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陳伯之書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與陳伯之書》是南朝梁文學家丘遲所寫的一篇書信。丘遲通過《與陳伯之書》描寫勸降陳伯之的利與弊,表達了丘遲的愛祖國,愛民族的思想感情,促使陳伯之作出慎重抉擇。與陳伯之書文言文翻譯及注釋是如何呢?本文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與陳伯之書文言文翻譯及注釋資料,僅供參考。
與陳伯之書文言文原文
與陳伯之書
作者:丘遲
遲頓首陳將軍足下[1]:無恙[2],幸甚,幸甚!將軍勇冠三軍[3],才為世出[4],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5]。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6],立功立事,開國稱孤[7]。朱輪華轂[8],擁旄萬里[9],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zhàn)[10],對穹廬以屈膝[11],又何劣邪!
尋君去就之際[12],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nèi)審諸己[13],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責功[14],棄瑕錄用[15],推赤心于天下,安反側(cè)于萬物[16]。將軍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談也[17]。朱鮪涉血於友于[18],張繡刃於愛子[19],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勛重於當世!夫迷涂知返,往哲是與[20],不遠而復[21],先典攸高[22]。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23];將軍松柏不剪[24],親戚安居,高臺未傾[25],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
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26],佩紫懷黃[27],贊帷幄之謀[28],乘軺建節(jié)[29],奉疆埸之任[30],并刑馬作誓[31],傳之子孫[32]。將軍獨靦顏借命[33],驅(qū)馳氈裘之長[34],寧不哀哉!夫以慕容超之強[35],身送東市[36];姚泓之盛[37],面縛西都[38]。故知霜露所均[39],不育異類[40];姬漢舊邦[41],無取雜種[42]。北虜僭盜中原[43],多歷年所[44],惡積禍盈,理至燋爛[45]。況偽?昏狡[46],自相夷戮[47],部落攜離[48],酋豪猜貳[49]。方當系頸蠻邸[50],懸首藁街[51],而將軍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52],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于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53]!所以廉公之思趙將[54],吳子之泣西河[55],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
想早勵良規(guī)[56],自求多福。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白環(huán)西獻[57],楛矢東來[58];夜郎滇池[59],解辮請職[60];朝鮮昌海[61],蹶角受化[62]。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63]!中軍臨川殿下[64],明德茂親[65],揔茲戎重[66],吊民洛汭[67],伐罪秦中[68],若遂不改[69],方思仆言。聊布往懷[70],君其詳之。丘遲頓首。
——選自胡刻本《文選》
[南朝·梁]丘遲
與陳伯之書文言文注釋
(1)頓首:叩拜。這是古人書信開頭和結(jié)尾常用的客氣語。足下,書信中對對方的尊稱。
(2)無恙:古人常用的問候語。恙,病;憂。
(3)“將軍”句:語出李陵《答蘇武書》:“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此喻陳英勇為三軍之首。
