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是春秋時期什么人
伯牙,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郢都人。雖為楚人,卻任職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下面是有俞伯牙人物簡介,歡迎參閱。
俞伯牙人物簡介
俞伯牙,男,華夏族,春秋戰(zhàn)國時代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任職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伯牙撫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親回國途中發(fā)生的故事。在古籍中,最早見于戰(zhàn)國鄭人列御寇著《列子》一書中有關(guān)于伯牙撫琴的故事。伯牙本姓伯,史志載鐘子期為漢陽集賢村人氏。由于《警世通言》影響巨大,俞伯牙這名字越傳越遠,遂以訛傳訛了。筆者久居漢陽,瑞、俞二字讀音難辨,鄉(xiāng)人口音重,讀時音調(diào)還會尖聲上揚,很有特點,所以作為蘇州人的馮夢龍當(dāng)時會聽走音。《列子》與《荀子》、《史書》、《琴操》等書中均為“伯牙”。
俞伯牙知音故事
伯牙從小就酷熱愛音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師傅說是找仙師,便走了許久。伯牙見老師還不回來,就沿著一條小路找?guī)煾?。發(fā)現(xiàn)了一個美麗的地方,便彈出一首好曲。這時師傅突然出現(xiàn),說:“好啊!仙師被你找到了!”師傅帶他領(lǐng)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他彈起琴來,琴聲優(yōu)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贊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他一直在尋覓自己的知音。有一年,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fēng)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fēng)浪漸漸平息了下來,云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伯牙琴興大發(fā),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dāng)他完全沉醉在優(yōu)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
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dān)干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么會聽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聽了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dāng)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dāng)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后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于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鐘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jié)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和鐘子期灑淚而別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見鐘子期來赴約,于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鐘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鐘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zāi)剐拊诮?,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鐘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后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臺。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兩人千古傳誦的詩篇: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fēng)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伯牙學(xué)琴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伯牙,隨成連先生學(xué)古琴。他掌握了各種演奏技巧,但是老師感到他演奏時,常常是理解不深,單純地把音符奏出來而已,少了點神韻,不能引起欣賞者的共鳴。老師想把他培養(yǎng)成一位真正的藝術(shù)家,有一天,成連先生對伯牙說:“我的老師方子春,居住在東海,他能傳授培養(yǎng)人情趣的方法。我?guī)闱叭?,讓他給你講講,能夠大大提高你的藝術(shù)水平。”于是師徒兩人備了干糧,駕船出發(fā)。到了東海蓬萊山后,成連先生對伯牙說:“你留在這里練琴,我去尋師父。”說罷,就搖船漸漸遠離。
過了十天,成連先生還沒回來。伯牙在島上等得心焦,每天調(diào)琴之馀,舉目四眺。他面對浩瀚的大海,傾聽澎湃的濤聲。遠望山林,郁郁蔥蔥,深遠莫測,不時傳來群鳥啁啾飛撲的聲響。這些各有妙趣、音響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覺心曠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許多。伯牙產(chǎn)生了創(chuàng)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譜成音樂,于是他架起琴,把滿腔激情傾注到琴弦上,一氣呵成,譜寫了一曲《高山流水》。沒多久,成連先生搖船而返,聽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興地說:“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師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來這濤聲鳥語就是最好的老師。此后,伯牙不斷積累生活和藝術(shù)體會,終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chǔ)是理解。“伯牙絕弦”,是交朋結(jié)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guān)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dāng)之無愧啊!
猜你喜歡:
1.伯牙子期典故
2.春秋時期的典故
伯牙是春秋時期什么人
上一篇:春秋時期的服飾文化
下一篇:出自春秋時期的成語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