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端午節(jié)
難忘的端午節(jié)
導語:端午節(jié)為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等。“端午節(jié)”為中國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端午節(jié)起源于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jié)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部分地區(qū)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賽龍舟的習俗。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關于端午節(jié)的作文文章,歡迎大家進行閱讀學習。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中午剛吃完飯,我就在媽媽的指導下開始包粽子。
媽媽一邊準備等會兒要用的一邊對我說:“寶貝,你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我點點頭說:“恩,我還知道屈原,知道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呢!”“然后呢?”媽媽笑瞇瞇地問我。我不好意思的搖搖頭。便聽媽媽講起來:當年,屈原提出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等地。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悲憤地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哦,原來端午節(jié)還隱含有這樣一個凄美的故事啊”!我不禁驚嘆道。
媽媽的食材準備好了,我們也開始包粽子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媽媽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僧斘野阳杖~蓋好時,糯米就像調(diào)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排著隊地跳出來。媽媽見了,連忙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哈哈,經(jīng)過重重困難,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小KS,終于到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突發(fā)奇想。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然后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jié),還覺得媽媽包的老土,不怎么好看。哈哈~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晶瑩剔透的糯米們好像掉了線的珠子似得,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我只得按媽媽那“老土”的方法重新又做了一遍。媽媽說,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三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
恩,我們大功告成,現(xiàn)在該煮了。媽媽告訴我,煮,也是有學問的。要先用大火,等到高壓鍋發(fā)出“磁磁”響聲時,然后關成小火再煮,過一個小時媽媽就把火關了。我迫不及待的看著秒針一圈一圈的轉(zhuǎn)著。三、二、一,高壓鍋里果然散發(fā)出了誘人的香味。粽子熟了,媽媽說,要等高壓鍋的氣漏完了才能拿出來。又過了十分鐘,香噴噴的粽子總算出籠了。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吃起來感覺就是不一樣。“媽媽,明年我們還要自己包粽子,”我說道:“因為只有自己努力取得成果才是最開心的。”
啊!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朋友們,你們還知道端午節(jié)的故事嗎,那么也給我講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