(4)才為世出:語出蘇武《報李陵書》:“每念足下才為世生,器為時出。”此喻陳才能杰出于當世。
(5)“棄燕”二句:語出《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此喻陳伯之有遠大的志向。
(6)“昔因”二句:指陳伯之棄齊歸梁,受梁武帝賞愛器重。
(7)“立功”二句,《梁書·陳伯之傳》:“力戰(zhàn)有功”,“進號征南將軍,封豐城縣公:邑二千戶。”開國:梁時封爵,皆冠以開國之號。孤,王侯自稱。此指受封爵事。
(8)轂(gǔ):原指車輪中心的圓木,此處指代車輿。
(9)旄(máo):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此指旄節(jié)。擁旄,古代高級武將持節(jié)統(tǒng)制一方之謂。
(10)鳴鏑(dí):響箭。股戰(zhàn):大腿顫抖。
(11)穹廬:原指少數(shù)民族居住的氈帳。這里指代北魏政權(quán)。
(12)去就:指陳伯之棄梁投降北魏事。
(13)內(nèi)審:內(nèi)心反復考慮。諸,“之于”的合音。
(14)赦罪責功:赦免罪過而求其建立功業(yè)。
(15)瑕:玉的斑點,此指過失。棄瑕,即不計較過失。
(16)“推赤”二句:《后漢書·光武帝紀》:“降者更相語曰:‘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又:漢兵誅王郎,得吏人與郎交關(guān)謗毀者數(shù)千章燒之曰:“令反側(cè)子自安。”反側(cè)子,指心懷鬼胎,疑懼不安的人。此謂梁朝以赤心待人,對一切都既往不咎。
(17)不假:不借助,不需要。
(18)“朱鮪”句。朱鮪(wěi)是王莽末年綠林軍將領(lǐng),曾勸說劉玄殺死了光武帝的哥哥劉伯升。光武攻洛陽,朱鮪拒守,光武遣岑彭前去勸降,轉(zhuǎn)達光武之意說,建大功業(yè)的人不計小恩怨,今若降,不僅不會被殺,還能保住官爵。朱鮪乃降。涉血,同“喋血”,謂殺人多流血滿地,腳履血而行。友于,即兄弟?!渡袝?middot;君陳》:“惟孝友于兄弟。”此指劉伯升。
(19)“張繡”句。據(jù)《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載:“建安二年,公(曹操)到宛。張繡降,既而悔之,復反。公與戰(zhàn),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昂、弟子安民遇害。”建安四年,“冬十一月,張繡率眾降,封列侯。”剚(zì自)刃,用刀刺入人體。
(20)往哲:以往的賢哲。是:見;與,贊同。
(21)不遠而復:指迷途不遠而返回?!兑?middot;復卦》:“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22)先典:古代典籍,指《易經(jīng)》。攸:放在主語與動詞之間,相當于“就”。高:嘉許。
(23)“主上”二句:桓寬《鹽鐵論·刑德》:“明王茂其德教而緩其刑罰也。網(wǎng)漏吞舟之魚。”吞舟,指吞舟之魚?!妒酚?middot;酷吏列傳》:“漢興,破觚而為圜,斫雕而為樸,網(wǎng)漏于吞舟之魚。”意指法網(wǎng)很寬,對犯有重大罪惡者亦可寬容。
(24)松柏:古人常在墳墓邊植以松柏?!犊兹笘|南飛》:“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這里喻指陳伯之祖先的墳墓。不剪:謂未曾受到毀壞。
(25)“高臺”句:桓譚《新論》云:雍門周說孟嘗君曰:“千秋萬歲后,高臺既已傾,曲池又已平。”此指陳伯之在梁的房舍住宅未被焚毀。
(26)雁行:大雁飛行的行列,比喻尊卑排列次序。
(27)紫:紫綬,系官印的絲帶。黃:黃金印。
(28)贊:佐助。帷幄:軍中的帳幕。《史記·留侯世家》:“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外。”
(29)軺(yáo):用兩匹馬拉的輕車,此指使節(jié)乘坐之車。建節(jié):將皇帝賜予的符節(jié)插立車上。
(30)疆埸(yì),邊境。
(31)刑馬:殺馬。古代諸侯殺白馬飲血以會盟。
(32)傳之子孫:這是梁代的誓約,指功臣名將的爵位可傳之子孫。
(33)靦(miǎn)顏:厚著臉。
(34)氈裘:以毛織制之衣,北方少數(shù)民族服裝,這里指代北魏。長,頭目。這里指拓跋族北魏君長。
(35)慕容超:南燕君主。晉末宋初曾騷擾淮北,劉裕北伐將他擒獲,解至建康(南京)斬首。
(36)東市:漢代長安處決犯人的地方。后泛指刑場。
(37)姚泓:后秦君主。劉裕北伐破長安,姚泓出降。
(38)面縛:面朝前,雙手反縛于后。西都,指長安。
(39)霜露所均:霜露所及之處,即天地之間。
(40)異類:古代漢族對少數(shù)民族帶侮辱性的稱呼。
