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論文范例(2)
社會學論文范例篇2
談網絡吐槽的傳媒社會學解讀
一、現(xiàn)象分析
隨著網絡傳播的不斷發(fā)展,網絡吐槽越來越成為一種現(xiàn)代生活娛樂方式。吐槽原指對某些對話、事物不符合邏輯事實等方面予以犀利的批評,現(xiàn)在可延伸至挖苦、抱怨、找茬,其主要是評論性質。吐槽對象從對抗戰(zhàn)“神劇”、穿越“雷劇”,到春晚,到熱點新聞,從各類電影電視到社會熱點事件,可謂包羅萬象。吐槽者則從各類段子高手、名人明星發(fā)展到普通民眾,幾乎是全民參與,全民狂歡。網絡吐槽的興盛憑借網絡傳媒,從最初的BBS、天涯、豆瓣、人人網、百度貼吧等社區(qū)論壇,到微博、微信、A站、B站新興視頻網站等社交媒介,傳媒技術的發(fā)展與傳播手段的豐富,為人們提供了廣闊的自由交流平臺。信息傳播方式的轉變源于“自媒體”時代的來臨。自媒體,即個體依存于網絡,借助新的媒介工具進行信息的傳播,個體成為信息終端,可以提供分享信息并選擇信息受眾,較之傳統(tǒng)網絡具有更高的自由度,也不再是傳統(tǒng)的“點到面”傳播,而是源于大眾,又回到大眾的“點到點"的傳播。麥克盧漢提出過“媒介及信息”。傳播工具發(fā)生改變,于是相適應的人類從事的傳播和其他社會活動也發(fā)生改變。吐槽,正是新生的自媒體時代下網絡傳播的一種。
二、原因探析
1、傳媒的信息選擇
網絡吐槽,作為一種盛行的傳播現(xiàn)象,由媒體和受眾兩方面主導,兩者相互影響,可謂信息傳播的一體兩面。熱點信息的選擇與傳播不可避免地受到大眾傳媒的影響,當今消費主義價值觀的盛行,傳統(tǒng)的媒體運作方式發(fā)生轉變,大眾傳媒極盡所能的滿足大眾信息消費的欲望,所選擇的報道視野日趨窄化。具體到我國的傳媒運作則更為特殊,一方面出于國情要求,傳媒機構要進行意識形態(tài)宣傳,傳播的信息往往具有政治化色彩,強調主旋律。并且出于保護自身利益的需求,傳媒經常會與國家、政治集團或其他利益群體達成妥協(xié),事件選擇和報道模式往往固化。比如網絡中對《新聞聯(lián)播》的吐槽,認為其因其“主旋律”太強。另一方面,傳媒機構又受到商業(yè)邏輯的控制,具有市場意識,常常為追求經濟效益而選擇迎合受眾,以致喪失其社會獨立品格,放棄其社會公共立場。大眾傳媒本身的雙重屬性,使得“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取向和市場利益的傳媒取向貫穿傳媒產業(yè)發(fā)展的全過程。”[1]這樣的選擇與呈現(xiàn),使得人們對信息的看法與評價越來越多元化,也就有了越來越多的“吐槽點”。
在傳統(tǒng)媒體的影響下,受眾或許會被動的接受信息。而自媒體時代的來臨,大眾在對信息的接受與判斷上日趨獨立。人們的吐槽,正代表了大眾的一種評論態(tài)度。是一種對真實的不確信,反映了大眾對信息自由、公開、全面的追求。而對“主旋律”的吐槽,則是一種對正統(tǒng)的消解,表現(xiàn)了一種反叛,以及對個性的表達的呼喚。例如“我是來打醬油的”一詞的流行。此詞出現(xiàn)于某新聞之中,在記者就某個新聞事件采訪群眾時,一個路人做了如此回答。一時間“醬油體”在網絡爆紅,“打醬油”延伸成為不談政治,不談敏感話題,純屬圍觀看熱鬧的意思。因為各種“神回復”而引發(fā)全民討論熱潮,而如上述看似無厘頭的吐槽背后,卻反映著不同的文化心理。不同于語言的解構游戲,這些爆紅的網絡吐槽背后有著更深層的反叛心理。每一個熱點事件的激發(fā),每一次大規(guī)模的吐槽惡搞,都在某種程度上表現(xiàn)著對一種意識形態(tài)霸權的反抗。網友們通過諷刺或調侃的方式打破了僵化的、固有的話語形態(tài),用極具個性的文化符號,劃定了自我話語空間與共同語境,變現(xiàn)了“自我認同與主流文化的區(qū)隔,且這種區(qū)隔也是一種對主流文化的儀式性和風格化的抵抗。”[2]吐槽,是人們對于所獲取的關于政治、文化和生活的各類信息的解構與重構。
2、傳播的娛樂化趨勢
