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錯綜復雜,但也有一定的經驗教訓。那么,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和教訓是什么??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來告訴你們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和教訓吧!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1)守舊派勢力強大,國家的最高領導權不在維新派手中,而緊握在以西太后為首的王公、大臣手中。幾位掌實權的顯赫人物恭親王、慶親王,剛毅幾乎無例外地守舊。維新派只少數幾個人,而且在朝中沒有實權,康有為只擔任各國事務衙門章京行走(外交秘書),他的7次上書大多被壓下了;康有為組織學會也受到壓制,遭到封閉解散的命運。辦報受到遏制,《強學報》出了3期就被停刊。
西太后對變法的態(tài)度是八個字:容忍:她想把變法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同意廢八股、改策論、發(fā)展商業(yè)、開辦工廠、用新式武器武裝軍隊等;控制:西太后對維新派采取兩個措施,一是將翁同龢開缺,去掉光緒身邊的參謀;二是讓榮祿到天津擔任直隸總督,控制北京及其周圍的軍權;觀察:看看光緒要干什么。動手:只要變法觸及到清廷王公貴族利益,她就動手鎮(zhèn)壓。
2) 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在理論指導上的局限性??涤袃刹繒骸缎聦W偽經考》、《孔子改制考》,沒有充分的、有說服力的證據,不用說守舊派反對,當時的一些開明人士也不贊成。維新派某些激進的宣傳也增加社會阻力。
3) 維新派及光緒皇帝在實施變法上的策略錯誤侵犯了一些大官僚的利益,如開國會、設制度局,一些老臣的職權被剝奪,又沒有安排措施,他們當然堅決反對。精減機構撤銷六個部,罷免“六堂官”也操之過急。
戊戌變法失敗的教訓
1. 敵強我弱。維新運動時期,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雖有初步發(fā)展,但還極其微弱。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嚴峻的民族危機,迫使他們倉促上陣,其經濟實力、理論體系、思想醞釀、政治主張等都準備不足。而維新派所面對的封建頑固勢力卻十分強大。
2. 脫離民眾。維新派沒有掌握政權,僅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發(fā)號施令,希望通過和平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來實現(xiàn)他們的理想。原本維新派應該與會黨民眾的斗爭相結合,以造成強大的聲勢,迫使當權者采取相應的改革措施,但維新派卻采取了脫離人民群眾的方針,甚至害怕和敵視民眾。這使維新運動得不到廣大民眾的支持,其活動范圍僅局限于地主階級開明派和知識分子圈子內。此外,維新派還缺乏軍隊的支持,到了大難臨頭,他們才想到兵權,結果被袁世凱出賣。
3. 抱有幻想。維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只采取改良的辦法,他們雖提出了“救亡圖存”的響亮口號,但認為要挽救民族危亡,不必正面反對帝國主義,只要向西方學習,實行資本主義改革,使中國富強起來,就可免于侵略。他們甚至幻想英、美、日等帝國主義來幫助變法。這反映了維新派的妥協(xié)性。同時,維新派既不滿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和破壞,卻又與封建主義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原想不流血的戊戌變法,結果以流血的戊戌政變而告終,然而,維新志士的生命喚醒了國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想通過和平改革的途徑來使中國富強起來,這條路根本就走不通。后來,許多維新志士拋棄了改良主義的幻想,走上了武裝革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