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級語文《星星變奏曲》優(yōu)選教學教案
《星星變奏曲》是江河寫的一首朦朧詩。朦朧詩有一個很突出的藝術特點就是不直接表現(xiàn)或呈現(xiàn)思想感情,而總是借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地表現(xiàn)經(jīng)驗等,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某踔芯拍昙壵Z文《星星變奏曲》優(yōu)選教學教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初中九年級語文《星星變奏曲》優(yōu)選教學教案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朦朧詩及其審美特征。2.感知詩中“星星”的形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過程與方法:1.學習朗讀朦朧詩歌的技巧,學會品味詩歌語言,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感情。2.學會比較閱讀的方法,通過詩內(nèi)物象的對比,理解詩歌主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理解詩人對現(xiàn)實的否定和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對重重磨難也不放棄希望的感情。2.體會詩人經(jīng)歷人生苦難之后對詩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詩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過朗讀詩歌,品味本詩的語言特點,進而體會朦朧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體悟“星星”的象征意義。
教學互動內(nèi)容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播放莫扎特歡溢童趣的鋼琴名曲《小星星變奏曲》導入。
二、作者簡介及朦朧詩的解說
三、學習新課
(一)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為什么題為《星星變奏曲》?
2、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3、兩小節(jié)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么異同點?
(二)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1、“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此處星星為什么要顫抖呢?
2、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
3、“寂寞地燃燒”是什么意思?
4、這首詩中有幾處出現(xiàn)了“星星”這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義?
(三)揣摩運用,體味語言:
1、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2、“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意境?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設置情境,激發(fā)興趣理解課文內(nèi)容。合作學習,透過詩歌意象,結合自己的體會,理解詩歌中的意境。結合自己對這首詩的學習,進一步理解朦朧詩派的語言特色。
教學互動內(nèi)容 設計意圖
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著怎樣的關系?詩人為什么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四、歸納本詩的主題
五、課堂練習:
1.寫出下面加點字的拼音。顫動()閃爍()朦朧()覆蓋()疲倦()2.下面詩句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它們的作用是什么?(1)誰不愿意,有一個柔軟的晚上,柔軟得像一片湖。(2)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3)誰愿意,總寫苦難的詩,每一首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像冰雪覆蓋在心頭。
3.詩歌中描寫了兩種情境,你能夠說出來嗎?滲透思想教育。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
教學小結:引導學生總結,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點。
作業(yè)設計:1、分析《帆》的意象。2、仿寫。(見練習)
板書設計:
初中九年級語文《星星變奏曲》優(yōu)選教學教案二
教學目標:
1、了解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理解“變奏曲”的含義。
2、掌握本課10個重點生字的音、形,理解本課重點詞語的含義。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義,學會珍惜美好生活。
教學教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2分鐘)
朦朧詩: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群對光明世界有著強烈渴求的使者,他們善于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xiàn)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后期以舒婷、顧城、北島等為先驅者的一群青年詩人,從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發(fā)表了一種新風格的詩。
這種詩,有三四十年沒有出現(xiàn)在中國的文學報刊上了。最初,他們的詩還仿佛是在繼承現(xiàn)代派或后現(xiàn)代派的傳統(tǒng),但很快地他們開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遠,自成一個王國。這首詩體現(xiàn)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征。
《星星變奏曲》是江河寫的一首朦朧詩。朦朧詩有一個很突出的藝術特點就是不直接表現(xiàn)或呈現(xiàn)思想感情,而總是借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地表現(xiàn)經(jīng)驗等,在本詩中,作者用星星、詩、蜜蜂、螢火蟲、睡蓮、春天、鳥、白丁香等來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凍僵的夜晚、僵地、被風吹落的星星等來代表黑暗冰冷的現(xiàn)實世界等,這樣使得這首詩含蓄朦朧,意境優(yōu)美。
這首抒情詩以“星星”象征_光明,但詩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顯現(xiàn)的不是陽光普照的光明,而是黑夜中閃現(xiàn)的光明,寄托了詩人在現(xiàn)實中執(zhí)著追求的理想.全詩由兩節(jié)組成,每節(jié)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設句起頭,具有一氣呵成的氣勢.整首詩以星星為主要意象并以假設為前提來抒情寫意,展示現(xiàn)實與理想的背離,顯示詩人對光明的渴求。
二、檢查預習,雙基訓練。(5分鐘)(學生課前完成,上課時小組互評。)
1、重點字識記。
靜謐 憧 憬 劫 難 閃爍
m 足珍貴 nng 望 寂m f 蓋 凍jiāng
2、重點詞語掌握。
靜謐: 憧憬: 劫難:
3、文學知識。
本詩作者是 ,作品選自 。*
三、合作探究,理解品味(30分鐘)(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小組研討、學生展示。)
(一)有情感地朗讀本首詩。
(二)學生讀文探究,思考、討論回答下面的問題。
1、這首詩為什么題為《星星變奏曲》?
