明的藝術魅力對后世的影響。挺實用。)

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篇13

教學重點

1、把握蘇州園林的“圖畫美”整體特點和本文的結(jié)構(gòu)、順序。

2、學習多種說明方法,品味準確、簡潔、生動的說明語言。

教學難點

初步鑒賞美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問答式教學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說明文有關知識(幻燈片展示)

一、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擁有一批全國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園林。教師板書課題

二、欣賞蘇州園林:

幻燈片展示蘇州園林圖片,學生欣賞,談感受。

首先讓學生明白,“蘇州園林”不是某個園林的名稱,而是指蘇州這個地方的園林群體。比較出名的有這些園林: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留園、網(wǎng)師園、怡園。

學生談感受:簡直就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下面,我們看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來介紹蘇州園林的。

三、作者簡介:

葉圣陶(1894—1988)原名紹鈞,字圣陶,以字行。江蘇蘇州人。作家、教育家、兒童文學。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煥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導閱讀,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閱讀說明文應從下面幾方面入手:

幻燈片展示:明確說明文的對象,分析說明對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解說明的結(jié)構(gòu)、順序,找出說明的方法,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的特點。

2、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圈點勾畫?;脽羝故締栴}:

(1)作者是在開始是如何評價蘇州園林的?

明確:“標本”

(2)蘇州園林的總體特點是什么,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來概括?

明確: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3)本文的結(jié)構(gòu)、順序怎樣?

明確:整體——局部——細部,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應寫出序號,概括說明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從總到分,從大處到小處的邏輯順序。

五、合作探究畫意美

1.教師提問引入:請從文中找出體現(xiàn)蘇州園林“圖畫美”的句子,并說說它美在哪里。

學生活動:

(1)自讀課文3—9段,從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2)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補充。

(3)師生互相補充。

多媒體展示精心制作的相關圖片。

亭臺軒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處假山池沼的藝術美。

第二部分(3—9)分類具花草樹木的映襯美。

體說明蘇州園林的藝術美。花墻廊子的層次美。

講究每個角落的構(gòu)圖美。

細處門窗的圖案美。

園內(nèi)建筑的色彩美。

師:可見,蘇州園林無論是整體,還是它的每一個局部,甚至每一個細部,處處都注意圖畫美,作者反反復復用圖畫作比,目的在于強調(diào)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由此,我們可以在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方面獲得什么啟示呢?

小結(jié):在作者筆下,蘇州園林變成一幅幅大小錯落,千姿百態(tài)的圖畫,游覽者置身其中,"如在圖畫中"讀來令人美不勝收。

六、了解說明方法

要想把事物說明得好,還要講究方法。

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說明方法。如:

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引用、摹狀貌等。

七、品味語言。

表現(xiàn)美的事物,需要美的語言。本文語言準確、簡潔、生動,學生找出課文中表現(xiàn)說明語言的準確、簡練、生動的句子。(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八、本課小結(jié)

本文介紹了蘇州園林藝術的整體特征,說明順序合理,說明方法得當,語言準確、簡潔、生動,既突出了被說明事物的特點,結(jié)構(gòu)又顯得清楚有序,實為一篇難得的好文章,顯示了葉圣陶先生駕馭復雜事物的非凡筆力。在領略蘇州園林藝術美的同時,我們要借鑒作者說明的技巧,力求學以致用。如果同學們想得到如在畫圖中的實感的話,還是讓我們有機會去蘇州園林中徜徉吧。

九、布置作業(yè):

小作文《我們的校園》

提示:先抓住學校的教學樓、辦公樓、宿舍的共同點,先概述,后分說。字數(shù)為150字左右。

板書設計:《蘇州園林》

葉圣陶

(1)標本(3、4、5、6、7)局部(大)

(2)完美的圖畫(10)不止這些

(8、9、10)細部(小)

總說————————分說————————總說

概括具體(邏輯順序)

教學反思:

本課內(nèi)容豐富,牽涉面廣,要講的東西很多,一般安排二課時為適宜,用一課時來完成教學,當時,我有所當心。結(jié)果,只用了一課時就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由此,我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1、處理教材非常重要,關鍵在取舍。要結(jié)合學科性質(zhì)、單元教學要求和課文特點,科學制定教學目標,特別要突出重點教學,不能面面俱到。

2、要想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內(nèi)容安排要緊湊,教學推進要快,設計問題要科學、合理,難易適度。

3、在教學過程中,要相信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努力營造課堂教學氣氛;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探究,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篇14

《大自然的語言》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鱗、嵌、撒”3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睜、晴、螞、蟻、搬、泳、逗、雁、略、釣、汪、撒”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段落背誦。

3、引導學生將生活與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了解大自然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現(xiàn)象,積極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策略與方法: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課前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走進圖書王國、走進網(wǎng)上世界,進行活動,尋找大自然的語言,如:春、夏、秋、冬的語言,晴天、雨天的語言,地震的語言,或其它語言,以及一些諺語。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教師先板書“大自然”,指名學生讀。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對大自然的了解。

2、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觀,多姿多彩的花草樹木,調(diào)皮可愛的鳥獸蟲魚……給學生以整體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師:看過之后,你最想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

4、師:美麗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吧!

