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勞動法案例
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對勞動法領域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勞動法應當以 勞動尊嚴、勞資共贏 理念作為其追求的最高倫理目標。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2016年勞動法案例,希望你喜歡。
2016年勞動法案例
案情:
某廠有一職工,在1969年冬建設廠房搬運水泥時摔倒,當時因年輕也沒在意。1973年12月5日去醫(yī)院檢查,診斷為第二腰椎壓迫性骨折,但該同志并沒有要求辦理工傷。1996年,因個人不小心在家中又摔扭過兩次腰和腳,為此病休了幾個月。1997年元月,該同志提出補辦工傷,經(jīng)廠里研究,認為時間太久,當時未申報,無資料備案,無可靠證明,且在家中又摔扭過多次,無法確定傷害部位,故未予辦理。經(jīng)過若干年后,職工可否再補辦工傷的有關手續(xù)?
參考答案:
關于若干年后能否補辦工傷的問題,有關的勞動法規(guī)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只能結合《民法通則》中有關規(guī)定提供一些法律建議。時效是指一定事實狀態(tài)持續(xù)一定時間而產(chǎn)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它分為取得時效和消滅時效。消滅時效即法律所規(guī)定的某種權利消滅的時限,它又可以分為除斥期限和訴訟時效。除斥期限是某項實體權利消滅的時限,除斥期限屆滿,實體權即消滅,即使提起申訴有關部門也可以不予受理?!秳趧臃ā返诎耸l規(guī)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書面仲裁"。這里的60日即為除斥期限。
本案中,職工向廠里提出補辦工傷,廠里作出不予辦理決定并通知到本人之日應看作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該職工如果在其后60日內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仲裁委員會將受理。但是仲裁委員會受理只是使該職工獲得了請求權,而不是勝訴權?!睹穹ㄍ▌t》第一百三十五條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為2年".但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時,訴訟時效為1年。訴訟時效屆滿,當事人就不能請求法院強制保護。訴訟時效從已知或應知權利被侵害的時間開始計算。該職工1969年冬建廠房時受傷,1973年12月5日去醫(yī)院檢查才發(fā)現(xiàn)。因此這里的1973年12月5日應作為已知權利被侵害之日,在其后的1年內,由于他并沒有提出辦理工傷的請求,從《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來看,應當是已超過訴訟時效。工廠所作出的"時間太久,當時未申報,無資料備案,無可靠證明"而不予辦理的決定是符合《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的。另外《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guī)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該職工1969年冬受傷,1997年元月才提出補辦工傷請求,歷時達27年,這完全超過了《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最長訴訟時效。因此,從這點來看工廠對其不予補辦工傷也是合法的。法律關于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是為了穩(wěn)定社會關系,促使權利人有效及時地行使權利,不至于經(jīng)過了幾十年、上百年后權利人才進行起訴,同時也有利于有關部門迅速查清事實,依法作出裁決。如果權利人由于疏忽,不積極追究義務人履行義務,可以視為其已放棄權利,法律將不再予以保護。
上述案例僅供參考,如和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不一致,以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為準。
看過“2016年勞動法案例”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