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歷史人物故事
歷史上的名人就像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是我們的榜樣,無形之中他們就會督促著我們的一言一行。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歷史人物故事大全,接下來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人物故事
(一)盤庚——商朝第二十位君主、遷都于殷,復興商朝
盤庚,甲骨文作般庚,生卒年不詳,子姓,名旬 ,商王祖丁之子,陽甲之弟,商朝第二十位君主。陽甲死后,盤庚繼位,是商朝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史稱“盤庚遷殷”。盤庚遷殷后,整頓商朝的政治,發(fā)展經(jīng)濟,使衰落的商朝出現(xiàn)復興的局面。盤庚病死后葬于殷。
商朝自商王仲丁以后,國勢逐漸衰落。當時廢棄嫡長子繼位制度,常擁立諸兄弟和他們的兒子繼位,他們常爭奪繼承權(quán),造成商朝九代混亂,諸侯都不來朝見,史稱九世之亂。盤庚的父親是商王祖丁。祖丁死后,祖丁叔父商王沃甲之子南庚繼承王位。南庚死后,祖丁之子、盤庚的哥哥陽甲繼承王位。陽甲統(tǒng)治期間,商朝國勢繼續(xù)衰落。陽甲死后,盤庚繼承王位。
盤庚即位之初,商朝國都位于黃河以北的奄(今山東曲阜)。約公元前1300年,盤庚決定渡河南下,遷到商湯的故地亳(今河南商丘)定居。當時商朝已經(jīng)五次遷都,朝廷居無定所。因此民眾相互慨嘆,都發(fā)怨言,不想搬遷。 盤庚于是曉諭諸侯和大臣說:“從前,先王成湯和你們祖先共同平定天下,一切法則都能遵循。舍棄這些好的法則,而不努力實行,憑什么成就德政呢?”。于是渡黃河南下,遷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來盤庚又遷都于殷,史稱“盤庚遷殷”。盤庚遷殷后,推行商湯的政令,從此百姓安寧,商朝國勢再度振興。故后世稱商朝為“殷”或“殷商”。
百姓思念由于盤庚遵循商湯的德政,所以諸侯都來朝見盤庚。盤庚死后,葬于殷(今河南安陽),由其弟小辛繼承王位。小辛即位后,商朝再度衰敗。百姓思念盤庚德行,于是寫作《盤庚》三篇。
歷史人物故事
(二)祖甲——商朝第二十五任君主
祖甲,生卒年不詳,亦稱且甲、帝甲,子姓,名載,商王武丁之子,商王祖庚之弟,商朝第二十五任君主,祖庚死后即位,《今本竹書紀年》稱他在位三十三年,曾征伐西戎,他在位早期尚能照顧一般民眾,商朝中興。祖甲死后由其子廩辛即位。
商代鼎盛時期,高宗武丁偏愛幼子祖甲,打算廢太子祖庚而改立祖甲。祖甲認為這是違禮之舉,不可強行廢立,否則就可能重演“九世之亂”的局面,因此他效法武丁當年之舉,離開王都,到平民中生活。武丁死后,由太子祖庚繼承王位。這使祖庚非常感動,便立祖甲為王位繼承人,祖庚即位7年左右病死,祖甲這才回到王都繼承王位。
祭祀:為了報效祖先功德,商人盛行祭祀,但所祭對象和順序都很零亂,沒有一定的規(guī)矩。祖甲即位后,創(chuàng)造了“周祭”之法,具體方法是:從每年第一旬甲日開始,按照商王及其法定配偶世次、廟號的天干順序,用羽、彡、三種主要祭法遍祀一周。周祭以旬為單位,每旬十日,都依王、妣廟號的天干為序,致祭之日的天干必須與廟號一致。如:第一旬甲日祭上甲、乙日祭報乙、丙日祭報丙,直至癸日祭示癸;第二旬乙日祭太乙(湯)、丁日祭太丁;第三旬甲日祭太甲、丙日祭外丙。如此逐旬祭祀,一直祭到祖甲之兄祖庚。用一種祭祀法遍祭上甲到祖庚的先工先王,需要九旬。祭畢,再分別用另兩種祭法遍祀,直到全部祭遍為止。周祭之法,使殷人的祭祀系統(tǒng)更為嚴密規(guī)范,因此盛行于商代后半期,并逐漸達到最高峰。祖甲創(chuàng)立的周祭之法是祖先崇拜和宗教制度的最好體現(xiàn)。在上古文明中,各大民族都有自己的祭祀體系,周祭之法和古巴比倫、古埃及的祭祀法各不相同,是中國古代特有的祭祀系統(tǒng)。
征伐西戎:商朝君王祖甲執(zhí)政后期,蠶叢氏部落不屈服商朝人的控制,領導部族奮起反抗,結(jié)果弱不勝強,戰(zhàn)死岷山,族人四處逃散,他們的一支,“從茂汶盆地的東面翻過與岷山相連的玉壘山脈進入四川盆地的西北沿”,志在伺機重新抗爭。
歷史人物故事
(三)墨胎致——商朝末年孤竹君的第三子