(41)姬漢:即漢族。姬,周天子的姓。舊邦:指中原周漢的故土。
(42)雜種:古代漢族對少數(shù)民族帶侮辱性的稱呼。
(43)北虜:指北魏。虜是古代漢族對少數(shù)民族帶侮辱性的稱呼。僭(jiàn見):假冒帝號。
(44)“多歷”句:拓跋珪386年建立北魏,至505年已一百多年。年所,年代。
(45)燋爛:潰敗滅亡。燋,通“焦”。
(46)偽嬖(bì ):這里指北魏宣武帝。昏狡:昏聵狡詐。
(47)自相夷戮:指北魏內(nèi)部的自相殘殺。501年,宣武帝的叔父咸陽王元禧謀反被殺。504年,北海王元祥也因起兵作亂被囚禁而死。
(48)攜離:四分五裂。攜,離。
(49)酋豪:部落酋長。猜貳:猜忌別人有二心。
(50)蠻?。和庾迨最I(lǐng)所居的館舍。
(51)藁(gǎo)街:漢代長安街名。是少數(shù)民族居住的地方。蠻邸即設(shè)于此。
(52)“而將軍”二句:李善注引袁崧《后漢書》朱穆上疏曰:“養(yǎng)魚沸鼎之中,棲鳥烈火之上,用之不時,必也焦爛。”飛幕,動蕩的帳幕,此喻陳伯之處境之危險。
(53) “見故國”四句:語出李善注引袁曄《后漢記·漢獻帝春秋》臧洪報袁紹書:“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交之綢繆,撫弦搦矢,不覺涕流之復面也。”陴(pí),城上女墻。疇日:昔日;愴悢,悲傷。
(54)“所以”句,事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趙以數(shù)困于秦兵,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亦思復用于“趙”思趙將,即想復為趙將。
(55)“吳子”句:據(jù)《呂氏春秋·觀表》吳起為魏國守西河(今陜西韓城縣一帶)。魏武侯聽信讒言,使人召回吳起。吳起預料西河必為秦所奪取,故車至于岸門,望西河而泣。后西河果為秦所得。
(56)勵:勉勵,引申為作出。良規(guī),妥善的安排。句意為:早日確立回梁打算。
(57)白環(huán)西獻:李善注引《世本》載:“舜時,西王母獻白環(huán)及佩。”
(58)楛(hù)矢:用楛木做的箭?!犊鬃蛹艺Z》載:武王克商,“于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砮。”肅慎氏,東北的少數(shù)民族。
(59)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滇池:今云南昆明市附近。均為漢代西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國名。
(60)解辮請職:解開盤結(jié)的發(fā)辮,請求封職。即表示愿意歸順。
(61)昌海:蒲昌海,為西域國名。即今新疆羅布泊。
(62)蹶角:以額角叩地。受化:接受教化。
(63)“掘強”二句:《漢書·伍被傳》記伍被說淮南王曰:“東保會稽,南通勁越,屈強江、淮間,可以延歲月之壽耳。”掘強,即倔強。
(64)中軍臨川殿下:指蕭宏。時臨川王蕭宏任中軍將軍。殿下,對王侯的尊稱。
(65)茂親:至親。指蕭宏為武帝之弟。
(66)揔:通“總”。戎重:軍事重任。
(67)吊民:慰問老百姓。汭(ruì):水流隈曲處。洛汭,洛水匯入黃河的洛陽、鞏縣一帶。
(68)秦中:指北魏。今陜西中部地區(qū)。
(69)遂:仍舊。
(70)聊布:聊且陳述。往懷:往日的友情。[1]
與陳伯之書文言文翻譯
丘遲叩拜陳將軍足下:知您近來康健,使我不勝歡欣!將軍勇武為三軍之首,才能杰出于當世,鄙棄燕雀俗小的胸襟,企慕鴻鵠高飛有遠大的志向。過去曾順應機緣而通變,遇到梁武帝那樣英明的君主,建立了功勛,建立了事業(yè),得以冠開國之號封爵稱孤,乘坐精致華麗的車輿,在廣闊的地域中持旄節(jié)而統(tǒng)制一方,這是何等壯觀啊!怎么一下子成了奔逃亡命的虜寇,聽到響箭就大腿發(fā)抖,對著氈帳彎腰屈膝,這又是何等卑劣呵!
推尋您離開梁朝投靠北魏之時,并沒有其他原因,僅僅因為沒有在自己的內(nèi)心反復審察考慮,又聽信了外面流傳的謠言,一時迷惑錯亂,以至于到了這個地步。當今梁朝對臣下赦免罪責而求其建功立業(yè),不計較過失而加以任用,以赤誠之心待天下之人,使一切懷疑動搖的人都安定下來。這一切都為將軍所熟知,不需要我一一細述了。歷史上朱鮪雖曾殺了光武帝的哥哥,張繡也殺死曹操的愛子,但漢光武帝并不因之而疑忌,曹操對再次歸降的張繡還象過去一樣。何況將軍并無朱、張之罪,而以功勛見重于當世。迷失道路而能知返,這是往哲先賢們所贊許的;迷途不遠而歸來,更為古之典籍所褒揚。當今皇帝輕于刑法而重施恩惠,法網(wǎng)寬松到可以漏掉吞舟的大魚;將軍在梁地的祖墳完好,親戚安居樂業(yè),住宅未曾傾毀,愛妾仍然健在。您心里可要好好想一想,這還有什么可說的呢!