答:
2、兩小節(jié)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么異同點?
答:
3、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答:
4、朦朧詩有一個很突出的藝術特點就是不直接表現(xiàn)或呈現(xiàn)思想感情,而總是借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地表現(xiàn)經(jīng)驗等,在本詩中,作者用來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的物象有哪些,用來代表黑暗冰冷的現(xiàn)實世界又有哪些?這種物象的運用在寫作中對詩歌思想感情的表達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5、“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此處星星為什么要顫抖呢?
答:
6、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答:
7、試著在自己的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來總結概括這首詩的主題(結合課文學習過程中接觸到的關于本詩的寫作背景)
答:
四、課堂小結(3分鐘)(教師或學生總結。)
五、反復朗誦。(7分鐘)(學生朗讀,小組進行朗讀比賽展示。)
初中九年級語文《星星變奏曲》優(yōu)選教學教案三
教學目標
1.了解朦朧詩及其審美特征。
2.感知詩中“星星”的形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3.通過誦讀,體會詩歌的情景、意蘊和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主旨。
4.揣摩語言,品味詩句的豐富。
5.激發(fā)學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學設想
教學活動應強化誦讀,在熟讀過程中,揣揣摩語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領會其象征意義。對于形象的豐富的理解,可引導學生合作研究,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個性化闡發(fā)。以提高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了解朦朧詩的審美特征;理解詩歌所寄托的詩人的理想和信念。
教學難點:體悟“星星”的象征意義。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江河的《星星變奏曲》是-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全詩含蓄朦朧.意境優(yōu)美,
引導學生在熟讀中揣摩詩歌語言的意蘊和情味。領會“星星”的象征意義。把握詩歌的主旨
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感悟能力。
2.聯(lián)想想象法全詩運用象征手法,圍繞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學習這首抒情詩,要創(chuàng)設氛圍激活學生思維,借助對形象的感悟,把握豐富,深人體會詩中的思想情。
3.討論探究法如對“星星”形象的感悟,可引導學生活躍研討,提高審美意識。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由關于“星星的詩句”導入
回憶詩句,今天我們來學習《星星變奏曲》這一首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介紹和朦朧詩
江河,原名于友澤,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畢業(yè)。1980年發(fā)表*作《星星變奏曲》,著有詩集《從這里開始》《太陽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時期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之一。
朦朧詩又稱新詩潮詩歌,是新詩潮詩歌運動的產(chǎn)物,因其在藝術形式上多用總體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義性,所以被稱作“朦朧詩”。朦朧詩孕育于“*”時期的“地下文學”。它是新時期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是“*”后期一群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青年,利用詩歌的形式對現(xiàn)實進行反思和追求詩歌獨立的審美價值的產(chǎn)物。
朦朧詩作為一種新詩潮,一開始便呈現(xiàn)出與傳統(tǒng)詩歌不同的審美特征。代表人物有舒婷、顧城、江河、等。意象化,象征化,立體化和隱喻性是朦朧詩藝術表現(xiàn)上的重要特征。
三、寫作背景
本詩寫于1980年,也是詩人首次發(fā)表的詩作。詩人經(jīng)歷了惡夢一樣的“*”十年,目睹了專職的殘酷和人情親情的被毀滅,因此對“*”時代的黑暗進行揭露和反抗?;叵氚狄谷缗偷哪甏娙藘A訴著自己質樸的愿望,因此寫下了此詩,寄托了詩人美好的夢,也表達了詩人的苦悶與迷惘,這是詩人思考歷史、人和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
四、請大家朗讀,要求:
(1)讀準音。
(2)體會朗讀節(jié)奏與朗讀時的感情基調。
明確:感情基調是滿懷希望的。朗讀語調是深沉的。
顫(chàn)動閃爍(shuò)朦朧(ménglóng)覆(fù)蓋
疲倦(píjuàn)靜謐(mì)憧憬(chōngjng)劫(jié)難凝望(níng)
五、再讀:把握意象,讀懂詩歌
意象:星星、詩、蜜蜂、螢火蟲、睡蓮、春天、鳥、白丁香等。
意境:甜蜜、溫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對美好理想熱烈向往
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風吹落的星星等。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壓抑的黑暗現(xiàn)實。
對冷酷現(xiàn)實強烈否定
六、具體體會
1、詩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象征著光明,象征著美好的事物
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2、兩小節(jié)詩在結構上及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異同點?