三千年前,秦皇島一帶正是孤竹國管轄的區(qū)域。這個古代方國建國很早,歷經(jīng)了商和西周兩個朝代。當時它的管轄區(qū)域,據(jù)考古資料表明,大體包括現(xiàn)秦皇島市的全部,唐山市的東部和遼寧省的西南部,都城在現(xiàn)盧龍縣城附近。這個古老的方國當時的經(jīng)濟,文化都比較發(fā)達,有大量飼養(yǎng)牲畜的畜牧業(yè)和可以用剩余糧食釀酒的農(nóng)產(chǎn)品。從這個國家取名觚竹來看,它是以兩種用以書寫的文具,借代作國名,這就反映了這個國家已經(jīng)有比較高的文化。
到了商朝后期,在這個國家出現(xiàn)了夷齊讓國的美談。那時的孤竹國君是孤竹國第七任君主,名叫亞微。子姓,墨胎氏,是殷商的同宗。他有三個兒子,長子名允字公信,即后來謚號為伯夷。二子亞憑成為第八任孤竹國國君。幼子名智字公達,即后來謚號為叔齊。孤竹君生前有意立叔齊為嗣子,繼承他的事業(yè)。后來孤竹國君死了,按照當時的常禮,長子應該即位。但清廉自守的伯夷卻說:“應該尊重父親生前的遺愿,國君的位置應由叔齊來作?!贝蠹矣滞婆e叔齊作國君,叔齊說:“我如當了國君,于兄弟不義,于禮制不合。”后來伯夷和叔齊雙雙流亡,離開了孤竹國,禪讓君位予亞憑。縱觀伯夷叔齊二人的一生,確實沒有轟轟烈烈、引人注目的功業(yè),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充分體現(xiàn)出他們做所有事情的發(fā)心都是為了大群人生,為了長治久安,而沒有一私一毫的私欲存于其中。所以中國后世永遠懷念他們。仁義道德,是每一個人、每一個民族的安身立命所在,是每一個人、每一個民族真正的生命所在。所以中國人評論人物,首看德性修養(yǎng)。有此德性修養(yǎng),即使一生無大的業(yè)績,仍受人感念,如伯夷叔齊,如泰伯仲雍,如管寧,如陶淵明,如林逋,如李清照,甚至小說戲劇中人物如花木蘭、劉蘭芝等,皆得列為中國人物上乘之選。德性很差,所作所為皆為一己之私,即使此人有蓋天的功業(yè),此人也永為中國人所不齒。如秦始皇、曹操、司馬懿諸人。
歷史人物故事
(四)南宮適——西周著名賢者
南宮適(生卒年不詳),又稱南宮子,西周著名賢者、重臣。所謂“文王四友南宮子”,依照史籍《史記·周本紀》的師古注,指的就是南宮適。據(jù)考證,南宮適是周文王四友之一,武王興周滅紂時的賢臣。周武王滅商后,命南宮適拆掉紂王所建的鹿臺,打開紂王的糧倉,以賑濟貧弱萌隸。
2012年以來,隨著對西周初期到戰(zhàn)國中期的曾侯墓葬群的考古研究,發(fā)現(xiàn)曾國(即史書中的姬姓隨國)是南宮適的封國。
曾侯墓中最著名的代表文物有: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四龍曾徽、龍鳳玉佩等大量國寶。
歷史形象
南宮適是最早的見于文獻(《周書·君奭》)的南宮氏名人,是南宮氏的始祖。南宮適身歷文王、武王、成王三世,是周族創(chuàng)業(yè)時期的重要謀臣和大將,為周朝的開國元勛,裂土受封。
周文王時期,文王姬昌招賢納士,南宮適歸附于周文王?!兜弁跏兰o》曰:“文王昌……敬老慈幼,晏朝不食,以延四方之士,是以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之屬咸至,是為四臣?!贝撕?,南宮適成為周族的重要大臣,為周族的興旺,周族的伐商大業(yè),周朝的建立穩(wěn)固立下了汗馬功勞。文王即位之時,南宮適曾經(jīng)出謀獻策?!秶Z·晉語》記載:“及其即位也,詢于‘八虞’,而諮于‘二虢’,度于閎夭而謀于南宮?!?/p>
南宮適是周族的重要謀臣,曾參與了拯救姬昌(即周文王)的行動。西伯侯遭殷紂王軟禁之難,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前往探望。受西伯暗示,他們搜集美女、駿馬和奇珍異寶入貢商王,使西伯獲釋。其中,南宮適曾受太公之命到西方義渠之地找到了奇珍異寶駭雞犀。
南宮適作為周族的大將,曾率領周族大軍進攻商朝的周邊小國。在西伯侯的指揮下,南宮適發(fā)動了對黎國的征伐,鄰近的邗國來增援黎國,南宮適俘虜了邗國和黎國的二位國君,把邗侯遷往翟,赦免黎侯,讓他回國反省。
鑒于謀略出眾,武功卓越,南宮適成為“文王四友”之一?!吨軙ぞ龏]》提到文王謀臣,有虢叔、閎夭、散宜生、泰顛、南宮適五人。武王時,虢叔已死,只剩四人,《尚書大傳》稱為“文王四友”。
