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故事3篇
猶太人很懂經(jīng)商,從小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下面學習啦小編收集了一些關于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故事:可靠的唯有自己
這是發(fā)生在一個普通猶太人家庭里,父親和兒子的故事:
兒子叫約翰,在他4歲那年,有一天他和姐姐在客廳玩捉迷藏。他們玩得正高興,父親抱起小約翰,把他放在沙發(fā)椅上面,然后伸出雙手做出接的姿勢,叫他往下跳。小約翰毫不猶豫地往下跳,在即將抓住父親的瞬間,父親縮回了雙手,約翰摔到了地板上,他號啕大哭起來。小約翰向坐在沙發(fā)上的媽媽求助,媽媽若無其事地坐著,并不去扶他,只是微笑著說:“呵,好壞的爸爸!”父親站在一邊,以嘲弄的眼光望著上當受騙的小約翰。
這便是猶太家庭教子的方法之一,這樣做的目的是灌輸給孩子一個理念:社會是復雜的,不要輕信他人,唯一可依賴的就是自己。
猶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房子被燒著了,你將帶著什么東西逃跑?”如果孩子回答是錢財,母親會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么嗎?”如果孩子回答不出來,母親會告訴他:“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財,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故事:孩子本身最重要
一個猶太家庭的父親,存錢存了很久,終于買了一輛自己向往已久的新車。新車開到家后,他珍愛有加,每天都要洗車打蠟。他5歲的兒子見父親這么愛車,也常常樂此不疲地幫爸爸一起洗車。
有一天,這位父親開車回到家后,累得一動也不想動。于是他決定破一次例,改天再洗車,盡管自己的愛車因淋了雨,而顯得臟亂不堪。
這時,5歲的兒子見父親這么累,就自告奮勇地要幫爸爸洗車,見他這么小的年紀,就知道體諒自己,心里甚感欣慰,便放手讓兒子去洗。
兒子要動手洗車了,卻找不到洗車用的毛巾。于是他走進廚房,立刻便想到母親平時煮菜洗鍋時,都是用鋼刷使勁刷才刷干凈的,所以既然沒有毛巾,就用鋼刷吧!他拿起鋼刷用力地洗起車來,一遍又一遍,像刷鍋一樣地刷車。
等他洗完之后,聽見“哇”的一聲,他失聲大哭起來,車子怎么都花了?這下可闖大禍了,他急忙跑去找父親,邊哭邊說:“爸爸,對不起,爸爸,你來看!”父親疑惑地跟著兒子走到車旁,他也“哇”的一聲,“我的車,我的車!”
這位父親怒氣沖沖地走進房間,氣急敗壞地跪在地上禱告:“上帝呀,請你告訴我,我該怎么做?那是我新買的車,一個月不到,就變成這樣,我該怎么處罰我的孩子?”
他才禱告完,耳邊忽然出現(xiàn)一個聲音“世人都是看表面,而我卻是看內(nèi)心!”突然間,他徹悟了。
他走出房門,兒子正害怕地流著淚,動也不敢動。
父親走上前去,把孩子緊緊地擁在懷里,親切地說:“謝謝你幫爸爸洗車,爸爸對你的愛,遠遠勝過對那部車子。”
凡事要透過表面去看本質,當家人或朋友無意間做錯了某件事時,我們要理智對待,不要只看事情的表面,而忽略他們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學會用愛心去包容愛心,家會讓你感覺自己的周圍,時時洋溢溫暖的陽光。
這種信任和理解真的很重要。
這個故事對于眾多家長來說有很強的的啟迪和警示作用:“你到底愛的是孩子,還是孩子努力的結果?如果是后者,那說明你不會愛!”亦或是“你到底是愛自己的孩子,還是愛那個你心目中的孩子?如果是后者,那說明你不會愛!”,往往,在和孩子互動過程中,我們關注自己的感受,關注孩子是否改錯,關注孩子是否優(yōu)秀,而我們忽略了關注孩子本身,這些都是打著愛的旗號傷害著孩子,但我們往往認為這就是愛。請牢記,孩子本身最重要!