都用假設的句子“如果-----誰還需要---還會---”開頭;從第五行看,有變化,用“誰不愿意”和“誰愿意”。
都表達了現(xiàn)實中掙扎而向往光明、溫暖和自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節(jié)正面表達這種企盼,第二節(jié)是從反面表達這種希望。
3、這首詩為什么題為《星星變奏曲》
變奏曲是音樂術語。這首詩是借用此術語來說的,具體特征有以下兩點:
?、僭姷纳舷聝晒?jié)結構相稱,基本手法和用語相同或相近
②圍繞一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
第二課時
七、自讀
1、括兩節(jié)詩的內(nèi)容
第一節(jié):黑暗籠罩大地,詩人向往光明世界。
誰還需要…誰還會…誰不愿意…誰不愿意…誰不喜歡
第二節(jié):否定現(xiàn)實世界,決心追求光明
誰還需要…誰還會…誰愿意…誰愿意…誰不喜歡
(否定)(肯定)
2、請從一、二節(jié)詩句的語氣、內(nèi)容、意境三個方面說說詩歌是怎樣構成主題與變奏的關系?
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用了同樣的結構、相近的句式、和遞進式的比喻。但句子的語氣已從肯定變?yōu)榉穸?內(nèi)容又對光明的向往轉為對現(xiàn)實的否定;意境由溫馨美好轉為寒冷嚴酷,從而構成主題與變奏的關系
八、小結
1、主旨全詩表達了詩人對黑暗冰冷的現(xiàn)實的否定,抒發(fā)了自己對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雖然迷茫失落而又不失堅定的希望。
2、結構示意圖
主要意象:星星(象征光明、向往和追求的理想)
情境:溫馨美好------->寒冷嚴酷
主題與變奏
內(nèi)容:向往光明------->否定現(xiàn)實
3、具有朦朧詩的語言特色:多用象征、比喻的修辭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義性,使得詩歌含蓄朦朧。
象征和比喻的區(qū)別:
象征中的象征體都是具體的,被象征的本體都是抽象的;比喻中的本體和喻體通常都是具體的。
象征著眼于全文構思,至少也是文章的層次,是一種表現(xiàn)手法;比喻通常是以句子的形式存在,是修辭手法。
九、探究
1、反復朗讀“誰不愿意……”至“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體會詩中描寫的情境,探究下列問題。
(1)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柔軟得像…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2)“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意境?
“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huán)境一定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星星落滿天空”的情境必定出現(xiàn)在晴朗的夜間,雖然星星視覺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熱鬧,反而襯托出心情的寧靜、閑適、自在。這兩種情境在形態(tài)上有相似之處,都只有在心境寧靜時才能觀察體會得到,因此勾起詩人的聯(lián)想與類比。而春天“鳥落滿枝頭”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滿天的情形,更顯生機,更富有直觀的動感和美感?!傍B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lián)想與類比,更生動地表現(xiàn)了“光明”的美好。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著怎樣的關系?詩人為什么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分別從聽覺上和視覺上描寫聲音的隱約、白丁香的朦朧.將人們帶入一種令人陶醉的朦朧迷離的美好意蘊。表現(xiàn)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詩人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因為聲音-會兒入耳,一會兒消失,一會兒清晰,-會兒模糊的感覺與視覺上“閃閃爍爍”的感覺是相通的。這足以形容視覺的詞語來表現(xiàn)聽覺,以視覺感來突出對聲音的時斷時續(xù)、隱隱約約的真切感覺。
2.學生自由誦讀詩歌第二節(jié),思考:
(1)詩中“每一首詩都是-群顫抖的星星”。此處星星為什么要顫抖呢?
“每一首詩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難的詩所受到的*,這種不自由帶來的就是心靈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顫抖,是人心靈的顫抖。因生活的壓抑和*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溫暖。
(2)怎樣理解“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
“瘦小的星”比喻并象征人們對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僅太陽失去了,連“瘦小的星”也被“一顆又一顆”地吹落,可見“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無情。
(3)“寂寞地燃燒”是什么意思?
在尋求自由和光明的過程中,在周圍都是黑暗的時候,只能燃燒自己去尋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獨,燃燒代表了犧牲。
十、作業(yè)處理:
試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愿意……誰不愿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企盼。
如果我是一張白紙
我會讓人們在我身上記事、算題
如果我是一根蠟燭
我會默默給人們帶來光亮
誰不愿意呼吸新鮮的空氣
誰不愿意沐浴溫暖的陽光
誰不愿意吮吸甘甜的雨露
誰不愿意擁有美好的生活
可是,人類肆意的破壞
使這一切都變成了虛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