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jié)為何要吃重陽糕
重陽節(jié)為什么要吃重陽糕
重陽節(jié)也有被稱為“菊花節(jié)”,人們認為菊花是長壽的象征,重陽節(jié)期間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菊花大會、菊花展,全城的人都會出動賞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jié)為何要吃重陽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重陽節(jié)為何要吃重陽糕
步步高升
吃重陽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來,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傳說登高可以避禍。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陽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與“高”同音,象征“人往高處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
祛邪避災
明人謝肇制在《五雜俎》中記述:“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可迎福接吉,消災避邪”;另一個寓意是敬老之舉,江南流行一句話:“重陽不吃糕,老來與人告”。
送糕、迎寧
過去,在重陽這一天,人們有蒸制重陽糕孝敬老人的習俗。重陽糕不僅自家食用,還饋送親友,稱“送糕”;
重陽糕是什么
重陽糕是什么亦稱“花糕”、“菊糕”、“發(fā)糕”等。為重陽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fā)酵,更點綴以棗、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起于唐代以前,至宋代,汴京(今河南開封)、臨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為普遍的習俗。糕的制作,品種各目繁多,其上并插彩旗,極受兒童的喜愛。此后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稖Y鑒類函。歲時。九月九日》引隋杜臺卿《玉燭寶典》:“九日餐餌,其時黍秫并收,因此粘米加味。
重陽節(jié)的介紹
“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于古籍《易經(jīng)》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jīng)》中,把“六”定為陰數(shù),把九定為陽數(shù),又為極數(shù),指天之高為九重。九為老陽,是陽極數(shù),兩個陽極數(shù)重在一起,九九歸一,一元肇始,萬象更新。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飲宴祈壽之俗。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shù)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明代張岱著《夜航船》云:“九為陽數(shù),其日與月并應,故曰‘重陽’”。
重陽節(jié)需要做什么
1、登高
登高是重陽節(jié)歷史最為悠久的習俗之一,這個季節(jié)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陽登高還有兩個說法,一是人們對山岳的尊崇歐冠,二是源于恒景登高避災殺瘟神一說。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游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還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2、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中藥果實,有驅(qū)蟲辟邪的作用,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jié)。茱萸入藥可以制酒養(yǎng)身,茱萸的香味濃,還有著驅(qū)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且還能消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jié)這一日,人們都喜歡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
3、賞菊花
菊花是秋天的花朵,在重陽節(jié)盛開最為旺盛,而重陽節(jié)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古時候有很多文人墨客會在重陽節(jié)進行賞菊活動,還有些地方舉辦菊花大會,吸引無數(shù)人前往觀看,這樣的活動一直延續(xù)至今,也就成了重陽節(jié)的習俗活動。
重陽節(jié)祝福語
1、千絲萬縷的思念化作最簡單的心愿,祝你身體健康。千言萬語的訴說化作最真摯的祝福,祝你重陽節(jié)開心。
2、思念如歌句句精彩,祝福如詩字字深情,友誼似酒越來越純,關(guān)懷如我永恒不變。老朋友祝你重陽節(jié)快樂。
3、把思念托付給秋風,把關(guān)懷寫滿片片楓葉,把祝愿化作空氣,把真心融入陽光,在重陽節(jié)的日子里祝你開心。
4、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5、財神今天到,獎金滿錢包;出門撞桃花,美女入懷抱;紅霞映滿天,歐美任逍遙;金秋重陽節(jié),仕途步步高!
6、把思念寫成郵件,傳遞給你,我關(guān)懷編成短信,發(fā)送給你。把牽掛寫成博客,天天為你更新。祝福你重陽快樂。
7、老年時最大的安慰,莫過于意識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獻給了永不衰老的事業(yè)。祝我最敬仰的人,重陽節(jié)快樂!
8、老年時最大的安慰,莫過于意識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獻給了永不衰老的事業(yè)。祝我最敬仰的人,重陽節(jié)快樂!
9、重陽節(jié),登登高,望望遠,賞賞菊,團團聚,發(fā)祝福,愿幸福,望快樂,盼相聚,你和我,都快樂。祝重陽節(jié)快樂。
10、步步登高賞美景,九九重陽品菊酒,年年益壽喜臨門,歲歲平安??祵帲煨烨镲L送給你,祝你健康長壽,幸福永久!
11.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