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教育與軍事訓練的結課論文(2)
國防教育與軍事訓練的結課論文篇二
《對軍事課的新認識及完善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的探討》
摘要:正確認識普通高校軍事課的性質是做好高校國防教育的前提。首先研究了《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探究軍事課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人文學科屬性,并且依據(jù)《大綱》明確軍事課的價值和功能,在此基礎上提出提高國防教育實效性及長效性的途徑。
關鍵詞:軍事課特性;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實效性
作者簡介:毛雪梅(1971-),女,蒙古族,內蒙古通遼人,內蒙古師范大學軍事教研部,講師。(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9-0003-03
以1985我國普通高校軍訓試點為起點的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工作已經(jīng)開展了近30年,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有提高的空間,比如國防教育的實效性、長效性還有待提高;國防教育在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做得還不夠,還有一些普通高校教育的盲點問題可以通過國防教育來解決。從軍事課的自身特點及其教育目標來看,其具備了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多重屬性。從教育教學實踐來看,搞清楚軍事課的性質,對于解決這些問題大有裨益。
一、普通高校軍事課的性質
1.《大綱》關于軍事課性質的表述
教體藝[2007]1號文件對《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進行了修訂,其中第一條指出課程性質:“軍事課程是普通高等學校本、??茖W生的必修課。軍事課程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按照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適應我國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目標和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需要,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保衛(wèi)者服務。”[1]這一規(guī)定從宏觀的角度明確了軍事課的性質,為課程實施指明了方向。不過,這樣的性質說明同樣適合于其他課程。
2.從學科分類的角度闡釋《大綱》中體現(xiàn)的軍事課特性
軍事課作為普通高校開設的一門必修課課程,自然應有其獨特的區(qū)別于其他課程的方面,軍事課的實施者則應認清這些性質,并且在此基礎上提高以軍事課為載體的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的實效性與長效性。
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的學術體制和學科分類,我們習慣于把所有的學科分為人文社會科學(文科)與自然科學(理工科)兩大類。這種分類其實是有問題的,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它把人文也視為科學,并稱之為“人文科學”;二是它認為所謂的“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是一類的東西,有時甚至把人文學科完全并入社會科學;三是它認為社會科學比較接近于所謂的“人文科學”而區(qū)別于自然科學。
其實,人文并不屬于科學。今天我們所說的“人文科學”的英文對應詞叫做“humanities”,而“humanities”根本就不屬于科學(science),相反,從某種意義上說,它還是與科學相對的東西。從西方古典時代以來,“humanities”主要包括哲學、史學、語言文學、藝術等等,《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將它翻譯為“人文學科”,這是比較準確的。[2]
綜上所述,現(xiàn)行學科應該首先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根據(jù)這一思想,軍事課應該包含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人文學科等多重屬性。理由分述如下:
(1)《大綱》規(guī)定,軍事理論教學內容包括高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比如精確制導技術、隱身偽裝技術、偵察監(jiān)視技術、電子對抗技術、航天技術、指揮控制技術、新概念武器等。教學中通過講解這些技術的原理及其在軍事上的應用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技術的熱情,顯然,這些原理屬于自然科學范疇。在講授這些內容時既要解決這些技術“是什么”的問題,還要講出其在軍事上的應用,即“怎么樣”的問題,也要對這些技術的原理做出科學的解釋,即“為什么”的問題。因為一切科學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對象的性質和規(guī)律。因此,在這些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遵循自然科學知識教學的規(guī)律,即以講授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為主。
(2)《大綱》規(guī)定,軍事理論教學內容包括軍事思想,比如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論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等。教學中需要解決這些思想“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戰(zhàn)爭觀和方法論,并且用這些思想分析、認識現(xiàn)代戰(zhàn)爭和現(xiàn)代形勢的變化。顯然,這些內容屬于社會科學范疇。社會科學的學習與自然科學的學習還有所不同。學習社會科學,可以通過對某一現(xiàn)象進行討論甚至辯論,發(fā)表不同的意見,最后得出結論。此外,有些社會科學知識還有可能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表現(xiàn)出其與時代不符的一面。這些都是在講課過程中要與時俱進的。
