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有什么傳統(tǒng)的風俗
中秋節(jié)到了,晚上一家人要在一起賞月、吃團圓飯、吃月餅、守月、猜燈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闹星锕?jié)有什么傳統(tǒng)的風俗,希望能夠幫到你喲!
中秋節(jié)有什么傳統(tǒng)風俗
賞月
在中秋節(jié),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后,中秋節(jié)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
我國城鄉(xiāng)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
分享、饋送“團圓餅”
中秋節(jié)令食品是月餅,月餅在民間稱為“團圓餅”。中秋時節(jié)正是收獲的季節(jié),人們?yōu)榱思訌娂易?、社會成員之間的聯(lián)系,互相饋贈禮物,月餅就成為人們相互交流的信物與吉祥的象征。
月餅的形制在宋代可能就有了,蘇東坡曾有詩贊曰:“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但從文獻記載看,當時的節(jié)物重在賞新,如嘗石榴、棗、栗、桔、葡萄等時新水果,飲新酒等,有“秋嘗”的意味,還沒有將月餅作為重要的節(jié)令食品。以月餅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風俗大概始于明朝。
家人團聚
團圓是中秋節(jié)俗的中心意義。
因為家族生活的關系,中國人有很強的家族倫理觀念,重視親族情誼與血親聯(lián)系,從而較早形成了和睦團圓的民俗心理。家庭成員的團聚成為家族生活中的大事,民俗節(jié)日就為民眾的定期會聚提供了時機。在傳統(tǒng)年節(jié)中都不同程度地滿足著人們團圓的要求,如除夕的“團年”、重陽的聚飲等。中秋為花好月圓之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們由天上的月圓聯(lián)想到人事的團圓,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視為特別的“團圓節(jié)”。宋人的團圓意識已與中秋節(jié)令發(fā)生關聯(lián),前述宋代城市居民闔家共賞圓月,就是體現(xiàn)了這一倫理因素。
祭月拜月,慶祝豐收
唐宋時期的中秋是一般的社交娛樂性節(jié)日,中秋節(jié)的主要活動是賞月、玩月。明清時期節(jié)日性質發(fā)生變化,人們同樣賞月,但似乎更關注月神的神性意義,以及現(xiàn)實社會人們之間的倫理關系與經(jīng)濟關系。中秋是豐收的時節(jié),人們利用中秋節(jié)俗表達人們對豐收的慶祝。祭祀月亮時的時令果品,既是對月亮的祭,更是對勞動果實的享用。
中秋節(jié)有什么節(jié)日意義
首先它是作為我國公認的團圓節(jié),是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傳統(tǒng)文化。金樽對月、撫今追昔、共享盛景,給人的記憶最深刻、最鮮活,最能促人在思考中品味節(jié)日的價值意義,并使之成為民族共同的精神記憶和文化基因。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會借此機會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人們把月圓當作圓滿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其次秋天正值收獲的季節(jié),因此還包含了祈盼豐收、幸福的寓意。還有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認識,體現(xiàn)了一種對于家庭的重視。
廣東中秋節(jié)的習俗
廣州:樹中秋
廣州的傳統(tǒng)中秋夜是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音同“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說到中秋,必然離不開燈。廣州的小孩子會興高采烈地讓家長一起協(xié)助用竹紙扎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將其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于高桿上。也有傳統(tǒng)的紙扎成大形的孔明燈,燈下燃燭產(chǎn)生熱氣,使燈飛升向天,為中秋再添一景。小孩子們在家長協(xié)助下用竹紙扎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于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還有放孔明燈,用紙扎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
東莞:照月
東莞有未婚男女在月下焚香燃燭祈求姻緣的傳統(tǒng)。古時在東莞流傳“月老為媒”的說法,家中如有男未婚女未嫁,便會在中秋三更夜時,于月下焚香燃燭,乞求月老為其撮合。還有一個傳說,未孕婦女迎著月光沐浴,可會增加懷孕的幾率。
佛山:舞火龍
在佛山南莊,流傳了上百年的舞火龍習俗,寓意年年都好,身體健康。出場之前,用草編制而成的“火龍”要先插上香燭,再插上頭柱香,每隔80厘米在“龍”身處放一油盞,村民們把香火插滿龍身周邊祈愿求福。出游時,炮竹和鑼鼓為火龍開路,近百米的龍身被眾人舉起,翻騰起舞,場面熱鬧非凡。
潮汕:中秋美食多
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廣東潮汕的拜月活動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對象主要是婦女及兒童。婦女們會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在月亮升起來的時候,對空禱拜。有的地方還有當中秋吃芋頭的習慣,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農(nóng)民們在芋頭的收成季節(jié),以芋頭來祭拜祖先。
惠州:舞火狗
佛山有舞火龍,而惠州龍門藍田瑤族鄉(xiāng)則有在中秋節(jié)舉行“舞火狗”的習俗,據(jù)說已有三百年歷史了。相傳瑤族峒主年幼喪母,他的父親是用狗奶將他喂大的。所以每逢農(nóng)歷八月十五,村寨會舉行舞火狗活動來感謝狗的養(yǎng)育之恩。
韶關:吃炸花生餅
在韶關市馬市鎮(zhèn)高水村,當?shù)厝诉^中秋時有吃炸花生餅的習俗。炸花生餅的制作過程是將幾?;ㄉ头蹪{放置在圓形鐵具上,再將其放入高溫的油鍋里,等粉漿自動脫離鐵具,圓形的花生餅便制成了,古人寓意團團圓圓。
陽江:吃糖雞
吃糖雞是陽江特有的習俗?!疤请u”的制作過程是,先將白糖熬成濃糖加上少許面粉,然后做出龍船狀、寶塔狀、雄雞狀等形狀的倒模,再加上少許色素,讓其呈白、淺紅、淺祿等顏色?!疤请u”好看又好玩又好吃,所以在舊時很受到小孩子的喜歡。
深圳:多元化
因為深圳是一個多元化的新興城市,這里匯聚了全國各地的人,所以以前過節(jié)是各有各的特色。不過現(xiàn)在很多人漸漸地形成了中秋以吃團圓飯、賞花燈、賞月吃月餅等全國普遍的習俗為主。
中秋節(jié)有什么傳統(tǒng)的風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