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
老子《道德經(jīng)》是一部灰常好的中華珍寶,包含了豐厚的人生哲理,那時分還不曉得這是出自何處,更別說是什么意義了。時過幾載,再次看這部道家代表巨作,固然還是不能完整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初二的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歡迎查閱。
初二的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1
3月份,在人力中心的推薦下,我重新學習了《道德經(jīng)》這本書,通過學習使我對本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道德經(jīng)》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治國安民、修身養(yǎng)性、立人處世的精髓。
中華民族歷來提倡“百行德為先”,崇尚“身正為師,德高為范”。在科技和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的物質(zhì)財富越來越殷實,而精神財富卻越來越貧乏,只有認真領(lǐng)悟《道德經(jīng)》的內(nèi)涵,才能使我們致虛守靜、凈化心靈,從而盡心盡職,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有利于工作團結(jié),有利于家庭和睦!
《道德經(jīng)》第十六章說:“致虛極,守靜篤?!敝绿?,就是要消除心靈的蔽障和理清混亂的心智活動,而后才能守靜。靜心,才能不受名利得失所困擾,不因進退去留而影響;靜心,才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靜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們的心境達到虛靜的狀態(tài),才會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才會在社會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
《道德經(jīng)》第十三章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蔽覀兛梢钥闯觥皩櫲枞趔@”的根源就在于“為吾有身”,“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凈如水,清澈透明,把個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看得太重。如果恬淡處世,致虛守靜而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何來“貴大患若身”呢?由此,凈心者能使自己自覺地堅持自我反省,能時刻檢束自己的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凈心是保持清醒認識的源泉。
《道德經(jīng)》第七章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說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它們不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長久。
所以說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所以才能構(gòu)成就了他自己。
《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睙o為思想并不是說消極而無所作為,而是要求我們在生活、工作中不妄為。只有不妄為,才能盡心扮好社會角色,干好本職工作,擔起家庭責任,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為。對待競爭,我們要敢于去迎接挑戰(zhàn),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合適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yīng),而不去盲目的爭得魚死網(wǎng)破。這樣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厚積才會勃發(fā)。同樣,我們還要把“無為”思想用在待人處世上的生活中和工作中,對人寬容,這樣才能保證團隊的和諧穩(wěn)定。
總的來說,通過對《道德經(jīng)》的重新學習,讓我明白生活、工作中的為人處世之道,萬事以德為先,用清靜思想對待人和事,永懷感恩之心、責任之心和理想之心,使內(nèi)心愉悅、快樂工作。
初二的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2
很喜歡看《道德經(jīng)》這本書,是春秋時期老子的著作。雖然只有5000余字,但是蘊含了很多為人處事的明智方式和養(yǎng)身方法,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反復(fù)研讀的文化瑰寶。下面我來列舉最近看過的一篇,并向大家闡述一下我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shù)不用籌策,善閉無關(guān)鍵而不可開,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真正善于做好事的人,舉止高潔,做善事不留痕跡,不讓人知道。因為他不需要別人知道,不需要別人表彰。在自己心里也不留下痕跡,因為不求回報。如果做了善事自己深深記在心里,那么假設(shè)被助的人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沒有伸出援助之手,你就會有失落感,甚至會有怨懟。所以假設(shè)你幫助了別人,那就盡快忘記,因為當你行善時,你的內(nèi)心已經(jīng)有了愉悅的感受,不要圖回報,只要沒有怨恨就好了。
善于說話的人,他說出來的話是沒有瑕疵的,因為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而且是出于善的本心。善于計數(shù)的人是不用計算器等工具的,完全可以心算。
善于關(guān)閉的人不用鎖外人卻開不開門。譬如有些人不是自來熟的,他對同學同事都很客氣,但是是有距離感的。因為他要對認識的人有個了解的過程,如果和自己三觀一致,欣賞某人,才會打開心房與你深交。泛泛之交則看上去很禮貌,也會幫你,卻會感受到心門不是向你敞開的。這樣的人我很欣賞,因為他的朋友,愛人是經(jīng)過仔細挑選的,也會愛得深沉。擇其所愛,愛其所擇。