當今梁朝的功臣名將,各有封賞任命,位置高下很有秩序。腰系紫綬絲帶,掌管金印,參預籌劃軍國大計;坐輕車而豎旄節(jié),身負保衛(wèi)邊疆的重任。并且殺白馬鄭重立約:功臣名將的爵位可以傳給子孫。唯有您將軍厚顏偷生,為拓跋族的頭目魏帝奔走效勞,難道不感到可悲嗎?至于像南燕慕容超那樣強大,最終被解送建康刑場斬首;像后秦姚泓那樣強盛,最后也在長安反縛出降。由此可見,雖天地之間霜露均布,卻不養(yǎng)育異類;北方中原一帶周漢故土,容不得雜種。北魏假稱帝號竊取中原,已有很多年,積惡多端災禍滿盈,理應潰敗滅亡。更何況北魏統(tǒng)治集團昏瞆狡詐、自相殘殺,部落內(nèi)部分崩離析,頭目之間各存二心互相猜忌。馬上就要受縛至京城蠻邸,懸首級于藁街,而將軍卻如魚游于燒沸水的釜鼎之瞆中,像燕子筑窩巢于飛動搖蕩的帳幕之上,不是太令人迷惑不解了嗎?
暮春三月之時,江南碧草萋盛,各色的雜花開滿樹叢,群鶯穿梭飛忙??吹焦蕠婈牭钠旃?,回想起往日的生活,持弓登城以望遠之際,怎不令人黯然傷情!正因為如此廉頗才渴想能重為趙將,吳起臨別西河才掩淚悲傷。這是人之常情,難道唯獨將軍沒有這種感情嗎?
希望您盡早作出妥善安排,自己爭取幸福的前途。當今武帝十分英明,天下百姓安居樂業(yè),西王母獻來玉環(huán),肅慎氏貢來楛矢。夜郎、滇池諸國,解其發(fā)辮而請求封職。朝鮮和西域羅布泊,叩頭歸服而接受教化。唯有北魏野心勃勃,倔強于沙漠邊塞之中,企圖茍延歲月。中軍將軍臨川王蕭宏,德行彰明且是武帝至親,主持這次北伐的軍機重任,前來慰問洛水隈曲處的百姓,討伐秦中的逆賊,您若猶豫因循而不知改過,可要好好考慮我這番話。聊且以此書表達往日的情誼,希望您詳加省察。丘遲叩拜。
與陳伯之書創(chuàng)作背景
歷史上晉朝與隋朝之間二百年的南北朝可以說是中國內(nèi)戰(zhàn)不斷,紛爭不休最為嚴重的時期之一。在江南以建康(今南京)為中心,相繼建立過宋、齊、梁、陳四朝;在北方經(jīng)歷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朝。不是外部入寇就是重臣造反,上演了一幕幕你剛唱罷我登場的歷史鬧劇。
作者和陳伯之本來都是齊朝大臣,一個官至太中大夫,一個是冠軍將軍、驃騎司馬。丘、陳二人雖是同朝為官,卻是文武相對,德行相反。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有后來作者《與陳伯之書》的產(chǎn)生。
梁武帝天監(jiān)四年(公元505年),梁武帝命臨川王蕭宏領(lǐng)兵北伐,陳伯之屯兵壽陽(今安徽壽縣)與梁軍對抗,蕭宏命記室作者以個人名義寫信勸降陳伯之?!杜c陳伯之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一封政治性書信。陳伯之收到這封勸降信后,為書信的情理所懾服,不久就率八千之眾投降。[1]
與陳伯之書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文章開頭用了一組氣勢磅礴的對比,描寫陳伯之原來的風光和如今的狼狽。“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朱輪華轂,擁旄萬里,何其壯也”這幾十個字把陳伯之勇武善戰(zhàn)、審時度勢的品質(zhì)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其后又把陳伯之取得的諸多驕人戰(zhàn)績進行了一番渲染。
于是,這與后文“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種而鼓戰(zhàn),對穹廬以屈膝。義何劣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陳伯之今昔境遇的極大不同,又暗含對陳伯之已經(jīng)失去,識時務、英勇等品質(zhì)的諷刺。
