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東吳二宮之爭的起因
皇權的爭奪的過程必定會有死傷,很多大臣在二宮之爭經(jīng)過中死去,你知道三國東吳二宮之爭的起因是什么?下面是有三國東吳二宮之爭的起因,歡迎參閱。
三國東吳二宮之爭的起因
二宮之爭經(jīng)過因為孫和的失寵慢慢展開序幕,孫和非常擔心自己有一天會被罷黜,而孫霸則更加虎視眈眈,孫權自己也又重新立儲君的想法。一次,他單獨與楊竺談論孫霸。楊竺不假思索的夸獎孫霸被正躲在床底下孫和的仆人聽見,仆人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孫和。孫和得知后就悄悄地與陸胤商量這件事情,希望陸遜能上書勸說孫權不要廢了自己這個儲君。
陸遜的上書請奏讓孫權十分生氣,他認為一定是楊竺泄露了消息,而楊竺口稱冤枉也沒有用。因為陸遜等人替太子掩護就說是楊竺透露的,楊竺百口莫辯下最后經(jīng)不住嚴刑拷打而認罪,最后的下場是被處死。
朝中因為立儲君這件事情而分為兩派,他們不斷的上書請奏孫權立儲君的決心。朱據(jù)因為孫和被幽禁而請求孫權釋放太子,結果慘遭貶職最后被孫弘所害。屈晃也因為參與此事而被罷官遣回鄉(xiāng),凡是因此事勸諫過孫權的人不是被誅殺就是被罷官。
從孫權處理二宮之爭的態(tài)度上看,他是非常憎恨朝中分黨派的,他殺這些大臣的原因不是立誰為太子,而是因為黨派相爭的最終結果是兩敗俱傷。
陸遜被卷入孫權二宮之爭
孫策原本是袁術的手下,當他帶兵回到江東的時候,江東人是不歡迎的。孫策是以武力殺到他們不敢啃聲的,雖然經(jīng)過孫權幾十年的勵精圖治,孫氏勢力已經(jīng)江東化,但是內(nèi)部的矛盾并沒有解決。孫權能在江東立足,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得到江東士族的支持。二宮之爭持續(xù)了八年之久,孫權非但沒有立即讓它停止,然而借此事殺掉了一大批的官員,目的就是能給自己的后代留一個穩(wěn)定的江山。
陸遜被卷入孫權二宮之爭無可厚非,他原本就是士族,家庭背景雄厚,加上德高望重,所以成為孫權心中的一大心病。孫權考慮過若是自己死了,自己年幼的兒子肯定不能穩(wěn)住局面,而陸遜有些功高蓋主,到時候那些士族擁護陸遜家族為主的話,自己辛苦守住的江山豈不是白白讓給他們家族了嗎?再看陸遜幾次上書給孫權的奏折,用詞謹慎,無非是說立庶廢嫡不合禮法,恐無法服眾。孫權因此大動肝火,幾次責罵陸遜。
江東是孫權從他哥哥手里接手過來的,從他多次的行動中可以看出他心中對此事是有忌諱的,他更忌諱陸遜。陸遜娶了孫策的女兒,因為這層關系在,孫權就更加不得不防著陸遜了。再看二宮之爭殺的官員多是出生于士族的官員,所以陸遜被卷入孫權二宮之爭是必然的結果。
二宮之爭影響
當孫吳出現(xiàn)二宮之爭的時候,這是孫權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因為國家的根基會因此動搖。二宮之爭影響之大,它讓孫吳因此走下坡路,也使孫權的精神倍受打擊。研究三國的人都會研究二宮之爭影響,因為它有借鑒的作用。
二宮之爭影響深遠,可以從兩個角度上看,一個是國家發(fā)展的影響,一個是朝廷穩(wěn)定的影響。二宮之爭影響了一個國家的安穩(wěn),它使吳國分成兩派。兩派之間明爭暗斗不止,很多人都因為此事結仇,還有很多人因為此事而被暗殺。百官的精力都耗費在誰是儲君的問題上,而不是用在國家發(fā)展上面。孫權知道這對國家的發(fā)展不利,所以非常氣憤,凡是與此事有關的人就采用誅殺的極端方式。孫權并不是嗜殺之人,他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希望二宮之爭能早點結束。
二宮之爭影響到朝政的穩(wěn)定,無論哪一方最終獲勝,輸?shù)囊环娇赡軙烙谶@場奪嫡之爭,這將使國家失去大量的棟梁。陸遜一代將才,曾經(jīng)被稱為孫吳的姜尚,因為牽扯這件事情先是下獄,然后含恨而死。楊竺是孫權信任的官員,因為下人偷聽了他和孫權的談話而被冤枉是此事泄密的罪魁禍首,并最終處死。朝中無論哪一方的官員被罷免,另一派都會在暗中加害。
二宮之爭影響不僅如此,由于最終的結果是兩敗俱傷,孫權改立年幼的兒子登基,結果導致吳國在后期出現(xiàn)亂臣干政的現(xiàn)象。
猜你喜歡:
1.三國時期東吳簡介
三國東吳二宮之爭的起因
上一篇: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