文王死后,南宮適繼續(xù)輔佐武王,成就了伐商大業(yè)。武王伐商成功后,南宮適受命將商王搜刮屯積在鹿臺的財寶和鉅臺聚積的糧食分發(fā)給窮苦百姓,并且與史佚一起將商王的祭祀重器九鼎和其它國家的珍寶玉器遷到了周朝國都?!兜弁跏兰o》曰:“命南宮適散鹿臺之財,發(fā)巨橋之粟,以賑貧民,命南宮伯達史逸,遷九鼎于洛邑,命閎夭封比干之墓,命宗祝饗祀于軍?!倍皇?,《史記·周本紀》中記載:武王克殷之初,命南宮適散鹿臺之財,發(fā)鉅橋之粟,以振貧弱萌隸。命南宮適、史佚展九鼎保玉。
周朝建立后,南宮適又成為武王的重臣。《周書·泰誓》《左傳·昭公二十四年》記載武王稱自己有“亂(治)臣十人,同心同德。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睋?jù)馬融、鄭玄考證南宮適就是武王所稱的十個重要大臣之一。
南宮適還是成王的輔國重臣之一?!逗鬂h書·班彪列傳》記載:“昔成王之為孺子,出則周公、召公、太史佚,入則大顛,閎夭、南宮適、散宜生,左右前后,禮無違者,故成王一日即位,天下曠然太平。”
歷史人物故事
(五)費仲——姜子牙封神時被封為“勾絞星”
姓費名中,亦作仲, 《封神演義》中的小說角色,書中寫他是商朝末年奸臣。在紂王身邊雖忠臣不乏,但一國之敗常小人一二足以,紂王任其玩弄朝政,最后商亡,被處斬首,為平衡天上各職之神,費仲被領為邪惡之星,職歪曲、詭辯、惡性。費中算是妲己的舅舅,商紂王的嬖臣。在姜子牙封神時被封為“勾絞星” 。
《史記.殷本紀》記載:「費中善諛,好利,殷人弗親」。在《史記·周本紀》中記有西方崇國的君侯曾向殷紂王告發(fā)「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利于帝」。商紂王得知,「乃囚西伯于里」。西伯昌之臣閎夭買通了費仲,給商紂王獻上了「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他奇怪物」。商紂王非常高興,說「此一物(按:指有莘氏美女)足以釋西伯,況其多乎!」于是釋放了西伯,并「賜以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伐」。幾年后,西伯伐滅了崇國,并「作豐邑」,把都城從岐遷到了豐。
費仲可說是一個奸臣,詭計多端,施計廢除姜皇后,為自己謀得高官厚祿,最后商亡,被處斬首,這或許就是一個奸臣的歸宿。你總是有許多的想法,思想新穎,出謀劃策的事最有一手。你做起事來很是盡職,加上見識不凡,總是有著自己獨到的一面。在費仲獻計廢除姜皇后的計謀后,妲己聽了大喜,最后終于將姜皇后給廢除了。費仲的心高氣傲,總是顯現(xiàn)出幾分邪氣,為了自己的前途,寧可碰得頭破血流,也絕對相信自己,所以最后的下場只能用死來贖罪
微子——周代宋國的開國遠祖
微子,子姓,名啟,殷商貴族,殷商帝乙的長子,殷商最后一個帝辛(紂王)的庶兄,周朝初年被周成王封于商丘,建立宋國,成為周朝宋國的始祖,后世因之稱為宋微子(漢代因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啟為開)。
殷商末年,紂王無道,窮奢極欲,暴虐嗜殺,導致眾叛親離,國勢日衰。微子屢諫,不被采納,于是懼禍出走。周武王姬發(fā)滅商,微子自縛銜璧乞降。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亂后,周成王封微子于商族發(fā)祥地商丘,以示不絕殷商之祀,國號為宋,爵位為公,準用天子禮樂祭祀祖先。微子是個勤政的君主,為殷民所愛戴。因其在商代時封國名微,姓為子,故稱微子。微子是商王帝乙之長子,紂王庶兄。微子多次親諫紂王,見“紂終不可諫”,便謀于太師箕子、少師比干。箕子認為“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微子便遠離紂王逃到微?!拔ⅰ笔俏⒆拥姆鈬?,原在今山西省潞城縣東北,后微子又遷到山東梁山西北,所以那里也稱為“微”。周武王滅商后,微子持祭器造于武王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矛、膝行而前,向武王說明自己遠離紂王的情況。周武王很受感動,乃釋其縛,“復其位如故”,仍為卿士。周公以成王命封微子國于宋,即今商丘一帶,微子成為宋國國君、始祖。
商朝歷史人物故事相關文章:
★ 商朝歷史名人
★ 商朝歷史知識
★ 周朝歷史名人
★ 商朝知識大全
★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
★ 唐朝歷史人物故事
★ 歷史人物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