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网站免费,成年人黄色视频网站,熟妇高潮一区二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高潮呻吟AV

學習啦>語文學習>語文知識大全>

語文中什么是代詞有哪些分類

時間: 玉鳳862 分享

  代詞是我們在日常交流中經(jīng)常用到的一類詞,它們在交際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語文中什么是代詞,歡迎閱讀。

  語文中什么是代詞

  代詞能代替實詞和短語。表示指稱時,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區(qū)別。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確定的人、物或某 種形狀、數(shù)量、程度、動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義,介乎虛實之間。

  代詞是眾多詞性里或不可缺的一部分

  代詞分類表代替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量詞的詞。如:我、他們、自己、人家、誰、怎樣、多少、那里、這兒等。代詞通常會顯示出人稱和數(shù)的區(qū)別:一般區(qū)分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稱,以及單復數(shù)等。也有很多語言的代詞會顯示格的區(qū)別(如英語中第一人稱復數(shù)主格“we”和賓格“us”),性的區(qū)別(如法語中的陽性“il”和陰性“elle”)或是否是生物的區(qū)別(如正體中文中的“它”和“他”)。同一語言內(nèi)隨方言不同代詞也有很多變化

  有一些語言的第一人稱代詞區(qū)分“涵蓋詞”和“排外詞”,如北京口語中,如果和特定對方交談時(不是泛指),包括聽者一般會用“咱們”,不包括聽者用“我們”。但“我們”有的時候也可以泛指包括聽者,這種情況在其他地區(qū)更明顯,很多會一概用“我們”代替(有的方言中沒有“咱們”這個詞);很多地方這兩個詞的意思還會正好相反。

  代詞分類

  可分為三類:(1)人稱代詞,如:我、他們、汝、吾輩;(2)疑問代詞,如:誰、怎么;(3)指示代詞,如:這、那里、此、如此。

  1、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稱。如“我、你、您、他、她、它、我們、你們、他們、她們、它們、咱們、自己、別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詞連用,起強調(diào)作用。例如:我自己、你們自己、大家自己)”。

  2、疑問代詞:用來提出問題。如“誰、什么、哪(問人或事物)、哪兒、那里(問處所)、幾 多 (問數(shù)量)、多、多么 (問程度)、怎么、怎樣、怎么樣 (問性質(zhì)狀態(tài))、什么、怎樣什么樣(問方式行動)”。

  3、指示代詞:用來區(qū)別人或事物。如“這、那(指人或事物)、這兒、這里、那兒、那里(指處所)、 這會兒、那會兒(指時間)、這么、這樣、這么樣、那么、那樣、那么樣(指性質(zhì)、狀態(tài)、方式、行動、程度)、這些、那些、這么些、那么些(指數(shù)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體中任何一個)、某、另、別(確有所指,未說明哪一個)”。

  代詞一般不受別的詞類的修飾。代詞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實詞或短語的用法相當,它所代替的詞能充當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當什么句子成分。

  現(xiàn)代漢語代詞

  人稱代詞:你 我 他 它 咱們 大家 自己 指示代詞:這 那 這兒 那邊 各 每 疑問代詞:誰 什么 哪 怎么 哪里 幾 古代漢語代詞

  代詞是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人、事物作用的詞。古代漢語的代詞可以分為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無定代詞、特殊代詞等五類。它們的主要作用是在句子中充當主語、賓語、定語或補語。 一、人稱代詞 (一)第一人稱代詞

  第一人稱代詞有“臺(yí)、卬(áng)、朕、吾、我、予、余”等。

  如《楚辭?離騷》:“朕皇考曰伯庸。”自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專用做皇帝的自稱。 常用的:吾、我、予、余。

  “吾”一般作主語或定語,只有在否定里纔可作前置賓語。

  (二)第二人稱代詞 爾、女、汝、若、而、乃

  從語法看,“爾”“女(汝)”“若”都可作主語、賓語和定語,“而”“乃”一般只用作定語,很少作主語,不作賓語。從語義看,相對“而”“乃”而言,“爾”“女(汝)”“若”是比較隨便的稱呼,一般用于稱呼下級、晚輩或平輩。 (三)第三人稱代詞

  第三人稱代詞有“之”“其”“厥”等。 之,一般作賓語 其,一般作定語。 人稱代詞單復數(shù)同形。

  (1)愛共叔段,欲立之。(《左傳?隱公元年》) (2)桓公親逆之于郊,而與之坐。(《國語?齊語》)

  (3)放之山下。(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4)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蒲松齡《聊齋志異?狼》)

  “其”主要有兩種用法:一是作定語,表示領(lǐng)屬關(guān)系;二是充當主謂詞組或分句的主語。例如: (5)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

  (6)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北冥有魚》) (7)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8)百姓皆聞其賢,未知其死也。(《史記?陳涉世家》)