(3)除了前面探討的問題本身之外,軍事課的教學目標中多次提到“增強國防觀念”、“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樹立打贏信息化戰(zhàn)爭的信心”、“激發(fā)學習科學技術的熱情”等等,這些都是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思想感情的升華。這些內容無法用“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簡單地傳授給學生,這些有別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應該劃分到人文學科范疇。人文學科揭示的是對象的性質和規(guī)律對于人的生存意義和價值,這些永無止境的挖掘和追問是不斷生成著的過程。[3]僅靠教師講授是無法達成這些目標的。相反,這些目標的達成屬于態(tài)度和品德學習范疇,態(tài)度和品德的改變經(jīng)歷順從、內化和認同三個階段。[4]人文學科的學習受到家庭、社會、集體、性別、年齡等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人文學科學習需要采用多種多樣、靈活的方式。
3.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追求的目標
《大綱》第一條指出課程目標:“軍事課程以國防教育為主線,以軍事理論教學為重點,通過軍事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加強組織紀律性,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儲備合格后備兵員和培養(yǎng)預備役軍官打下堅實基礎。”[1]
如果從學科或科學的視角研究軍事課的目標,需要分別論述:對于軍事課中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傳授,追求的是把個別事實歸納總結出某種規(guī)律性的認識,進而服務人類。而軍事課中人文學科教育內容則追求“具體化”和“個別化”,即需要將價值、思想、態(tài)度內化為每個個體的個性和特點,進而體現(xiàn)出其對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意義。[5]
二、普通高校軍事課的價值和功能
1.普通高校軍事課的素質教育功能
素質教育是根據(jù)時代社會發(fā)展和人的發(fā)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弘揚學生的主體性為主要運作精神,注重潛能開發(fā)和健全個性發(fā)展,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大學生在校接受國防教育自然離不開德、智、體、美、勞的教育。國防教育過程,不但貫穿著知識教學,而且注重能力培養(yǎng);不但進行體能訓練,而且關注品德及個性培養(yǎng)。《大綱》規(guī)定軍事課包含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教學。軍事課作為一門大學生必修課,知識傳授的功能是自然的,而在國防知識傳授的同時,進行國防意識、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在傳授中國周邊安全狀況知識的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傳授軍事思想知識的同時進行集體主義觀念教育,在傳授軍事高技術知識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因此,以軍事課為載體的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具有素質教育功能。
2.普通高校軍事課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
國防教育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教育,是民族精神教育。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的目標、手段、途徑的各個方面都體現(xiàn)著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國防教育的目標、手段、途徑以及實踐無不體現(xiàn)著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民族精神。黨的十六大報告提煉出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中華民族精神,涵蓋了五千年文明發(fā)展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最高層次的概括。一線的軍事課教師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踐行著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精神。
3.普通高校軍事課的創(chuàng)新教育功能
軍事課教學內容中蘊含著豐富的創(chuàng)新因子。根據(jù)《大綱》規(guī)定,軍事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包括中國國防、軍事思想、戰(zhàn)略環(huán)境、軍事高技術和信息化戰(zhàn)爭五個部分。比如,在軍事高技術專題下通過介紹世界上各種各樣的隱身、偽裝武器裝備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還可以通過介紹近期世界上發(fā)生的戰(zhàn)爭中所用到先進戰(zhàn)略戰(zhàn)術以及新奇武器裝備激發(fā)學生有關創(chuàng)新問題的思考,或者通過對航天技術的學習發(fā)揮學生的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展開思考。而這些創(chuàng)新因子是學生在其他的課堂上接觸不到的。所以,軍事課教師不僅要會講《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還要根據(jù)具體問題踐行《大綱》精神。
此外,與軍事課相關的選修課蘊含創(chuàng)新因子。《大綱》還規(guī)定:“學校在完成規(guī)定的學時外,應積極開設與軍事課相關的選修課和舉辦講座。”在普通高校開設與軍事課相關的選修課,從軍事角度研究和思考問題也是大學生創(chuàng)新教育的又一個嶄新的途徑,也是有效的途徑。
4.普通高校軍事課的文化傳承功能
學校課程的文化傳播功能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傳播人類積累的文化遺產(chǎn),因此它是人類文化世代交替的中介,也可以說這是學校的課程縱向傳播功能。二是傳播各國先進文化的功能,因此它是人類文化相互交流的中介,這可以說是學校文化橫向傳播的功能。[6]與任何教育形式一樣,以軍事課為載體的國防教育具有文化傳承的功能。一方面,軍事課傳播人類積累的文化遺產(chǎn),比如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等。另一方面,傳播各國先進的軍事文化,比如,通過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戰(zhàn)例介紹其他國家的軍事思想、軍事戰(zhàn)略等等。除此之外,軍事課還有文化增值功能,因為每一個人在接受一種文化時必然融入個人的認識和理解,并且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文化。
總之,因為軍事課的性質特殊,所以以軍事課為載體的國防教育必然具有豐富的功能。
三、提高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實效性、長效性的途徑
