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記》閱讀題的答案
《虎丘記》閱讀題的答案
縱觀全國各地的中考語文閱讀試題,發(fā)現閱讀試題的命制思想越來越成熟,考查的能力項目越來越容易檢驗出真正的閱讀能力。閱讀理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和技能,也是各種考試中不可或缺的考試題型。為提高大家的閱讀能力,現學習啦小編整理了大量的閱讀理解答案,以供同學們練習,反思。
《虎丘記》閱讀答案
(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無高巖邃壑,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
【譯文】虎丘離蘇州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沒有高聳的山巖幽邃的溝谷,只是因為接近蘇州城的緣故,(達官貴人)裝飾豪華、滿載聲歌的游船,沒有一天沒有的。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來來往往,紛繁錯雜得像織布一樣。中秋時節(jié)(這景象)就更加繁盛。
(2)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罍云瀉,遠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布席之初,唱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分曹部署,競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陳,妍媸自別。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屬而和者,才三四輩。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板而歌,竹肉相發(fā),清聲亮徹,聽者魂銷。比至夜深,月影橫斜,荇藻凌亂,則簫板亦不復用,一夫登場,四座屏息,音若細發(fā),響徹云際,每度一字,幾盡一刻,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
【譯文】每到這一天,蘇州城家家戶戶傾城而出,肩挨肩,人擠人,接踵而來。無論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還是平民百姓,沒有誰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很多人都在路邊,用墊子擺上酒,席地而坐。從千人石到山門,密密麻麻緊挨著的游客多如魚鱗。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積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樣奔瀉不停。遠遠望去,就像無數大雁落在平坦的沙灘上,又像彩霞鋪在江面上。即使用電閃雷鳴也無法形容那熱鬧的場面。剛擺上酒席時,唱歌的人成百上千,聲音像蚊蟲齊鳴,分不清(唱些什么)。分部安排好后,都競相以最新流行的歌曲一爭高低,雅樂俗樂都有,唱得好壞也自有分別。過了一會兒,搖頭踏腳按節(jié)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數十人了。不久,明月高懸在空中,山石反射著月光,如同白練,所有粗俗之樂,都悄悄停了下來。應邀唱歌的人只有三四個了,他們伴著一只簫,一只笛,一人舒緩地敲著歌板歌唱。管樂和人的歌聲一起發(fā)出,清幽嘹亮,使聽眾陶醉不已。到了深夜,月影疏疏落落,月下樹影斑駁,這時,連簫和歌板也不用了。一個人登場歌唱,四座的人都屏心靜息地傾聽。他的歌聲細如發(fā)絲,直沖云霄。每唱一字,差不多要一刻時間。飛鳥仿佛也為這舒緩悠長的歌聲所感動,徘徊不忍飛去,壯士聽到這樣的歌聲,也忍不住要落淚。
(3)劍泉深不可測,飛巖如削。千頃云(山名)得天池諸山作案,巒壑競秀,最可觴客。但過午則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閣亦佳,晚樹尤可觀。面北為平遠堂舊址,空曠無際,僅虞山一點在望。堂廢已久,余與江進之謀所以復之,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于其中;而病尋作,余既乞歸,恐進之之興亦闌矣。山川興廢,信有時哉!
【譯文】劍泉深不可測,飛聳的巖石像刀削的一樣峭立。千頃云好像是以天池等山作幾案,山巒溝壑秀麗無比,這里最適合饗宴賓客。但中午過后,陽光強烈,(游客在此)無法久坐。文昌閣(景色)也好,傍晚的樹更好看。它的北面是平遠堂舊址,空曠無際,只有遠處的虞山一點遙遙在望。平遠堂荒廢已久,我和江進之商量修復它,想在這里建個祠堂,祭祀韋應物、白居易等先賢。但不久我就生病了,我已經請求辭官歸去,恐怕江進之修復平遠堂的興致也大減了。(可見)山川景物的興盛荒廢,確實是有時運的啊!
(4)吏吳兩載,登虎丘者六。最后與江進之、方子公同登,遲月生公石上,歌者聞令來,皆避匿去,余因謂進之曰:“甚矣,烏紗之橫,皂隸(差役)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聽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稱吳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識余言否耶?
【譯文】我在吳縣做了兩年縣令,曾六次登上虎丘。最后一次是和江進之、方子公同去的。我們坐在生公石上等待月亮出來。唱歌的人聽說縣令來了,都躲開藏了起來。我就對進之說:“官吏的橫暴,差役的庸俗,也太過分了啊!以后我辭官后,一定要在這生公石上聽曲,以月為證。”現在我幸好解免官職,客居吳地,虎丘的明月啊,不知道還記得我當年的話嗎?
23、“白樂天”指的是詩人白居易。(1分)
24、第二段對“斗歌”場景寫得極有層次:(2分)
環(huán)境由喧鬧到到寂靜
感情由熱烈到凄涼
25、第二段沒有運用到的手法是D(2分)
A.層層烘托 B.夸張借代 C.點面結合 D.對比反襯
26、請分別概括第三段的景物特點? 并簡析作者寫景的角度。(4分)
劍泉之“深”;千頃云之“高”、“秀”;文昌閣之“佳”,平原堂之“曠”。(任寫出2點得1分,3點得2分)
先“山水”后“人文”;俯仰結合;遠近結合。(寫出任一角度1分,分析1分)
27、文末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請作簡要評價。(4分)
表達對官場生活的鄙薄之情,(1分)渴望與民同樂的真性情。(1分)作者認識到官民之間的尖銳對立,這種對立使得他無法領受“聽曲此石上”的迷人情趣,于是他甘愿以“吳客”的身份來游虎丘,這種走進人民的姿態(tài)是值得肯定的;(1分)而其揭示官民之間的對立關系具有批判意義。(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