  例(5)和例(6)中的“其”分別充當定語,例(7)和(8)中的“其”充當主語。

  “厥”的用法大致與“其”相當,但只能作定語,不能作為主謂詞組的主語。

  “之”“其”不是完備的第三人稱代詞,它們也可以用于指代說話者或者聽話者一方。

  (11)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論語?雍也》)

  (12)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晉靈公不君》)

  (13)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盡于大事,子為我問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14)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觸龍說趙太后》) 值得注意的是,先秦漢語中“他”不是第三人稱代詞,只表示“其它、別的”等意義,屬于指示代詞。“他”作為人稱代詞是中古時期纔產(chǎn)生的用法。

  古代漢語的人稱代詞,單復數(shù)基本上是同一形式,只能根據(jù)上下文語意來判斷。有時也會在第一或第二人稱代詞后加“儕、屬、曹、輩”等表示復數(shù),意思是“這些人、我們這些(這幫)人、你們這些(這幫)人”等。

  (15)吾儕偷食,朝不謀夕,何其長也?(《左傳?昭公元年》)

  (16)不若,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17)戲問垂綸客,悠悠見汝曹。(杜甫《渡江》)

  (18)狼曰:“吾非固欲負汝,天生汝輩,固需吾輩食也。”(馬中錫《東田文集?中山狼傳》) 二、指示代詞

  指示代詞是指用于指稱或區(qū)別人或事物的代詞,主要分近指和遠指兩類,有“是、之、 此、斯、茲、彼、夫、其”等。

  “是、之、此、斯、茲”表示近指,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這”。其中“是”“此”“斯”“茲”可以作句子的主語、賓語或定語。近指代詞“之”,只能作定語,可譯為“這”或“這樣”。 “彼”“夫”“其”等表示遠指,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那”。“彼”可以作主語、賓語或定語。“夫”“其”一般只能作定語。

  指示代詞除了近指遠指這兩類外,還有“他、然、爾、焉、諸”等,用法各有特點。

  “他”具有旁指的作用,表示某種范圍以外的人或事物,義為“其它的”。在古代也寫作“佗”

  或“它”,可作句子的賓語或定語。

  “然、爾”作為指示代詞,主要作謂語,表示“如此”,指代上面所講的情況。

  “焉”“諸”是兩個比較特殊的詞,一般稱為兼詞。其中,“焉”常用作補語,相當于“于+是(之)”;“諸”字相當于代詞“之”和介詞“于(乎)”的合音。例如:

  (29)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列子?湯問》)

  例(29)中的“投諸”相當于“投之于”即“投放在„„”。 三、疑問代詞

  疑問代詞是指用來提出問題或表示疑問的代詞。共九個:

  (一)詢問人的:誰、孰 。

  (二)詢問事物的:何、曷、奚、胡。 (三)詢問處所的:惡、安、焉。

  注意賓語前置的例句。如:(3)(17)(18)(19)

  (3)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 (17)許子奚為不自織?(《孟子?滕文公上》) (18)胡為至今不朝也?(《戰(zhàn)國策?齊策》) (19)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戰(zhàn)國策?趙策》 四、特殊代詞

  “者、所”是古漢語中比較特殊的代詞。這種特殊體現(xiàn)在它們不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必須和其它詞(詞組)構(gòu)成“者”字詞組、“所”字詞組,纔能充當句子成分。 (一)者

  “者”字詞組的構(gòu)成有如下幾種情況: 1.形容詞(詞組)、動詞(詞組)、主謂詞組+者,表示“„„的人”“„„的事物”。 (1)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論語?子張》)

  (2)子茍赦越國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將進之。(《國語?越語》)

  (3)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

  微子》)

  (4)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5)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李斯《諫逐客書》) 2.名詞(詞組)+者

  “者”復指前面的名詞。譯為:“這個人”“這種東西”之類,或不譯。

  (6)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7)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論語?泰伯》) 3.數(shù)詞+者

  譯作“„„種東西”“„„個方面”等。 (8)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而百姓有余食也。(《圣王之制也》) (9)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

  有時只是表示在某個范圍內(nèi)與其它部分的區(qū)別,多為表示年齡。例如:

  (1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國也》) 當“者”字所指代的對象已經(jīng)出現(xiàn)時,“者”字詞組作為定語,放于名詞(詞組)后面,作補充說明。有時還通過“之”將名詞(詞組)與“者”字詞組連接起來。表現(xiàn)為以下兩種形式: 1.名詞(詞組)+“者”字詞組

  (1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史記?刺客列傳》)

  (12)于是漢王求人類張耳者斬之。(史記?張耳陳余列傳)

  (13)問左右群臣習事通經(jīng)術(shù)者,莫能知。(《史記?滑稽列傳》)