5、完成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詩,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魚鱗”通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或圖片加以理解;

如:“嵌在”、“撒在”等詞語可以結(jié)合詩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或讓學生根據(jù)詞語的不同進行造句的訓練。

(學生有可能會提出其它不明白的詞語,比如:山巔、__、漂礫、妙不可言等,“山巔”可以看圖片;“__”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漂礫“則由教師讀有關的資料;“妙不可言”可以結(jié)合詩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小節(jié)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完課文后,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感覺,什么樣的印象或是什么樣的看法。(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自己觀點的支撐點,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也可以讀書中的句子)

a:天上的白云是大自然的語言,白云飄得高,明天準是個晴天;

b:地上的螞蟻是大自然的語言,螞蟻搬家,出門要帶雨傘;

c:小蝌蚪一出現(xiàn),春天就來到了人間;

d:大雁往南飛,就證明秋天就在眼前;(在理解第4、5小節(jié)時,讓學生反復朗讀,從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

e:樹上的年輪也是大自然的語言;

f:魚身上的魚鱗一圈就是一歲,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

g:“三葉蟲”化石嵌在喜馬拉雅山巔,可以告訴我們這里曾經(jīng)是__的大海;

h:大自然把一塊“漂礫”撒在江南的廬山,告訴大家這兒有過寒冷的冰川;

i:人有語言,大自然也有語言;大自然的語言妙不可言,不愛學習的人從來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遠看不見。

學生讀文交流的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直觀理解“逗點”“年輪”“魚鱗”“三葉蟲”“漂礫”,喚起學生對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回憶,理解大自然的語言。不僅讓學生明白這種現(xiàn)象,理解詞句的意思,感受句子的內(nèi)容,還能令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發(fā)對大自然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朗讀,就能夠讀出真情實感,水到渠成。并引導學生理解“妙不可言”的意思。從而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觀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教師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隨機的板書:

白云高飄——晴天

螞蟻搬家——要下雨

……

4、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和懂得大自然的語言?

(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做一個愛學習、細心觀察的人)

5、整體回顧全文,美讀中品位始終所蘊涵的情感。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識字:對于本課出現(xiàn)的生字,要求學生盡量自學,識記。

讀準“撒、鱗、嵌、略”幾字的讀音。

2、指導書寫時,讓學生注意觀察“搬”“撒”的字形結(jié)構(gòu),注意各部分的書寫比例。“釣”字右半邊是“勺”,不要寫成“勾”?!把恪卑氚鼑Y(jié)構(gòu),注意里面的寫法。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讓學生搜集更多的有關大自然的語言,能用詩歌的形式說一說寫一寫。

初二語文教案模板范文篇15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能讀出壺口瀑布雄偉、壯闊的氣勢。?

2.抓住關鍵語段,品味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寫景散文的賞析方法。?

3.領會黃河精神的象征意義,理解黃河精神在職場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結(jié)合朗讀,品味文章極具感染力的語言,體會壺口瀑布的特點。

2.理解壺口瀑布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孕育了璀璨的華夏文明。因此,黃河是中華民族名副其實的母親河。如果要去瞻仰這位母親,你知道黃河的哪一處景觀是不可不看的嗎?今天我們通過__的游記散文《壺口瀑布》一同領略“天下黃河一壺收”的奇特景觀。?

二、自讀課文,落實字詞?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查檢并記憶生詞的讀音及解釋。?

2.課堂交流補充,當堂提問檢測。

3.齊讀課文,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

三、整體感知?

1.如果為壺口瀑布選擇一個詞作為宣傳語,你覺得哪一個詞最為貼切?結(jié)合文中相關語句,說說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寫了兩次看壺口瀑布的經(jīng)歷,為什么寫兩次的景觀?對于表現(xiàn)壺口瀑布的壯觀起到怎樣的作用?

3.朗讀課文,想象、感受壺口瀑布的景觀。

四、感受壺口水的陽剛之美?

1.文章重點寫第二次看壺口瀑布,第二次看壺口瀑布主要表現(xiàn)壺口瀑布的水有怎樣的特點??

2.討論: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壺口瀑布之水的陽剛之美的?怎樣表現(xiàn)壺口瀑布之水的有力的??

不同方面多種角度描寫?

通過寫石側(cè)面表現(xiàn)水?

擬人的手法為水注入了生命力?

恰當形象的奇特比喻?

想象的動詞選擇?

短促有力的句式?

排比鋪陳的句式?

3.朗讀課文第四、五段,讀出力度感,讀出陽剛之美。?

4.朗讀互評,再讀。(重點強調(diào)重要字詞的重音,果斷有力的短句,排比句式的速度語氣變化)?

五、景與情的關系,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寫這篇游記散文是否僅僅停留在了所見之景有多美,有多奇特壯觀的層次上?作者僅僅是為了表現(xiàn)壺口瀑布之水的陽剛之美嗎??由水想到個人——由個人想到民族(有層級的過渡,少說教味,易于理解接受)?2.壺口瀑布之水與作者所思所想之間存在怎樣的關聯(lián)??相似、聯(lián)系——觸景生情,融情于景(什么景?什么情?)?

3.穿插:中國古人關于水的智慧:上善若水,以柔克剛,水滴石穿——辯證思維。

4.在思考的基礎上朗讀文章最后一段,并說說你怎樣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這偉大只在沖過壺口的一剎那才閃現(xiàn)出來被我們看見”?(思考:這篇文章結(jié)尾標注了寫作日期,有何用意?)?

5.在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并且將這種情感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六、作業(yè)

運用排比句式,進行一段景物描寫,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

21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