第一段寫以勢壓人,從第二段開始,轉(zhuǎn)為語重心長、苦口婆心的勸導。作者先說明陳伯之并非真的不明事理、反復無常,只是因為一時糊涂才會投敵。接下來作者仔細說明了當今皇帝的寬宏慈,表示朝廷不會對陳伯之早年的叛變行為進行懲罰,同時也晴含“如此明君圣朝,舍之其誰”之意:為了贏得對方的信任,作者還引用了歷史上眾多君臣相得,明君不加罪于罪臣的事例,告訴陳伯之,如果他投降,便會為圣人之道所稱頌,所謂“夫迷鎏知返,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而且還隱晦暗示,這不僅不會成為陳伯之的污點,還會成為一段佳話,這是從名譽角度發(fā)誘惑陳伯之。
第三段,全段運用對比手法,將陳伯之的個人安危榮辱與民族大義相對照來進行勸說。此段核心是“夷夏有別”。指出不論異族現(xiàn)在威勢多么強盛。終究會走向滅亡,華夏中原的正統(tǒng)絕不會斷送在異族手中。
第四段,作者質(zhì)問陳伯之:難道你想與必定滅亡的異族一同覆滅嗎?對比上段的溫情與苦心,此段顯得極為嚴肅。其中道理更是不容反駁。如果說作者之前對陳伯之動之以情,是為了讓他放松內(nèi)心的防線,此段則希望曉之以理,徹底擊垮對方的戒備之心。
第五段,作者還對陳伯之現(xiàn)在的心情進行了揣度。作者以文人慣用手法,濃墨捕寫故鄉(xiāng)風貌,意圖喚起陳伯之內(nèi)心的鄉(xiāng)情,觸及他不能返鄉(xiāng)的苦痛,所謂“暮春三月,江南革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于仇,撫弦登陴,豈不愴恨”應該說,這是義人作者在“以己之心”揣摩武將陳伯之的心情,人類美好的感情是相通的,作者筆下醉人的江南風景,勾起陳伯之的返鄉(xiāng)愿景刻洋溢在字里行間的,是一股脈脈溫情,但作者出人意料地轉(zhuǎn)了筆鋒,寫到了當今的形勢?;实凼ッ鳎煜掳矘?,四方來朝,唯有北魏不明形勢,存狼子野心,必將自取滅亡。將天下形勢剖析得如此清晰,陳伯之也該懂得選擇了。
縱觀全文,作者打的攻心戰(zhàn),對其心理的攻勢處于有張有弛的交替變換中。忽而威門,忽而苦勸;一會兒是大義凜然的使者,一會兒是為其著想的老友;先曉之以理,后攝之以勢,再動之以情在這樣的攻勢下,陳伯之的心理防線崩潰。[1] [2]
此文的第一個特色即多處采用對比手法,文中不僅包括陳伯之自己昔榮華與今狼狽的縱向?qū)Ρ?,丘遲和陳伯之之間的情況進行對比,既以深明大義進行感化,又用現(xiàn)實形勢進行利導確,收到這封書信,陳伯之一方面為信中情感所動,另一方面迫于形勢,“乃于壽陽擁兵八千歸降”。[3]
此文第二個特色雖是駢文,但用典較少,而且力求摒棄晦澀冷僻之典,盡量寫得明白曉暢,具體實在。全文基本使用偶體雙行的四六句式,但注意參差變化,具有音樂美及和諧的節(jié)律感。作者突破了駢文形式上的束縛,克服了南朝駢文大多形式華美、內(nèi)容空洞的弊病,自出機杼。[4]
名家點評
明朝文學家張溥:“其最有聲者,與陳將軍伯之一書耳!”[5]
現(xiàn)在文學家錢鐘書謂:《梁書·陳伯之傳》稱“伯之不識書,得文牒辭訟,惟作大諾而已;有事,典簽傳口語。則遲文藻徒佳,雖寶非用,不啻明珠投暗、明眸賣瞽,伯之初不能解。想使者致《書》將命,另傳口語,方得誘動伯之,擁眾歸梁;專恃遲書,必難奏效。遲于斯意,屬稿前亦已夙知。論古之士,勿識史書有默爾不言處,須會心文外。見此篇歷世傳誦,即謂其當時策勛,盡信書真不如無《書》耳。”[6]
與陳伯之書作者簡介
丘遲,吳興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八歲便能屬文。初仕齊,以秀才遷殿中郎;入梁后,以文才為武帝所器重,官至永嘉太守、司空從事中郎。詩文傳世者不多,所作《與陳伯之書》,勸伯之自魏歸梁,是當時駢文中的優(yōu)秀之作。明代張溥輯有《丘司空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2]
看了與陳伯之書文言文翻譯及注釋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