  2.名詞(詞組)+之+“者”字詞組

  (14)會冬,大寒雨雪,卒之墮指者十二三。(《史記?匈奴列傳》)

  (15)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韓愈《雜說》) (二)所

  1.所+動詞(詞組)

  (16)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荘子?養(yǎng)生主》)

  (17)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蘇軾《石鐘山記》)

  (18)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木蘭詩》) (19)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20)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1)子夏、子張、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孟子?滕文公上》) 當“所”+形、數(shù)、名、代詞時,這些詞活用作動詞。如(22)——(24)。

  (22)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李斯《諫逐客書》) (23)夫天下也者,萬物之所一也。(《荘子?田子方》)

  (24)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25)道者,萬物之所然也。(《韓非子?解老》)

  2.所+介+動詞(詞組)。

  (26)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27)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晏子春秋?內(nèi)篇問上》)

  此外,“者”字詞組與“所”字詞組都是偏正關(guān)系的名詞詞組,但是兩者不完全相同。從語序看,“者”字詞組是前偏后正,“所”字詞組是前正后偏。從語義看,“者”字詞組中的“者”用在動詞后,表示動詞的施事;“所”字詞組中的“所”用在動詞前,表示動詞的受事。如“學者”是指學習的人,“所學”是指學到的東西。 五、無定代詞

  無定代詞是指代對象為不定的代詞,所指代的并不肯定是何人、何物。主要有“或”“莫”。 “或、莫”都只能作主語,前面都可以有先行

  第3 / 6頁

  詞。

  “或”是肯定性的無定代詞,指代人或事物,作主語,表示“有人”“有的”。要和現(xiàn)漢的連詞“或者”相區(qū)別。

  (1)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韓非子?說林上》)

  (2)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簞。(《水經(jīng)注?江水》)

  這種指代往往是泛指某種人、物。有時“或”的前面有先行詞語表示指代的范圍,“或”表示其中的一部分。例如:

  (3)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史記?陳丞相世家》)

  (4)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宋人獻玉》) 有時候,還可以連用幾個“或”,分別指代整體中的不同部分。例如:

  (5)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孟子?告子上》)

  (6)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史記?陳涉世家》) “莫”是否定性的無定代詞,指代人或事物,作主語,表示“沒有„„”。例如:

  (11)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晉靈公不君》)

  有時“莫”前面有名詞,表示“莫”所指代的人或事物的范圍。例如:

  (14)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諫厲五弭謗》)

  (15)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晉靈公不君》)

  古代漢語中“莫”除作無定代詞外,還作副詞用,要注意區(qū)別兩者的不同。無定代詞“莫”在句中充當主語,表示“沒有„„”,副詞“莫”一般在謂語前用作狀語,表示“不”“不要”。例如: (19)我心傷悲,莫知我哀。(《詩經(jīng)?小雅?采薇》)

  (20)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李白《江上望皖公山》) 文 選繞梁三日

  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注解:

  1.本篇選自《列子?湯問》。 3.窮:窮盡、窮究。 5.辭:告別,辭別。 6.止:留住,留下。

  7.餞:以酒食送行。衢(qú):四通八達的道路。

  8.撫節(jié):輕輕地敲打節(jié)拍。撫,“拊”的借字,輕輕地敲擊。

  9.振:“震”的借字,震撼,震動。 10.遏:遏止。

  11.乃:副詞,于是。謝:道歉。反:返回,后作“返”。

  1.終身:一輩子,終盡此身。

  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蛾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讀音biàn,鼓掌)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fā)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通‘仿’,效仿)娥之遺聲。” 注解:

  2.顧:此處用本義,意為回頭看。

  3.東: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之:動詞,到„„去。

  4.匱:竭盡,缺乏。

  6.鬻歌假食:通過賣唱來求得糧食。鬻:賣。假:借,這里指求食。 7.去:離開。 9.絕:停止。

  10.左右:附近的人。以:動詞,認為。 11.逆旅:客舍,旅店。 13.曼聲:拉長的聲音。 15.涕:眼淚。

  16.遽(jù):迅速,急忙。 17.抃(biàn):鼓掌表示歡欣。 20.放:“仿”的借字,仿效。 提示:

  詞義:窮、之、匱、假、逆旅

  假借字:撫(拊)、振(震)、放(仿) 紀昌學射

  甘蠅,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鳥下。弟子名飛衛(wèi),學射于甘蠅,而巧過其師。紀昌者,又學射于飛衛(wèi)。飛衛(wèi)曰:“爾先學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紀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 注解:

  21.本篇選自《列子?湯問》 23.彀:張滿弓。

  1.巧:(射箭的)技巧,技能。過:超過,超出。

  2.爾:你。瞬:眨眼。

  4.偃:仰面臥倒。機:這里指織布機。 5.承:承受,接受,這里指向上看。牽挺:織布機的腳踏板。

  二年之后,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飛衛(wèi)。飛衛(wèi)曰:“未也,必學視而后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懸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車輪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以告飛衛(wèi)。飛衛(wèi)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注解:

  6.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即使是用錐子的尖端碰到眼眶也不眨眼。末,末端,末梢,這里指錐尖。倒:“到”的借字。眥:眼眶。

  10.牦:動物身上的長毛。牖:窗戶。 11.旬:十天。

  12.浸:程度副詞,表示逐步進行,漸漸。大:

  形容詞用作動詞,變大。

  17.蹈:跳。拊:敲擊,拍打。膺:胸。 紀昌既盡衛(wèi)之術(shù),計天下之敵己者一人而已,乃謀殺飛衛(wèi)。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鋒相觸,而墜于地,而塵不揚。飛衛(wèi)之矢先窮。紀昌遺一矢,既發(fā),飛衛(wèi)以棘刺之端捍之,而無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請為父子??吮垡允?,不得告術(shù)于人。 注解:

  18.既:副詞,已經(jīng)。盡:窮盡,這里指全部學到。術(shù):技藝,這里指的是射箭的技藝。 19.計:估計。敵己:和自己匹敵。 20.謀:考慮,謀劃。殺:殺害。 21.交射:對射。

  1.觸:碰撞。2.墜:落下。3.窮:用盡。 5.捍:抵御,抵擋。

  6.差:誤差,偏差。8.涂:道路,后作“途”。 10.克:“刻”的借字。 提示:

  詞義:瞉、浸、膺、 敵、捍 假借字:倒(到)、克(刻) 九方皋相馬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 注解:

  11.本篇選自《列子?說符》。相:省察,考察。 13.子姓:子孫。

  14.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尋找)一般的駿馬可以從形體、外貌以及筋肉、骨骼的生長狀態(tài)來考察。

  16.若滅若沒,若亡若失:千里馬的形態(tài)特征若明若暗,若有若無,恍惚迷離,很不容易識別。意思是千里馬是不能夠通過形態(tài)特征來相的。

  17.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奔行迅速。絕:斷絕。弭(mǐ):消除。

  18.吿以良馬:把如何考察良馬的知識告訴他。告,告訴,教誨。

  1.擔:肩挑,肩扛。纆,繩索。薪菜:即“薪采”,也就是采薪,采集木柴。菜,“采”的借字。 3.見:召見。之:代詞,指代九方皋。 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 注解:

  5.反:同“返”。 6.報:答復,報告。 8.牝(pìn):鳥獸的雌性。

  9.牡(mǔ):鳥獸的雄性。驪(lí):深黑色的馬。

  10.說:高興,喜悅,同“悅”。 11.?。涸愀?,失敗。 12.色物:(馬的)毛色。

  13.何馬之能知:賓語前置,“何馬”作為“知”的前置賓語,用代詞“之”復指。

  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shù)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麤,在其內(nèi)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注解:

  14.喟(kuì)然:嘆息的樣子。 15.一:專心,專一。

  16.千萬:數(shù)詞用作動詞,超過„„千萬倍。 17.天機:天地之間的玄機,指事物精微的、內(nèi)在的方面。

  18.忘:忽視,遺忘。麤:“粗”的異體字。 19.在:省察,注重。 20.遺:遺留,剩下。 提示:

  詞義:形容、弭、在

  虛詞:乎

  賓語前置:又何馬之能知?

看了語文中什么是代詞的人還看了:

1.語文中實詞是什么

2.語文中什么是主謂賓

3.語文中什么是主謂賓 主謂賓分析

語文中什么是代詞有哪些分類

代詞是我們在日常交流中經(jīng)常用到的一類詞,它們在交際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語文中什么是代詞,歡迎閱讀。 語文中什么是代詞 代詞能代替實詞和短語。表示指稱時,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區(qū)別。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確定的人、物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語文中什么是陳述句
    語文中什么是陳述句

    陳述句是說話人對聽話人陳述一個事實、現(xiàn)象、事件等的句子,即說話人給聽話人傳達一種信息的句子。語文中什么是陳述句 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

  • 語文什么是音節(jié)_有哪些
    語文什么是音節(jié)_有哪些

    雙音節(jié)詞是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詞匯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語文什么是音節(jié)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語文什么是音節(jié),歡迎閱讀。 語文什么

  • 語文中什么是副詞有和作用
    語文中什么是副詞有和作用

    無論是在日語中還是在漢語中,副詞的劃分和認定都是極其復雜和混亂的。下語文什么是副詞呢?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語文什么是副詞,歡迎閱讀。 語文

  • 語文中什么是動詞
    語文中什么是動詞

    學習動詞,清晰每個行為動詞的意義及相互間的關(guān)系 ,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語文什么是動詞,歡迎閱讀。 語文什么是動詞 動詞(Verb),就是用來表示動作

1984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