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故事:讓孩子去開辟自己的天空
《一個猶太人的家庭教育》講的是一個偉大的猶太母親把三個孩子培養(yǎng)成才的理念和方法。這位母親生在上海,父親是猶太人,在她12歲那年去世了,隨后母親也離她而去,她成了孤兒。長大后在上海銅廠做女工,結婚后生下三個孩子,但不久后丈夫又離她而去了。為了逃避痛苦,她成為中以建交后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猶太后裔。
為了生存,也為了三個孩子能早日回到以色列,她先發(fā)奮學習希伯來語,然后,在路邊擺了個小攤賣春卷。以色列的官方貨幣是謝克爾,一謝克爾兌換人民幣2塊錢,更小的幣值是雅戈洛,一謝克爾等于100雅戈洛。她的春卷小攤每天只能賺到十來個謝克爾
1993年,她接回了三個孩子,大兒子14歲,二兒子13歲,小女兒11歲。開始她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依舊做著合格的中國式媽媽。把孩子送去學校讀書,她賣春卷,孩子放學,她就停止營業(yè),在小爐子上面給他們做餛飩或者面條。這一幕被鄰居看到了,就來訓斥大兒子:“你已經(jīng)是大孩子了,你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看著你母親忙碌,自己就像廢物一樣。”然后轉過頭訓斥母親:“不要把那種落后的中國式教育帶到以色列來
大兒子和她都很難受,但他們都在慢慢地改變,大兒子不但學會了做春卷,還把春卷帶到學校賣,每天,三個小孩子能賺到10個謝克爾,回家交給母親。母親覺得很心酸,讓他們小小年紀就擔起生活的擔子,但猶太人不這么認為,在猶太家庭里,孩子們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于是媽媽不再提供免費的餐食和服務,同時也給他們賺錢的機會,以每個春卷3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fā)給他們,帶到學校后,可自行加價出售,利潤部分自由支配。
三個孩子賣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小女兒最老實,按老價錢50雅戈洛一個零售;二兒子則以4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fā)給學校餐廳,每天讓他送100個春卷;大兒子則舉辦了一個“帶你走進中國”的講座,講座的噱頭就在于可以免費品嘗美味的中國春卷,但需要買入場券,每人10雅戈洛,結果收入1500雅戈洛。
隨后他們琢磨出了更多更新穎的賺錢方法,他們很努力地去學習和思考,學業(yè)并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同樣作為父母,是不是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我們每天一睜開眼睛就為了孩子忙活,做飯、洗衣服、接送、輔導作業(yè),然后才是做自己的事情,每天忙的團團轉,累得筋疲力盡。一發(fā)牢騷,孩子還會心生厭煩,根本不理解我的付出。再回頭看看,每一位中國母親不都是這樣嗎?這樣我們就很偉大嗎?我們付出了很多,卻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小皇帝”、“小公主”
我們希望孩子成才,卻又過度的保護他們,使得孩子變得無能無法自立;過分的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過多的干涉,讓孩子多了很多無奈;過多的指責,讓孩子變得不知所措,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想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無憂無慮,快樂成長的天空,但卻發(fā)現(xiàn)自己完完全全的占據(jù)了創(chuàng)造者的位置,其實,這個位置也要有一部分讓孩子承擔?,F(xiàn)在的照顧,也許會暫時保護著他們,但是他們總有一天會長大,會在長大后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那個時候,我們是如何也幫不了他們的……也許,讓孩子過早的面對金錢面對名利面對社會,會有不舍和心疼,但他們總有一天要面對,總有一天要承擔。
猜你感興趣:
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故事3篇
上一篇:猶太人教育孩子的獨立
下一篇: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智慧