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教案人教版
新課標下的初一語文教案人教版對教學目標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初一語文教案人教版怎么編寫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初一語文教案人教版,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初一語文教案人教版
【教材分析】
《竹林深處人家》是初中語文七年級(上)第三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領略自然風光。每篇課文都向我們展現(xiàn)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學習這幾篇課文既是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又是一次美的巡禮;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yǎng),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因此,教學這篇課文,應該引導通過閱讀,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準確生動的語言,把握課文通過描繪景物的情狀和特征,并在描寫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特點。教學本課,重在讓學生“品味—探究—體驗”。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本單元前幾篇課文的學習,已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寫景的順序,并會運用適當?shù)谋憩F(xiàn)手法。因此,教學這篇課文,應該引導學生繼續(xù)鞏固已學知識。本文篇幅較長,面面俱到的分析,會把美文肢解,破壞學生對美文的全面體會,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在泛讀的基礎上選擇重點段落精讀,感悟美點,讓學生自己在品味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竹林的美麗、竹鄉(xiāng)生活的恬靜,體會作者的情感。適當拓展課程資源,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積累文中字詞;
2.學習多角度寫竹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課文語段,品味描繪竹景的形象生動的語句。
二、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江南竹鄉(xiāng)的特殊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的方法;
2.移步換景寫法的特點及運用。
教學課時:兩課時(兩節(jié)連起上)
教學工具:多媒體、卡紙等。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僬勗挘和瑢W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寫景散文,出示課題《竹林深處人家》??吹竭@個題目,你想到些什么問題呢?把它寫下來。(學生可能會想到:竹子多、密;在濃密的竹林中有人家;“竹林”點明了“人家”生活的環(huán)境和地點,體現(xiàn)了江南竹鄉(xiāng)的特色;“深處”體現(xiàn)了竹林的茂盛和環(huán)境的清靜等等。)
?、趯W生自由發(fā)言,要求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積極發(fā)表不同的想法。
?、郜F(xiàn)在我們走進課文,看作者是怎樣體現(xiàn)這些內(nèi)容的。
2.整體感知
(1)初讀
?、賹W生自讀課文,要求圈出自己認為的生字難詞,并寫在小卡上。(看、做)
?、谠谒娜诵〗M內(nèi)交換看生字卡,并相互指正。(小動)
?、坶_火車讀出屏幕上的字詞。(流程性檢測)
?、芡阑ハ嗦犠x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順暢。(再次強化生字詞,再讀課文,熟悉文本內(nèi)容,為后面理解感悟做準備。)
(2)泛讀
?、賹W生放聲朗讀課文,劃出自己最喜歡的句段。(做)
?、谙?喜歡的理由)+做(在原文旁寫下喜歡的理由)。
?、坌〗M內(nèi)交流:各成員先說說自己喜歡的語段及其理由,然后確定本組最喜歡的一句或一段,多角度地進行分析并在學習卡上簡要記錄討論成果。(聽、想、做)(小動)(此環(huán)節(jié)意在為學生搭建一個互動平臺,學生們可能會從文中找出作者從色彩、聲音、氣味等各方面對竹子進行細膩描繪的句段,從視覺、味覺、嗅覺、聽覺等方面來談,從而深切體會寫景散文的特點。)
?、苄〗M代表發(fā)言。師作點講、精講。(如果學生做得好,就自然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請不同內(nèi)容、不同學習水平的三個小組)
3.研讀課文
重點研讀前三段和結尾寫竹鄉(xiāng)人家生活氛圍的語段。
?、偎伎迹鹤髡邚哪膸讉€角度描寫竹海景象?竹鄉(xiāng)人家的生活有何特點?前文寫竹海與竹鄉(xiāng)人家的生活有何聯(lián)系?
?、谛〗M討論交流以上問題,并選一個問題準備作交流發(fā)言。
?、坌〗M代表發(fā)言。
?、軒熜〗Y:并出示板書:
遠望——竹林如海“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沒了”
竹海景象→近看——深入竹海(如,在“海底隧道里走過”)
四顧——穿過竹海“除了竹子還是竹子”
4.拓展延伸
①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獲。(先思考,然后寫下來。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從寫景散文的特點出發(fā),多角度去考慮。)
寫景散文的基本特點:特征突出,順序明晰,語言優(yōu)美,情景交融。本文采用了移步換景的寫法,大量使用了比喻修辭手法,動詞極具表現(xiàn)力,寫出了色彩,從多種感覺來寫等等。
?、谒闹亮诵〗M合作: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寫句子,看哪組寫得又多又好,接著寫在學習卡上。(想+做)
③展示成果:各小組粘貼本堂課的學習卡。
?、芑タ磳W習卡(每個組至少看兩個組的學習卡)??矗阂豢从涗泝?nèi)容是否完備,二看修辭手法是否運用得當,三看與自己所在小組的學習卡相比有何優(yōu)劣。評:說說自己看到的好的或急需改進的。(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促學生自己總結,反思,既找到自信,又看到不足,比教師指出更有效。)(時間機動處理,如果時間充裕,可讓每一個小組都有展示的機會。)
?、菡n外作業(yè):竹與松、梅并稱為“歲寒三友”,歷來為文人墨客所喜愛。搜集有關竹的詩、文、繪畫等資料,與同學交流。
初一語文教案人教版的反思
我在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竹的成語、詩詞、諺語等資料,不僅使學生豐富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查閱資料、積累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和方法,這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是具有深遠意義的。而在課堂展示中,不僅給學生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還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的精神,如對“咬定青山不放松”詩句的理解,對“胸有成竹”成語的解釋,等等。
我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教學中,始終沒有忘記結合閱讀。這是很重要的。因為閱讀是基礎,是建構文本的依據(jù)。正是從文本出發(fā),學生感到竹林是很美的。
“作者怎樣表現(xiàn)竹林的美”,這是教師提出的具有探究價值的中心問題。正是這個問題將學生帶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去,對這一問題做深入的探究。
探究是依據(jù)文本的描寫順序來展開的,也就是從整體到細部的分析過程。先是指出作者“把竹林比做海洋”,進而對竹林顏色和形態(tài)(動態(tài))深入探究,從而揭示出竹林的整體特征。在細部分析中,如引導學生對“海底隧道”的體驗,或“絕處逢生”,或“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