前面分析了普通高校軍事課性質和功能,接下來將探討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的有效落實問題,也就是如何讓國防教育收到實效,如何把國防教育的效果有效延續(xù)下去。要想達到這些目的,筆者認為,可以在軍事課程實施的各個階段,從各個側面下功夫。
1.提高國防教育實效性、長效性,需要轉變觀念
首先,課前研究。按照傳統(tǒng)的習慣思維方式,教學就是講課,一講到底。而弄清楚了軍事課的復雜性,即軍事課兼具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多種特性之后,就能夠根據(jù)不同的學科屬性選擇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如講軍事高技術基礎知識等自然科學知識重點采用教師課堂講授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國防觀念則需要依據(jù)品德態(tài)度的學習特點,選擇案例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或者角色扮演法等;學習中國國防歷史這樣的知識,應該用另外的方法,因為中國國防歷史和學生學習過的歷史知識有重合的方面,如果把學生看成是零起點講授中國國防歷史知識,那么學生就會產(chǎn)生厭煩心理,所以可以考慮到學生的基礎知識來選擇不同的方法。因此轉變觀念,首先就要在課前重新研究學生、研究課程內容、研究教學方法、研究教學目標。
其次,研究效果。即在一節(jié)課或者一門課結束后研究效果。通過調研、訪談、跟蹤研究獲得教育、教學效果的信息。并且根據(jù)調查結果調整后續(xù)的教育教學方法。這樣才有利于國防教育實效性的落實和長效性的保障。
2.提高國防教育實效性和長效性,需要社會、家庭、領導、老師、學生共同努力
教育作為存在于社會生活中的一種現(xiàn)象,它與整個社會和社會其他現(xiàn)象發(fā)生著經(jīng)常的、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為了掌握教育及其規(guī)律,就必須深入探索教育與社會、教育與其他各種社會現(xiàn)象的關系。[7]
作為一種教育形式,國防教育的效果同樣受到社會、家庭、領導、老師和學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國防教育過程中就要調整這些因素,以期達到最佳教育效果。同時我們研究學校國防教育,那么其主體首先是老師和學生,甚至教師與學生雙主體的能力、態(tài)度、思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國防教育的即時效果。如果要提高國防教育的長效性則需要社會、家庭和領導的共同關注。否則教育的效果會出現(xiàn)5+2效應(即在學校5天的學習效果很好,可是在周末回到家庭和社會卻把學校教育的成果還原到起點),這是因為社會和家庭環(huán)境與學校教育存在分歧。而要提高國防教育的長效性必須社會、家庭和學校形成合力,也就是共同關注國防教育。除此之外,提高國防教育的實效性和長效性還需要學校教育不斷強化教育成果,也就是國防教育要通過不同的形式長期作用于學生,而不是軍事課一結束就和國防教育畫上句號。而在學校甚至在社會長期進行不同形式的國防教育需要各級領導的關注和支持,需要全社會營造一種關心國防、重視國防的氛圍。
3.提高國防教育實效性、長效性,需要探索合適的途徑
(1)在軍事課必修課教學階段,要求軍事課教師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對國防的關注,做到首戰(zhàn)即吸引學生,使之關注國防。這就要求教師在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軍事課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關注國防、關注國家安全的熱情。做到因為喜歡老師的為人處事而喜歡老師所講的內容;因為喜歡老師所講的內容而關心國防,或者喜歡老師教學方式而關注國防。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
這也要求軍事課教師從教學內容上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態(tài)度上改變、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并始終保持對國防事業(yè)和自身職業(yè)的熱情;從師生關系上,關心、愛護、理解和尊重學生。
(2)依據(jù)《大綱》要求,開設與軍事課有關的選修課,擴充國防教育內容。筆者從多年的國防教育經(jīng)驗中得知:多數(shù)大學生對國防教育的認識是從軍訓和軍事理論教學開始的。而且很多學生在軍事理論課結束之后還在關注學校是否開設與軍事有關的其他課程。學校就可以借此東風繼續(xù)開設相關選修課強化國防教育效果。
(3)通過經(jīng)常性國防教育活動,依據(jù)學生所學專業(yè)擴充相關軍事方面知識。比如在法政學院進行有關國防法規(guī)方面的專題講座或者知識競賽,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國防法規(guī)的發(fā)展情況,調動學生關心國防法規(guī)建設進而關注國防。再比如在心理學專業(yè)學生中開展心理戰(zhàn)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的應用以及軍事心理思想方面的研究與實踐。還可以在計算機學院學生中開展網(wǎng)絡攻防演練等等。這樣就可以從學生專業(yè)入手,從學生關心的問題入手,帶領學生走進國防。這種做法既擴充了學生所學專業(yè)知識,還可能吸引大學生投入軍營服務國防,或者展開對軍事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還可以在學校進行危機教育,比如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地震或者火災逃生演練。
(4)利用校園文化進行潛課程熏陶。學生進入大學就會在校園度過四年,所以校園的一草一木學生都很熟悉,同時校園文化建設也對學生的身心陶冶起到微妙的作用。圖書館可以設置國防教育園地,校園小路上可以嵌入一塊關注國防的標語,校內廣播宣傳中可以開設一個國防欄目,不定期開展國防知識競賽、有組織有目的讓大學生參觀學習國防教育成果等。網(wǎng)絡是現(xiàn)代大學生非常關注的空間,所以國防教育也可以進入網(wǎng)絡。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EB/OL].
[2]汪信硯.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的分野[J].新華文摘,2009,(18):38.
[3]馮石崗,等.把握人文學科特質,提高思政課實效性[J].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1).
[4]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鐘志賢.深呼吸:素質教育進行時[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6]刁培萼.教育文化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7]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國防教育與軍事訓練的結課論文相關文章:
2.軍事結課論文
6.軍事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