善于結(jié)繩的人不用繩子牽絆你,你和他的聯(lián)系卻解不開。譬如有人很有人格魅力,有才智且有仁德,他即使不常常見到你,你也想和他親近,與其結(jié)緣。又譬如我們中國文化--國學,它流淌了數(shù)千年,在當今社會不需要通過四書五經(jīng)考功名,也有大量的國學愛好者,海內(nèi)外的華人都主動要和傳統(tǒng)文化牽絆,是因為它不朽的精神。
因此圣人善于救人,善良的人他去救,不善良的人也能救,大惡人也要度。與我親近的人能救,與我不親近的人也能救。相信我的人能救,不相信我的人也能救。所以他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人,也不拋棄不放棄任何物。譬如一個好領(lǐng)導(dǎo)者,他有能力和實力去幫助所有人,無論和他想法一樣還是不一樣的,都能包容、幫助他們,指導(dǎo)他們,并讓人心悅誠服,把一個團隊融合起來,激勵他們發(fā)揮各自所長,把工作做好。
“是謂襲明?!边@就是對于人類光明的一面的繼承,是至善至美的境界。
所以善良的人,是不善良的人的老師。不善良的人,是善良的人的借鑒。我們平時看到別人為人處事高尚又恰到好處,就要想方設(shè)法去模仿,去學習,考慮如何能做到和他一樣好。當我們看到有些人在為人處事上自私自利,沒有教養(yǎng)或者為惡。就要思考自己是不是有類似的毛病,去思考如何避免犯同樣的錯誤,他山之石 可以攻錯。
對于身邊的可以借鑒學習的人不去重視,不去親近學習;對于身邊做了惡事的人只是鄙視看不起,卻不去思考愛惜他能帶給你的寶貴經(jīng)驗。即使你才高八斗,學識淵博,學歷高,也是個心智不成熟的看待事物迷幻不清的人。所以不要覺得看了幾本書比別人多懂得一些知識就高人一等。你得到的知識是有限的,而那些為人處事恰到好處,處處能為別人立場換位思考的人,他們才是無限公司。即使沒有看過啥書,也是比你高明,因為他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以上是我對本篇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悟,《道德經(jīng)》共81篇,每一篇都精辟微妙,是中國道家文化的核心著作。看完這本書也許不會讓你增長智慧,只是在看的過程中增加樂趣,只有融匯于為人處事才會增長智慧。如果能夠把全書內(nèi)容理解透徹并融入日常生活而全面不著痕跡,應(yīng)該會讓你有全新體驗并使生命更精彩。所以絕對值得一看。
初二的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3
在圖書館借了一本《道德經(jīng)》,看完后雖然覺得不能完全地讀懂老子的思想,但是心中還是感覺一片坦蕩,覺得此書對我們深有益處。
《道德經(jīng)》這部著作是老子所寫,但不是介紹老子生平事跡,而是講道論德,所以叫做《道德經(jīng)》?!兜赖陆?jīng)》全書原本分為上下篇共五千多言,上篇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講“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講“德”。
老子說的道,是天道,就是自然的規(guī)律。我對《道德經(jīng)》的理解是無為而治和尊重自然規(guī)律。
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時候,有時候人們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敗名裂,不能保全。因此,怎樣才能在得意或失意的時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夠清醒,不至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這就需要人生的大智慧,而《道德經(jīng)》就給了我們這方面的啟示。
人在得意的時候,家庭、事業(yè)順風順水,此時的人容易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狂妄自大。這樣做的后果就是招人嫉妒,也會樹敵太多,甚至招來殺生之禍。在老子看來,福氣來臨時,我們要提醒自己禍根也來臨了,自己不要那么盛氣凌人,要懂得謙恭,否則失意時就會走投無路。還有不能狂妄自大,不要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天下無敵,強中自有強中手,肯定有人比你會更厲害,更出色。但我們達到目標時也不能到出炫耀,不能自負,不能驕傲,要有謙虛之心。
老子說“是以圣人出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夫為弗居,是以不去?!崩献诱J為,我們應(yīng)該用順其自然的“無為”的態(tài)度去處理世間事務(wù),這就是不言的教導(dǎo);只有任憑萬物生長而不加干涉,而生養(yǎng)的萬物又不據(jù)為自己所有;為萬物的生長盡力而為卻不認為是自己的能耐,有功勞而不居功自傲。正因為一個人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績總是不會失去,而是永存。
無為是一種心境,是一種修養(yǎng)。假如我們能夠做到無為,那么我們的國家就會更加的穩(wěn)定。如今社會物欲橫流,許許多多的人在利欲面前迷失自我,假如我們能夠做得到無為,那么我們也將活得更輕松、更快樂。
《道德經(jīng)》不愧是我們中華文明的瑰寶,其中道理還得我們親自閱讀才能理會,《道德經(jīng)》是一部值得永遠學習,永遠研究的經(jīng)典之作。
初二的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4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儒、釋、道文化更是傳承千年,堪稱中華民族思想之結(jié)晶,而《道德經(jīng)》一書便是道家文化的集中總結(jié)。
《道德經(jīng)》又名《老子》,是老子西出函谷關(guān)時所作。全篇5000余言,分為道篇和德篇,其中的好多話語早已廣為人知。
在此,我想強調(diào)一點:知識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深越好,而是要與駕御知識的能力相匹配。說實話,我真的不敢對《道德經(jīng)》妄加評論,只是喜歡讀、喜歡抄、喜歡背。下面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在讀完《道德經(jīng)》后的一些感受,望與君共勉!