從信息傳播自身來看,娛樂功能被看做是大眾傳播各功能中最顯露、最有力的功能。當下新聞產業(yè)與影視節(jié)目都以為追求收視率而順應大眾口味,在內容上和制作上以更貼近、更具吸引力的娛樂因素來爭奪受眾。而自媒體時代使得傳播呈現(xiàn)雙向化,大眾在接受的同時,也以吐槽的形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吐槽者往往秉承娛樂至上的精神。個體吐槽代表如老濕,其“老濕系列”在網絡上有很高的點擊率,其幽默犀利的語言和獨特的觀點更是被廣泛傳播。群體吐槽代表如《暴走大事件》,這是一檔脫口秀節(jié)目,主持人頭頂一顆漫畫面具,用輕松幽默的語言播報生活中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新聞事件。以其點評辛辣,吐槽犀利的娛樂風格而受到網友追捧。來自主流平臺的吐槽比如央視的《第十放映室》“恭賀新春系列”,對每一年的影視娛樂節(jié)目做盤點和梳理,語言犀利風趣,一針見血,旨在以批判的方式倒推影視節(jié)目質量的改進。吐槽的日漸犀利也和廣泛也和當下的泛娛樂化有關。一些粗制濫造、內容低俗,毫無審美可言的節(jié)目作品得到廣泛傳播,從“手撕鬼子”到“褲襠藏雷”,可謂槽點滿滿,網友直稱“毀三觀”。而這樣吐槽背后表現(xiàn)著人們對于泛娛樂化的不滿態(tài)度。
3、受眾的心理需求
吐槽的盛行,是自媒體時代的網絡狂歡。巴赫金的“狂歡理論”指出,狂歡節(jié)構建了親昵的、自由的、平等的世界,與官方的、嚴肅的、等級森嚴的現(xiàn)實世界隔絕,人人可以參與,在“狂歡廣場”里用最世俗的最喜劇的最生活化的語言來表達和宣泄,體現(xiàn)了強烈的反抗意識和主體意識。[3]新媒體所帶來的自由交流的平臺,使得大眾可以暢所欲言,可以互動狂歡,可以解構一切顛覆一切。吐槽”文化正是現(xiàn)代與后現(xiàn)代并置語境下的特殊產物,是大眾的集體狂歡。其典型案例要數近兩年的春晚吐槽熱潮。 從使用與滿足理論方面來看,網絡吐槽也滿足了人們一定的心理需求。當下社會繁忙的工作高壓的生活環(huán)境,來自傳統(tǒng)的壓迫,來自各種追求的壓迫,普通大眾的無力感挫敗感需要一個宣泄的渠道,吐槽演化成個性化的表達和抒發(fā)。另一方面,大眾吐槽也存在著從眾心理。個體行為總是盡可能與群體的總趨勢保持一致,進而使得群體影響由壓力變?yōu)閯恿Α4]所以,依存于網絡的吐槽永遠有著無限的結成社群的可能性,各種各樣的社區(qū)板塊,豐富多樣的影視資源,幾乎不受限制的話語環(huán)境,使得每個不同的個體都可以在網絡中尋求到屬于自己的同伴和知己,以吐槽的形式獲得一種歸屬感與集體感。“彈幕”的流行,就證明了這一心理需求的廣泛性。用戶在同一塊視屏上交流互動,分享感受而獲得共鳴,它的及時性、開放性、互動性,使得用戶有一種“天涯若比鄰”的感覺。
三、網絡吐槽之于現(xiàn)代文化生活的影響
吐槽的發(fā)展,彈幕的流行,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交融,這也帶來一些新的發(fā)展機遇?,F(xiàn)代傳媒已經越來越明白,吐槽即關注,而有關注就能帶來經濟效益。網絡吐槽所帶來的巨大的話語空間,使得傳媒越來越重視吐槽的影響。近兩年春晚主動發(fā)起的吐槽互動,就是希望以此來拉回受眾。吐槽作為一種宣傳手段,逐漸被運用于電影電視的發(fā)行之中。而隨著基于吐槽的一些視頻、文案的走紅,越來越多的網絡達人開始進行專職創(chuàng)作,一種新的娛樂產業(yè)逐漸成型。但與此同時網絡吐槽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和問題。根據近幾年的《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的平均學歷偏低。大量綜合素質并不高的網民所表現(xiàn)出的吐槽質量也必然不高,很都是抱怨式的調侃或是片面苛責“抖機靈”,缺少客觀理性地分析和建議,更少有對事件后續(xù)關注的嚴謹。而從接受方面看,這樣的網民也容易沉浸在表面的文字解構,進行一種膚淺的娛樂。面對這樣的吐槽,大眾容易失去思辨能力,忘記事物原本的中心點,看待事物容易盲從,關注點也具有易轉移性。因此呼吁網民理性吐槽,進行適當的合理的輿論引導,努力發(fā)揮吐槽的正面效應,是網絡吐槽必須思考的出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