“道可道,非常道”。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這是《道德經(jīng)》開篇的一句話,似乎老子什么也不想說了,因為可以說出來的道不是恒常大道。是呀!語言在描述很多高深事物的時候總顯得捉襟見肘,而老子開篇就告訴我們:不要局限于文字和語言。正如佛語所言:教外別物,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老子在文中幾次提到了“嬰兒”,比如:“為天下奚,常德不離,復(fù)歸於嬰兒”。老子告訴我們要學習嬰兒,而好多人卻不愿意向比自己資歷低的人學習,其實這是對資源的一大浪費。嬰兒不會有任何的定勢,所以什么東西都學得最快。學外語的最快方式就是模仿,而嬰兒恰恰就是這樣做的;我們平時總是說“空杯心態(tài)”,而這恰恰又被嬰兒做到了。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好多的時候,我感覺老子的智慧與常人的思維是相悖逆的,但細細品味,卻蘊藏著深厚的哲理。我們常說:做人要能屈能伸,韓信做到了。只有每天把自己放得很低,才能夠?qū)W到東西。這就如佛語所言:空才能有,放下才能承擔。好多的時候,我們無法做出選擇,因為可以選擇的太多,就像電視的頻道太多了,以至于我們很少能完整地看完一個節(jié)目。選擇太多往往會使人迷惑,以至最后一事無成。太多的時候后,我們需要有項羽那種破釜沉舟的勇氣,其實人生就如白駒過隙,少一些選擇往往是件好事。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兜赖陆?jīng)》中幾次說到水,比如“上善若水”、“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乃生命之源,造福萬物卻不求回報。“水滴石穿”的智慧讓我們明白何為“柔弱勝剛強”。水本無形,但把水放到什么容器,它就會變成什么形狀,所以水的無形是至形,李小龍截拳道中的“以無法勝有法,以無限勝有限”正好與此殊途同歸。所以老子告訴我們要學習水的智慧。
一句“自知者智,自勝者強”蘊含了無盡的深意?!秾O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人貴有自知之明,而事實卻是:太多的人螳臂當車或是妄自菲薄,很多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恰恰就是自己最討厭的那個人!所以每天都要不斷的戰(zhàn)勝自己,超越自己,正如《易經(jīng)》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所以真正的強者是戰(zhàn)勝自己的人。
讀書之中充滿了樂趣,而讀《道德經(jīng)》這本充滿哲理的書更是樂趣無窮。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等身之書,可抵百萬雄師”,而我覺得,讀書要有選擇性,同時要能夠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感同身受。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使用知識的主體是人,因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初二的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5
《道德經(jīng)》,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從這部人類文明史上的智慧寶典中汲取治國安民、修身養(yǎng)性、立人處世的精髓。
當今社會科學發(fā)達,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人們的物質(zhì)財富越來越殷實,而精神財富卻越來越貧乏,道德淪喪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疤锰谜鋈?,踏踏踏實實工作”的呼聲日益強烈。物欲橫流的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去面對金錢、地位、美色的誘惑呢?我們同樣可以在《道德經(jīng)》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靜處世,清靜自省,盡心本職!
既然我們個體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暫,我們何不端正心態(tài)呢?靜心、凈心、盡心就是人們的三個不同心態(tài)層面。靜心:靜安人生坐標;凈心:凈處人生方向;盡心:盡展人生作為。
靜心,靜安人生坐標。
老子以“清靜為天下正”,“清靜無為”為修道之本?!兜赖陆?jīng)》十六章云:“致虛極,守靜篤?!睆娬{(diào)了致虛守靜的修養(yǎng)?!爸绿摗本褪且撵`的蔽障和理清混亂的心智活動,而后才能“守靜”,通過“靜”的工夫,深蓄厚養(yǎng)洞察力,才會“知?!保陜椿?。
老子之后,莊子強調(diào)少私寡欲,以靜養(yǎng)神,這是道教靜中養(yǎng)生的思想理念。
“靜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靜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擾,不因進退去留而影響;靜心,才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總之,靜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們的心境達到虛靜的狀態(tài),才會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才會在社會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
凈心,凈處人生方向。
“凈者,不污也”,天地萬物之間,潔凈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義很廣泛,老子《道德經(jīng)》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意思是說五彩繽紛的世界使人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聲音使人震耳欲聾,美味佳肴使人饞涎欲滴,縱橫馳騁的心靈使人心態(tài)若狂,擁有貴重難得的貨物使人心驚膽寒。就從視、聽、味、嗅、觸、物六方面形象勾劃了人們因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導(dǎo)致的嚴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凈、一塵不染。意在教人約束,收斂人們的貪欲之心。
初二的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初二的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
上一篇:鏡花緣的讀書筆記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